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改变油菜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种植积极性不高等现状,实现油菜增产增收,该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探讨了挖掘油菜多功能潜力和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优势以及高附加值油菜产品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开源节流创建安徽油菜产业的"双全万元"新模式.在该模式指导下,通过全产业链开发和全价值链挖掘,实现"油菜亩综合产值达万元"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直播油菜使用"多复丹"示范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市有些地区采用稻田套直播油菜机械收割新技术,以减少用工,降低劳动强度,促进油菜规模化生产,提高总体经济效益,为农民节本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子。但免耕套直播油菜由于春天气温回升快,田间湿度大,向上生长迅速,极易形成瘦苗、高苗而头重脚轻,引起倒伏,影响产量和机械化收割;另外,由于套直播油菜密度高,春季蚜虫发育快,虫口密度高,而影响油菜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降低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中油杂12号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在株间套种芥菜,比较山区油菜稀植净作(T1)和稀植套种(T2)2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对于群体叶面积指数、冠层透光率、油菜单株干物质量、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稀植套种对于油菜株高、茎粗影响较小,且对油菜的正常生长发育进程影响也较小,但可以提高群体叶面积指数、降低群体透光率;该种植方式下的油菜收获产量虽低于净作,但综合芥菜的产出,该模式可增收4 762.2元/hm~2,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选用优质油莱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株高条件下摘薹长度对"一菜两用"油菜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高条件下摘薹长度对"一菜两用"油菜的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鲜重、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具有不同的影响,在油菜株高为50~55 cm时摘薹15 cm为油菜"一菜两用"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5.
"沪油15"是上海农科院育种栽培研究所采用双交法选育的双低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高产、优质、抗病、高出油率,在安徽引种及大面积示范中产量居常规油菜品种之首.  相似文献   

6.
“秦优7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1998年选育的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品种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株高适中,分枝较多、角多,耐菌核病能力较强,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低芥酸、低硫苷)、含油量高(40%以上)。本市2003年开始引进试种,2004、2005年参加品比、示范试验,单产均居参试品种第二位,大面积种植表现较好。2005年进行大面积种植,平均单产居应用品种首位,已成为本市油菜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7.
杂交油菜绵油15号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特别是芥酸含量高,可作为化工企业加工原料,以高于常规油菜市场价10%左右的价格订单种植收购,使其种植面积在我市得以快速发展。2005年扩大到4万亩,2006年计划种植8万亩。绵油15号一般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量150~200  相似文献   

8.
弥勒县是一个油菜种植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县,油菜生产在全州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独特的生态优势,生产的商品菜籽不仅籽粒大、商品性好,且含油量高(38%~42%),是云南省油菜生产基地的重要县份之一。目前油菜生产力水平在省内居中偏高水平(平均单产2400.0kg/hm^2左右),“双低”面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浙大619是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通过杂交育种经小孢子培养及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油双低油菜新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引入浙江省诸暨市农技推广中心和璜山镇农技站试种,经3年的种植表现为高产、优质、抗性等综合性能好,适合诸暨市种植的双低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浙双7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培育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的油菜新品种,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湖州市于1998年引进,1999年参加市油菜区试,2000年采取对比试验、高产攻关、示范推广同步实施的技术路线,大大加快示范推广步伐."浙双72"推广面积达38.68万亩,占油菜总面积的47.0%;2001年冬种,全市"浙双72"种植面积扩大到48.83万亩,占油菜面积的59.54%,已成为我市油菜生产新一代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省常规品种高油605为对照,对引进的秦优10号油菜新品种进行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秦优10号属双低油菜杂交种,品质好,丰产性、稳产性好,抗倒性中上,耐旱性中等、耐渍性强,抗寒性较强,较抗菌核病,生育期适中,适宜福建省冬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双低油菜是指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5%、菜籽饼粕中硫甙含量低于。30μmol/g的油菜新品种,与普通油菜相比,芥酸含量降低90%以上,硫甙含量降低70%左右。双高是指高产、高含油率。“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育成,其芥酸和硫甙含量分别为0.28%和19.01μmol/g,含油率达41~42%。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总水田面积27.5437万亩,是一个以粮  相似文献   

13.
"渝黄4号"是西南大学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株高适中、株型好、抗病性和抗倒性强等优点,2009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油2009025).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陕西汉中以及安康的冬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双低油菜"沪油15"在崇明地区的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油菜是上海郊区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随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双低油菜已作为崇明县冬作生产中重要农作物之一。由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采用双交方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沪油15”,集优质高产、抗病、高出油率于一体。该品种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通过上海市和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是我国第一个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并被农业部推荐为我国“十五”重点推广品种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油杂二号”是中国油料所育成的低芥酸(0.90%)、低硫甙(20.70umol/g)、高含油率(41.45%)、高产优质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农业部推荐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同年引进汉中市试种,经连续两年市区试和大田生产示范,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2002年秋季我们特安排“中油杂二号”移载密度试验,为实现我市油菜生产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双低油菜"沪油15"保优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育成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12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引入湖州地区,其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和双高(高出油率、高产量)的品种特性,深受农民和油脂加工企业的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种植面积19万亩,2002年达到25万亩,2002年冬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占油菜总面积的40%,成为湖州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地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初花期喷施“速乐硼”对春油菜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油菜上施用速乐硼能明显改善其各项经济性状,对油菜株高、每株角果数、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对照问差异这显著(P<0.05)或板显著水平(P<0.01);喷施速乐硼可明显提高油菜产量,0.675 kg·hm-2用量时增产效果极为显著(P<0.01),增产率可达13.9%,当地推广速乐硼用量应以每亩45g为宜。  相似文献   

18.
白菜型油菜是油菜三大类型之一,既是油料作物,又是蔬菜作物。生产上表现为生育期短,投入少,效益高,是稻稻油三熟栽培的好茬口,但生产上仍存在着种植混乱、播种管理粗放、密度不均、生长不齐、病虫为害严重、采摘菜薹不当、菜籽产量低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提出栽培上要实行复种轮作,规范种植;进行提纯复壮,定期换种;推广油菜板田直播,精细管理;适时、适度采摘菜薹收获菜籽,确保白菜型油菜,油、蔬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无为县主要土壤类型的各个肥料单元在油菜上最佳的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油菜的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无为县油菜"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其中4种配方肥处理油菜的产量及综合表现较好,宜优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油菜、花生是我省主要的种植作物之一。但我省油菜、花生平均产量较低.其中对油菜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油菜“花而不实”、花生“果而不仁”。一般人都将油菜“花而不实”、花生“果而不仁”现象归结为种子质量或天气原因.而事实上出现“花而不实”、“果而不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硼元素供应不足所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