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四川省内川明参各大产区在栽植川明参期间,种苗市场价在常年的基础上上涨了2—3倍,平均单价达到20元/kg,创历史最高记录。这不仅导致种植川明参的成本大幅增加,也直接影响该产业的发展。究其原因,除了面积和市场需求略有增加外,川明参留种田选择不当及田间管理和贮藏技术不到位,导致种子质量差、出苗率很低和长势不良是其主要原因。根据我们近几年的试验探索和总结大面积生产中药农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总结出了川明参留种及相关的配套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四川省大面积种植的川明参现已陆续出苗。川明参主产地阆中、金堂、苍溪、巴中近来雨水偏多,土壤湿度、气温适宜,杂草生长迅速,部分地块杂草危害较为严重,将影响川明参的正常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因此,川明参芽后化学除草已成为当前川明参田间管理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现将其化学除草技术及除草剂品种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等简要介绍如下:一、选用高效安全的除草剂品种1.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净作川明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草铵膦在川明参芽前化学除草中的应用及结果。用科学的方法和田间试验数据及观察情况证明了草铵膦可以用于川明参芽前除草,效果良好,并对川明参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及经济性状无任何影响,同时探索出了草铵膦的最佳使用剂量(400mL/667m~2)。本次成功初探,弥补了百草枯退出市场后川明参化学除草的空白,将为全川大面积川明参芽前田间除草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阆中市是中药材川明参原产地(2009年阆中川明参获国家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常年种植川明参3万亩左右。为解决粮、药争地矛盾,克服川明参连作"重茬地"产量低的不利影响,使川明参种植进入良性循环,尽量扩大川明参种植面积,阆中市农业局科  相似文献   

5.
对川明参传统用种的效果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案来比较探索不同来源川明参种子产生的种苗的优劣,以期找出较佳用种方案。对传统来源所用川明参种子进行常规考种,测量培育后种苗的数量及重量,并进行单因素重复统计分析,通过种苗优劣证明不同来源川明参种子的优劣,同时也可用种子的常规辨别手段确认种子的优劣。结果显示,去掉花苔的种根,符合栽植要求数量和重量均明显高于未去掉花苔的;二年生川明参的种子所产有效种根(去掉花苔)的数量极显著高于仿野生、野生,显著高于一年生;二年生川明参种子比其他来源种子长宽比例更小一些。提出以下建议:培育高产高效种根优选二年生川明参种子;田间管护时,必须打去花苔;购买川明参种子时,更应选取圆润饱满、裂开在一半以上的二年生种子。  相似文献   

6.
<正> 日本川山紫(黑甘薯)秋藤越冬育苗是指在薯地收获前剪取壮苗顶梢(俗称秋藤苗),栽插于苗床内保温越冬,次年春进行多次繁殖后剪苗供大田栽植的一种育苗技术。它具有节省种薯、繁育系数大、早插增产等优点。 通常采用塑料大棚内筑苗床进行秋藤苗越冬育苗,大棚搭建在地势较高的田块,棚高1.6米,宽5米,长不限。苗床栽插期与越冬成活率关系很大,适宜栽插期平均气温一般在19℃~20℃之间,  相似文献   

7.
杨成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89-15190
[目的]对北沙参与其混淆品明党参、田贡蒿、川明参、迷果芹、硬阿魏、蝇子草进行鉴别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层析鉴别等方法对北沙参与其混淆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明党参、田贡蒿、川明参、迷果芹、硬阿魏、蝇子草与药材北沙参在性状、显微、薄层层析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别,可以区分。[结论]混淆品的功效与北沙参不同,不能作药材北沙参使用。  相似文献   

8.
烟草炭疽病是烟草苗期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大蒜、玄参、川明参、半夏等作物茎叶根系提取物、根系分泌物及其组合对烟草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大蒜、玄参、川明参、半夏的茎叶和根系提取物对烟草炭疽病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提取物浓度增大而增强;大蒜抑菌活性最强,其茎叶和根系抑制率在0.50g/mL时均达到100%,玄参次之,茎叶抑制率在0.25g/mL时最高达58.40%,根系在0.5g/mL时最高(57.20%),川明参和半夏抑制率不高;大蒜鳞茎抑菌活性强于茎叶,玄参茎叶抑菌活性强于根系;川明参茎叶、根系提取物组合增益效应明显;2)大蒜、玄参、川明参、半夏根系分泌物对烟草炭疽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随根系分泌物浓度增大而增强,抑菌强度由大到小为大蒜,玄参,川明参,半夏;3)提取物和根系分泌物组合的抑菌性,玄参、川明参介于提取物组合与根系分泌物之间,半夏略有降低.得出大蒜、玄参、川明参有防控烟草炭疽病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张家口地区鲜食玉米草害种类调查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张家口地区鲜食玉米草害的种类,于2013-2014年,采用踏查法,对张家口地区鲜食玉米草害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鲜食玉米田块和田埂上共发现24种杂草,其中黄花刺茄在田块和田埂上均为害严重,其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是一种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6种除草剂对鲜食玉米草害的防除试验结果表明:15%硝黄草酮悬浮剂对鲜食玉米草害的防除效果最好,且药剂持效期长,对鲜食玉米无药害。  相似文献   

10.
为使读者和广大药农全面系统了解和掌握川明参的栽培技术,为川明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现将川明参田间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早稻直播连晚免耕栽培的推广以及人工除草程度的降低,稻田草害问题日趋突出。为此,必须根据不同草相和田块类型因地制宜地制定稻田草害治理策略和防除技术措施,以达到安全高效地解决稻田草害问题。稻田草害治理应从农田生态系统出发,根据草害与环境诸因子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综合应用植物检疫、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防除草害  相似文献   

12.
川明参收挖期在生产上存在着很大争议.有人认为清明节前后为川明参收挖期,成都金堂甚至在3月中下旬就开始收挖.为解决川明参生产上此问题,笔者专门进行了川明参分期收挖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以供生产上参考. 一、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目的是通过不同时期收挖的产量品质结果,明确川明参何时收挖产量高、品质好,为生产上提供收挖期的依据;同时也通过不同收挖期的产量结果,说明川明参不同生长期肥大根生产膨大规律,为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出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平凉市麦田杂草种群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多年多点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平凉市麦田杂草的发生种类、种群分布及危害程度。全市麦田草害面积达90%以上,中度偏重发生田块产量损失在2.3%~10.0%,发生密度59~238株/m2,以川水地发生密度较大,危害较重。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川明参属川产道地中药材,由于川明参具有多功能、多用途的作用,从而决定了它良好的市场前景。川明参在闪川省的成都、内江、资阳、达县、南充等市都有种植,主产区域在青白江、简阳、巴中等市区,产地中又以青白江云顶山和巴中渔溪一带栽培历史较长。而青白江云顶山一带生产的川明参,其特点是中心轴为菊花状(云顶山红星、红岩一带出产),成品粉质多,商品性好,质量优,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川明参垄作新模式及经济效益和作用机理,同时介绍了相关配套栽培技术。旨在为广大的川明参种植农户和从事开发川明参种植产业的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更新传统种植观念,创新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川明参的产业结构,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川明参为原料,通过干燥试验、响应面优化调和试验,PVPP粘合试验和硬脂酸润滑试验优化川明参含片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真空冷冻干燥,川明参粉∶木糖醇=4∶1,7.5%蛋白糖,0.10%柠檬酸,20%PVPP的60%乙醇溶液为造粒粘合剂,2%硬脂酸镁为润滑剂,该条件下所得川明参含片酸甜适宜,润滑性较好,略有川明参的草药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对川明参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分别用KMnO4(0.2%~1.0%)、赤霉素GA(100~500 mg/L)和6-苄基腺嘌呤6-BA(5~80 mg/L)对川明参种子进行12和24 h的浸泡处理,测定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不同浓度的KMnO4、低浓度的GA及6-BA溶液对川明参种子萌发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但高浓度的6-BA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总体效果顺序为:KMnO4GA6-BA,其中川明参种子采用浓度为0.6%的KMnO4溶液浸泡12 h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达42.71%,启动日和高峰日分别比对照提前23和26 d。[结论]3种药剂处理对川明参种子萌发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批高抗条锈病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危害我省小麦生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爆发流行速度快,对产量影响大,常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据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统计,1999~2002年我省条锈病已连续4年大发生,发病面积分别为1999年100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2000年700万亩、2001年900万亩,2002年全省发病面积超过1500万亩,造成10%左右的田块基本绝收,20%左右的田块产量损失在30%以上.目前在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中,无一不感染条锈病.近期召开的第五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了川育16、川麦36、川农12号、川农17号等抗条锈病突出、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小麦新品种,以解决我省小麦生产严重缺乏抗锈病品种的突出问题.预计该4个新品种在秋播时可推广15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19.
川明参又名川明党,也称明沙参,为伞形花科植物川明党的根,主产于四川,多栽培,少野生。春季采挖其地下的根,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将其置于沸水中煮至无白心,捞出稍凉后,刮去外皮,晒干或文火烘干即成明党参,因产于四川故称川明参。川明参味苦,性凉,入肝脾经。具有润肺化痰,和胃解毒等药用功效;本品甘解生津,苦解清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川明参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良种繁殖与采种、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内容。以期为川明参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