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同源基因克隆法从‘上海青’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var. ommunis ‘Shanghai Qing’)和‘四九’菜薹(var. parachinensis‘Sijiu’)叶片中分离到FLC的同源基因BcFLC的编码序列、启动子以及内含子1序列;序列比对发现,二者编码的核苷酸序列几乎完全一致,而且启动子及内含子1序列也无实质性差异;对‘上海青’进行人工低温春化处理,BcFLC1基因在‘上海青’茎尖的表达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低温处理20 d时BcFLC1基因的表达已经非常弱,低温处理30 d时,表达已检测不到,花芽分化石蜡切片也表明,低温处理20 d,茎尖已开始向生殖状态过渡。BcFLC2基因在‘四九’菜薹未现蕾之前的叶片中有强表达,而现蕾之后叶片中则检测不到。  相似文献   

2.
提高白菜离体培养株再生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曹家树  余小林 《园艺学报》2000,27(6):452-454
选用7个白菜类蔬菜栽培品种和1个杂交亲本进行离体培养植株再生试验,筛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倍NH4^+浓度的MS培养基附加BAP2mg/L、NAA0.45mg/L和AgNO37.5mg/L,大幅度提高了植株的再生频率,高达84.8%,大大缩短成苗周期;子叶-子叶柄接种后,最早的仅需6d即可分化出定芽,从接种到再生苗的移栽最快的仅需40d,平均一批约需50d,达到了高频快速的要求;该培养基对白菜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白菜类蔬菜作物离体再生的主要因素:植物材料的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外植体接种方式、培养基及其添加物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提高白菜离体培养植株再生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选用 7个白菜类蔬菜栽培品种和 1个杂交亲本进行离体培养植株再生试验 ,筛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1/2倍NH 4 浓度的MS培养基附加BAP 2mg/L、NAA 0 .4 5mg/L和AgNO37.5mg/L ,大幅度提高了植株的再生频率 ,高达 84 .8% ,大大缩短成苗周期 ;子叶—子叶柄接种后 ,最早的仅需 6d即可分化出不定芽 ,从接种到再生苗的移栽最快的仅需 4 0d ,平均一批约需 50d ,达到了高频快速的要求 ;该培养基对白菜类蔬菜的不同品种有着较广的适应性。对不定芽的发生过程进行组织学观察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 ,白菜离体培养植株再生方式为外植体直接出芽。再生苗生根后移栽的成活率可达 95%以上。  相似文献   

5.
白菜抗小菜蛾网室鉴定和离体鉴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份白菜自交系材料为试材,分别利用网室鉴定和离体鉴定两种方法进行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两种鉴定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材料间对小菜蛾抗性均表现极显著差异;在网室鉴定和离体鉴定中,599-3-7均表现高抗,519-3-3均表现中抗,而114-4-4和116-4-4都表现高感,部分材料的表现稍有差异;两种鉴定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96,达到极显著水平;离体鉴定和网室鉴定相结合,能准确、全面地研究植物对小菜蛾的抗性及抗虫机理。  相似文献   

6.
低温春化与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5份普通白菜和5份苗用白菜(快菜)为材料,发芽期进行人工低温春化处理,幼苗移栽至人工气候室穴盘栽培条件下进行光周期调控,以露地栽培自然春化为对照,探讨人工春化、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白菜在4℃低温处理20 d、光照时长16 h·d-1的人工气候室穴盘栽培条件下品种间现蕾期变异系数为21....  相似文献   

7.
8.
以3个不同抽薹类型的普通白菜品种为试材,采用低温处理萌动种子+低温长日照处理幼苗,模拟低温长日照春化过程,研究不同春化天数对普通白菜营养体、抽薹开花和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抽薹、中等抽薹和晚抽薹类型普通白菜植株开展度最大的处理分别是最小处理的17.1、6.3、6.5倍,单株质量最大的处理分别是最小处理的5.6、2...  相似文献   

9.
以100个大白菜品种的高代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芽春化和绿体春化两种春化方式对大白菜现蕾时间、开花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芽春化处理的100个大白菜品种的平均现蕾时间、开花时间比绿体春化处理分别提前了15.0d和11.5d。其中春泉大种芽春化不能使其现蕾和开花,而绿体春化则可以使其现蕾,这可能是因为参与两种春化方式调控的分子机制不同。不同冬性的大白菜品种在两种春化处理方式下,其现蕾时间、开花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两种春化方式对大白菜不同品种的影响具有通用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滇杨分枝特性差异的分子机理,对采集于四川省和云南省的59个滇杨优树无性系3a生苗木进行了cDNA-AFLP差异研究,分析了苗木侧芽休眠时基因表达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了总条带608条,其中有353条差异性条带,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061,Shannon信息指数为0.1856,遗传分化系数为0.0123,居群间的基因流为40.28,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分子生物学方差分析(AMO VA)结果表明,居群间的差异仅为0.99%,差异不显著(P=0.052),居群内差异占99.01%,差异极显著;表明滇杨侧芽在休眠期个体之间基因表达的复杂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亚分枝单元或最小分枝单元,大部分无性系能够以分枝性状相聚.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滇杨分枝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克隆等工作奠定了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影响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影响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单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54个基因型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 对供体材料低温处理, 在0~5 d范围内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不大, 超过5 d则明显降低; 高温诱导在12~60 h范围内差异不大, 超过此范围则小孢子胚诱导率明显降低; NLN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NAA) 和细胞分裂素(6-BA) 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不大, 添加的浓度过大时小孢子胚诱导率反而降低; 活性炭的有无和浓度大小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极大。通过基因型、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活性炭4因素分析表明: 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 活性炭不同浓度之间差异显著; 基因型与活性炭不同浓度之间的互作差异显著; 其它的5个一级互作、4个二级互作和1个三级互作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对10个青梗小白菜品种春季种植的主要经济性状、耐抽薹性和抗病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韩冠、京绿2号等品种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只要选择适宜的播期,适期采收,就可在宁波地区春季栽培。  相似文献   

13.
白菜β-1,3 - 葡聚糖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白菜抗霜霉病品种‘雪克青’cDNA 为模板, 采用RT2PCR 技术, 获得了1032 bp 的β- 1,3- 葡聚糖酶基因的cDNA 序列。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的β- 1,3 - 葡聚糖酶基因cDNA 序列编码343 个氨基酸, 与芜菁bg1 基因具有98 %的同源性, 与拟南芥bg2 基因具有84%的同源性。在GenBank 中登录号为AY395720 。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甘蓝型油菜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与白菜、芜菁的种问杂交和连续回交,获得了不育性稳定的白菜、芜菁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新选Ogu284’、‘矮脚黄Ogu33.14’和‘耐病 “18_4’及其相应的保持系。细胞形态学研究表明:虽然这3个不育系核背景不同,但花药败育时朗基本相同.均具有单核败育型的特征;小孢子到单核期后不再向前继续发育,而是迅速退化以至解体,丁F花前彻底败育;不育系的花药在减数分裂早期绒毡层细胞中已出现液泡.有肥大趋势,而正常花药绒毡 的发育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达到高峰,四分体时出现退化迹象,开花前完全解体。不同的Ogura细胞质雄性 育系,虽然核背景不同,但花药败育的时期基本相同,说明Og.ra CMS胞质互作关系稳定,受核背景影响小  相似文献   

15.
 以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可育株和不育株带有子房及花柄的花托为外植体, 比较了不同育性外植体再生体系的异同; 并结合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探讨了内源激素、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间的相互作用对不同育性外植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育和可育再生体系所需的最佳NAA浓度分别为0.2 mg·L-1和0.1 mg·L -1; 在最适的NAA浓度下补给不同浓度的6-BA, 不育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率差异不大, 而可育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率则随62BA浓度的增加表现不规律的变化。不同育性的外植体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可育外植体内源GA3、IAA和ZT含量分别比不育外植体高出37.8%、28.0%和224.9%; ABA含量则是不育外植体比可育外植体高出20.4%。花柄及花托再生得到的不定芽在不继代或继代次数少的情况下生根培养时高频现蕾, 生根率极低; 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 生殖生长趋势逐渐减弱, 生根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酶浓度、酶解时间、一抗稀释度、二抗稀释度4种因素3个水平对白菜组织细胞微管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体系进行了优化,确立了适合白菜组织细胞的微管免疫荧光检测体系——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浓度均为1.0%,酶解时间1 h;一抗稀释浓度1:100,孵育时间1 h;二抗稀释浓度1:500,孵育时间1 h。使用优化后的微管免疫荧光检测体系在荧光显微镜上能够快速观察到白菜组织细胞内的微管。  相似文献   

17.
白菜S位点糖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菜自交不亲和系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用特异引物对SLG基因进行克隆,获得SLG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 324 bp,命名为BcSLG。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白菜BcSLG基因cDNA序列包含一完整的编码框,编码432个氨基酸,含有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7个N-糖基化位点。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cSLG与其它植物的SLG基因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大白菜和甘蓝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cSLG基因在自交不亲和系的柱头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花蕾,叶片中表达最低, 在自交亲和系的柱头、花蕾和叶片中相对表达较低。  相似文献   

18.
任锡亮  侯喜林  李英 《园艺学报》2006,33(6):1345-1348
 以白菜品种‘苏州青’ cDNA 为模板, 采用RT-PCR、巢式PCR、3’RACE和5’RACE技术, 获得了L - 半乳糖酸- 1, 4 - 内酯脱氢酶(EC 1.3.2.3, GLDH) 基因cDNA 2 034 bp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 GLDH基因cDNA序列编码601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花椰菜GLDH基因具有98%的同源性, 与拟南芥GLDH基因具有90%的同源性。该基因在GenBank中登录号为AY899298。  相似文献   

19.
The pollen development-related gene msLTP from 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belongs to the lipid transfer protein (LTP) gene family. The promoter of the msLTP gene was isolated by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 (TAIL-PCR). The functional elements of the promoter (named Bc15) were analysed. Some anther/pollen-specific elements, such as the GGTT box and the GTGA box,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equence. In an attempt to confirm the promoter activity, a series of 5′-truncated constructs was fused with the GUS reporter gene to functionally analyse the key regulatory regions of the promoter. Transient expression analysis showed high GUS activity in onion epidermal cells containing the region from ?731 to ?1 bp. The truncated construct bearing the ?731 to ?1 bp fragment was stably introduced into Arabidopsis. 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transgenic plants showed distinct and specific GUS express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anther/pollen development. Transverse sections of flower buds further indicated that the Bc15 promoter activates reporter gene expression in the anther specifically. These findings elucidate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LTP gene regulation during pollen development, and suggested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the Bc15 promoter in engineering male sterility for hybrid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