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优势和活动方式,阐述了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的救助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状态,满足了贫困地区、贫困阶层的需求,协助和监督了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促进了国际救劝和国际扶贫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新型城市发展过程中社会救助体系面临一些难题,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局限性。本文研究了我国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涉及主体更多元、方式更多样。当前社会救助面临相关部门和组织多、信息复杂、经办分散、分类精准施救难度大等问题。基于我国社会救助模式的合理价值选择,提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而分析社会救助在管理服务上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从组织协调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基层经办机构、社会参与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构建多层次管理服务体系的思路。力求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能,促进互助共济社会救助共同体的形成,提升公众满意度,夯实我国民生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4.
由于失地农民劳动技能差,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变得愈加艰难,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陷入贫困。因此,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社会救助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提升的需要。本文采用建模法、比较法等研究分析方法,构建新型的就业救助模式:一是救助方式的创新,加强失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开发和培育;二是资金引入机制创新,采取"社会+政府+公民"方式;三是运行机制创新,构建全社会的救助信息系统,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动态监测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救助管理机构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的暂时性的仅限于基本生存物质的救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无法从根源上制止流浪乞讨发生。有鉴于此,建立以救助管理机构为主导,其他机构相联合,具有一致性和可获得性的社会公共服务输送系统,形成新的社会救助模式,对于从源头上减少流浪,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下,对于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来说,社会救助制度是其最核心的政府制度。以下本文就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中的缺位及其原因作出简要的分析与探究,并提出了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制度建设等方面政府的积极作用,通过促进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戴海云 《吉林农业》2014,(23):80-81
流浪儿童救助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各地在救助保护以及能力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全国初步建立了以机构救助为核心的保护网络。文章从三个层面概括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现状,在理清流浪儿童救助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救助工作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推动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社会救助。60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经历了大规模紧急救助、社会救助步入正常化、社会救助的曲折发展、社会救助的改革与探索,社会救助的发展与完善五个时期。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社会救助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不适应新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要求.重点指出当前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200-202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具有低保障性的特点,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需求。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各类主体往往会出现许多失信行为,影响社会救助的救助效率。对社会救助领域出现的一系列失信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旨在探究一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新时期社会矛盾的转变以及突发社会风险的不断变化,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暴露出在救助农村弱势人群上的不完善,临时社会救助作为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补充,在现实中受到限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希望能通过发挥临时社会救助的"救急救难"优势来缓解目前农村"三无"老人困难期间的供养与救助问题,并借鉴其他地区在临时救助上的经验来完善临时救助面临的困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把社会救助立法完善的条件和因素放在一定的背景下,并以大数据为背景导向,社会救助立提出有效建议。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已经迈入新阶段,社会救助的立法与完善要发挥信息和数据的作用,响应习总书记号召推动实施的"大数据战略"。大数据时代的当下,运用数据推动着社会救助走向更完善的法制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积极实施了社会保障和救助等政策,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我国在实施民政救助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统一而科学的标准,导致我国民政救助存在力度不足等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民政救助制度的探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民政救助制度得到有效构建,发挥更大功能为人民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群体涌现出来,他们具有农村户口但由于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大城市劳动。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工作特点,使其极易出现经济收入难以维持生活的情况,构建一个完善的专门针对农民工的社会救助体系就显得极其重要。本文通过对社会救助需求现况的研究和了解,认识到农民工群体在养老、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对在现存的救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炼和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后期,农村社会救助面临着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的目标和任务,这就需要完善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鉴于此,以六安市舒城县为例,在回顾有关学者在农村社会救助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总结,剖析六安市舒城县农村社会救助的现状、成效以及挑战,进而在资金保障、网络安全、队伍建设、组织参与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救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稳定社会、促进发展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由此可见,城乡社会救助立法一体化的趋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更是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原有的不合时宜的旧体制逐渐被打破,适应时代发展的的新体制正逐步规划与建立,新旧体制的更新换代过程中又不断突显出矛盾交织的社会问题。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尽快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制,才能实现经济的长久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160-161
在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扶贫工作要求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充分了解我国贫困户的状况、分布及贫困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社会的帮助和自我的努力脱贫的,各扶贫单位应当给予及时、准确的帮助,社会救助制度应当对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以及无法通过自我努力脱离贫困的群体发挥兜底作用。社会救助制度的兜底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其最主要的兜底作用具体又是指什么?在具体的实践中又有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社会救助制度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制度相衔接,从而促进我国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和在2020年之前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发展的挑战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自身的特点, 要求我省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做出相应调整, 应当以公平优先, 兼顾效率为价值取向, 实现农村社会救助的法治化。农村社会救助要实现从绝对标准转为相对标准, 建立以最低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 各项专项救助制度为补充和各项配套优惠政策相衔接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同时, 加强农村社会救助的社会参与, 提高救助效率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灾害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光景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6-6,102
农村地区的灾害救助一直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急待加强建设。文章从当前农村地区灾害救助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