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白杨种内过氧化物同工酶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了105份毛白杨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经三年重复,共获8种酶谱,表现了毛白杨种内遗传多型性。第一种酶谱是毛白杨种的主要酶谱型,占全部试材的85.7%,同属一种酶谱型的材料,其形态性别及生长习性都有明显差异,曾被定为新种、变种或变;不同酶谱材料的形态分歧应晚于酶分子水平的分歧。将8种酶谱的相似系数值进行聚类,第Ⅰ、Ⅱ、Ⅲ、Ⅳ类酶谱因发生较早可聚为一类,此类是毛白杨的主要类。第Ⅴ、Ⅵ、Ⅶ、Ⅷ种酶谱是近代毛白杨与派内几个种进行多元化、多地、多次杂交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2.
毛白杨抗虫、感虫无性系树皮内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年生抗虫、感虫毛白杨无性系树皮内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酶活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抗、感虫无性系间树皮内多酚氧化酶的酶活力差异显著,抗虫无性系大于感虫无性系;而感虫无性系内的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力大于抗虫无性系,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与抗虫性有一定的关系,是造成抗性差异的原因之一,可以将多酚氧化酶活性作为毛白杨抗性育种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欧李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叶果生理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欧李同工酶在数量性状遗传变异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113份同一生境条件下野生欧李实生群体材料的叶片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同时对同工酶酶量大小(酶带宽窄)与叶片和果实生理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欧李实生群体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分为7种酶谱类型,谱带数量最...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8个1(2)-O型无性系苗木叶片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毛白杨无性系叶片的MDA含量、CAT活性呈递增...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11个毛白杨优良无性系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11个无性系酶谱形状较为相似,各无性系在酶带的数量及迁移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采用排序的方法,规定相似系数≥60的无性系为同一类型,将11个无性系划为4个类型,这与多年形态特征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酶,该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酶谱变化很大,但至今没有找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生长发育之间的确切关系。为此,本文对层积和水浸的糖槭种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探索出同工酶的变化与种子萌发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刚果12号按热研 B 号无性系不同树龄萌条和萌条不同高度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刚果12号按萌条基部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谱带条数和酶活性是随树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的,到达2个月龄后则基本土稳定,表现出老态的生化特征。(2)刚果12号桉萌条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谱带条数和酶活性是随萌条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的,也即随距茎尖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到达一定距离(10—100cm)后则基泰上稳定,表现出老态生化的特征。树龄越大,此距离越短。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系统对河南杨属白杨派10种、8变种、9变型和8无性系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银白杨等10种杨树,均有特征酶谱;毛白杨酶谱具有多态特性;每个变种、变型及无性系也有特征酶谱,或与其它变种、变型、无性系的酶谱带数目、宽度、Rf及其活性强弱有别。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35种杨树酶谱各因子进行综合性探讨,结果与其形态分类、酶谱分类相吻合,但与白杨派系统分类和毛白杨种下系统分类单位不一致,既不支持白杨派分为3亚派(白杨亚派、毛白杨亚派和山杨亚派,山杨亚派又分3系,山杨系、齿叶山杨系和响叶杨系)的观点,也不支持毛白杨种下分意见的观点。同时进一步提示出:毛白杨酶谱,不是其杂交亲本酶谱的简单叠加,而其酶谱错综复杂,即其形态的多样性与酶谱的多态性、起源的多种性,既不吻合,也不平行,它们的谱系图呈交叉网状结构而特异。  相似文献   

9.
毛白杨嵌合体扦插生根相关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对自宁晋县获得的毛白杨嵌合体扦插生根过程的动态跟踪分析表明,嵌合体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扦插初期呈上升趋势,第5d升至高峰,之后下降,第7d至低谷,第17d又出现一高峰,而毛白杨没有此规律,并且前期与此恰好相反;酚类、黄酮类物质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相似,也有两个高峰,毛白杨中变化与嵌合体相反,且含量高于嵌合体;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与过氧化物酶刚好相反。试验证明嵌合体易生根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及酚类、黄酮类含量密切相关,是协同作用的综合结果,而毛白杨不易生根也恰好是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相似文献   

10.
毛白杨形成层的活动周期及其POD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北京地区生长的毛白杨 (PopulustomentosaCarr .)在春季芽膨大前 ,形成层带已经进入了恢复活动期。在芽展开后一周形成层进入活动期 ,细胞开始分裂 ,细胞层数也有所增加 ,同时分化出未成熟的韧皮部细胞。未成熟韧皮部细胞的数量在形成层活动初期快速增长 ,随后是一个持续而缓慢的连续过程。木质部的产生比韧皮部要晚 3周 ,未成熟的木质部细胞层数在开始变化不大 ,5月底~ 6月底 ,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初期 ,随后便急剧下降。成熟木质部细胞的出现比成熟的韧皮部细胞要晚约一个月。与其他研究结果不同 ,毛白杨在4月底到 6月底这段时间 ,形成层细胞层数迅速下降 ,未成熟韧皮部细胞也略有减少 ,而未成熟和成熟的木质部细胞则大量增加。木质部在 9月底停止分化 ,较韧皮部要晚约 2 0d。 9月底形成层进入休眠期后 ,形成层细胞层数基本保持不变 ,直到翌年春天恢复活动。毛白杨形成层区域的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在形成层活动期其活性低、酶带少 ,而恢复活动期和休眠期其活性高且酶带多 ,组织化学反应还表明 ,不同时期POD在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中的活性不同。本文对POD同工酶在形成层活动周期中的变化与其组织分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肖晖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4):35-37,4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对福建柏11个种源330个针叶样品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过氧化物同工酶有20条谱带,呈现出19种酶谱类型,不同产地的酶谱种类和数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差异表明不同产地福建柏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而且酶谱变异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福建柏的起源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应用凝胶电泳法,研究马尾松种子萌发过程中酯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变化的结果.醋酶同工酶的海带数目随萌发阶段的推进而减少,到脱壳时仅保留了两条酶带.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同工酶,在种子吸胀阶段无同工酶表达,以后在各阶段中才形成新的酶带.所有的酶谱图式,明显地表现出萌发阶段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是基因表达为生长发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同工酶分析在生物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预测杂种优势、鉴定品种类型和无性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试验通过对三年桐(Aleurites fordii)的不同品种(类型)、不同器官组织及千年桐(Aleuritesmontana) 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品种(类型) 及不同器官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异同,拟为油桐良种选育和品种分类等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材料:分析样品均采自本院泮母岗林场油桐园。样品包括:1.少花吊桐的当年生叶片、叶柄、茎和1-2年生的毛细根;2.桃形桐、少花吊桐、满天星、丛生吊桐、浙  相似文献   

14.
不同竹种同工酶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六个竹种为材料,进行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竹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酶带数目多少的不同,而且也表现在酶带类型和RF值上的变化。所以,每个竹种都具有各自特有的酶谱图式。 鉴于各竹种间酶谱的差异性,初步认为,竹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可以用来鉴定和区分竹子的种类,并为竹子分类学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生化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板凝胶电泳,对杨树6个全同胞家系的亲本及子代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其与生长量和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单株及不同家系在酶谱带数、迁移率、酶的活性强弱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使同一家系内亲代与子代之间也存在差异,子代主要表现为双亲互补型酶带。POD同工酶分析可用于杨树亲缘关系的鉴定。子代与母本的相似系数比子代与父本的相似系数高,偏向母性遗传。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过氧化物酶酶带数和酶强度与地径生长量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83;酶带数和酶强度与地径超亲优势之间也呈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84;而酶带数和酶强度与苗高生长量及苗高超亲优势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酶带的谱型与生长量和杂种优势之间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因此,仅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带数、强弱和谱型来判断杨树的生长量和杂种优势是不完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猕猴桃雌雄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猕猴桃(Actinidia)雌雄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电泳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雌雄株之间同工酶的酶谱存在着明显差异。酶谱的变化与叶片生长量、植株的生育期、不同种类有关。其酶带变化的总趋势是,在开花期雌株在负极一端比雄株多1条酶带,植株进入结果期,其结果相反,雄株比雌株多1条酶带。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同工酶的酶谱还表现出,靠正极,在结果期比开花期多1条酶带。同时用未开花植株进行测定,其酶谱变化与上述雌雄株有相似结果,在靠负极一端雌株多1条酶带,有时雄株靠正极端不出现酶带。  相似文献   

17.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的方法对中华猕猴桃雌、雄株的叶片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结果表明:雌、雄株之间在同工酶谱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雌株比雄株酶带多,酶带深、酶活强。雌、雄株都有其各自的特征酶谱。本文结果进一步支持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以作为研究植物性生理、生化特征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雷竹鞭侧芽从潜伏芽、饱满芽发育为萌发芽、强萌发芽,核酸含量有规律地显著上升,潜伏芽与饱满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变化有相同的规律,总体活性较强,笋期后活性急剧上升,而和萌发芽、强萌发芽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侧芽,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同工酶明显不同,存在遗传信息顺序表达的规律,这种表达是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核酸含量、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其同工酶和淀粉同工酶变化看,从潜伏芽、饱满芽到(强)萌发芽,从萌发芽萌发到笋是两个较为独立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重要物质。生物内所含的酶种类很多,它们各自有特殊的功能。其中有一类酶叫做同工酶(Isozyme或Isoenzyme)。所谓同工酶,是指那些生物功能相同或接近相同,但其蛋白质分子组成不同的酶类。例如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醇脱氢酶(ADH),精氨酸激酶(AKP)等等。高等植物中,已经研究过的同工酶约有45种,但研究最多的是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等。 由于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蛋白质凝胶电泳分析的进一步建立,和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配合应用,使同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同工酶分析可以作为深入了解遗传和育种的一种生化指标。它可以帮助亲本的选择和子代的检定,可以把宏观的遗传现象落实到微观的分子水平上。从基因的直接产物认识基因的存在及其表达。 目前分离同工酶的技术主要为凝胶电泳法。常用的凝胶有以下四种:聚丙烯酰  相似文献   

20.
人工低温下,抗寒性较强的桉树种类,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大;而抗寒性较弱的桉树,其POD活性或增长甚少或者下降。低温协迫下,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在水稻、黄瓜、龙舌兰、刺槐已有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