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稻田水浅、水温高、溶氧充足、饵料生物丰富,培育出的一龄鱼种体质健壮,肥满度较好。但由于长江以北地区是单季稻,相比之下也比较冷,鱼一般不能在田间过冬,需采取池塘越冬的方法来提高稻田一龄鱼种的越冬成活率。 1.选择好的越冬水体 越冬水体多为静水体,远离污染源,水深保持在1.5~3米,无大量水草,池底平坦,淤泥较少。因为大量水草冬季枯死,极易败坏水质;底泥中的有机物分解要消耗大量溶解氧,产生二氧化碳或硫化氢气体,促使pH值下降,导  相似文献   

2.
张可  李平 《农技服务》2002,(10):33-33
<正> 鱼种网箱越冬,具有成本低、易管理、操作方便、好成活等优点。但必须掌握必要的操作和管理技术,才能确保鱼种安全越冬。 选择适宜地点 越冬处要求是避风向阳,溶氧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湖湾库汊水域,水深3米以上,水位稳  相似文献   

3.
张玉福  丁志 《饲料博览》1993,5(5):38-38
我国北方的冬季,气候寒冷,冰层厚但封冰期长,秋片鱼种在池塘内越冬时,常发生大量死亡,据我国北方几个省份统计,历年来鱼种越冬死亡率高达20%左右,这就严重影响了翌年的春季放养,给养渔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1 越冬鱼死亡有以下几种主要原因 1.1 鱼病流行所致据统计越冬期间水霉病发生及死亡较多,约占死亡总数的30%,这主要是由于鱼体损伤后水霉菌大量寄生所致。1991年作者在鱼种场实习时观  相似文献   

4.
<正>1.选择和修理好越冬鱼种池塘。越冬鱼种池要求避风向阳,鱼池面积不得少于2亩,以4~5亩为好;堤埂坚固,保水性能要好;进排水方便,蓄水1.5米以上;交通、用  相似文献   

5.
冬季鱼池由于水位低,冻雪封冻后水中的溶氧量容易提早耗尽,致使越冬鱼种窒息死亡。因此冬季鱼种池需采取措施进行人工增氧,现介绍几种方法:1、破冰增氧鱼池封冻后,为增加水中溶氧量,每天早晚各砸一次冰洞,每亩鱼池需砸冰洞面积为5~6評。砸出的冰块及时捞出。2、冲注新水增氧越冬期间,鱼池内因缺水而发生缺氧时,可直接引水入池。鱼池中注新水时,应尽量做到时间短、水量少,并注意加注的新水与池水温差不大于4℃,以防引发池鱼“感冒”。3、循环水增氧即将越冬鱼种池原池水抽出再喷回去。这种方法既能给池水增氧,又能将池塘中有害气体排出。但…  相似文献   

6.
<正>鱼种网箱越冬,具有成本低、易管理、操作方便、好成活等优点。但必须掌握必要的操作和管理技术,才能确保鱼种安全越冬。 1.掌握进箱时间 在秋末冬初水温10℃左右时,选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的日子并箱。 2.选择适宜地点 越冬处要求是避风向阳、溶氧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湖湾库汊水域,水深3米以上,水位稳定,最好还有微流水。 3.合理选用网箱 采用封闭沉下式网箱,规格为4米×7米×2米。网目尺寸与放养鱼种规格相适应,如规格10~14厘米的鱼种网目为2.5~3厘米。箱架一般选用木竿或塑料框架,固定网箱后,再用铁链、石块或陶瓷等沉子调节网箱位置,使其浮于水下某一水层,呈半沉式。 4.鱼种越冬密度 一般每立方米网箱水体可放10~14厘米的鱼种  相似文献   

7.
<正> 鱼种能否安全渡过漫长的冬天,与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有着密切关系,而营养物质的积累主要靠秋季的饲养管理。据统计,规格大的鱼在比规格小的鱼体内积累营养物质多,如脂肪积贮率,二年鱼为4.2%,而当年鱼仅2~3 % 。一般饲养好的鱼种,越冬前体内脂肪贮存量占体重的2~4%,蛋白质占12%左右。在越冬期间,规格越小的鱼种,体重减轻越大,如20克以上的鲤鱼种池越冬期间体重  相似文献   

8.
向敏 《农家科技》1997,(11):18-18
<正> 鱼种网箱越冬具有占地少、易管理、成活率高的优点。其技术要点如下: 1.并箱时间。在秋末冬初,水温10℃左右,天气晴朗,风和日暖的日子并箱。此时并箱鱼儿比较温驯,摄食不多,操作方便,对鱼体的损伤也  相似文献   

9.
<正> 1 冬放鱼种要早放 渔业生产一年之计在于冬,俗话说得好:“人误水一时,水误人一年”。常规渔业投放鱼种一般选择在冬末春初为宜,其中冬至至雨水前后尤为投放佳季,所谓“腊水放养,鱼种猛长”,因为这段时期气温较低,水质稳定,鱼体结实,鳞片紧密,易于操作,感病率低。因此,池塘冬放鱼  相似文献   

10.
鱼种越冬期间,特别在一些小型鱼池里,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如下补救措施。1鱼种越冬池的选择选择背风向阳的池塘作为鱼种越冬池。越冬池面积一般为0.2~0.33hm2,池大水深利于增强保温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水肥调控下小麦拔节后低温冷害对其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2水(越冬水、拔节水)和灌1水(越冬水)比不灌水平均穗粒数分别增加25.81%和19.89%;施用专用有机肥比不施平均穗粒数增加6.53%。  相似文献   

12.
每当水温骤然下降,鱼类就开始进入越冬期。做好此时的鱼种并塘工作,一可了解鱼种生长情况;二可为放养提供依据;三可整修部分空出的鱼种场;四可利用鱼种场冬闲期饲养成鱼,提高鱼种场使用率;五可提高鱼种越冬养殖成活率。鱼种低温并塘时应注意以下3点:  相似文献   

13.
<正>1.池塘条件。选择用作鱼种越冬的池塘,应具备水源充足,排水注水方便,无污染源,面积2~3亩,池埂高2.5米以上,塘硬坚实,不渗不漏,保肥力度好、池底淤泥厚10~20厘米、池中无杂草、背北向南的长方形池塘。水深要求保持在2米以上,  相似文献   

14.
1.鱼种早放。早放养鱼种,可使鱼提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提早吃食,提早生长,相对延长了生长期。一般从冬至到立春是放养鱼种的最好时期。投放鱼种应选择在温度不太低的晴天进行。2.防冻害。寒冷的冬天常常使越冬的鱼种受到冻害,可采取如下4种方法来避冷增温:①设障避风。在鱼塘北边用木棍打桩围上编织袋或稻草,设置人工屏障来抵挡北风。②烟熏制暖。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稻水象甲在陕西省水稻主产区的种群发生规律。在汉中市稻水象甲发生区分别选择平川和山区两种不同环境,对稻水象甲不同虫态发育时间进程及越冬场所虫量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陕西省水稻主产区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中后期(温度为10~15℃)开始活动。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活动盛期,也是大田防治关键时期;不同地理环境下,发现稻水象甲在山区虫态发育较平川晚15~20d左右,初秋时期稻水象甲成虫由田埂向沟渠逐渐转移进入越冬,越冬成虫主要分布在沟渠边0~5cm的土壤中。查明稻水象甲在陕为害寄主作物涉及种类共9科,31种。稻水象甲在陕种群发生规律的明确,为陕西省稻水象甲普查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 鱼类越冬易死亡,现根据鱼类死亡的不同原因,推荐如下对策:1 越冬池塘的选择。选择保水性好,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最多不超过20cm)。无水草或水草较少的池塘作为越冬池塘;池塘水深要大于2m;另外,池塘周围无工业污水和大量生活污水。2 肥水越冬。越冬前要在池中适当施肥,在越冬过程中,还应定期检查池水透明度、水色和溶氧,保持池水一定的肥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东北林蛙在粤北山区4种不同越冬模式下的越冬情况。[方法]在粤北山区设置室外水陆越冬、室外水越冬、室内旱越冬与室内冷冻箱水越冬4种越冬模式,将东北林蛙分别放在这4种越冬模式下进行越冬管理。记录时间、温度以及东北林蛙的越冬情况;同时,对越冬前后的各组东北林蛙分别进行数量统计与体重测量,计算林蛙在越冬期的体重消耗率和成活率。[结果]室外水陆越冬模式与室外水越冬模式中林蛙成活率仅有40.0%与41.5%,室内旱越冬与冷冻箱水越冬模式中林蛙成活率达到了82.0%与84.5%。[结论]温度、越冬模式以及东北林蛙自身的肥满度是影响东北林蛙在粤北山区安全越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属热带性鱼类,当池塘的水温降至18℃以前,罗非鱼鱼种应进入温室越冬,以防止冻伤。兖州市农业局经过近20年来的摸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利用地下机井水及拱型目光温室大棚罗非鱼土法保种越冬技术。  相似文献   

19.
越橘越冬伤害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露地不防寒和温室中的越橘品种蓝丰、伯克利、M7、北村、北青的枝条和花芽为试材,通过枝条和花芽自由水、束缚水及枝条电导率的测定,鉴定越冬期间受伤害的程度.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露地越冬植株枝条的自由水、束缚水均低于温室内植株;2011年露地越冬植株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温室内植株,而2010年二者则无显著差异.可见,露地越冬枝条和花芽失水是越橘越冬伤害的主要原因.有的年份冬季低温造成枝条冻害是越橘越冬伤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 1.品种选择  选择大众喜爱,适生范围广,抗逆性强,株型适中,枝干挺拔,叶片匀整,花型丰满,花色艳丽,花期持久的品种。宜少而精。不选稀奇、晚开、难养品种。 2.母株养护 母株宿根可在露地或阳畦越冬。母株宿根露地越冬,可在7月间插枝育苗,栽植在背风向阳的畦地,株行距30厘米。入冬剪去茎杆,浇足冻水。宿根耐寒不耐风干,可用一层碎草覆盖。来春解冻,除去覆盖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