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美军 《中国林业》2010,(16):38-38
<正>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是整个大桂林的生命线。有"没有漓江,就没有桂林"之说。广西兴安县是漓江的主要发源地,流水量占漓江总水量的52%。有效保护漓江源头,维系漓江"黄金旅游水道",确保世界旅游名城的名片,调整源头县域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就从课本知道广西有两条江出名,一是漓江,二是邕江。有一首诗写道:“西湖的碧波漓江的水,比不上韶山冲里的清泉美”当然这里所谓的比不上是出于政治和艺术的需要,并非真的比不上。还有一首很出名的赞美漓江的诗叫做“江作青罗带,山作碧玉管”。那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的。这充分说明漓江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很美丽的江。吉江有所不同,它的名气并非出于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是由于毛主席曾经畅游过巨江。因此看一看漓江及巨江是小时候的心愿,也是我发奋学习的动力。后来终于实现了愿望,去观赏了漓江的秀丽,并且来到了巨江边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秦岭北麓周至林区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适应时代需求等优势资源的分析,对打造一条国内著名、国际知名品牌的徒步健身旅游线路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徽杭古道,又称逍遥岩栈道,为浙江十大经典徒步路线之首,全长40余里,是古代徽商贩运盐、茶、山货往返杭州的必经之路。5月15日,杭州市森林公安局组织7县市森林公安开展野外拉练,近百名民警徒步穿越徽杭古道,全程共计40余里。作为一名女队员,我也经历了一次难忘的野外拉练。  相似文献   

5.
蔡建勋  于洋 《湖南林业》2001,(10):27-27
到过桂林的人,都不会忘记漓江的青山碧水,可是,你是否知道,在桂林市东北方的猫儿山下,还有一江清波在流淌。这条江虽然没有漓江的浩荡流畅,却有着罕见的曲折宛转;虽然没有漓江大家闺秀式的雍容华美,却充满小家碧玉式的随和温柔;虽然不能像漓江那样美得叫人惊心动魄,但却能给游客带来欢乐开心的野趣;它就是在广西资源县境内贯穿南北并流向湖南有着“漓江姊妹江”之称的资江。其实,资江和漓江确实发源于同一地(猫儿山),只不过脱离母体后便挥手远去,一个向南并入西江流向南海,一个向北流进洞庭湖。我曾喻资江为我的母亲河,她…  相似文献   

6.
漓江为何有九十九道弯 漓江清澈晶莹,景色迷人,这是游客众所周知的。然而对漓江之蜿蜒曲折,并不一定了解。据说漓江有九十九道弯,虽然天下无直河,可为什么漓江会有九十九道弯呢?  相似文献   

7.
烟雨漓江     
小时候就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 ,长大后更因一首《我想去桂林》而心动不已 ,桂林始终是令我心驰神往的地方。第一次到桂林旅游 ,正是南方“梅子黄时雨”的季节 ,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北方来的我不免心生顾虑 ,导游小姐却说 ,烟雨中的漓江更清纯更美丽 ,雨中游漓江别有一番情趣……从桂林市驱车三十里 ,就来到漓江岸边的磨盘山码头。登上游船 ,正是小雨初霁的清晨 ,空气清新如洗 ,弥漫着一丝甜甜的香气 ,是那样沁人心脾 ;江水澄碧清洌 ,像出浴的少女朦朦胧胧婀娜多姿 ;远方的群峰掩映在袅袅依依如炊烟般的雾霭中 ,绰约若处子 ,神秘缥缈 ,如…  相似文献   

8.
正麦理浩也是各项体育运动和郊游远足的爱好者,他主持兴建了香港最长的徒步路径,目的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一条休闲的野外徒步线路,并以个人名字命名:麦理浩径。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更通俗地说:有路的地方就有风景,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来往的人,有来往的人就有故事。本文,讲讲香港麦理浩径的故事。无数的人,因战乱,走在去深圳的路上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近年来随着桂林工农业发展、人口的增多以及旅游业兴起,漓江流域内也出现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水质下降、水土流失、枯水期延长、水生物减少、河床损坏等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桂林农业、工业、水运等相关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为此,分析了漓江在桂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探讨了漓江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漓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根据漓江上游1986,2000,2013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漓江上游生态风险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986-2013年,漓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用地类型主要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移;27年间漓江上游生态风险维持在较低水平,并呈持续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正自相关性,生态风险高值区聚集在漓江上游的城镇区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山林地带;漓江上游以低和较低生态风险区为主,面积逐年增加,较高和中生态风险区减少,高生态风险区很小但扩张迅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整体格局基本稳定,呈南高北低,中间高两侧低,高风险区沿漓江两岸零散分布的格局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宁 《绿色科技》2015,(2):197-199
基于3S技术对漓江流域进行了生态环境的整治与科学规划,利用遥感图像作为整治与规划的底图和参考,联合GPS观测技术,建立了一套漓江生态规划与整治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为漓江航道的开挖和疏通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以实现对漓江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位的实时的动态监测,实现漓江流域相关信息的资源类型、分布、查询以及更新、统计和分析。通过3S技术平台系统对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提出了整治对策,为实现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及资源信息化和建立高效实用的漓江流域生态整治与规划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桂林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已是家喻户晓。趁着假日,我们来到了桂林重要的游览景点——漓江。 早晨,有雾。我踏着晨露,踩着漓江边上色彩美丽又圆滑的鹅卵石,轻快地登上游船。放眼望去,两岸的山平地而起,与天相接,与水相连,奇峰罗列重叠,连绵不断向前延伸。  相似文献   

13.
灵川县位于桂林市北部的漓江上游,境内青山绵延、松苍竹翠,青狮潭、海洋山两大水源林保护区有林面积就达200万亩,是漓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漓江源头的广大农村都有伐薪烧炭用于烧菜做饭的传统,曾对漓江源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漓江是举世闻名的旅游黄金水道。为使这条母亲河青山常在、绿水常流,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8年以来,灵川县委、县政府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大了广大农村特别是漓江两岸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力度。该县一是把农村能源建设列入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党委…  相似文献   

14.
桂林是中外闻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山清、水秀、洞奇、石英而驰名于世。随着桂林的对外开放,“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景观吸引着广大的中外游客。桂林山水的骨干景观是漓江风光,漓江是桂林风景的命脉,凡到桂林的中外学者、名流、领导、游客等都在为从桂林至阳朔的漓江风光不能四季通航而深感遗憾,为漓江流量逐年减少,航道变窄、  相似文献   

15.
在对漓江风景区核心段居民参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墨菲(Peter.E.Murphy)提出的旅游社区发展战略模式,结合漓江风景区的实际情况,从景区商业经营、居民利益分配、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和风景名胜区管理4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漓江风景区核心段居民参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构建,一方面有助于桂林漓江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可为漓江风景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屈艳 《广西林业》2012,(1):20-20
漓江,桂林的灵魂。初到桂林的客人,必游漓江。漓江的水清澈如明镜,将两岸奇峰美景一一尽收水里。明代唐暄也用"桂阳江上石凌空,谁作丹青画本工"诗句赞美漓江"山青青,水粼粼,青山绿水韵依依"的中国画意境。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桂林因有漓江山水文化而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名人、诗人吟颂桂林山水的诗词至今已有一万多首,每年到桂林旅游的中外游客近千万。1990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到桂林视察,在漓江的游船上称赞桂林名不虚传:"这次来桂林,我看到桂林确实很美丽,难怪那么多外国人到桂林来旅游。"  相似文献   

18.
谭晓纯 《广西林业》2010,(12):38-39
<正>时值一年一度的国庆长假,我兴奋地整理装备,与一命名为"御风而行"的"驴队"一起出发,准备徒步环江汉古道。这是位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境内的一条神秘古道。古道东起广西环江川山镇,西至贵州黎明关,全长24公里,路面皆由青石板铺砌而成。她蜿  相似文献   

19.
正凡到过桂林,游览过漓江的人,无不对那一江清澈见底的河水赞叹不已。然而,在游兴正浓之时,有几人知道漓江的源头在哪里?又有谁知道,为了漓江的美丽,有多少人在默默地守护着漓江的源头?在春去夏来,百花盛开的5月,记者从桂林出发,沿漓江溯江而上,登上了华南第一峰的猫儿山,探寻到漓江的源头,探访了一群常年驻扎在高山之巅的守护者们,聆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两步路”平台爬取GPS轨迹数据和位置照片拍摄数据,结合水系空间分布,应用GIS核密度、近邻分析等方法,对漓江风景区游客时空行为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秋冬季是漓江风景区的旅游旺季,节庆时间游客活动量大幅度增加。一日内的游客轨迹数量和拍摄照片数量变化呈现双峰型,11点至18点是游客一日中活动节奏活跃时期,拍摄点主要集中在九马画山、漓江景区和象鼻山景区。漓江风景区形成了以漓江环境为依托,景区景点为载体,水系为骨架深度串联的点线面式的网络游赏体系,其中的游客时空行为特征受到气候变化、路线丰富度和景观偏好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丰富游赏方式、优化旅游空间结构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