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重庆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漠化区县调研、分析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岩溶地区分区石漠化治理的相应措施和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其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对土地石漠化的时空特征、区域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治理自然生态环境、控制人口数量、培植替代产业、综合开发是治理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关键所在.最后结合湖南岩溶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现状,对该地区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衡涛  谢世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92-16394
以重庆南川木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对耕地、马尾松林地和石漠化地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下的表层岩溶泉水的水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土地影响下的表层岩溶泉水的电导率及Na+、Cl-、SO42-、NO3-浓度都高于耕地和马尾松林地影响下的表层岩溶泉水,石漠化地影响下的表层岩溶泉水的水质较差,其中NO3-浓度已明显超标。研究区域表层岩溶泉水的水化学性质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程度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因此,在岩溶区进行土地利用时应采取更加合理的措施来治理和保护岩溶地区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南地区岩溶石漠化趋势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西南地区岩溶石漠化的趋势、过程和结果,介绍了岩溶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岩溶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易志斌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126-128+132
基于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原因分析和实地调研情况,指出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和迫切需要意识到的问题,并提出生态旅游才是广西岩溶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重视和挖掘广西岩溶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制定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着力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加强生态旅游产品监督和认证制度,培养和引进生态旅游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张远瞩  李勇  谢世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38-5240
我国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问题日益加剧,同时石漠化治理的技术和模式也逐渐丰富,但这些方法与技术专属性较强,难以移植。针对重庆石漠化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引种岩垂草作为一种先锋植物,通过在重庆南川区和巫山县石漠化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对岩垂草的物候期、生长速度、抗逆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岩垂草生长迅速,抗旱力强,死亡率低,对钙有适应性,适宜在石漠化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付忠良  李增 《北京农业》2013,(6):161-162
岩溶是指通过流水冲蚀等机械作用使可溶性岩石发生化学溶蚀,云南地区是我国发生岩溶最严重的地区。岩溶引起的石漠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束缚,基于此就云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措施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7,(12):17-18
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地质结构特殊,熔岩地形导致石漠化问题严重。本文在分析岩溶区石漠化现状的同时,深入分析了石漠化恶化的根本原因,并结合生态国内优先原则,对其中的核心问题做出分析,提出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需要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尤其以生态功能的补偿和优化为先导,通过生态补偿、石漠化区域人口转移降低人为因素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深化生态治理理论,加大政府支持独立,以维护岩溶区生态环境,有效控制石漠化发展和恶化。  相似文献   

9.
石漠化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石漠化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草食畜牧业,既可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当地人民收入。通过对石漠化发展现状、发展原因及治理措施等进行综述,从而分析探讨石漠化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云南农业》2014,(5):9-10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东岸,全县总面积3245 km2,岩溶面积1520.68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46.86%,其中石漠化面积514.66 km2,是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县区之一。长期以来,巧家县岩溶地区陷入了"越贫越垦,越垦越贫"的恶性循环,成为了生态最恶劣、经济最贫困的地区。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作,在国家发改委、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我国岩溶石漠化的基本情况以及石漠化的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发展现状,结合其在西南地区特别是重庆的实际,指出我国岩溶石漠化治理成效不明显的关键原因是缺乏真正实质性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综合管理。认为只有把喀斯特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地进行综合开发治理,方能最终达成石漠化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草本植物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草本植物在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浅析提高广西石山地区水分利用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水分有效利用极低。通过分析石山地区水分利用率较低的主要原因,结合免耕覆盖对土壤影响的特征,提出免耕覆盖是提高石山地区水分利用的有效途径:有效地遏制石山地区石漠化进展,保护好地表;减少石山坡地的水土流失,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保护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作物对水分的有效利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地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在参考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喀斯特土地石漠化过程对土壤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特征对土地石漠化的响应,利用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监测指标,基于"干扰-响应"框架初步建立了一套喀斯特土地石漠化风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草地畜牧业工程需要,应用生态学、植物学、营养学等学科理论,综述了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饲用灌木资源,并对其利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以多花木兰(Magnolia multiflor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等为代表的饲用灌木不但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其抗逆性强,具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并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饲用灌木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指出大力发展以饲用灌木为主的非常规饲料加工业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保障,也是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重庆武隆岩溶区五个土壤剖面的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其粒度参数、粒度曲线、结构参数散点图等与各种沉积环境下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对比,发现研究区样品的粒度特征与河流相沉积物、湖泊沉积物、坡积物等物质的粒度特征差异较大;与黄土高原红粘土、黄土古土壤、镇江下蜀土的粒度特征存在相似性,但仍有一定差异;与贵州碳酸盐岩上覆堆积物的粒度特征有较为一致的特性.根据五个土壤剖面的粒度特征推测,其沉积过程中溶蚀作用占主导,与先前风化形成该土层的原岩层性质有关,并有一定风成成因,同时还与坡面流水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快石漠化的综合治理,以喀斯特石漠化发育典型的重庆中梁山国家"AAA"级景区海石公园为例,详细阐述了已经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的一些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经济治理的优化模式,如石山绿化生态重建模式、喀斯特园林观光生态重建模式、特色种植生态重建模式等,并对这些生态经济治理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发展潜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为今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尤其是在石漠化区退化生态系统的全面治理,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佟思纯    李卫正    严陶韬    薛建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159-165
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和离散型Hopfield神经网络系统(discrete hopfield neural network,DHNN)探讨喀斯特地区宜林地的快速识别方法。以贵州省普定县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域为研究区,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特征,选取土壤保持和石漠化控制这2个比较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体系。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布规律的定量分析,获得适宜的人工造林区域,结合DHNN系统,构建宜林地快速识别模型,为喀斯特困难立地人工植被恢复和景观修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雷丽  蔡雄飞  程星  王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244-4248
[目的]分析影响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自然因素,为石漠化的调控与治理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野外考察并实地取样,分析影响石漠化的自然因素。[结果]不同碳酸盐岩上石漠化程度不同,石漠化发生率为:连续性灰岩〉其他岩性、白云岩夹碎屑岩〉白云岩组合、白云岩夹碎屑岩和白云岩夹碎屑岩的互层〉纯白云岩。石漠化的发生率基本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植被覆盖越高,越易有效遏制石漠化的进程。不同植被类型其土壤含水量不同,林地土壤的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平均含水率〉草坡〉灌丛,草坡、灌丛较林地易发生石漠化。土壤含水量与土层厚度总体呈正相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幅度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小。此外全省范围内的大雨、暴雨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动能。[结论]碳酸盐岩的岩性、坡度、植被、土层厚度、降水等因素是影响石漠化的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