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分别设乳酸菌处理组、纤维素酶处理组、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共同处理组及对照组进行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纤维素酶使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氮态氮与总氮质量比(m(VBN)/m(TN))和丁酸与总酸摩尔比分别下降28%和100%,ADF质量分数下降20%,显著提高了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乳酸菌的添加虽然使青贮饲料的色泽、气味和质地明显改善,但也使NDF,ADF含量明显提高,氢态氮与总氮质量比也明显上升,这说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品质明显下降。乳酸菌和纤维素酶的共同作用使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干物质消失率提高8%,氨态氮与总氮质量比降低33%,丁酸质量分数降低82%,同时使NDF,ADF质量分数分别降低10%和7%,说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西北气候寒冷,农区人多地少,饲草料基地缺乏,青饲料一般不能作到常年供应。农作物秸秆自然就成为草食家畜的主要饲料来源。而对秸秆类饲料的加工处理,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及其利用率,减少其浪费,是当前畜牧业如何很好的利用这一较大的饲料资源急需需要解决的问题。青贮玉米秸秆,操作简便,费用低,效果好,深受广大饲养户的欢迎。但在青贮加工时时影响青贮质量的关键因素掌握不够,往往使青贮饲料的品质降低;既造成了浪费,又影响家育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3.
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讨不同微生物制剂对玉米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以高水分春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乳酸菌和纤维素酶不同添加剂量的青贮饲料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中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有效降低青贮饲料腐败率、改善和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及营养价值,其中以添加0.30%纤维素酶的效果最佳,腐败率低于1.4%、粗蛋白含量3.49%、氨态氮与总氮质量比[m(VBN),m(TN)]为6.60、丁酸含量为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11.4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7.02%、酸性木质素含量1.42%。可见,筛选和添加适宜适量的微生物制剂是提高青贮饲料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红笋叶与玉米秸秆混贮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红笋叶与玉米秸秆混合配比、乳酸菌剂添加量和纤维素酶添加量等3个因素对青贮饲料感官性状及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笋叶与玉米秸秆混合配比、乳酸菌剂添加量及纤维素酶添加量均对结果影响显著,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物料配比、纤维素酶添加量、乳酸菌剂添加量。经综合评价,红笋叶与玉米秸秆混贮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红笋叶与玉米秸秆以质量比6∶4配合、乳酸菌剂添加量为20 mg/kg、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 mg/k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两种肠球菌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方法]试验以收获玉米果穗后的玉米秸秆为青贮原料,设对照、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和粪肠球菌(E.faecalis)添加3个处理,乳酸菌添加量为5log cfu·g-1FW,青贮45d后取样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并利用体外产气法测定青贮饲料鲜贮发酵特性。[结果]添加两种肠球菌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氨态氮和乙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乳酸/乙酸比率(P0.05),并提高了青贮饲料体外发酵潜在产气量、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产量(P0.05)及乙酸比例(P0.05)。[结论]添加两种肠球菌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体外发酵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酶作为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而在青贮中添加纤维素酶,则可以改善青贮品质,从而为畜禽提供更有营养价值的饲粮。文章对纤维素酶在畜禽生产及青贮饲料生产中的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探讨混合比例和EM菌剂对紫花苜蓿和裸燕麦混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以紫花苜蓿和裸燕麦为原料,按质量比1∶0.5,1∶1和1∶2进行混合青贮,并分别添加0,0.1%,0.2%和0.4%的EM菌剂,青贮60 d后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显示,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随裸燕麦比例增加而提高,添加EM菌剂青贮饲料p H值和氨态氮/总氮有所下降,乳酸含量有升高趋势,添加0.1%和0.2%EM处理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其中苜蓿与裸燕麦混合比例为1∶2时,添加0.1%EM在降低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提高乳酸/乙酸方面效果最好。混贮饲料苜蓿比例越高,粗蛋白质含量越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降低,但添加EM菌剂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影响不大。其中,裸燕麦比例较高时,添加0.1%和0.2%EM,可加速消耗原料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提高青贮发酵品质。总之,紫花苜蓿与裸燕麦混合青贮可形成养分互补,提高营养价值;加入0.1%或0.2%的EM菌剂有助于抑制不良发酵,提高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8.
<正> 秸秆饲料是我国农区一种主要的饲料资源,至今没有充分利用,今后开发潜力很大。羊是草食家畜,可以把秸秆饲料转化为肉、奶、毛、皮。农区利用秸秆饲料发展养羊,需采取四方面的配套技术措施。 1 秸秆饲料加工。秸秆主要含粗纤维,若不经加工,饲喂效果很差,因此,应采取青贮、氨化、粉碎、糖化等加工技术措施。青贮饲料要求秸秆青绿,含有较多的水份,多以秸秆为原料。因此,在复种玉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发酵处理对玉米秸秆黄贮品质的影响,试验分对照组,处理1(乳酸菌),处理2(纤维素酶),处理3(乳酸菌+纤维素酶),处理4(乳酸菌+CICC10089),在30℃和45℃条件下进行秸秆发酵。玉米秸秆发酵15d后,测定pH值、颜色、气味、质地及有机酸含量并进行综合评定。试验结果表明:在30℃条件下发酵的玉米秸秆黄贮品质比45℃条件下发酵的品质好;而且30℃条件下乳酸菌和纤维素酶组合处理的发酵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饲用酶制剂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无毒副作用、不产生残留等特点。它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是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必不可少的成分。畜禽消化道内缺乏植酸酶、纤维素酶以及其他的一些非淀粉多糖酶,因而许多营养学专家都建议在饲料中添加外源酶制剂,以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断奶后的幼畜消化道机能尚未完善,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添加外源酶制剂更有必要。酶制剂具有不产生残留、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从而提高了畜产品的质量,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当前对酶制剂的研究,已经成为动物营养…  相似文献   

11.
1技术原理黄贮,是相对于青贮而言的一种秸秆饲料发酵办法。与青贮使用新鲜秸秆、自然发酵不同,黄贮是利用干秸秆做原料,通过添加适量水和生物菌剂,在压实进行窖贮。秸秆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后,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并将其贮存在一定设施内的技术称秸秆微生物发酵贮存技术,简称黄贮或微贮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得较适宜秸秆降解的灵芝菌株。[方法]通过显色圈法初筛和比色法复筛从28株食品级灵芝菌种中筛选适宜秸秆发酵的灵芝菌株的方法。[结果]添加黑芝进行青贮饲料的辅助发酵,经过1 d即可进入乳酸发酵阶段,45 d即可获得p H小于4.2的青贮饲料,且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活力的菌株发酵所得的饲料中乳酸含量更高。[结论]添加灵芝可以加速乳酸发酵的起始时间,并能缩短青贮饲料发酵的周期,提高饲料中的乳酸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藜麦秸秆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添加剂对藜麦秸秆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Sila-Max组对藜麦秸秆的青贮效果较好,与不加添加剂相比可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氨态氮含量,同时显著提高乳酸和总VFA的含量,发酵品质较好,V-Score评分分别为81.63、83.71;添加乳酸菌和玉米粉可改善发酵品质,但差异不显著。与不加添加剂相比,添加尿素可显著提高蛋白质,但其氨态氮和pH含量较高。纤维素酶和Sila-Max适于用作藜麦秸秆青贮饲料的添加剂,其中Sila-Max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4.
1秸秆酶贮饲料制作的机理 秸秆的酶贮饲料制作技术就是在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饲料酶类。对秸秆中的植物细胞壁进行酶化处理.常用的饲料酶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萄糖酶、果胶酶等。秸秆中的纤维索和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之间的化学键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使难消化的大分子物质转变为易消化的小分子物质.调制酶贮饲料的秸秆中加入玉米面、麦麸皮和食盐能够改变秸秆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15.
秋冬早春季节青绿饲料较少, 青贮饲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饲用价值较高,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秸秆饲料的利用率,从而深受养殖户的欢迎。但养殖户在饲喂青贮饲料时应注意以下七点: 1、注意鉴别青贮饲料质量的好坏。青贮饲料完成发酵的时间一般为30-50天,豆科植物约需3个月左右。青贮完成后取出的青贮饲料以颜色青绿(若收获时为黄色,则贮  相似文献   

16.
秸秆是草食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开发利用秸秆饲料,是促进草食动物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生产实际,提出农区秸秆开发利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旨在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外源酶制剂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体组成以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以25%鱼粉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中性蛋白酶、角蛋白酶、纤维素酶、植酸酶以及复合酶(中性蛋白酶、角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配置6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以初始体重为(39.65±0.15)g的大口黑鲈为实验对象,进行了57d的养殖实验,每天饱食投喂2次。结果显示,角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复合酶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末体重、增重率以及特定生长率(P < 0.05);中性蛋白酶、角蛋白酶和植酸酶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蛋白沉积率(P < 0.05);而植酸酶和复合酶的添加对脂肪沉积率的提升明显(P < 0.05);不同酶制剂的添加均对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表观消化率有改善作用:复合酶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角蛋白、纤维素酶和复合酶组的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中性蛋白酶和对照组组(P < 0.05)。综上,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酶制剂,特别是角蛋白酶、纤维素酶或复合酶,可以有效地促进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进而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8.
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发展湖北农区节粮型畜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国情和湖北省省情,结合湖北农区特点,充分利用秸杆资源代替部分饲料,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通过对秸杆的氨化、生物技术微贮和酶制剂的发酵,使秸秆粗蛋白含量可提高4 ̄6个百分点、消化率提高20% ̄30%、采食量增加32.4%、肉牛日增重提高35% ̄46%,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对秸杆的氨化和生物技术利用,使湖北农区丰富的秸杆资源得到开发,使农区家民脱贫致富奔小良,对减少环境污染和发展生态农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粮食集中区,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因此随之而来的农作物秸秆处理成为了东北地区农区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利用真菌对秸秆木质素进行发酵降解使其作为反刍动物饲料,能够改善其营养价值、提高秸秆的消化率。为开发和利用东北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扩大反刍动物饲料来源,文章从木质素对秸秆饲料品质的影响、真菌降解木质素的优势及其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3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刘哲 《湖南农业科学》2020,(8):70-71,75
以青贮和黄贮的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其对安格斯×湘南黄牛F_1代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秸秆较黄贮玉米秸秆营养价值更高,青贮饲料组的粗蛋白、钙和磷含量分别比黄贮饲料组高0.88、0.06和0.01个百分点,且其对犊牛的适口性更佳,能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青贮饲料组犊牛的采食量在饲养60~90 d时高于黄贮饲料组;(2)试验后青贮饲料组的犊牛体重比黄贮饲料组重19.04%,且差异显著;(3)饲喂90 d后青贮饲料组牛肉中含水量、粗蛋白、粗脂肪和Cu的含量分别比黄贮饲料组高3.73%、7.48%、16.95%和32.65%,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但2种饲料配方对犊牛的体尺发育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