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发病情况 山东某种鸡场"两高一低"方式平养的26周龄产蛋父母代肉种鸡,部分鸡突然出现颜面及头面部肿胀外观.每日零星死亡鸡只.送检7只活病鸡及若干死鸡.取病变典型4只活病鸡经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染色、病理组织学观察,最终确诊为大肠杆菌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投药后疾病症状很快得到缓解,病情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情况我厂鸡场于1983年4月22日从广州购回1000只雏鸡,品种为上海杂。饲养10日龄时接种鸡新城疫Ⅱ系弱毒疫苗,一个月龄内因种种原因相继病亡250只。采取措施后,几天内死鸡暂时停止,但鸡群长势较差。6月1日又发现零星死亡,7—10日死鸡达到高峰(每天死亡20多只),截止6月25日,共死亡450只(不包括雏鸡死亡250只在内),死亡率占60%左右。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敌菌净、土霉素治疗,死鸡现象并不见好转。我们马上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于6月13、19日两次用本厂生产的鸡新城疫Ⅰ系弱毒湿苗,以1:100稀释,每只分别肌注0.2;0.4毫升,并配合隔离消毒,给病鸡灌服葡萄糖水,加强饲养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及症状1989年8月中旬龙家店乡肉鸡饲养场饲养的肉用仔鸡开始发病,精神沉郁,冠发紫发白,厌食,呼吸困难,最后死亡。对鸡群观察中发现,由于进8月份以来连日下暴雨,舍内垫草潮湿发霉,更严重者,饮水器内霉菌孳生,又脏又臭。8月22日剖检了2只死鸡和2只病鸡,(31日龄,  相似文献   

4.
1999 -08,我县五里桥乡前营村樊某饲养的12周龄罗曼鸡 ,因鸡场附近燃放鞭炮 ,引起鸡只应激死亡186只 ,死亡率20.7 % ,直接经济损失近3000元 ;笔者用抗应激药后 ,控制死亡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发病情况和症状 :樊某地面平养了900只罗曼鸡 ,常规免疫 ,饲料系自配。1999 -08 -08早上、中午喂鸡时一切正常 ,下午2∶30左右发现鸡已大批死亡 ,计160多只。死鸡浑身出汗 ,羽毛浸湿 ,颈和趾伸展。死亡之前失衡 ,猛烈扑动翅膀和强烈的肌肉收缩 ,尖叫 ,并扑打背部。死鸡多在墙角 ,且成堆 ,樊某即带6只死鸡来…  相似文献   

5.
1999年8月,河南西峡县五里桥乡某村12周龄罗曼鸡,因鸡场附近燃放鞭炮,引起鸡只应激死亡,死亡率207%,直接损失近3000元。笔者用抗应激药控制死亡,效果显著。1 发病情况和症状李某地面平养了900只罗曼鸡,常规免疫自配饲料。当天早上、中午喂鸡时一切正常,下午两点半左右却发现鸡已大批死亡,计160多只。死鸡浑身出汗,羽毛浸湿,颈和趾伸展。死亡之前平衡失调,猛烈扑动翅膀和强烈肌肉收缩,鸡发生尖叫,并扑打背部。死鸡多在墙角叠成堆。2 剖检变化共剖检死鸡6只,死鸡体格健壮,肌肉丰满,嗉囊、肌胃充满食物,内容物新鲜,肺充血、瘀血,心脏稍扩张。…  相似文献   

6.
桂林地区种畜场,于1982年6月间,购进三批出壳鸡苗共1740只饲养。鸡苗来源于上海金山鸡场和桂林市种畜场(北京种蛋),品种有星布罗、浦东鸡和来航等。8月份开始陆续死鸡,下旬趋于严重,每日死亡十数只、几十只不等,曾使用多种药物防治无效,仍继续死亡,8月底存栏鸡约900多只。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养鸡业正迅速发展,尽管饲养管理措施在不断完善,但鸡只死亡仍不可避免.死鸡白白扔掉未免可惜,把死鸡加工作为饲料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同时也开辟一种优质蛋白源.初步试验表明,死鸡经高温高压加工后,可以代替部分鱼粉,与原配方饲喂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8.
在15,000只产卵鸡中曾死亡330只,从死鸡及淘汰鸡肺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用分离菌给55日龄鸡接种后,经气管内  相似文献   

9.
某鸡场有批41日龄的鸡群发生禽霍乱,现将发病经过及诊断情况综述如下。 一、发病经过及临诊症状:该批鸡以地面大糠垫料平养,至41日龄存栏9132羽,均重达2公斤,此时突然出现死鸡204只,且均为大鸡。初期不表现任何症状,鸡只突然出现乱崩乱跳,仰腹而死;随后整个鸡群精神不振,缩头闭目,伏地不动,不饮不食,时有鸡只摇头咳嗽及死亡。刚死鸡只体表灼手,鸡冠苍白,全身发紫,肛门有黄白色粪便污染。4日内共死鸡4853只,死亡率高达52.5%。  相似文献   

10.
1999年8月,我县五里桥乡前营村樊某饲养的12周龄罗曼鸡,因鸡场附近燃放鞭炮,引起鸡只应激死亡186只,死亡率对.7%,直接经济损失近3000元,笔者用抗应激药后,控制死亡,效果显著,为引起广大养鸡户重视,特报告如下。发病情况和症状:樊某地面平养了900只罗曼鸡,常规免疫,饲料系自配。1999年8月8日早上、中午喂鸡时一切正常,下午两点半左右却发现鸡已大批死亡,计160多只。死鸡浑身出汗,羽毛浸湿,颈和趾伸展。死亡之前失衡,猛烈扑动翅膀和强烈的肌肉收缩,鸡发生尖叫,并扑打背部。死鸡多在墙角,且成堆,樊某即带6只死鸡来我院…  相似文献   

11.
<正>1发病情况2007年3月25日,某种鸡饲养场饲养的3200套175日龄的蛋种鸡发病。主诉:此鸡群从开始人工输精的第三天就出现零星死鸡现象,出现症状已有一星期,产蛋率70%不再上升,且有所下降。2临床症状鸡群采食量稍有降低,粪便较前几天稀薄,个别有黄绿便;部分鸡只甩鼻、紫冠、精神沉郁;输精时发现有些鸡只肛门周围羽毛被石灰样  相似文献   

12.
发病情况与症状山东省平阴县某肉仔鸡饲养场于2007年1月3日购进AA商品肉仔鸡苗2000只,鸡群按常规饲养,饲养方式为地面平养。1月11日,即9日龄时鸡群开始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有鸡只死亡。养鸡户曾用盐酸环丙沙星饮水治疗,病情未得到控制,且不断加重,最多时每天死鸡30只。1月14日到平阴县畜牧局求治。  相似文献   

13.
近来,我们引用广西河池市家禽饲养技术开发信息公司工程师覃礼钊发明专利《87106671》产品《特效中药鸡痢平》(见本刊1988年6月13日报道)在鸡球虫病暴发期作了紧急防治试验,效果极佳。先后已紧急防治70余群,共35000余只鸡.经13群防治验证结果;在发病前原有鸡数为6910只,用药前1~2日已死鸡531只(死亡率已达7.7%),用药时鸡数为6376(其中病鸡2792只,占43.8%),经1~2日鸡痢平防治,总防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两月龄鸡发生的以气囊炎为主要病变的雏鸡巴氏杆菌病加以报道。流行情况 1984年10月贵州省某厂养鸡场购入不同品种(贵州黄鸡、贵农黄鸡、来航鸡)的出壳雏鸡两千余只,饲养至两月龄时(存活1,930只),鸡只陆续发病死亡,多则每天死鸡40~50只,少则5~6只。虽断续使用过肯霉素、链霉素、ST、SMP、牛黄解毒丸等药物治疗,疫情并未得到有效地控制。共  相似文献   

15.
朱新明 《中国家禽》2003,25(7):20-21
2002年11月,某蛋种鸡场饲养的一批父母代蛋种鸡出现一种以眼眶、肉髯肿胀,流鼻液,呼吸困难,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疫病,经临诊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鸡传染性鼻炎继发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大肠杆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2年11月1日,某鸡场2号舍蛋种鸡(52周龄,5411套)开始出现死鸡:2日为2只,3日为12只。立即投服先锋氧氟沙星,至4日死鸡减少为8只,5日为5只,6日为6只,7日为1只。至11月8日死鸡数又上升为7只,9日为21只,10日为28只,11日为36只。至11月20日疫情得到扑灭止,共死亡220只,死亡率为4%,发病率约为30%,产蛋率下…  相似文献   

16.
1临床症状患鸡精神差,食少,羽毛生长不良,消瘦,冠白、萎缩,脸无血色,眼下陷,脚干,体重不达标,个别鸡下痢。有的鸡突然死亡,死鸡肌肉苍白,冠苍白,死亡数每天从几只到数十只不等,死鸡持续很长时间。2病理变化扑杀两只病鸡并剖检,其中一只身体各部有灰白、质硬的肿瘤样结节,分布在腿部肌肉、颈部  相似文献   

17.
本区某粮食局养鸡场,雏鸡发生大批量死亡,经细菌学检验、动物试验诊断为雏鸡大肠杆菌病。一、发病情况 1993年5月12号购进7800羽罗曼蛋鸡,13号(2日龄)即有鸡发病死亡,最多时14号一天死亡246只,13号—16号共死亡832只,至写稿之日仍继续死亡。二、临床症状大部分病鸡不显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少数病鸡呼吸困难,拉绿或黄绿稀便,1—2天即死亡。  相似文献   

18.
检查、诊断并及时剔除病鸡,对控制疫情和采取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保证鸡群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如果到养鸡现场检查时,首先应该了解鸡场及其周围环境、鸡群饲养管理及防疫情况等,即应详细问诊。并应深入鸡舍进行详细检查了解,发现病、死鸡后,要详细检查之,并对死鸡或将要死亡的鸡只进行解剖,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查。向化验室送检时,每次最好要选送比较典型的病鸡(包括死鸡)3~5只。鸡外貌各部的检查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去年10月,河北省三河县某专业户的火鸡场,陆续发生死鸡,经检查确诊为马立克氏病。这批鸡在15日龄时,从北京某火鸡场购入,共103只。买时察到有5只腔雏鸡的头部,长有灰黑色、黄豆粒大的隆起。饲养一个半月之后,多数鸡只开始发病,经治疗无效,病死鸡逐渐增多。在46天内平均每天约死亡2只,最多的一天死亡16只,共死亡97只。  相似文献   

20.
不同发育阶段死亡鸡胚淀粉酶Amy-1表型分布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在成年家鸡中,血清淀粉酶Amy-1表型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氏平衡的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根据对石歧杂18—21日龄死亡鸡胚Amy-1表型分布调查的结果,肖朝武等(1989)认为这一不平衡现象可能由鸡胚死亡率的不同引起。但鸡胚的死亡不仅发生在18—21日龄这一发育阶段,是否在其他发育阶段死亡的鸡胚也有18—21日龄死鸡胚那样的Amy-1表型分布?仍不清楚。这一问题弄清,对阐明Amy-1AA型纯合子鸡胚死亡具有一定意义,在孵化实践上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试验对粤黄鸡和清远麻鸡5—13日龄、14—18日龄、19—19.5日龄未啄壳、啄壳后死亡的鸡胚的Amy-1表型分布作了初步调查。材料与方法 1.死鸡胚样的采集:用干滤纸片吸取较早期鸡胚组织液、中晚期鸡胚血液,肝素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