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省第二、三造蚕期(4~6月),由于季节交迭,气候變化无常,蚕造不够稳定,素有烂二、三造之称。这段期间90°F或65°F的溫度虽有出現,但不經常,但一昼夜間溫差變化很大,常达10~15°F。湿度大,正处于梅雨天,连阴雨持續时間长,日照少,风向變化不定。群众有謂“五更塞”,“朝东,午南,晚西北”。(指风向)。普遍認为二、三造天气不好,病菌容易滋生,日夜溫差大、湿度高,蚕室內的小气候不易控制;雨水多,日照少,桑叶不够充实等因素。但認为以溫差變化較大是主要因素。本試驗根据日夜溫差变化的問題,进行變温育对蚕儿生理及病理的影响的調查。變温育在江浙及日本均有过很多报导,認为蚕儿适应范围內,18~32℃的變溫育在发育速度、体重、生命力及茧質等方面均較25℃恆溫育者为佳。蔣犹龙等(1964)認为在同样产茧量的前提下,變温育可以減輕勞动强度,节约燃料,降低生产成本。本试验在冬、春季进行,与二、三造的环境不尽相同,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狼山鸡(N系)黑色胫骨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世界的育种工作中,伴性遗传原理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鸡的“id”基因为“Id”的等位基因,“id”能使黑色素形成,使胫骨呈现黑色。国外已利用胫骨色素遗传原理,培育出黑色胫骨的鸡种,打入中国市场,并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国外的一些鸡种都存在着价格偏高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充分发挥我国地方鸡种中具有“id”基因的优势,利用地方鸡种的“id”基因, 培育出具有黑色胫骨的鸡种, 我们对狼山鸡(N系)“id”基因进行了选育工作。一、材料和方法1.经“我国部分地方鸡种种质特性测定”和“小群保种的研究”课题的测定,结果表…  相似文献   

3.
耿荣庆 《中国家禽》2004,8(Z1):174-175
研究以新狼山鸡12个世代的入孵头照白蛋率、孵化期死亡率、育雏期死亡率和育成期死亡率为基础材料,作为探讨新狼山鸡死亡当量的依据。结果表明,新狼山鸡的死亡当量仅为0.24%,与其它一些品种比较相对较小,说明虽经多个世代的缓慢近交繁育但未发生性状的衰退,在生产中可以大规模扩繁加以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血液蛋白质(酶)分析狼山鸡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博  陈国宏  张学余  谢芳 《中国家禽》2005,27(17):17-19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狼山鸡的6个血液蛋白质(酶)座位。结果表明:运铁蛋白(Tf)、碱性磷酸酶(Akp-1)、前白蛋白(Pa)、淀粉酶(Amy-1)、后白蛋白(po)和酯酶(Es-1)6个蛋白座位表现多态性,其平均杂合度为0.2949。分析表明,狼山鸡遗传多样性程度相对较高,遗传选择潜力大。  相似文献   

5.
桑前 《江苏蚕业》1989,(3):58-65
<正> (一)稚蚕人工饲料育家蚕人工饲料育是近10年来养蚕方法最大变革之一。日本自1977年以农村稚蚕共育所为基点推广稚蚕人工饲料育以来,显示出:①不需要稚蚕专用桑园,②节省劳动力,③减轻自然灾害,④减少蚕病,⑤可行全年饲育等的优点,深受蚕业者的欢迎,普及率逐年增加,1987年丝茧育普及率占全国总收蚁量的35%,种茧育占45.8%。  相似文献   

6.
一、緒言煑繭是製絲工廠生產上的關键問題,自從解放以後,因為黨和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蠶絲的直接生產者——工人和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使產繭和絲質都顯著向上。蒸汽煑繭是隨着生絲品質提高的需要和繭層率增加之成就,煑繭上以符合客觀要求的必然產物。但是蒸煑自推行以來,無論構造上,使用上都是形形式式,不特華東和西南不同,即同在一個公司領導下的不同絲廠,也是各搞一套,這是試行初期大家在摸索的必然现象。本試驗是1954年8月在西南蠶絲公司第一絲廠用鍋煑方式進行,承絲廠黨政領導的贊  相似文献   

7.
狼山鸡是我国家禽品种中的瑰宝,作为肉蛋兼用型地方鸡种,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悠久的历史,曾为世界家禽育种作出了贡献,早在1872年即被引入英国,深受英、美、德等国的重视,参与育成当代世界著名鸡种奥品顿,澳洲黑等.农业部2000年第一批将狼山鸡列入了国家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名录.狼山鸡产地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独特的人文历史和风俗习惯,经百余年历史衍迁,形成了遗传稳定,肉质品味鲜美等优秀基因的外部性状.2009年经申报狼山鸡成为了地理标志产品.但狼山鸡成年鸡体型大,性成熟晚,料重比大.为了加速狼山鸡的开发利用,近几年曾利用不同鸡种和狼山鸡进行了杂交试验.  相似文献   

8.
沽源县杨家营牧场从本地自然条件出发,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因地制宜,从1981年开始到1985年共育肥牛2,074头,产值1,183,436元,获纯利232,980元,其中:出口肉牛1,377头,产值1,184,085元。获纯利  相似文献   

9.
巴山牛(细致紧凑型),主产于大巴山区宣汉县,亦称宣汉黄牛。它是以行动敏捷,适宜山区耕作而著称的山地役用牛品种,深受山区人民喜爱。但近20年来,由于政策上的失误,加之,选育措施不力,造成  相似文献   

10.
狼山鸡是我国著名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鸡种,驰名世界。其不仅繁殖力、抗病力及适应性强,而且肉质品味鲜美,香气浓郁,质密香嫩,深受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11.
新狼山鸡和固始鸡部分抗病力相关遗传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新狼山鸡和固始鸡的细胞吞噬能力和T细胞介导免疫反应能力,获得以下结果:细胞吞噬能力和T细胞介导免疫反应能力在这两个品种之间以及性别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细胞吞噬能力与T细胞介导免疫反应能力之间几乎不存在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12.
家蚕人工饲料育1977年在日本实用化后,很快显示出:(1)养蚕不受季节限制、(2)隔离野外病源、(3)节约劳力等的优越性,普及率逐年增加,据1987年统计,丝茧育普及率已占全国总收蚁量的35.0%,种茧育已占45.8%,日本出于政府的决策,人工饲料育目前只限于稚蚕期,壮蚕仍行桑叶育。我省的蚕桑生产,特别在苏南地区,近年来出现劳力紧张以及工业废气排放、农药污染等的威胁日益加剧,为确保蚕茧、蚕种生产安全,借鉴日本的经验,逐步推行人工饲料育,殊有必要。为此,特约苏州蚕专桑前同志撰稿系统地介绍家蚕人工饲料的发展、饲料种类、配方、调制以及饲育环境、饲育方法等,由本刊陆续连载,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狼山鸡的生产性能及其开发利用@刘冠民$江苏省如东县畜牧兽医站!226400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县蚕农随着栽桑养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蚕桑生产得到较大的发展,桑地面积扩大,桑叶产量、质量增长,需用养蚕生产的蚕房面积增加,受资金、劳力客观条件的限制,由于蚕房不足的影响,有桑叶不能多养蚕或养不好蚕,造成桑叶的浪费,降低了经济效益,为解决这个问题,阳春县岗美农场十一队黄国盛养蚕户,于1991年开始,从节约开支,增加效益出发,从改建旧蚕房入手,在原有蚕房的地面育的上方,搭钢筋混凝土架,增加养蚕使用面积,改一层地面养蚕为二层养蚕。并对双层平面育养蚕的产量,蚕茧质量,经济效益进行探讨,经过三年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 1.含有桑叶粉末的人工饲料家蚕人工饲料的研制成功,在养蚕技术中堪称画时代成就之一。但是当时的饲养成绩是很差的,如前所述,不仅龄期长,减蚕率高,茧层量和产卵量只及桑叶育的20%和40%左右。为了饲料效率的提高,从那时起,众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伺料的组成分的的改进作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 飞鸟食蚕,这是柞蚕结茧率低、产茧量不高和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发利用受鸟害较重的蚕场,避免鸟类干扰柞蚕试验研究工作,这是长期以来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放蚕管理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重视防治鸟害工作。在现有的防鸟方法中,古老的惊鸟法,因惊声不能持久而驱鸟效果极差;现代的惊鸟器,因成本高尚未能普及推广;传统的“起在鸟前,归在鸟后的”人工防守法,  相似文献   

17.
(二)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位于淋巴管的通道上,具有下列三种主要功能: 1.过滤清除作用。当身体某部位发生感染时,病原进入毛细淋巴管,随淋巴液进入淋巴结;此时,淋巴结中细胞分化增殖活  相似文献   

18.
桑叶成倍的增长,养蚕数量不断增加,蚕室蚕具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适应生产发展形势的需要,我们嘉兴新丈地区蚕桑工作组同志,参考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的屋外养蚕经验,会同生产队贫农下中农一道,积极的开展了新法养蚕的科学实验活动,全年作了四次试验,由一个生产队,扩大到三个公社(洛东、八字、高照)二十个生产队,由五克蚁量的试验,发展到三十张蚕种较大规模的示范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为了节约养蚕劳力、用叶,简化设备,提高屋外条桑育省力效果,从1961年起,参照近年来国内外经济饲育方法的试验资料,并根据土壤比热大,温度变化迟慢,吸湿力强的原理,提出桑蚕土坑育经济饲育法的试验。 1.试验方法:稚蚕期同对照区一样,在室内用普通防干纸六回育。壮蚕期从四龄开始,对照区仍在室内用普通全叶四回育;试验区用全叶饷食,第二次给桑前移入土坑中开始用条桑二回育。 土坑设在桑园内2公尺以上的桑树行间。土坑深约30公分,坑口宽1公尺,长因收容头数而定,如收容5000头其长5公尺,10,000头其长10公尺。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蓖麻蚕是原產印度的一种絹絲昆虫,在昆虫学上属:鱗翅目、蚕蛾亞目、天蚕蛾科、Philosamia屬、Cynthia种、Ricini亞种。学名: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Boisduval。解放前,虽曾多次引种到我國(廣东、江苏鎮江、浒墅關、上海)試养,但由於这种蚕无滞育期,而且在我國江浙地區,冬季蓖麻落叶,蚕兒缺乏飼料而致絕种。1951年5月中國科学院实驗生物研究所再度引進蓖麻蚕試养,几年來,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