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蛴螬危害花生产量损失调查及发生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不同虫口密度下蛴螬对花生产量造成的危害和减产情况,在山东、江苏、安徽三省六地进行了蛴螬危害花生致使产量损失的田间试验,并进一步分析了耕作方式、施肥、作物布局对蛴螬虫口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地区花生田蛴螬虫口密度存在较大差异,在3.50~56.67头/m^2间,因蛴螬造成的产量损失率在1.47%~48.29%;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除蛴螬虫口密度相对较小的山东潍坊寒亭区和安徽合肥肥西县两个试验点外,其他各试验点蛴螬防治区与未防治区的花生产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在玉米一小麦一花生轮作区,免耕田蛴螬虫口密度最高,达9.86头/m^2,翻耕田虫口密度其次,为6.96头/m^2,休耕田虫口密度最低,为4.76头/m^2。施肥种类对蛴螬虫口密度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施用鸡粪和草木灰田花生蛴螬虫口密度最高,而牛粪、羊粪相对较低。作物布局对蛴螬虫口密度影响较大,其中杨树一花生间作、梨树一花生间作田蛴螬虫口密度分别为29.75头/m^2、28.00头/m^2,显著高于纯花生种植区(16.50头/m^2)。 相似文献
2.
紫茎泽兰对花生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有效反映大田条件下紫茎泽兰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直接危害和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紫茎泽兰密度下花生的生长和产量变化以及花生田间透光率和紫茎泽兰水肥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花生在紫茎泽兰的竞争干扰下,花生荚果数、百仁重和果仁产量均随紫茎泽兰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花生荚果数和百仁重的降低可能是花生减产的直接原因。此外紫茎泽兰对田间透光率的影响和对水肥的累积量也可能是花生减产的重要原因。幂函数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紫茎泽兰密度(x)与花生产量损失率(y)间的关系(y=1.712x1.063,P<0.0001)。花生田采用人工除草、草甘膦和氨氯吡啶酸对紫茎泽兰进行防除时,紫茎泽兰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分别为6.06%、0.57%、0.77%,经济阈值分别为3.28、0.36、0.46株8226;m-2。 相似文献
3.
橡胶白粉病为害损失测定结果表明:橡胶树受白粉病侵染后会造成明显的产量损失,病越重,损失越大。病害为1级的RRIM600产量无损失,2级的损失4.47%,3级的损失11.3%,4级的损失15.27%,5级的损失34.87%;PR107病害2—5级的损失分别为3.4%、6.98%、7.27%、12.45%。品系间产量损失的差异很大。RRIM600最高损失为34.87%,而PR107最高损失只有12.45%,PR107可能对橡胶白粉病具有一定的耐病性。根据橡胶白粉病为害损失、防治成本、防治效益与病害严重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橡胶实生树白粉病的经济阈值为最终病情指数21.4,4~5级病株率2%;RRIM600为最终病情指数21.3,4~5级病株率2%;PR107为最终病情指数23.8,4~5级病株率2%。 相似文献
4.
豚草对花生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豚草(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拟合函数关系模型的方法,研究了豚草与花生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豚草竞争干扰下,花生单株分枝数、荚果数、有效荚果数及产量均随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株高没有显著变化。指数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豚草对花生分枝数(y=7.307e-0.003x,P<0.001)的影响;对数函数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豚草密度与花生单株荚果数(y= -2.355lnx +16.325,P<0.001)、有效荚果数(y= -38.104㏑x+248.022,P<0.001)、花生产量(y= -1 172.945lnx+6 765.501,P<0.001)以及产量损失(y = 17.825lnx-2.866,P<0.001)间的关系。花生田豚草人工拔除的经济阈值为1.42株/m2,使用50%乙草胺乳油防除的经济阈值为1.22株/m2。 相似文献
5.
6.
目前,关于花生病毒病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关于其产量损失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于1987年开始参加河北省花生病毒病防治研究协作组,在系统研究花生病毒病的同时,对其产量损失做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研究方法及内容 在花生齐苗以后,选择代表性强的两块地。每块地采用棋盘式方法各定6个点,每点50穴,总样本数600穴。按点、穴统一编号,每5天调查一次,分别记载发病时期、类型和发病级别。收获期按点、穴 相似文献
7.
8.
9.
邱名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3,(3)
伏花生感病的小粒种子比大田常用种子病毒病发病株率高93.25%—237.24%,群体产量下降30.65%—47.17%,感病单株生产力下降38.64—89.23%。其感病越早,越重,产量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10.
花生不同种植模式对蛴螬发生的影响及药剂防治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覆膜、裸露、秸秆还田、麦套等不同种植模式对春、夏花生蛴螬发生和播期对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本文对春花生和夏花生上发生的蛴螬进行了田间调查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春花生上蛴螬发生量明显高于夏花生,花生覆膜种植较露地种植的蛴螬发生减轻,秸秆还田的较不还田的花生田蛴螬发生量增多。夏播花生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按有效成分用量36g/667m2拌种,对蛴螬防效达94.23%;但对早播春花生和晚播春花生蛴螬的防效分别为55.36%和69.23%,防效显著降低。早播春花生采用噻虫嗪拌种+噻虫嗪灌根对蛴螬的防效最高,防效达92.04%;采用噻虫嗪灌根对蛴螬的防效为87.18%,也可有效控制其危害;但仅用噻虫嗪拌种处理的防效仅为55.36%,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相同处理方式下噻虫嗪的防效均显著高于毒死蜱。建议在春花生田防治蛴螬应采用拌种+灌根的施药方法,在夏花生播种时采用药剂拌种可有效控制蛴螬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2006年在浙江北部系统地调查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动态和为害损失。单季晚稻秧田期介体灰飞虱有效虫量(X2)与水稻株发病率(Y1)的关系式为Y1=0.0873 + 1.0757X2,晚稻本田株发病率(X)与产量损失率(Y)总关系式为Y=0.1254+0.7551X。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经济允许水平以损失率表示为2.0%~2.5%,制订了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指标为水稻秧苗期和本田前期介体灰飞虱有效虫量2~3头/m2,该指标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早稻穗期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笼罩接虫试验丧明,早稻穗期产量损失(Y )与每丛白背飞虱数量(x)的关系符台方程: Y=14.0835+10.9425X士28.95。 产量损失的主导原因是水稻受害后秕谷率增加。根据目前稻谷价格、防治费用等,导出白背飞虱防治指标为每丛l12~16头。经大田验证,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玉米纹枯病危害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field under artificial inoculation condi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ease severity and loss in grain yield caused by corn sheath blight was established.Yield loss rose gradually with the disease severity increasing. 相似文献
14.
野燕麦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防除小麦田间恶性杂草野燕麦提供依据,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野燕麦与小麦的竞争.结果表明,随着田间野燕麦密度的增加,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逐渐降低,而小麦千粒重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野燕麦密度与小麦有效穗数和产量间的关系以指数模型(y=beax)较好,与穗粒数间的关系以直线模型(y=ax b)较好,而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以对数模型(y=alnx b)最佳.野燕麦对矮秆小麦品种郑麦9023产量性状的影响大于对高秆品种鄂麦35057的影响.根据小麦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通过拟合的野燕麦密度与小麦产量损失的对数模型估算,当小麦品种为鄂麦35057时,野燕麦人工防除的经济阈值为9.04株·m-2,使用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化学防除的经济阈值为3.77株·m-2;而当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时,相应的经济阈值分别为5.85株·m-2和3.32株·m-2.不同小麦品种的生长竞争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导致野燕麦与小麦间的竞争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水稻白叶枯病是浙江稻区常发流行性病害,调查研究其为害与损失,科学制订防治指标,对于有效预测和综合防控病害,确保水稻丰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桐庐、余杭等地几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发生为害损失调查测定,探明了病害发生为害与损失的关系,分别建立了水稻分蘖、圆秆拔节和孕穗破口期株、叶发病率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的6个模型,考查了侵染发病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受害稻株株高下降、实粒数减少、空秕率增加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调查分析了田间用药和防治成本,测定了经济允许水平,首次提出了该病防治指标为水稻株发病率5%、叶发病率3%。该指标经浙江桐庐、温岭、温州等地大田验证与示范应用,与实际发生为害情况相符,药治面积压缩1/3,省药、节本、增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试论花生的高产潜力和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虽属C3型作物,其光合潜能却很高。群体净同化率50mgCO2/dm2·h;单叶净同化率34mgCO2/dm2·h,光合作用日变率群体呈单峰曲线;单叶呈双峰曲线,峰谷差率小。其高产潜力,在山东按其最大光能利用率和光温潜力值推算,单位面积荚果产量为17275.5kg/hm2和16758kg/hm2;按最佳产量因素结构估算,可达13683kg/hm2;现已实现的最高产量记录为11784kg/hm2。花生进一步高产的主要途径是选用株型性状优良的高产品种;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光合产物合理分配;依靠主要结实枝实现群体果多果饱。 相似文献
17.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在海南省可周年繁殖,世代重叠严重,常年危害海南鲜食玉米,防治困难。为了解海南省不同虫口密度草地贪夜蛾幼虫在鲜食玉米各个阶段对其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接种不同密度3龄幼虫的方法来模拟自然危害,研究其经济阈值。结果表明,苗期(4~6叶)、喇叭口期(8~10叶)和抽穗期(12~14叶)各阶段,虫口密度与危害程度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6ln(x)+0.1258、y=0.0546ln(x)+0.1863、y=0.0589ln(x)+0.0275,计算出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危害程度分别为:21.57%、28.34%、14.50%。虫口密度与总产量在苗期(4~6叶)、喇叭口期(8~10叶)和抽穗期(12~14叶)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2508x+13.113、y=-0.1093x+12.721、y=-0.0616x+12.447,得出不影响产量的虫口密度分别为:5头/20株、7头/20株、9头/20株;各时期的经济阈值分别为:6~8头/20株、12~20头/20株、19~24头/20株。该研究结果为海南省鲜食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精准防治及合理的农药减量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防治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阐述测定橡胶白粉病严重度造成产量损失率的意义;指出迄今测定产量损失率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测定产量损失率的正确方法和合理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