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地春大豆春玉米同穴移栽的增产效果初步研究吕周林,董祖淦,洪菊莲,卢冬英(浙江省丽水地区农科所,浙江省缙云县农业局)浙江省近年来旱粮生产实行全年三熟间套作的种植方式,既开发了旱地资源,增强旱地生产能力,又发挥了旱粮较大的增产效果。1992年在三熟间套...  相似文献   

2.
熊飞 《大豆科技》1999,(1):17-18
竹山县地处鄂西山区,旱地作物面积较大,其主要种植方式为“麦—玉—豆”或“麦—玉—豆—菜”一年三熟、四熟预留行分带轮作套种,其中大豆做为唯一的养地作物与经济作物,对保持地力与提高种植效益起着重要作用。但麦收后抢种大豆,时间短,劳力紧张,致使耕作、播种、...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植棉经济效益,2001~2002年在华容进行了5种棉田间套复种模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棉田采用一年三熟的经济效益均大于一年两熟,其中尤以芥菜/西瓜//棉花效益最好。棉田套种的农作物品种以早熟、特早熟优质高产品种为佳,可不影响棉花蕾铃期的生长。三季作物采用主作物和间套作物同厢分带隔年轮作,在每公顷定植棉花22500株的情况下,套种春玉米22500株、糯高粱22500~30000株、早熟辣椒30000~37500株、西甜瓜4500~5250蔸,不仅可充分利用棉田苗蕾期土地、温光和肥水资源,挖掘棉田的增产潜力,而且可争取粮、棉、菜、瓜、果全面丰收,实现棉农增收,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4.
<正>马铃薯作为一种粮蔬兼用作物,已被我省农民广泛接受,种植面积逐年上升.而旱地多熟制的迅速发展,尤其以马铃薯/玉米/甘薯高产高效熟制的不断扩大,使马铃薯栽培技术越来越被重视,以住生产上较注重玉米、甘薯等作物的间套技术,而对马铃薯的间套增产栽培技术研究不多.因此,研究总结出一套马铃薯的间套栽培技术已迫在眉睫.1990~1993年,我们组织丽水、东阳、衡州等单位开展了马铃薯间套技术研究,为间套作春马铃薯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国内外有关玉米—大豆间套作种植方式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间套作对群体内光分布及光强度、CO_2含量和水分调节、病虫害防控、重金属固定和吸收的影响,阐明了间套作对玉米、大豆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解释了间套作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原因,并根据国内外玉米大豆间套作模式研究现状,提出我国间套作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在西南地区进一步推广套作大豆,提高我国的大豆自给率和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5月18日~21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方间套作大豆岗位专家杨文钰教授率领其科研团队成员,通过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领导、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户座谈、田间实地考察等形式,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咸丰县、龙山县、来凤县、恩施市、利川市等地的种植制度、主要旱地作物、大豆生产潜力等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对今年的套作大豆试验和示范进行了布置和安排。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浙西南山区旱地多熟间套种的主要冬季作物,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形成了适用于山区旱地马铃薯留种途径,良种选择,切块播种,覆盖,种植群体以及施肥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大豆立體栽培增产又增收为了充分利用光能、热能和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93年我省以大豆高产为前提,以增收为目的,搞了几种大豆与短杆作物间套复种立体栽培模式试验。效益很好,深受农民欢迎。下面分别介绍大豆与圆葱沟台套种方法和大豆与土豆复膜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马铃薯-大豆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分析不同熟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后系统内作物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的特性与种间竞争补偿的相互关系,阐明间套作系统种间竞争力弱化和恢复补偿能力提高的作用机理,为实现间套作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套作马铃薯干物质及养分积累无显著变化,而套作大豆变化显著。出苗60 d内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是同期单作的43.74%,出苗后80~100 d,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量相对于中熟和早熟提高的幅度分别为35.54%~59.22%和65.56%~70.81%,大豆收获时,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共生期,套作大豆N、P、K积累量较同期单作降低的幅度分别为31.43%~41.44%、21.17%~25.36%和23.23%~35.6%,晚熟品种与中熟、早熟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共生期结束后,套作大豆养分吸收量较单作显著增加,收获时,晚熟品种N、P、K养分积累量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在该群体中,马铃薯是核心作物,共生期处于竞争优势(APS>0、CRPS>0),而大豆处于竞争弱势(APS<0、CRPS<0),选择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可弱化种间竞争力和营养竞争比率,还有利于马铃薯收获后恢复补偿能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光能在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籽粒产量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种植结构和区划的调整,间套作种植模式在一些适宜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增加了农田生产力。然而,间套作种植方式下,由于受高位作物荫蔽影响,低位作物在某一生长阶段常常处于弱光胁迫环境中。弱光胁迫不仅会引起作物生长发育不良,而且会制约作物产量潜力的提升。本文以间套作荫蔽环境下的大豆源库关系为例,综述了弱光胁迫调节作物源库器官生长发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源库协调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现有间套作作物产量研究概况与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未来间套作种植下作物在源库关系与产量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套作技术是一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土壤产出率,增加农民受益,生态环保的农业种植技术。大豆间套作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文章对现有的大豆间套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玉米-大豆、甘蔗-大豆、马铃薯-大豆、木薯-大豆、幼树-大豆及大豆的其它间套作类型,对各间套作体系中的品种选择、播期、行比配置、养分调节及光合特性等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指出耐荫性大豆品种缺乏、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并对大豆间套作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武穴市棉田立体种植起步较早 ,1 992年就已形成了“三月蔬菜五月麦 ,七月杂粮九月棉”的冬春双套一年四熟的特色。但是 ,由于间套作物单一 ,管理不精等因素影响 ,每公顷间套纯收入 (不含主作麦、棉 ,下同 ) ,常年徘徊在 3450元左右的较低水平 ,使棉田立体种植难于普及 ,近两年 ,我们以市场为主线 ,以科技为支撑 ,推动棉田间套增效 ,取得了显著成效。 2 0 0 0年 ,每公顷间套产值 6390 ,纯收入 5595元 ,比常年多 2 1 45元 ,增长 62 % ;间套面积达 40 0 0公顷 ,较常年翻一番。具体作法如下。1调整间套作物结构以春套为重点 ,大力开发高效经济作…  相似文献   

13.
南方旱地多熟间套作马铃薯喷施多效唑的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喷施多效唑后有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植株粗壮和提高产量的作用。其适宜浓度应控制在75 ̄125mg.L-1之间,同时有利于旱地多熟套种后熟作物的生产。说明这是一条实现旱地全年多熟高产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是黄淮海地区夏大豆主要产区之一。建国初期,基本实行二年三熟制,以夏播为主,与小麦、高梁、谷子等作物轮作,全省播种面积3000万亩,1949年全省平均亩产37公斤。70年代,随着一年二熟制的发展和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大豆面积急剧下降,大约在100...  相似文献   

15.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大豆生产周航(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盛产水稻、麦子、大豆等粮食作物。虽然大豆种植面积不大,但大豆作为粮食作物历来是我省的旱地主栽作物,已有悠久的历史。建国初期和50年代,常年大豆种植面积约在20...  相似文献   

16.
发展套作大豆,振兴大豆产业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中国大豆供求失衡,振兴大豆产业势在必行.北方大豆正面临单位土地产出率低带来的比较效益低下、产销分离引起的成本增加、大面积重迎茬种植带来的减产严重、油酯和蛋白质含量不高等不利因素,限制了进一步发展.套作大豆作为南方新型旱地多熟种植模式的主体作物,具有与主要粮食作物和谐共存,蛋白质含量高、利于食用和加工业的发展,减轻季节性干旱的危害、实现抗旱增收等优点,发展潜力巨大.作者认为稳定北方大豆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南方套作大豆是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7.
花生与粮菜作物间套复种技术是作物种植制度的一大改革,该项研究是在常规花生栽培的基础上,确立了以花生为主体,间作套种一茬小麦与季蔬菜,即小麦/菠菜/花生/黄瓜一年上作四收模式。形成先后有序的田间立体种植结构,实现对土地、水淝和光能等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每公顷产小科5061公斤,花生5113.5公斤,菠菜16341公斤,黄瓜15727.5公斤,每公顷纯收入3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马铃薯间套复种技术,是利用与不同作物之间的时间差、空间差、位置差和养分差,对作物结构与田间配置进行科学运筹,使高、中、矮作物和早、中、晚熟品种,形成若干“优化组合”方式,更加合理地利用光、热、水、土资源.是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地区高产高效益的科学种植形式,是一项提高粮食蔬菜产量,增加收益的栽培措施.90年代,在辽宁省一些地区,实行了薯粮、薯莱间套复种等栽培措施,并推广了一地三收、一地两收的栽培技术,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闯出了新路.1 一地三收间套复种类型与效益1.1 玉米、马铃薯、云豆间套复种每亩地可收青玉米3000穗,收入600元;马铃薯1000公斤,收入400元;秋云豆500公斤,收入500元.合计每亩地收入  相似文献   

19.
浙棉9号在浙西红壤旱地栽培技术要点①郑仁富浙江常山县农业局324200喻冠军浙江衢州市农科所324000陈冠昂浙江衢州市农技站常山县自1991年开始在红壤旱地种植浙棉9号以来,棉花种植面积由79.27hm2增加到1996年约433.33hm2,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初垦红壤春大豆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汪惠芳(浙江省衢州市农科所,324000)浙江省有丰富的红黄壤土地资源,据统计仅衢州市有已垦红壤60万亩,有待开垦红壤60万亩。由于初垦红壤存在土层浅、肥力水平低、易干旱等障碍因子,作物难以获得高产。为此,作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