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分析了9个红麻品种在南非地区的产量稳定性。结果显示,在南非纳塔尔地区,红麻产量的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显著。在不同的参试地区和年份中,红麻鲜重,鲜茎产量以及干茎产量均为极显著差异。灌溉条件下各产量指标明显高于干旱地区。本实验还应用了3个不同的参数和方案。评估了这9个品种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综合三个参数,EI Salvador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丰产潜力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对黄麻和红麻的6个数量性状(开花期、株高、茎粗、鲜皮厚、分枝高、单株干皮产量)作了广义、窄义遗传力和表现型、遗传型、环境型的相关性以及遗传通径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6个性状估算的参数在黄麻和红麻中表现不同,只有茎粗的性状不论在黄麻中或红麻中对干皮产量都是显显正相关,在大多数性状与干皮产量关系中,茎粗所起的间接效应也是显著正相关。鉴于茎粗,性状的表现受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在育种和栽培中都值得重视。本文对估算遗传力的方法及综合位值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耐镉黄、红麻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1.2 mg/kg)处理,研究不同黄、红麻品种生物产量、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结果表明镉处理对不同黄、红麻品种生物产量有明显影响,初步筛选出5个镉耐受黄、红麻品种。镉累积部位从大到小关系为:茎大于根大于嫩茎叶;红麻富集Cd的富集能力显著高于黄麻,转运系数受品种因素影响较大。筛选适宜在镉污染种植黄/红麻品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22个红麻品种茎基部、中部、梢部及叶柄上的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及纤维产量与品质性状方面的10 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分析,刚刺性状数量分布是叶柄多于茎杆,其中茎杆刚刺以基部分布最密;叶柄刚刺以茎中部分布较多;茎杆刚刺三个不同部位的遗传力在86.1%-92.4%之间,其相对遗传进度较高,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系数,在育种中可通过与少刺或无刺突变体回交和定向轮回选择,可以选育出少刺或无刺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本研究对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刚刺性状与多个性状呈负相关,单株干皮重与皮厚、茎粗、株高、单株鲜茎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高产优质造纸红麻品种的筛选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石林  刘伟杰 《作物研究》1994,8(1):33-36,41
本文对9个红麻品种的干茎产量,皮、骨、髓含量,化学成分,纸浆得率以及收获期、茎杆贮藏期与纸浆得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红麻2号的干茎产量最高,其次为青皮3号和湘红麻1号;湘红麻1号和湘红麻2号纸浆得率较高,纤维细胞长、胞壁薄、木质素和髓含量较低;青皮3号化学成分优良。3个品种均是较好的造纸用红麻品种。9月底至11月中旬,各品种干茎产量和纸浆得率随着收获期推迟而提高;得浆率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红麻品种中杂红318为实验材料,检测盐碱地红麻的生长特性。结果发现:在南疆阿拉尔地区,红麻生长表现为前慢,中快至高峰,步入均速期后,长速缓降至停止。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的株高、茎粗呈现出下降;其干茎、干皮和干骨产量同步增长,至30万株/hm2时,其产量分别为23.80、9.65和14.15 t/hm2,而后产量增长幅度逐渐减慢;高密度群体的皮骨比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摸索和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了红麻的AFLP-银染实验体系,获得了清晰的红麻种质资源AFLP指纹图谱.通常不同品种的红麻种质资源在形态特征上差异很小,但AFLP-银染技术检测到不同来源和不同品种的在红麻种质资源中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这一技术对红麻种质资源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的检测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研究了云南宾川地区品种、肥料、播种期、收获期对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播种期对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最大,品种次之,收获期和肥料最小;并提出获得亚麻原茎高产的四因素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9.
光钝感、高产红麻新品种福红航99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红航992系2003年以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福红992种子为材料,通过宇航搭载进行航天育种,经5年9代连续选择,于2008年育成的光钝感、超高产红麻新品种.福红航992在海南冬季自然短日照条件下,播种后155天不现蕾开花,表现出极端光钝感特性.在安徽省2008年红麻联合区试中,福红航992平均干皮产量为每公顷5362.5公斤,比对照品种红引135增产21.6%,居所有参试品种第一位,于2009年通过了安徽省红麻新品种鉴定.福红航992等光钝感红麻新品种的推广,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红麻生产上的早花减产问题,扩大红麻在全球低纬度地区的推广,从而提高我国红麻的生产与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红麻刚刺性状遗传及其与产量品质性状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22个红麻品种茎基部、中部、梢部及叶柄上的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及纤维产量与品质性状方面的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分析,刚刺性状数量分布是叶柄多于茎杆,其中茎杆刚刺以基部分布最密;叶柄刚刺以茎中部分布较多;茎杆刚刺三个不同部位的遗传力在86.1%-92.4%之间,其相对遗传进度较高,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系数,在育种中可通过与少刺或无刺突变体回交和定向轮回选择,可以选育出少刺或无刺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本研究对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刚刺性状与多个性状呈负相关,单株干皮重与皮厚、茎粗、株高、单株鲜茎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1988—1990年在江苏省淮南地区7个有代表性试点研究近年育成和推广的10个油菜品种的产量潜力、适应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环境条件是影响产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各品种在本地区都具有平均适应性,但产量潜力及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产量的稳定性取决于产量构成因素的稳定性、缓冲性及其互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Tai模式和方法分析了南充地区1987年区域试验中六个花生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两种产量稳定性参数值均有较大差异,反映了各品种在本地区夏播条件下有不同的遗传稳产性和适应性。产量与两种稳定性参数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有的品种表现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广而且稳产性好的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一般也表现稳定。通过分析比较,认为这种分析方法是研究品种的稳产性和适应性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株高小麦品种抗倒伏性与其亚性状及产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通过9个不同株高小麦品种抗倒伏性,以及与产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抗倒伏性是与生长环境关系密切,由若干亚性状构成的一个复合性状。其中,株高,第二节间长度,单茎鲜重要是决定品种茎倒伏指数的主要因素,前二者与品种的倒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单茎鲜重与倒伏指数具有一定正相关,在不发生倒伏条件下,株高与产量具有正向相关,高产抗倒品种选育可以强秆为简便的选择指标,“矮中选高”和“高中选矮”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2份红麻品种材料中初选出的7个品种(系)的干茎产量、纸浆得率、抗炭疽病性及构成产量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夏播麦茬麻中ZGR5、ZGR15、ZGR8和红11的干茎产量分别比对照青皮3号增产29.4%、21.9%、21.6%和20.2%,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春播试验中分别比对照增产15.4%、19.6%、21.4%和11.9%,它们的纸浆得率平均比对照提高0.21~1.44个百分点。且ZGR15、ZGR5、ZGR8和红11的抗炭疽病性、皮骨比值和主要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是适合红麻造纸的高产抗病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5.
1985~1986年对60个红麻品种(系)的干茎产量,皮、骨、髓比例和纤维形态等与造纸有关的性状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7804、917等品种的干茎产量和韧皮纤维含量较高、髓含量较低,纤维细胞较长,壁腔比较小,是较理想的造纸红麻品种。马里裂叶、201、7803、722、433、280等品种(系)的某些与造纸有关性状突出,可作为选育造纸用红麻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6.
春玉米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抗旱指数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不同品种玉米产量特性和抗旱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和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均极显著。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抗旱指数均和无灌溉条件下产量显著相关。中玉9号抗旱指数最高。干旱条件下有限灌溉可使玉米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抗旱指数较高的沈玉18、屯玉38在中灌溉条件下产量已达到或接近试验条件下的高点。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索了红麻品种、播种期、收获期、肥料和密度等因子对造纸用红麻干茎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子对红麻干茎产量与质量均有一定影响。如从4月30日至6月19日,每推迟10天播种,每亩减产干茎88.4公斤,且其细浆得率随之降低;从9月15日至10月15日,每推迟10天收获,每亩可增收干茎83~139公斤。研究还明确了每生产1吨红麻干茎需累积干物质1.288吨,需吸收 N13.2公斤、P_2O_53.402公斤、K_2O21.5公斤;在每亩留苗1~3万株范围内,红麻群体的增产作用大于麻株个体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以宁麦14号和宁麦9号为材料,在全生育期总施氮量均为225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苗肥∶拔节肥为7∶1∶2和5∶2∶3两种施氮模式,研究了小麦花后氮素同化转运及籽粒品质性状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模式下,小麦花后氮素的同化转运趋势基本一致,花后15d的茎鞘和叶片氮含量最高,随后迅速向籽粒转运,叶片是氮同化转运最主要的器官。与7∶1∶2施氮模式相比,5∶2∶3的施氮模式提高了花后茎鞘、叶片和籽粒的氮含量,以及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但施氮模式间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淀粉糊化参数、面筋强度和饼干加工品质差异不显著。与宁麦9号相比,宁麦14号有较高的氮同化转运能力,其花后各时期的茎鞘、叶片和籽粒的氮含量,以及旗叶NR活性均高于宁麦9号。宁麦14号的淀粉糊化参数和面筋强度显著高于宁麦9号,但饼干直径显著低于宁麦9号。说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小麦淀粉品质、面筋强度和饼干加工品质均显著受品种影响,而施氮模式及其与品种的互作对产量和品质性状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引进的7份红麻优异种质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等在信阳市进行了比较鉴定研究.结果表明,7份红麻优异种质均比对照中红麻10号增产.其中,福红航992的纤维产量为2984.8 kg/hm2,比对照增产12.79%,增产达显著水平;福红952、福红992纤维产量分别为2959.1、2932.2kg/hm2,比对照增产11.82%、10.80%.这3个品种在信阳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外引亚麻品种(系)在云南区域试验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9个外引纤维用亚麻品种(系)在云南五点两年的区域试验,从其原茎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地安那、华星002、依莱克翠和华星001原茎产量较对照增产,且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云南大面积种植;派克丝、依罗娜、和华星004可在特定的区域进行推广.本研究同时对所参试的品种的丰产性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