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发生症状及规律(一)发生症状小麦生长的各个生育阶段都会感染赤霉病,表现出苗枯、茎基腐、以及穗腐等症状,其中以田间穗腐最为普遍,为害也最严重。苗枯是由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或种子带菌引起,初见芽变黑,后根冠逐渐腐烂,出现病苗枯黄,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茎基腐是指发病麦株基部组织变褐腐烂,最后全株枯死。穗腐是  相似文献   

2.
正一、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扬花灌浆期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有大量病菌时,病害会大发生。阴雨和潮湿环境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因此称作赤霉病。(一)危害症状小麦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会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烂,还会引起小麦出现白穗,降低千粒质量,影响产量。携带赤霉病病菌的小麦  相似文献   

3.
1症状 苗枯: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带菌侵染所致,造成幼苗枯黄弱小,发病严重的引起死苗,当田间湿度较大时,枯死苗上可见粉红色霉状物.茎基腐:幼苗出土到小麦成熟均可发病,发病株茎基部组织受害,变褐、腐烂,进而整株枯死.秆腐:一般在穗下第一、二节发病,叶鞘上初出现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部以上枯黄,甚至不能正常抽穗.穗腐:病菌在小麦抽齐穗至扬花侵染发病,感病后小穗和颖壳上出现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展至穗轴,造成局部小穗枯死或穗轴感病点以上部位枯死,籽粒干瘪,形成白穗,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4.
为了正确区别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与其它几种稻病的症状,我们从1980年开始,对细菌性基腐病及几种相似病害的主要症状进行了比较试验和观察.巳初步分清细菌性基腐病和细菌性褐条病心腐型、自叶枯病急性凋萎型(枯心型〕、恶苗病枯死株、小球菌核病枯死株、生理性青枯及还原性物质中毒等症状特点,水稻茎基部,特别是根节部变深褐色腐烂是细菌性基腐病独有的特征,可区别于上述症状相似的病害。  相似文献   

5.
花生病害防控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花生根腐病、立枯病、冠腐病、茎腐病防控技术(一)为害症状此类病害主要是引起子叶、胚轴、根部、茎基部的腐烂,进而引起不出苗,幼苗甚至成株期矮小、萎黄、倒伏、枯死等症状。花生茎腐病在种子发芽和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根茎部和茎基部发生最重。发病植株拔起时往往在地表处发生折断。花生根腐病从发芽出苗至后期都能发生,以开花结果期特别是盛花期发生最重。出苗前引起烂种烂芽,幼苗期引起死苗,成株期可引起根腐、茎基腐和荚果腐烂。根部症状主要是湿腐和干腐两种。湿腐是皮层腐烂,只剩木质部;干腐是主根变褐皱缩,侧根少而短,拔  相似文献   

6.
小麦纹枯病     
《农技服务》2009,26(2):55-56
<正>1症状近年小麦纹枯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  相似文献   

7.
为使水稻高产优质,对水稻苗期病害恶苗病、立枯病、水稻纹枯病,提出防治措施. 一、水稻立枯病 1、立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由病菌侵入秧苗所引起的,立枯病主要有幼芽腐死、立针基腐等症状. (1)芽腐是在出土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芽或幼根变褐色,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和芽基部生有霉层.(2)针腐多发生于立针期至2叶期,病苗心中枯黄,叶片不展,种子和茎基交界处常有霉层,茎基软易折,根变成黄褐色.青枯是水分失调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3叶期前后,病苗最初不吐水,天气骤晴高温,迅速出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叶色青绿、整株萎蔫,成簇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根腐病又叫根腐斑点病、黑胚病、青枯病,全生育区均可发病,在邯郸东部冬小麦主要表现为苗期根腐。在旱地,多引起茎基腐、根腐;水浇地还引起叶斑、茎枯、穗颈枯,是由真菌引起的较为常见的小麦病害。1为害症状小麦根腐病致病菌存在广泛,症状因气候等条件差异而表现不同,可在不同时期危害小麦幼苗和成株的根、茎、叶、穗、种子。种子带菌严重者播种后不能发芽,有的虽能发芽出苗,但生长细弱,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形成苗腐或基腐。成株期形成茎基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最严重。发病时一般1—2个小穗被害。有时很多小穗或整穗被害。最初小穗基部为水渍状,以后逐渐退色呈褐斑,颖壳合缝处产生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病害可以向上、下蔓延,为害相临的小穗,并可深入穗轴内部使穗轴坏死.小穗得不到水分而枯死,后期病部产生紫黑色粗糙颗粒(子囊壳),发病子粒皱缩干瘪。  相似文献   

10.
李凯 《农技服务》2014,(10):20-20
<正>近年小麦纹枯病已成为我国冬小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枯株白穗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  相似文献   

11.
为使水稻高产优质,对水稻苗期病害恶苗病、立枯病、水稻纹枯病,提出防治措施. 一、水稻立枯病 1、立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由病菌侵入秧苗所引起的,立枯病主要有幼芽腐死、立针基腐等症状. (1)芽腐是在出土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芽或幼根变褐色,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和芽基部生有霉层.(2)针腐多发生于立针期至2叶期,病苗心中枯黄,叶片不展,种子和茎基交界处常有霉层,茎基软易折,根变成黄褐色.青枯是水分失调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3叶期前后,病菌最初不吐水,天气骤晴高温,迅速出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叶色青绿、整株萎蔫,成簇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12.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病菌以种子传播为主,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小麦播种后,菌丝体从麦苗种子根处侵入,使根、次生根和地下茎变黑,表现为内部腐烂。冬前和小麦返青后,菌丝沿根扩展,向上侵害分蘖节和茎基部。分蘖前后基部老叶变黄,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的枯死;拔节后根部和茎基部腐烂加重,植株矮化;抽穗灌浆期茎基部变黑腐烂愈益明显,形成典型的黑脚症状。由于根部和茎基腐烂,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穗不实或秕粒。剥开染病植株基部叶鞘,可以看到“黑膏药”状物。近收获时,在潮湿条件下,根茎处可看到黑色点状突起的子囊壳。  相似文献   

13.
一、小麦纹枯病引起白穗(一)症状小麦纹枯病是由喙角担菌引起的,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发病早的减产20%~40%,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或颗粒无收。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发生在  相似文献   

14.
立枯病的症状表现常因发病早晚和病因不同而异。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1、芽腐:出土前芽或根变成褐色,芽扭曲腐烂而枯死,在芽基部生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2、针腐:多发生于立针至2叶期,病苗基部变褐,心叶枯黄,根部呈黄褐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基部的1~2节叶鞘和茎秆,造成小麦倒伏或形成白穗,一般减产5%~10%,重发时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一、症状特征小麦感染茎基腐病病菌后,茎基部叶鞘随病程发展,茎基部节间颜色由淡褐色变为深褐色,直至腐烂,植株容易拔出。田间小气候湿度大时,茎基部产生粉红色或白色霉层,  相似文献   

16.
1症状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腐和基腐性病害.幼苗被侵染后,表现为下位黄叶多,植株矮小,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褐色,严重时麦苗连片枯死;成株期其典型症状为黑根、白穗,在潮湿条件下,基部一、二节间形成基腐性"黑脚",即通常所说的"黑膏药".  相似文献   

17.
一、小麦纹枯病引起白穗 (一)症状 小麦纹枯病是由喙角担菌引起的,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发病早的减产20%~40%,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或颗粒无收。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  相似文献   

18.
正上蔡县是一个平原农业大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隶属驻马店市管辖,常年小麦种植面积9.3万公顷左右。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小麦根腐病的危害朝严重方向发展,特别是苗期感病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病害症状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形成苗枯,成株期形成茎基枯死、叶枯和穗枯。幼苗。黑胚严重的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后尚未出土,芽鞘即变褐腐烂。轻者幼苗虽可出土,但茎基部、叶鞘以及根部产生褐色病斑、幼苗瘦弱、叶色黄  相似文献   

19.
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小麦土传病害有哪些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土传病害的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病害。小麦田常见的土传病害有纹枯病、根腐病和全蚀病。1.纹枯病。纹枯病的病原是禾谷丝核菌等,菌核是最重要的初侵染源。纹枯病会造成小麦烂芽、病苗死苗、花秆  相似文献   

20.
一、症状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腐和基腐性病害。幼苗被侵染后,表现为下位黄叶多,植株矮小,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褐色,严重时麦苗连片枯死;成株期其典型症状为黑根、白穗,在潮湿条件下,基部一、二节间形成基腐性"黑脚"。二、传播途径和发生规律小麦全蚀病病原是一种土壤寄居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的粪肥及种子上越冬、越夏。引入混有病残体的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残留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