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述了外源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玉米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DNA导入玉米中的转化方式、导入后代的变异以及变异机理;介绍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总DNA和目的基因导入到玉米中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花粉管通道,将抗叶部病害能力强的热带高粱DNA导入后,有27个导入后代的抗病性有所提高,占导入后代的9.1%.其中有5个导入后代的抗病性提高了2级,3个导入后代的抗病性提高了3级,显著地提高了受体的抗病性.表明供体DNA片段已通过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并对受体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此项技术实现了地理远缘的品种间的遗传物质转移,丰富了遗传类型.  相似文献   

3.
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以DNA片断杂交假说为理论基础,直接将目的基因或带有目的性状供体遗传物质(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水稻植株,创造大量的变异材料,通过筛选获得目的性状的后代和新品种。由于简单、易行、不受受体植物种类的限制,已被越多的育种者所接受,在水稻的抗病、米质、丰产性上等各方面广为应用。介绍了外源DNA导入方法、外源基因导入类型、后代遗传变异特点及影响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的因素,优点、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导入燕麦DNA的小麦变异后代叶绿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燕麦Avena sativa L.总DNA导入宁春4号小麦中,对供体、受体及D5代的变异株系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发现部分变异后代的叶绿素含量发生了变化,表现类似于供体。表明燕麦的DNA片段已通过花粉管通道进入小麦,并引起生理性状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花粉管介导法将普通小麦(宁春4号)的总DNA片段导入裸大麦(康青3号)中获得18个变异品系,通过对农艺性状的观察,在裸大麦中发现了普通小麦的部分农艺性状;经过对受体、供体和变异后代的SSR鉴定分析,18对SSR-PCR中16个位点发现了普通小麦信号,从DNA分子水平证明了普通小麦DNA片段可以通过花粉管通道介导法导入裸大麦品种康青3号中,并能够整合到其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6.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海滩盐生植物秋茄总DNA和海边月见草总DNA导入花生,在140mmol/LNaCl溶液处理下,转基因花生后代(T2)的发芽率有明显的提高,转秋茄DNA花生和转海边月见草DNA花生的发芽率分别是原种的2.0倍和1.8倍。  相似文献   

7.
辐照外源DNA导入大豆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软X射线和60Coγ射线照射外源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直接导入大豆.结果表明:不同的射线、不同的剂量照射使DNA的紫外吸收值发生变化,并影响导入后代的出苗率,使后代在第一代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8.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棉花后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转基因的受体材料、果台、外源基因、导入时间等条件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转基因后代成功与否。同时,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棉花转基因后代,其中仅有少部分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多数后代的遗传分离比例变化较大,存在着遗传分离多样性,种植到T3-T4时,有外源DNA丢失现象,呈现出外源DNA遗传不稳定性。根据几年的实验研究,阐述了该方法在棉花转基因后代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花粉管通道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创建玉米开苞导入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对玉米分子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详细分析了供体和受体基因型、供体DNA浓度、导入时间等因素对玉米开苞导入转化频率的影响,并对导入后代性状变异特点、变异率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浅谈花粉管通道法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俊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41-41,53
介绍了花粉管通道法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导入DNA的方法,主要有微注射法、柱头滴加法、花粉粒携带法、子房注入法等。花粉管通道法已经成功地运用于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许多农作物中,并得到了抗病、抗虫、高品质的后代,最后介绍了花粉管通道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大豆DNA导入水稻引起后代种子贮藏蛋白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豆为外源DNA供体,用浸种及灌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直接将大豆总DNA导入受体水稻,经常规栽培获得水稻后代种子。采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地,分析了经大豆总DNA处理得到的水稻后代种子中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各谷蛋白。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玉米开苞导入技术通过花粉管通道将玉米自交系13A的总DNA导入玉米自交系沈109中,结果表明,D1和D2代的生育期、株高、穗位、株型等性状都发生了变异,总变异率为17.98%,并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验证.讨论了后代变异、变异率和该项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野生稻DNA导入水稻,已从受体宁粳16号、宁粳23号的转化后代中选育出可稳定遗传的变异株系。主要特征为:(1)品质较对照表现突出,产量高,综合性状好;(2)在D1、D2、D3代进行跟踪接种鉴定抗病性,筛选到稳定遗传的抗病变异株系。由此可见,野生稻DNA导入水稻后会发生广泛变异,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可整合到受体基因组。  相似文献   

14.
大豆总DNA直接导入法培育优势高蛋白玉米材料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外源总DNA转导的花粉管通道法和经我们发展的减压渗透法将大豆总DNA导入玉米自交系统48-2和S37,在743份后代材料中筛选出8份高蛋白含量变异材料,它们的蛋白质与受体相比提高20%以上。用种子蛋白SDS-PAGE、谷氨酸-草酰乙酸同工酶及RAPD等分析方法对变异材料及其受体进行了鉴定分析。同时也对此8份变异材料的自交后代进行了筛选和S37在遗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其自交后代中仍有部分株系保持了主蛋白含量特性。此外,48-2的变异材料的植株形态、花药颜色上有明显变化。上述结果初步证明高蛋白特性是可遗传的,这为选育高蛋白玉米新自交系提供了新材料,也为利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创造玉米新种质开辟了一条行这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抗虫棉基因转育中,运用较多且较简便的是花粉管通道法,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1花粉管通道法的机理1.1花粉管通道法的解剖学特征棉花在生殖器官形成过程中,珠孔端的珠心组织在结构上发生变化,从珠孔端到胚囊之间的部分珠心组织细胞逐渐退化,形成花粉管进入胚囊的通道。1.2花粉管通道法的遗传转化机理龚蓁蓁等研究:将H3标记的棉花DNA在自花授粉24小时后导入棉花子房。在H3DNA注射进入子房后2~4小时的切片上看到花粉管通道中充满标记DNA,而在花粉管通道以外的珠心组织中无标记显示。表明授粉后形成的花粉管通道是外源DNA进入胚囊的天然…  相似文献   

16.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DNA 直接导入植物的技术,已用于棉花、水稻等作物的品种改良。雷勃钧、刘德璞先后报道,将野生大豆DNA 导入栽培大豆,引起后代性状变异。王丕武报道,将花生DNA 导入大豆中,获得了性状显著变异的D_2代株系。1990年我所将花生DNA 和矮生云豆DNA 导入栽培大豆中,现已筛选出变异稳定的品系。  相似文献   

17.
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花粉管通道转基因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以及导入方法、导入外源DNA的类型和后代遗传变异特点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此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文明  徐翠莲  王岳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73-11774
探讨了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外源DNA导入技术的分子机理,并对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后代变异特点及目标性状的鉴定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将人参DNA导入水稻"补血黑糯"获得D2代变异植株,利用12条染色体上的400多对SSR引物对供体、受体及变异后代进行了DNA检测,证实其中代材料出现补血黑糯不具有的带型,表明人参基因已经导入补血黑糯中.  相似文献   

20.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技术,将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导入水稻品系9311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植株对水稻螟虫的抗性比对照明显提高;PCR扩增获得了与引物扩增片段长度相同的DNA片段,证实API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的基因组中。遗传分析表明,API基因能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传递给后代,并于T4代分离出抗性纯合的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