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宝森  刘杰  许春  郭俊明  张虹  许可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96-10597
[目的]探讨不同冲泡方式青云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青云茶叶2 g,用45 ml沸高纯水冲泡5 min 3次,得出3道茶水,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3道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然后改变冲泡时间为10和20 min,测定3道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再改变水温为80℃,冲泡20 min,测定3道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结果]云南省金平县青云茶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Mn、Fe、Zn、Cu,为品质优良茶叶,其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顺序为Mn>Zn>Cu>Fe。青云茶矿物元素含量以第1道茶水最高,且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减少。Mn、Zn、Cu元素含量随冲泡时间的增加而增高,Fe元素含量则随浸泡时间增加而减少。80~100℃的水对矿物元素溶出量的影响不大。[结论]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能准确测定茶叶中的矿物元素含量,回收率在97.25%~102.50%,且方法简单、快捷,同一样品处理液可以连续测定多种矿物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以茶叶为食品原料开发各种天然营养保健食品热正在世界各地兴起,尤其是日本已将茶叶广泛应用到多种食品中。而我国茶叶保健食品的应用起步晚、质量不高,现就茶叶保健食品加工技术作一介绍。一、茶叶原料的制备1.以干茶为原料提取原汁将一定量的干茶先用10~12倍的沸水提取水溶性物质,得到1%~2%的茶汁,在60~70℃条件下第一次真空减压浓缩,浓缩比为1∶4,得6%左右浓缩液,再经第二次和第三次真空减压浓缩,可得40%左右浓度的茶叶原汁。2.以鲜叶为原料提取原汁茶叶经杀青后用饲料粉碎机粗切,再用LTP锤击机细切,将粉碎后的碎叶装入布袋或用布包起…  相似文献   

3.
本文开展了不同冲泡方法对白牡丹茶饼主要品质成分溶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醒茶1次后冲泡,可明显提高第1泡茶汤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第1泡茶汤酚氨比,对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溶出总量影响不大;醒茶2次后冲泡,茶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损失较为明显,对茶汤滋味也有不利影响。可见,醒茶1次后冲泡有利于白牡丹茶饼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品质成分的溶释,茶汤滋味品质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4.
泡茶时只有掌握好茶叶的用量和水的温度,才能使茶的味道更好。茶叶的用量有“细茶粗吃,粗茶细吃”之说。一般来说,细嫩的茶叶含茶汁较少,冲泡时要多放一点;粗茶含茶汁多,要少放一些。以250毫升一杯水计算,一般茶叶可放3 ̄5克,而乌龙茶等精细茶则应放8克左右。冲泡茶叶的水温要看水的质量和茶叶的等级而定。俗话说“:老茶宜沏,嫩茶宜泡。”所谓沏,就是用刚烧开的水;所谓泡,就是用热水瓶中的水。从科学角度来讲,用温度很高的水沏茶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水温最好是80 ̄90℃。特别嫩的茶,泡茶时水温还可以再低一些。其他中低档茶,可用100℃的…  相似文献   

5.
<正>研究表明,残留在干茶中的化学农药在茶叶冲泡过程中,会有部分迁移进入茶汤,其在茶汤中的浸出率与茶叶的冲泡方式(如冲泡温度、时间)、茶叶的整碎程度等有一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冲泡时的水温越高,冲泡时间越长,茶叶越碎,残留在干茶中的农药浸出越多。研究表明:苯醚甲环唑、杀螟硫磷、嘧菌酯在100℃下的浸出率分别为7.9%、14.7%、97.8%,几乎是60℃下浸出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以硒溶出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恩施富硒茶的冲泡工艺,并考察水质和冲泡次数对恩施富硒茶硒和茶多酚的溶出特征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恩施富硒茶的最优冲泡条件为茶水比2∶50(m/V,g/mL)、冲泡温度100℃、冲泡时间6min、茶叶粒径150μm;在最优冲泡条件下,硒的溶出量为385.57ng/g,且一道茶汤中硒的浸出率约为12%,分别是二道茶汤和三道茶汤的3倍和6~7倍。自来水冲泡的茶汤硒溶出量要高于超纯水冲泡的茶汤,每道茶汤中四价硒所占比例为70%~90%,且溶出的硒大部分存在于茶叶溶出的小分子部分。茶多酚的溶出规律与硒相似,一道茶汤中茶多酚的溶出量达到60mg/g,分别是二道茶汤和三道茶汤的2倍和3倍。抗氧化实验表明,富硒茶茶汤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超纯水冲泡的茶汤抗氧化性要优于自来水;随着冲泡次数增加,茶汤的抗氧化活性也随之降低,冲泡3次即可达到对活性成分的较大利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冲泡水温和时间对湄潭翠芽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湄潭翠芽的泡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冲泡湄潭翠芽后对茶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和多酚化合物泡出量进行测定比较,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特级茶样、一级茶样的最佳冲泡条件为85℃、5min,其茶汤中各主要成分泡出量较为协调,茶叶的汤色、香气、滋味以及叶底均较佳,适合普遍消费者的口感;二级茶样的最佳冲泡条件为75℃,3min。  相似文献   

8.
五代十国时。蜀人毛文锡写的《茶谱》中,就记载了茶叶冲饮治疗久病宿疾的实例。茶叶冲饮确有治病的效用,下面介绍16种病症的茶疗方法,可供防治中配合使用。感冒用茶叶3克,食盐1克,开水冲泡饮服,每日4~6次。适宜于感冒发热、咳嗽痰黄、咽痛者饮用。如感冒怕冷,咳嗽痰白,可用茶  相似文献   

9.
一、茶叶原料的制备 1.以干茶为原料提取原汁:干茶先用10~12倍的沸水提取水溶性物质,得到1%~2%的茶汁,在60~70℃条件下经3次真空减压浓缩(西安市亚宝制药机械厂,电话:029-85849191),可得40%浓度的茶叶原汁。  相似文献   

10.
生活顾问     
《新农村》1995,(9)
1.用70~80℃的开水冲泡茶叶,不要加盖。这样,可较好地保存茶叶的色香味,不致使第二杯、第三杯饮之淡而无味。另一方面,则避免了高温破坏茶叶中有益成分而使鞣酸相对增高的弊端。2.茶不要一次饮干。有些人饮茶往往一次喝干后再加开水,这样往往影响第二杯、第三杯的香味.较好的作法是:泡好一杯茶,慢慢喝至剩三分之一时,即冲加开水,再至喝掉三分之二后,继续冲加开水.  相似文献   

11.
唐宋时期,茶叶制造需要经过捣、拍、研、焙,茶叶煎煮饮用之前,则需要进行碾磨.研茶、碾茶在唐宋时期的茶叶制造和饮茶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茶是制茶工艺,对饼茶,特别是贡茶的外形和内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明代条形绿茶逐步取代了饼茶,揉捻工艺也就取代了研茶工艺.碾茶是唐宋时期茶叶煎煮饮用之前的必要程序,通过碾磨、筛分,然后煎煮或者烹点,这主要是因为古代饮茶和茶叶一起饮用.随着冲泡饮用茶叶方法的出现,碾茶的过程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从冲泡水质、冲泡次数、冲泡时间等因素出发,结合茶叶感官审评探讨冲泡条件对信阳毛尖茶汤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冲泡水质对信阳毛尖茶汤pH值影响极大,呈现越纯净的水冲泡的茶汤pH值越低、茶汤酸性越强的规律;同一种水质冲泡信阳毛尖茶的次数也会影响茶汤pH值,随着冲泡次数增加茶汤pH值升高,茶汤酸性减弱,表明茶叶酸性浸出物与碱性浸出物的比值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同一种水质冲泡3~30 min间茶汤pH值变化不大。总之,对信阳毛尖茶汤pH值的测定应当限定冲泡用水与冲泡次数。  相似文献   

13.
为克服传统工艺制作的米仓山茶干茶色泽较黄泛灰,欠绿润;香气欠高,滋味浓厚尚鲜等问题,探究米仓山茶新工艺对其主要成分含量及茶叶品质的影响,并与传统工艺下的米仓山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工艺生产的米仓山茶的氨基酸含量为4.36%~4.66%,比传统工艺高7.65%~9.42%;茶多酚含量为16.86%~18.41%,比传统工艺低4.59%~7.87%,其中儿茶素总量比传统工艺低2.69%~5.64%。新工艺所制米仓山茶外形扁直绿润,栗香浓郁,滋味浓醇。新工艺具有一定的增氨降酚作用,增强其鲜爽味,改善茶叶品质,所制绿茶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茶叶的冲泡次数、冲泡水量、冲泡温度对黄酮浸出量的影响,为科学饮茶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茶叶冲泡2次以后,黄酮浸出量明显下降;茶水比为1∶80时,黄酮浸出量较多;随着冲泡温度的升高,茶叶中浸出的黄酮类物质增多。此外,不发酵茶的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  相似文献   

15.
<正> 以茶叶为食品原料开发各种天然营养保健食品热正在世界各地兴起,尤其是日本已将茶叶广泛应用到多种食品中。而我国茶叶保健食品的应用起步晚、质量不高,现就茶叶保健食品加工技术作一介绍。 1 茶叶原料的制备 1.1 以干茶为原料提取原汁。将一定量的干茶先用10~12倍的沸水提取水溶物质,得到1%~2%的茶汁,在60~70℃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淡水鱼加工茶鱼产品的生产工艺。[方法]以巢湖湖鲚为原料鱼,用优质茶叶制成茶汁去腥增香,采用水油一体混炸技术加工茶鱼,还讨论了淡水鱼加工茶鱼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市场前景。[结果]生产出来的茶鱼产品卫生检测的各项指标都合格,风味独特,既保持了湖鲚鱼的原有风味及营养成分,又渗透了茶汁的清香,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含蛋白质15.5%,脂肪5.1%,碳水化合物4.1%,富含钙、磷及微量元素硒,是很好的功能食品。[结论]茶鱼产品是人类较为理想的健康食品,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汤一 《新农村》2021,(3):35-36
色泽是绿茶品质的重要指标,其不仅影响茶叶的外观和品相,而且与茶叶的原料好坏和工艺优劣也有一定关系.一般干茶色泽呈嫩绿、鲜绿或翠绿,冲泡时叶底色泽较绿且稳定者,其香气和滋味的表现也较好;反之,干茶色泽乌暗,冲泡时叶底易发黄或变暗黑者,或是因原料粗老,或是因加工工艺上存在缺陷,甚至两者兼而有之.诚如茶谚所云:"好茶不怕泡"...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不同郁闭度林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不同郁闭度的榉树-茶复合经营模式中茶树为材料,以纯茶园为对照(CK),分别于2015年4、5、7、9月采摘鲜叶,测定鲜叶中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水浸出物等内含物成分含量,研究茶树在70%~80%(G_1)、60%~70%(G_2)、30%~40%(G_3)郁闭度条件下的茶叶品质。结果表明,G_2、G_3模式茶叶中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水浸出物的含量均高于对照CK,茶叶茶多酚的含量及酚氨比均低于CK;而G_1模式茶叶各内含物成分与CK相比,无明显规律。综上所述,郁闭度30%~40%、60%~70%的榉茶间作模式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饮用普洱茶及正确引导普洱茶消费提供参考,结合感官品质审评对普洱茶(生、熟)两个紧压茶样,采用5 min3、min1、min和100℃、90℃、80℃水等不同冲泡处理的水浸出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对普洱茶冲泡条件与水浸出物浸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在不同冲泡条件下其浸出物浸出规律均表现为:相同条件下,水温越高冲泡时间越长,水浸出物浸出量越多,水浸出物浸出速度越快;第1泡的水浸出物含量较高,随着泡次的增加而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20.
<正> 我省产茶历史悠久,茶类众多,历来是全国的主要产茶省和外销重点产区之一.早在宋朝嘉祐年间,全国设13个山场买茶,我省就占5个,其买茶量约占全国山场的45%.清朝的外销茶中,我省的"祁红"和"屯绿"等名茶,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抗战期间,皖南一带所产茶叶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和总产值的30%左右.解放初期,我省茶园总面积和茶叶总产量分别占全国(1950—1951年)的17%和15%,茶叶出口量约占全国(1952—1953年)的31%.70年代以后,我省茶叶生产发展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