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桑赤锈病俗称赤粉病、金桑,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桑树嫩芽、幼叶、新梢等,导致桑树生长不良,桑叶减产,还造成桑叶质量变差,蚕茧减产,茧质下降.因近年气候温和,桑赤锈病发病时间早且长,4~10月份均可发生,5~9月份为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2.
桑赤锈病是由桑锈孢锈菌(Aecidium mori Barclay)引起的一种桑树真菌病害,广泛分布于中国及亚洲蚕区,是桑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可导致桑叶减产、叶质降低,严重影响蚕业健康发展。对桑赤锈病的分布与为害规律、病原菌、抗病桑品种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桑赤锈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具有"中国蚕桑之乡"称号的宁南,以前桑树病虫少之又少,特别是桑树赤锈病更是罕见。然而在2016年后,桑赤锈病在不同乡镇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桑赤锈病可以在短短2-3d时间内把全县喂几万张蚕种的桑叶全部危害,严重威胁了宁南蚕业发展,为了减少赤锈病对我县蚕业的影响,加强对赤锈病了解和防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桑赤锈病,又名金桑、黄钉、锈病。是真菌[Aecidium mori(Barcl)Diet]侵染而引起的病害。是我省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每年春,秋两季部分地区大量发生,对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为防治该病,我们采用广州珠江电化厂生产的新农药“灭病威”开展了桑赤锈病防治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山西蚕区桑赤锈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赤锈病是一种为害嫩芽、叶片、叶柄、新梢及花椹等绿色组织的真菌病害。病叶饲蚕无中毒现象,但感病芽叶畸形卷缩、布满金黄色病斑,造成叶质低劣、产量下降,从而导致蚕茧欠收。我省8、9月份是桑赤锈病的大发生期,每年秋季均因本病暴发造成桑叶变黄老化、大面积桑园有产量无收成、桑叶大大浪费,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改变重蚕轻桑的观念,加强桑园管理和桑赤锈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浅析桑赤锈病对桑树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赤锈病是危害桑树芽叶病害之一,在河池各地蚕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桑芽、嫩叶、嫩梢。发病时,芽叶上布满金黄色病斑,造成叶片畸形卷缩,黄化脱落。严重时,桑芽不能萌发,已萌发的桑芽盘曲变形,甚至导致整个桑园无一张完整叶,严重影响了桑叶产量和质量,影响到蚕茧的品质。桑赤锈病在河池以秋、冬季为害较重,蚕农在防治过程中存在用药不规...  相似文献   

7.
桑树赤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小忠  何虎林 《蚕业科学》1994,20(4):259-260
桑树赤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张小忠,何虎林(山西省阳城县蚕桑服务中心)阳城县岩山村,近年来因桑树受赤锈病的危害,威胁蚕茧生产。为此,我们以岩山村为基点,进行了防治赤锈病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成效。现报告如下。1桑树受害情况桑赤锈病主要危害桑树嫩芽、嫩...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桑赤锈病害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山东省地处北纬35—37°之间,全省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为12—14℃,七、八月份气温平均在25—27℃之间;全年降雨量650—800毫米,夏秋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宜桑宜蚕,是我国重要蚕茧生产基地之一。 山东省主要蚕区的桑树病虫害相当严重,如桑亦锈病、桑蟥和桑叶螨等,对养蚕、栽桑影响很大。1981年,在山东省丝绸总公司的支持下,我们对山东省蚕茧主产区的桑赤锈病害进行了考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夏季桑赤锈病暴发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赤锈病又称金桑、金叶,一般在适温多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当气温高于30℃或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时,发病程度受到抑制,或骤然停顿。我市地处太湖之滨,适宜桑赤锈病发生的气候条件是春季4-5月份,6月份因桑树夏伐无寄主发病,7月份开始气温回升快、空气相对湿度低,抑制了桑赤锈病的发生。因此,桑赤锈病是我市春季危害桑芽的主要病害之一。1999年初夏,我市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桑赤锈病创造了一个适宜的气候条件,6月下旬天气连降暴雨,7月初开始转为阴天,气温一直维持在20—25℃范围内,空气相…  相似文献   

10.
<正>桑赤锈病最早记载于我国北宋末代温革著《琐碎录》,称为金叶,此书距今约900多年;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称为金桑。现通常称桑赤锈病,也有称赤粉病、金桑、金吊叶、黄疸,是桑树常见芽、叶病  相似文献   

11.
桑园的防旱抗旱周铮近些年,一些地方蚕桑生产发展迅速,不少桑树栽植在坡地、沙滩、土层不深厚的土壤上,易遭干旱危害。遇小旱年份,当地秋桑叶减产1~2成,全年减产达一成。大旱年份,秋桑叶减产近五成,全年减产2~3成。因此,必须做好桑园的伏秋旱的预防与抗旱工...  相似文献   

12.
桑赤锈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桑赤锈病发生情况1990年早春气温较高,桑叶生长比1989年提早10天左右。3月中下旬桑树赤锈病开始发生,到4月2~3日许多桑芽、嫩叶受到侵害,芽茎弯曲、叶片畸形卷缩。据重兆、长超两乡调查,株发病率达95%,条发病率40%,叶芽发病率达6.1%。5月7日菱湖镇新墩村调查,株、条发病率达100%,叶片发病率达41.4%。市区菱湖、双林、环城等区乡发病面积达6万亩。夏伐后,通过桑树采摘、剪伐、运输、(桑夷)沙等传播,发病面扩大到南浔,练市、织里、埭溪,发病面积达14万余亩,是历史上罕见的。  相似文献   

13.
高干桑是临朐县蚕桑生产一大优势,其产茧量占全年总产茧量的80%左右,现有品种20余个,数量600万株,并在不断地发展。但在修剪方法上一直沾用传统的“留枝留芽”法,此法虽对桑树生长发育有利,但其技术性强、用工多,不易掌握,同时容易发生病虫害尤其是桑赤锈病的发生蔓延,造成春叶损失5%,夏秋叶损失25~30%。为提高高干桑的产叶量,减少采伐用工,控制桑赤锈病发生流行,提高经济效益,笔者于1986~1990年在扬善乡赵家  相似文献   

14.
桑赤锈病是我省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我们于85年和86年春进行应用“灭病威”防治桑赤锈病试验,取得一定效果(试验情况已刊于《广东蚕丝通讯》86年第2期)。86年10月,我们再次在大田进行示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一、试验材料及方法1.供试药物及浓度灭病威(40%多-硫胶悬剂,广州珠江电化厂生产)400倍、600倍;清水对照(CK)。  相似文献   

15.
<正> 桑树病害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00多种,按桑树被害部位分为全株性病害、芽叶病害、枝干病害、根部病害和桑椹病害五大类。我省当前主要的病害有;桑萎缩病、桑细菌性黑枯病、桑赤锈病及桑里白粉病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国内外茧丝绸市场整体看好的形势下,我国的蚕桑业又焕发新的生机,桑园面积和产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桑园面积的逐年扩增,桑树病害近年已呈多发和重发的势头,尤以广东、广西蚕区的桑赤锈病最为严重,局部地区已连年大面积爆发。由于市面上防治桑树  相似文献   

17.
病芽的不同处理对桑赤锈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全开放的自然环境中,桑赤锈病发病初期病芽的两种不同处理,对桑赤锈病流行趋势的影响是不同的,不剥除病芽处理区病情呈快速增长状态,拟合方程为:Y=5.82654-1.18242X 0.24296X2;剥除病芽处理区,病情稳定在较低水平,拟合方程为:Y=5.08598-2.6384X 0.4225X2-0.01865X3;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二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分别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说明剥除发病初期病芽对控制桑赤锈病流行效果显著,也可实现对桑赤锈病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8.
吴福安 《中国蚕业》2010,31(3):84-85
桑树真菌病是桑树病害中种类较多的一类病害。常常危害桑树的叶部(如桑褐斑病、桑赤锈病、桑卷叶枯病和桑里白粉病等)、枝干(如桑断梢病、桑树芽枯病、桑干枯病、桑拟干枯病和桑树膏药病等)、根部(桑紫纹羽病等)和桑椹(桑椹菌核病等)。现将在蚕桑生产中容易发生的主要几种桑树真菌病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16年春天杭州市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给桑树生长带来了不良影响,致使桑树抗病虫能力差.桑树病虫害为蚕桑生产中的一大隐患,而病虫害会使桑树长势弱,树龄缩短,桑叶减产且质量差,养蚕数量下降,影响了蚕桑生产的稳定.为了使桑叶不遭受病虫害,确保桑树生长的稳定,如何防治桑树病虫害,已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桑树病虫害名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允信  屈珍莲 《蚕业科学》1990,16(3):165-172
据调查,山西省桑树病虫害种类较多,分布面广,在全省3个市5个地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为害.初步统计,桑病共有18种,桑虫共有38种.其中桑黄化型萎缩病,桑疫病,桑赤锈病,桑褐斑病,桑蟥,蠼螋,桑尺蠖,黑绒金龟子为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