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通过人工控水的方法,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和复水后补偿效应。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遭受干旱胁迫后,花生株高、叶面积系数、地上部和荚果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降低幅度增大。饱果期和苗期干旱胁迫对花生植株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苗期干旱复水后对植株生长的补偿效应大;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大,复水后对植株生长的补偿效应小。苗期干旱对荚果产量的影响最小,其次是饱果成熟期,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对荚果产量的影响大。苗期干旱胁迫对荚果产量的影响主要与有效果数降低有关,饱果成熟期干旱胁迫对荚果产量的影响主要与荚果饱满度降低有关,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胁迫对荚果产量的影响,是有效结果数少与饱满度低共同引起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花生根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旱棚土柱栽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花生根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花生根系变长,直径变小,表面积增大,根尖数增多,根系活力下降,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增大,根干物质量、根冠比增大。不同生育时期相比,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对根系生长发育和根系活力的影响明显大于苗期和饱果期干旱,而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增幅显著低于苗期和饱果期,表明花针期和结荚期对干旱反应敏感;不同时期干旱明显降低了花生荚果产量,结荚期减产最大,其次为花针期和饱果期,苗期减产最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探究不同施肥深度对花生生理特性和氮素吸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花生机械化施肥设置合理施肥深度提供理论支持。采用大田栽培方式,设置施肥深度分别为0、5、10、15、20、25 cm,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在花生苗期、花针期、结荚期、成熟期取样测定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植株形态特征、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显示,除苗期外叶片POD、CAT活性随施肥深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规律,深施15 cm能显著增加花针期和成熟期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主根长、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提高成熟期饱果率、百仁质量、油酸含量及花生营养器官对氮素的积累,提高了整株氮素吸收效率,花生荚果产量和籽粒品质有所提高。试验得出深施15 cm为花生最佳施肥深度。  相似文献   

4.
陕北花生根瘤固氮,施肥与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北黄绵土花生新区研究表明:亩花生根瘤固氮约6公斤,约占总吸氮量的70%,幼苗至花针期、花针期至结荚期、结荚至饱果成熟期的固氮率分别为25.6%、38.4%和36.1%;花生根瘤菌拌种平均增产10%左右;适量施氮提高花生产量20%左右,但施氮过多,影响结瘤固氮与产量:化学分析表明,在一般施氮水平下,花生茬地土壤全氮含量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花生一生中对水分的需求状况,目前尚缺乏一致的认识和确切数据。为此,本试验在结荚期、饱果期土壤临界水分研究基础上,继续对苗期、花针期土壤临界水分进行研究,通过试验摸清影响花生苗期、花针期生长发育的土壤临界水分及其需水规律,从而找出适宜水分指标,为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对夏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俊庆 《花生学报》2004,33(4):33-35
旱棚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夏花生生长发育和生理性状对土壤干旱的反应,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夏花生营养生长及干物质积累量下降,根系体积下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提高。苗期干旱对营养生长影响最大,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主要影响生殖生长和产量形成,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起垄地膜覆盖栽培方法,以花生品种山花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控释氮肥配比对花生蔗糖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较普通氮肥在结荚后期叶面积指数高、叶片SPS活性和蔗糖含量高,利于提高百果重和饱果率,显著提高了荚果产量.掺混氮肥处理花生在苗期和花针期叶面积指数、SPS活性和蔗糖含量均较高,与普通氮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生长后期不脱肥早衰,利于提高百果重和饱果率,荚果增产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连作对花生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覆膜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了连作对花生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覆膜调控。结果表明:连作导致出苗率低、植株矮小、落叶早、结果数减少、产量下降,显著降低了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且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幅度大于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幅度,同时,Fv/Fm、ΦPSⅡ、NR活性及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且这种抑制作用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加重。覆膜栽培显著提高了多年连作花生叶片全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和生育前期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了花针期的ΦPSⅡ和饱果成熟期的Fv/Fm,对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苗期到结荚期的根系活力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产量增加13.5%。覆膜栽培提高花生生育前期根系的吸收活力,促进氮的转化和吸收,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多年连作对植株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在辽西半干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以花生品种阜花12号为材料,研究膜下不同水肥滴灌量对花生土壤微生物量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可适当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苗期灌水1次,花针期和饱果期分别灌水3次时,在整个生育期水肥滴灌量偏多,其产量低于较之灌水量少的两个处理,且WUE较低;苗期不灌水,仅在花针期和饱果期分别灌水1次时,其产量与WUE相对较高。说明本地区膜下滴灌量应根据当年降水量灵活掌握,雨水相对偏多的年份可少量滴灌,分别在花针期与饱果期滴灌一次(10m^3/667m^2),并随水追肥满足花生生育中后期的营养需求;在春早年份苗期也可滴灌一次达到保全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花生不同氮源供氮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花生"供需同步"高效施氮,在桶栽条件下,以花育22号为材料,不结瘤系花生NN-1为对照,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花生土壤氮、肥料氮和根瘤固氮3种氮源供氮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3种氮源供氮速率存在较大差异。根瘤供氮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结荚期最高;土壤供氮速率花针期和饱果期较高;氮肥供氮速率花针期和结荚期较高。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根瘤供氮比例呈单峰态势,峰值出现在结荚期;土壤供氮比例呈不规则V型,低谷出现在结荚期;肥料供氮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花生氮素营养主要来自根瘤固氮,其次为土壤氮,肥料氮最小,三者的比例约为5∶3∶2。不同生育时期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利用率贡献比例均表现为:结荚期花针期苗期饱果期,差异显著。全生育期氮肥利用率40.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豫南旱地花生开花及干物质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豫南旱地花生开花及干物质积累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豫南地区旱地花生苗期短,有效花期短,前期生长发育快,产量形成分配系数高。旱地花生出苗后25 d左右始花,花期45 d左右,花后20d进入盛花期,单株平均开花量为120.1朵,初花期结果数占总果数的26.5%,盛花期结果数占总结果数的73.5%,末期开的花为无效花。干物质积累出现苗期和开花下针期增长慢、结荚期增产快,饱果成熟期又下降的趋势,干物质积累的高峰出现在苗后68 d,日增重量达0.92 g/株。  相似文献   

12.
花生全生育期耐盐鉴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盆栽试验对花生进行了2 年全生育期耐盐鉴定,结果表明花生在各生育时期的耐盐能力不同,开花下针期、饱果成熟期>幼苗期>芽期,花生芽期和幼苗期是花生对盐害最敏感时期,花生芽期的耐盐性与后期耐盐性无明显相关。以减产50%时的盐浓度作为花生的耐盐系数,确定花生的耐盐系数在2~3 g/L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辽宁地区高产花生推荐钾肥用量,本试验以农花9号为试材,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四个钾肥梯度:0 kg·hm-2(CK)、112.5 kg·hm-2(T1)、225.0 kg·hm-2(T2)和337.5 kg·hm-2(T3),研究了不同钾水平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适量增施钾肥能有效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强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增施钾肥还能提高光合作用的表观初始量子效率(T)、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光饱和点(Isat),降低光补偿点(Lcp)和表观暗呼吸速率(Rd);最终增加花生单株果数、单株果重、百果重、百仁重和产量,2年不同处理间,均以T2处理产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产7.37%和12.54%,且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因此,本地区花生大田生产的最佳推荐施钾量为225.0 kg·hm-2。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表现出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的非对称性增温特点,小麦作为温凉型作物,产量和生理特性易受非对称性增温的影响。为探究花前夜间增温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最形成的影响,以春性品种扬麦18和半冬性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盆栽方式,利用被动式增温装置分别在分蘖期至拔节期(WT-J)、拔节期至孕穗期(WJ-B)、孕穗期至开花期(WB-A)三个时间段进行夜间增温处理,以不增温为对照(CK),分析经过三个花前不同时段夜间增温后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前夜间增温使小麦旗叶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有所增加,WT-J、WJ-B处理均提高了冬小麦旗叶面积、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同时使旗叶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较CK分别增加了12.64%、8.45%和10.21%、7.56%。扬麦18、烟农19的可孕小穗数在WT-J处理下较CK分别提高了9.01%和5.25%。扬麦18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在WT-J和WJ-B处理下较CK分别提高了13.18%和10.23%,烟农19在WT-J和WJ-B处理下较CK分别提高了16.21%和1...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育时期淹水对花生生理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在池栽条件下进行,以花生品种农大818、湘花2008和鲁花11号为材料,采用人工淹水的方法探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淹水对花生植株性状、生理性状及荚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及开花期淹水均降低了植株的主茎高、侧枝长及分枝数,但增加了主茎绿叶数、主茎倒3叶净光合速率及光化学反应效率;结荚期淹水对植株主茎高、侧枝长及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却降低了主茎绿叶数、主茎倒3叶净光合速率及光化学反应效率。不同生育时期淹水均显著降低了花生荚果产量,以结荚期淹水减产幅度最大,其次是开花期淹水,减产幅度最小的是苗期淹水。不同品种相比以农大818淹水减产最严重,说明农大818最不耐涝。此外,除苗期淹水外,开花期和结荚期淹水都显著降低了粗脂肪含量和O/L比值,但增加了花生籽仁中的粗蛋白、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6.
橡胶苗光合“午休”现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系统,对生长季节的橡胶树实生苗与嫁接苗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各项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其光合“午休”现象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午后的强光、高温及相对湿度的下降是造成午后光合下降的主要生态因素;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表观羧化效率、表观量子效率、光化学效率的下降是光合“午休”现象的生理生化因素。因此认为,光合“午休”现象由外界生态因子和植物内在生理生化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水钾耦合对大豆光合特性及其产物积累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水钾耦合对大豆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光合速率与各器官干物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苗期与花期控水时,土壤水分及水钾互作极显著影响光合速率(Pn);结荚期控水时,水分极显著影响Pn。花期与荚期控水后测定的Pn要高于苗期的Pn。水钾耦合对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影响趋势相似,即水分效应要优于钾肥,且一般而言同一钾肥水平下,土壤水分的影响表现为:W4>W3、W5>W2>W1。只有当土壤水分供应适宜(W3)时,钾肥的施用提高了植株的Pn、Tr和Gs。水分对植株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要优于钾肥,且水分为正效应。苗期及开花期控水条件下,植株的Pn与根、茎、叶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Pn与各器官的相关程度表现为茎>叶>根;结荚期植株Pn与根、茎、叶干物重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荚粒干物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8.
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粳稻品系T-04和T-43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比较了在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乳熟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两种栽培模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2个水稻品系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淹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降低,表明光合速率下降受叶绿素含量和气孔的双重影响;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ΦPSII、电子传递速率、Fv/Fm均显著降低,说明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导致PSⅡ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减弱和光化学转化效率降低,从而使叶片光合速率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均显著低于淹灌栽培;丙二醛、脯氨酸含量高于淹灌栽培,说明滴灌栽培水稻植株的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膜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通过主动积累渗透调节物质,适应干旱胁迫。膜下滴灌栽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导致最终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