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花生收获前黄曲霉侵染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花生收获前受黄曲霉感染的时期和途径、感染及后期干旱胁迫影响等方面,综述有关研究进展,并从栽培角度探讨控制花生收获前黄曲霉菌侵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花生消费国和生产国,黄曲霉毒素是影响花生安全消费和出口贸易的主要风险因素。开展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技术研究,变事后污染脱毒为事前预警防控,不仅可以减少大量脱毒费用,而且还能显著减少因化学、生物脱毒造成的二次污染所带来的消费安全风险,是目前花生黄曲霉毒素控制技术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文对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收获前预警、收获后预警及全程预警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收获前玉米籽粒中产生毒素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as 和 A.parasificus 菌丝以及伴随它们的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业已明确(Zuber 等,1976)。在一些作物收获前,如玉米和花生上常可发现产生毒素的真菌、酵母以及细菌。在籽粒发育早期在玉米上常发生自然的黄曲霉侵染。以前的报导表明在乳熟期用真菌田间接种籽粒最有效。在收获前控制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作过很多努力,通过应用化学或  相似文献   

4.
建立防范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GMP设想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适当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可以减轻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因此对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本文通过对出口花生全过程可能造成污染黄曲霉毒素的因素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监控措施和建议 ,提出建立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良好操作规范 ) ,以期最大限度从源头上预防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2018年山东省花生主产区土壤及收获后花生荚果黄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在烟台、青岛、临沂、泰安、枣庄及菏泽等花生主要产区进行土壤、花生荚果的采样,对土壤、荚果果壳、花生籽仁的黄曲霉菌检出率进行统计并对籽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为3.33%~33.33%;花生果壳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为10.89%~27.78%;花生籽仁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为3.11%~11.56%;花生籽仁中黄曲霉毒素的浓度为5.01~26.80 μg/kg。数据分析得出:花生籽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与土壤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呈极强的相关性;与花生果壳和籽仁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呈中等程度相关。本研究对解析花生种植区黄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污染发生原因,精准预警与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地膜覆盖和裸露种植的方法,对不同试验地块土壤样本菌相、花生生长期土层温度等生长条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块土壤中含黄曲霉菌数量不同,且不同地块菌株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含产毒菌株的地块,覆膜种植对花生污染黄曲霉毒素的影响不显著;含产毒菌株的地块,覆膜种植对花生污染黄曲霉毒素的影响较大,且产毒菌株越多,受黄曲霉毒素污染越重。从果针下扎到收获期间,覆膜种植土层温度高于裸露种植是导致覆膜种植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加重的重要因素。实际生产中可采取综合防治技术以达到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并且在侵染后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发生在作物生长环节,而且在收获、干燥、储运等过程也会发生,严重威胁农产品消费安全和人畜生命健康.因此,解析黄曲霉对粮油作物的侵染过程及侵染...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大多数花生生产国,当花生被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侵染后,就会发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预防干旱、及时收获、收后迅速干燥,荚果、籽仁在大田和仓贮期间尽量避免虫害,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污染,但也受到一定限制,特别在落后国家。因此,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另一种可行的措施是种植对黄曲霉菌侵染具有抗性的品种。另外是寻找籽仁虽能被黄曲霉菌侵染,但不利于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以对黄曲霉具有不同抗性的花生品种为材料,通过人工黄曲霉接种测定和品质性状的分析,探讨花生品质性状与抗黄曲霉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种子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高低(PTI值)与品种黄曲霉侵染率呈显著负相关;而种子可溶性糖、蔗糖和蛋白质含量与品种抗黄曲霉侵染能力无关,花生种子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高低可以作为花生抗黄曲霉育种选育的品质性状标记。  相似文献   

10.
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脂和食品原料,是我国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出口创汇经济作物.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等真菌感染后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污染花生具有偶然性和不均匀性,黄曲霉毒素超标是目前我国花生出口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针对我国花生出口贸易实际,分析提出了我国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生产、收购、贮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固镇县花生主要病虫害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为固镇县花生的种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襄阳市主要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分布及产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襄阳市主要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分布和产毒特征,从襄阳市主要花生种植区采集土壤样品36份,进行黄曲霉菌分离、鉴定和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襄阳市不同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落数平均为5997.6 cfu/g,且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菌落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襄州、枣阳、宜城、谷城;鉴定获得黄曲霉菌株中产毒菌株占63.6%,产毒量范围ND~304.9μg/L,不产毒菌株占36.4%;产毒菌株可分为7种产毒类型组合,其中同时产AFB1、AFB2和AFG1三种类型的黄曲霉菌占比最多,为54.0%。在适宜培养条件下,产毒力分析结果为襄州地区每克土壤中黄曲霉菌产AFT的理论值最高,可达2080.0×103μg/L,且其中分离出的菌株平均产毒量最高,为218.7μg/L。可以看出襄阳市花生代表性产区土壤中黄曲霉菌分布数量显著高于我国南、北方花生主产区的平均水平,但其菌株的平均产毒能力却远低于全国其它地区。本研究初步得出了襄阳市花生主产区黄曲霉菌的分布特征和产毒特征,可为襄阳市花生黄曲霉毒素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全面分析了湖南省主要病虫灾害的现状、发生趋势,认为随着水稻种植结构和栽培技术的变革以及水稻新品种的应用,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其危害性的变化,将使病虫害问题更加突出。在对抗性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效用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抗病虫品种选育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湖北省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分布和产毒特征,从罗田、红安、钟祥、襄阳四个典型花生种植区采集土壤样品40份,并进行黄曲霉菌分离、鉴定和产毒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花生种植区共分离鉴定到黄曲霉菌51株,土壤中黄曲霉菌落数为127.5cfu/g。不同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钟祥土壤中黄曲霉菌落数最高,罗田最低;鉴定获得黄曲霉菌株中产毒菌株占96%,产毒量范围0~227.81μg/L,不产毒菌株占4%;产毒菌株分为只产AFB_1、产AFB_1+AFB_2、产AFB_1+AFB_2+AFG_1和产AFB_1+AFB_2+AFG_1+AFG_2毒素4种类型,其中以产AFB_1+AFB_2的菌株占比最高,为65%;不同种植区黄曲霉菌株产毒力研究发现,钟祥每克土壤中黄曲霉菌产AFB_1的量最高,达11 679.70μg/L。本研究可为湖北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花生、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因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制约产业发展,因此,黄曲霉毒素防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难题。本团队首次提出将黄曲霉毒素绿色阻控与促进根瘤固氮耦合的研究思路,研发了生物菌剂ARC-BBBE,本文报道生物菌剂ARC-BBBE对黄曲霉毒素及其产毒菌阻控的大田应用效果,调查其对花生生物学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探索ARC-BBBE对花生、大豆根系结瘤及根瘤固氮的影响,为从田间源头阻控黄曲霉毒素及促进根瘤固氮、实现减肥减药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连续2年在我国花生主产省开展田间防控试验,将绿色阻控生物菌剂ARC-BBBE于花生播种期以30 kg/hm2用量与基肥一起撒施于土壤中。同时开展室内花生、大豆盆栽试验。使用涂布法调查土壤中黄曲霉毒素产毒菌丰度,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花生样品中黄曲霉毒素,使用乙炔还原法测定根瘤固氮活性,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统计根瘤数、根瘤重。结果表明,应用ARC-BBBE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黄曲霉毒素产毒菌的丰度(平均降低66.5%)和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平均降低83.5%)。应用ARC-BBBE后,花生根系普遍出现超级结瘤现象,实验验证表明其根瘤具有固氮活性,平均结瘤数增加10倍以上(土壤贫瘠地区50倍以上),瘤重增加8.8倍,每克根瘤固氮酶活性提高5倍以上。饱果率、产量均明显提高,叶色浓绿。花生室内盆栽结果表明,ARC-BBBE处理组根系结瘤数是对照组的2.2倍,固氮酶活性是对照组的4倍,叶绿素含量较对照组增加21.3%。大豆室内盆栽苗期实验结果表明,ARC-BBBE同样可诱发大豆结瘤及固氮效应:播种后第26天,处理组瘤数增加13.5倍、瘤重增加19.8倍;而且处理组有固氮活性,而对照组无固氮活性;苗期处理组的根长、根重、鲜重、叶绿素等生物学指标显著提升。ARC-BBBE对花生黄曲霉毒素及其产毒菌污染阻控效果极为明显,既可从生产源头有效阻控花生黄曲霉毒素产毒菌,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同时大幅增加了花生根瘤数量和固氮酶活性,具有显著的促生长、增产量、控病害、保安全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未来减施农药、化肥,保护农田生态,推动花生、大豆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of peanuts is one of the most concerns in peanut production in China. Applying non-aflatoxigenic Aspergillus flavus strains, based on competitive exclusion, has been proved to be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reduce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in pre-harvest peanuts. Two non-aflatoxigenic A. flavus strains collected in China, which have been proved effectively reducing aflatoxin in the laboratory, were mixed with high aflatoxin producer to the soil in peanut growing season. The two non-aflatoxigenic strains significantly (P ​< ​0.05) reduced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in peanut kernels under both normal and drought stresses in two fields. Compared to control, the total aflatoxin (sum of aflatoxin B1 and B2) was reduced 26.7–99.12% in field 1, and 84.96–99.33% in field 2. The aflatoxin was reduced 84.96–99.33% under drought stress in two fields.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d the non-aflatoxigenic A. flavus strains could be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s for reducing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under field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7.
文冠果是我国北方地区种植面积较广的一类树种,经济价值较高。该文结合实际,对影响文冠果树丰产的主要病虫害类型进行简单的总结,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要点,为降低文冠果种植中病虫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