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于小麦拔节期喷施1.8—7.2g/L“ZnMnBMo”配方微肥,能有效地增加剑叶面积、干重、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产物积累和籽粒灌浆;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其中以喷施5.4g/L处理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于小麦拔节期喷施1.8-7.2g/L“ZnMnBMo”配方微肥,能有效地增加剑叶面积,干重,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产物积累和籽粒灌浆;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其中以喷施5.4g/L处理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对稻田三熟制冬小麦施用微肥Mn、B、Zn、Cu及Mn+B、Mn+Zn、Zn+B、Cu+B的试验结果表明,Mn+B比空白对照(CK)增产13.4%,Cu+B增产11.3%,其它处理也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通过对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与CK差值的分析,发现在Mn、Zn、Cu肥基施、B肥于齐穗期喷施的条件下,Mn的主效是显著增加有效穗;B的主效是显著增加每穗实粒数和干粒重;Zn的主效是显著增加有效穗和每穗实粒  相似文献   

4.
对稻田三熟制冬小麦施用微肥Mn、B、Zn、Cu 及Mn+ B、Mn+ Zn、Zn+ B、Cu+ B的试验结果表明,Mn+ B比空白对照(CK)增产13.4% ,Cu+ B增产11.3% ,其它处理也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通过对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与CK 差值的分析,发现在Mn、Zn、Cu 肥基施、B肥于齐穗期喷施的条件下,Mn 的主效是显著增加有效穗;B的主效是显著增加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Zn 的主效是显著增加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Cu 的主效是显著增加千粒重。在两种微肥的配合使用中,Mn 与B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主效,从而获得最大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早稻277为材料.在l叶l心期进行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喷施试验。麦茬早稻苗期喷洒多效唑对植株高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可提高秧苗素质和抗倒力。同对照相比.叶面喷施多效唑可使麦茬早稻产量增加10%左右。增产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光合速率提高,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提高。叶面喷施多效唑可增加麦茬早稻的穗粒数。  相似文献   

6.
平衡施肥对麦棉套种小麦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麦区棉两熟种植小麦平衡施肥,增加了小麦的有效穗粒、穗粒数、千粒重,从而提高了小麦量水平,小麦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24.3-56.8%;施肥能显著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其效率与施入化肥养分总量之间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施肥处理每毫米水在每公顷土地上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小麦1.9886-4.2656kg。麦棉两熟小麦最佳施肥量为377.12-389.15kg/hm^2,N:P2O5:K2O=1:0.5:0.  相似文献   

7.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和灌浆期施用抗旱剂“植抗3号”均可明显增加小麦产量,降低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施药时期不同,增产机理不同。扬花期施药主要增加小麦的穗粒数;灌浆期施药主要增加小麦的千粒重。增产幅度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8.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和灌浆期施用抗旱剂“植抗 3 号”均可明显增加小麦产量,降低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施药时期不同,增产机理不同。扬花期施药主要增加小麦的穗粒数;灌浆期施药主要增加小麦的千粒重。增产幅度在 20% 左右。  相似文献   

9.
青霉素对小麦生理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萍  李春喜 《麦类作物》1998,18(3):27-29
以不同浓度(10万、40万、60万单位.L^-1)的青霉素水溶液对大田扬花期的小麦进行叶面喷施,经测定发现,处理后旗叶的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穗粒数增加1.60~2.89粒,千粒重增加1.67~2.98g,每公顷增产684.15~1249kg,增产百分率为8.63~15.76%。从本试验的各项生理指标和产量指标综合来看,青霉素在小麦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其较佳的使用浓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覆膜后,各主要生育时期生长发育进程发生显著变化,整个生育期持续天数较露地小麦缩短 4~24 d,成穗数增加 62.70~98.25 万/hm 2,穗粒数增加 2.1~4.1 粒,千粒重降低2.0~3.1 g,增产 248.4~1 913.4 kg/hm 2,增产幅度为 4.1% ~40.8% 。成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是地膜小麦超常增产的主要原因,粒重的高低是决定地膜小麦增产潜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根据生育特点、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的规律 ,就膜侧小麦应用壮丰安的调控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壮丰安拌种能有效控制苗期叶片生长 ,明显促进分蘖的形成和根系的发育 ,有利于增强植株抗旱、耐寒性能 ,提高越冬保苗率 ;返青期喷施能显著抑制基部节间的伸长。壮丰安处理一般会引起小麦粒重的下降 ,拌种处理还会导致成穗数减少 ,但穗粒数的显著增加可有效平衡二者下降对产量的影响。膜侧小麦用适宜剂量的壮丰安拌种和喷施 ,一般增产 10 %~ 15 %。与常规露地小麦相比 ,膜侧小麦更适宜于应用化控制剂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施氮对冬小麦产量、根-冠氮素积累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定位试验,在河南省许昌设置0、180、240和300 kg·hm-24个施氮水平,利用2015-2018年三个小麦生长季的试验数据,分析了不同氮素供应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根-冠氮素积累以及氮肥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在三个生长季中,施氮均可显著提高小麦株高、产量、穗数和穗粒数,促进根系、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增加籽粒氮素含量和积累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对氮素利用效率和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分别有负向和正向效应。综合来看,各指标在三个施氮处理间差异相对较小,多数未达到0.05显著水平,因此认为在河南中高产麦田施氮180 kg·hm-2既可保证高产,也有利于氮肥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育时期叶面喷施奇善宝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洋寡糖复合制剂奇善宝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2011-2013年以小麦品种中麦349为材料,研究了返青、拔节和孕穗期叶面喷施奇善宝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奇善宝使冬小麦增产2.9%~11.3%,效果明显,增产的主因是显著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喷施奇善宝对冬小麦部分品质性状影响显著,其中使籽粒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和面粉湿面筋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0.1%~0.8%、1.0%~5.3%、0.3%~3.3%和0.4%~5.1%,使面团稳定时间和延展性分别下降3.5%~5.8%和2.3%~5.2%。增产效果以返青期和拔节期喷施最佳,返青期喷施对改善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天达-2116是一个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给其在生产上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天达-2116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天达-2116对促进小麦分蘖、加快叶龄进程、促进根系发展、增加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MDA(丙二醛)含量、增穗粒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均有不同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给旱地夏闲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夏闲期施肥与覆盖处理对旱地冬小麦土壤储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闲期施肥可明显提高播前0~100、100~200 cm土层储水量,增加了冬小麦穗数、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不论施肥与否,地膜覆盖与纸覆盖均可提高播前底墒,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地膜覆盖处理效果优于纸覆盖;施肥可增进覆盖的保水、增产及高效用水的作用。因此,旱地夏闲期可通过施肥与覆盖技术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为旱地秋播作物高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茬口下施氮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效应,以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不同茬口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不同茬口下强筋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在0~240kg/ha施氮量范围内烟农19号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且旱茬麦产量极显著高于稻茬麦,主要是提高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沉淀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旱茬麦的品质显著优于稻茬麦。在两种茬口下,烟农19号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与施氮量均成二次曲线关系,稻茬麦在施氮量为251.26~280.24kg/ha、旱茬麦在施氮量为281.03~303.02kg/ha范围内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可达到同步提高。拔节期和孕穗期追施氮肥可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且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显著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旱茬麦在拔节期至孕穗期、稻茬麦在孕穗期追施氮肥可同步提高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DA型玉米脱水剂的脱水效果及其对玉米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玉军  陶波 《玉米科学》2012,20(2):95-98
以龙单25为试验材料,研究DA型玉米脱水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DA型玉米脱水剂可以明显加快玉米子粒的脱水速度,增加产量。处理后28 d,使用脱水剂剂量为900、1 200、1 500、1 800 mL/hm2处理的玉米子粒含水量分别为28.67%、26.36%、22.20%和20.51%,与对照相比,子粒含水量减少10.23~18.39个百分点。低剂量脱水剂对玉米品质无显著影响,可显著增加玉米的穗粒重和产量,平均增产654.3 kg/hm2。  相似文献   

18.
陕西关中麦区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进一步提高陕西小麦育种产量水平的途径,以关中地区1942-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33.3万hm的代表性品种为对象,对其株高、产量、穗数、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自1942年以来选育的小麦品种产量水平逐渐提高,产量从1 875 kg·hm-2上升到8 250 kg·hm-2,增加了3.40倍;每公顷穗数从390万提高到645万,增加了0.65倍;穗粒重从0.95 g提高到1.40 g,增加了0.47倍;穗粒数的波动比较大,趋势不明显;千粒重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株高从130 cm降低到78 cm,下降了40%。因此,建议陕西小麦未来高产育种应在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以通过提升单穗生产力来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19.
为给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的水氮运筹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临优2069为材料,研究了山西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冬灌时间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冬前灌水时间的推迟,小麦总茎数、单株分蘖数、成穗数、产量、籽粒水分生产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11月25日冬灌的最高。在施氮量相同条件下,氮肥一次性底施(N10∶0)的拔节期总茎数、成穗数、产量、籽粒水分生产率和氮素吸收量、表观利用率高于氮肥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N7∶3)处理,冬前总茎数、单株分蘖数则相反。冬前灌水时间提前和氮肥一次性底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前期单株干重;冬前灌水时间推迟和后期追氮则有利于灌浆期穗部和总干物质的积累。因此,山西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采取一次性底施,并于11月25日冬灌,可实现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育期喷灌对渭北旱地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喷灌对旱作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以中麦175为材料,在小麦越冬期和拔节期进行喷灌处理,比较了喷灌处理与对照(未喷灌)间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越冬期和拔节期喷灌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产量增幅为9.7%~36.3%,其中越冬期喷灌24mm+拔节期喷灌24mm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喷灌显著增加了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喷灌对小麦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显著增加了籽粒硬度、吸水率、最大拉伸面积和沉降值,但对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等其他指标影响较小。说明合理的喷灌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旱地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