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细鳞(鱼刺)Therapon jarbua的池养习性、食性和生长。细鳞(鱼刺)是一种具相当领域性鱼类,能啄食其他鱼类及同类的鳞片,以动物性饵料为食。生长缓慢,Ⅰ饲养龄内日均增重0.08g,Ⅱ饲养龄0.2g,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96.8032[1—e~(-0.0639(t 2.0188))];W_t=207.7111[1—e(-0.0639(t 2.0188))]~(3.1040)。通过驯养、中间培育,改善投饲方法,进行池塘的单养和混养,饲养2周年,单养最高产量7499.4kg/hm~2,混养9306.5kg/hm~2。细鳞(鱼刺)是很有养殖前景的咸水池养对象。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鲻的池养生长与饲养技术。单养鲻的旺长期在I∧ 龄,应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求得人工饲养条件下,其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Lt=543.3849[l-e∧0.7594(t 0.0599];Wt=2807.4491[l-e∧0.7594(t 0.0599]∧2.8957,体重生长拐点于t1.34龄处,进行135hm∧2池塘的单养和混养,鱼苗经驯化、中间培育养成鱼种,养成池深1.8-2.5m,具增氧机、投饲机,单养池单产12.5-15.5t/hm∧2.a,混养池最高达16.7-19.4t/hm∧2.a。投入产出比1:1.24。  相似文献   

3.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长江重要经济鱼类之一,长江中游是其重要栖息地。为研究其种群现状,2016—2017年对长江宜昌—荆州江段鲢开展了周年调查,共采集鲢样品470尾。结果显示,鲢的年龄范围为1~7龄,体长范围为18.2~93.8 cm,优势年龄组为3~5龄(72.7%),优势体长组为40~70 cm (77.2%);体长和体重关系式为W=4.0413×10~(-5)L~(2.7546)(R~2=0.9297,n=470),为非匀速生长类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_t=104.7[1-e~(-0.1603(t+0.89))], W_t=14.81[1-e~(-0.1603(t+0.89))]~(2.7546);生长参数为φ=3.2448, L_∞=104.7 cm, W_∞=14.81 kg;鲢生长拐点为5.43龄,拐点体长和体重为L_(tp)=66.6827cm,W_(tp)=4.2753kg。本研究表明长江中游鲢种群年龄结构得到了一定恢复,但生长性能出现衰退,建议加强鲢的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研究可可托海水库江鳕(Lota lota)个体生物学,丰富其基础生物学资料,可为其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2-2014年,从可可托海水库及入库河道采集江鳕样本共196尾,测量其生物学常规数据,以耳石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对其形态特征、生长和繁殖特性及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鳕体长与体重相关方程为W=0.011L2.926;von Bertalanffy的体长、体重生长相关方程分别为L_t=101.8[1-e~(-0.132(t+0.594))]、W_t=8 982[1-e~(-0.132(t+0.594))]~(2.926),体长、体重生长速度和体重加速度方程分别为dL/dt=13.438e~(-0.132(t+0.594))、dW/dt=3 556.872[1-e~(-0.132(t+0.594))]~2×e~(-0.132(t+0.594))和d~2W/dt~2=469.507e~(-0.132(t+0.594))×[1-e~(-0.132(t+0.594))]~2×[3~(e~(-0.132(t+0.594)-1))];肥满度为0.52~1.34,季节、性别和鱼体大小间肥满度数值基本一致;雌雄比1.4∶1,雌雄个体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2+龄,性腺Ⅳ期的雌、雄繁殖个体平均成熟系分别为(3.59±0.93)%和(7.93±2.50)%,绝对怀卵量为(274 445.06±98 039.81)粒,相对怀卵量为(417.49±112.30)粒/g。江鳕为肉食性鱼类,小型鱼类在食物中的重量比和出现率分别为94.73%和89.38%,全年平均摄食率和饱满度分别为(86.06±12.51)%和(3.72±3.44)%。人类活动对库区江鳕资源造成负面影响,防止过度捕捞、护幼捕大措施,可使其资源得到保护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金钱鱼的生长特性与咸水池塘驯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的池养习性、食性和生长规律。金钱鱼为底栖动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生长缓慢,始重0.06g饲养26月龄,日均增重(ADG)0.25g,月均增重率(GB_w)从341.67%,逐月下降至7.04%,月特定生长率(SGR_w)从102.92%逐月下降至6.58%。进行3.19hm~2池塘单养和混养,其中单养0.88hm~2,最高单产8823.5kg·hm~(-2),与多种河口近岸经济鱼类合理混养,间养最高单产占有量4716kg·hm~(-2),作为配养对象的混养,一般单产占有量183.4~576.6kg·hm~(-2)。金钱鱼是南海、东海南部沿岸地区海、咸水池塘极具开拓前景的饲养对象。  相似文献   

6.
南湾水库鳙鱼的生长及其资源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湾水库的鳙鱼的平均年龄为3龄,南湾水库鳙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呈幂指数关系,关系式为W=0.0413L2.8472(R2=0.9422)。应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其生长规律,体长与体重的生长不等速,其主要生物学参数为:L∞=87.6cm,W∞=28.5kg,体长的k=0.2443、t0=0.26778;体重的k=0.141、t0=-0.137,拐点年龄ti=7.5龄,拐点体重为8.05kg。回捕率37.5%,自然死亡率27.0%,其它死亡率33.3%。南湾水库鳙鱼的适宜开捕年龄为3 龄,平均体重约3947g。适当减小起捕规格,提高捕捞强度,可增加鲢鳙鱼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线纹尖塘鳢的池养生长特性与幼成鱼饲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繁殖的线纹尖塘鳢幼、成鱼进行连续29个月的池养饲养,观测其生长结果。结果表明,该鱼生长旺期在2龄鱼,年内生长呈现阶段性;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0·02L3·0754,属等速生长型鱼类。应用von Berta-lanffy方程,对连续饲养6龄鱼求得其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48·4317[1-e-6·3099(t 0·4826)],Wt=3515·5347[1-e-0·3099(t 0·4826)]3·1312,体重生长拐点于3·2龄处,属衰老拐点。全长2·7~3·2cm幼鱼经第1年的网围、池塘、越冬池等分级中间培育,养成全长15~17·5cm幼鱼,成活率43·5%~58·3%;再经第2年的养成,个体重达300~750g,成活率92%~98%,单产1~1·8kg·m-2。  相似文献   

8.
斑尾复鰕虎鱼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帼英  陈建国 《水产学报》1993,17(2):146-153
斑尾复鰕虎鱼系沿海及河口的习见种类,矛尾复鰕虎鱼为它的同物异名。该鱼属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鱼和小虾蟹为食。在繁殖期间产两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后不久死亡,寿命为壹年。斑尾复鰕虎鱼为鰕虎鱼科中的大型种类,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W=0.01739~(2.827?),生长方程为:L_t=41.24[1-e~(-0.0?(t+0.0?45?)],W_t=606.15[1?e~(-0.0?(t+0.0645?)]~(2.8?),体重生长拐点 t_r=11.5(月龄)离拐点处体重为 176.5克。本文分析了斑尾复鰕虎鱼在养虾业中的危害情况,并探讨其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南湾水库翘嘴红鱼白的生长及种群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湾水库的翘嘴红舶体长与体重实测值的关系呈幂指数关系,关系式为:W=0.0489L^2.7274(r^2=0.9739)。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其生长规律,体长与体重的生长不等速,其主要生物学参数为:L∞=98.8cm,W∞=7140.9g。体长的k=0.1662、t0=0.2638;体重的k=0.1038、t0=-0.1076,拐点年龄t1=5.3龄,拐点体长为57cm,体重为2049g。建议翘嘴红舶的捕捞年龄为2^ ,即体长为28cm、体重为500g以上,其适用网具的网目为90mm。  相似文献   

10.
驼背鲈的年龄与生长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鉴定和描述了驼背鲈鳞片的年龄及其年轮特征,采用4种生长模型来模拟其体长生长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最适的生长方程,并对其生长拐点以及生长指标等生长特征进行了相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驼背鲈鳞片的年轮特征主要表现为疏密型,偶见副轮和生殖轮。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Log istic生长方程以及三项式方程均可反映驼背鲈的体长生长过程,其生长特点属于均匀生长类型,其中Gompertz生长方程能更好地描述10龄以前的体长生长性状。体长体重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566.0139[1-e-0.1549(t 1.0988)];Wt=4531.0076[1-e-0.1641(t 0.76635)]3.0245。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t=2.3×10-5Lt3.0245。渐近体长L∞=566.0139 mm,渐近体重W∞=4531.0076 g,体重生长拐点tr=5.98龄,此时的体长与体重分别为376.94 mm和1 346.26 g。  相似文献   

11.
鉴定和描述了驼背鲈鳞片的年龄及其年轮特征,采用4种生长模型来模拟其体长生长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最适的生长方程,并对其生长拐点以及生长指标等生长特征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驼背鲈鳞片的年轮特征主要表现为疏密型,偶见副轮和生殖轮。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Logistic生长方程以及三项式方程均可反映驼背鲈的体长生长过程,其生长特点属于均匀生长类型,其中Gompertz生长方程能更好地描述10龄以前的体长生长性状。体长体重的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为:Lt=566.0139[1-e-0.1549(t+1.0988)];Wt=4531.0076[1-e-0.1641(t+0.76635)]3.0245。体长与体重关系为 Wt=2.3×10-5Lt3.0245。渐近体长L∞=566.0139mm,渐近体重W∞=4531.0076g,体重生长拐点tr=5.98龄,此时的体长与体重分别为376.94mm和1346.26g。  相似文献   

12.
南湾水库翘嘴红鲌的生长及种群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湾水库的翘嘴红鱼白体长与体重实测值的关系呈幂指数关系,关系式为:W=0.0489L2.7274(r2=0.9739)。应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其生长规律,体长与体重的生长不等速,其主要生物学参数为:L∞=98.8cm,W∞=7140.9g,体长的k=0.1662、t0=0.2638;体重的k=0.1038、t0=-0.1076,拐点年龄ti=5.3龄,拐点体长为57cm,体重为2049g。建议翘嘴红鱼白的捕捞年龄为2+,即体长为28cm、体重为500g以上,其适用网具的网目为90mm。  相似文献   

13.
对海南海区采得的51尾丝蝴蝶鱼(Chaetodon auriga Forstal)年龄与生长的研究表明,其年轮特征主要为切割型,体长(L)与鳞径(R)呈直线相关:L=-3.5730+6.8387R;体长(L)与体重(W)呈幂函数的关系:W=5.9540×10-2L2.8126.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该鱼的一般生长规律,其生长参数为:L∞=23.25cm,W∞=420.77g,K=0.2777,t0=-0.1579,拐点年龄ti=4龄,拐点体长Li=15.92cm,拐点体重Wi=135.14g.海南海区丝蝴蝶鱼应以2龄、体长10.26cm、体重46.23g为最适合可捕标准.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4~2006年采集的浙江海域156尾美国红鱼的生物学测定资料,分析了该鱼种可量性状间关系,回归得出全长-体长、体重-纯重、体长-体重关系,并比较分析了其他研究者的结果。采用美国红鱼矢耳石磨片法鉴定年龄,并用FiSATⅡ软件拟合得出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其中:BL∞=951·09mm,k=0·27,t0=0·57;TL∞=1144·61mm,k=0·26,t0=0·52;WB∞=14468·07g,结合生长拐点(tx=4·514)、生长特征指数(Φ′BL=5·388)及肥满度指标(Q=1·82)。比较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下美国红鱼的生长情况,表明浙江海域美国红鱼生长特性最接近于美国自然海区,浙江海域适合其生长,一旦形成种群可能会对本地种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5.
2011-2012年在乌江思南江段采集454尾(雌性298尾,雄性109尾,性别不辨47尾)泉水鱼(Pseudogyrincheilus procheilus),以鳞片作为材料对年龄进行鉴定,利用软件FISAT-II处理体长与年龄数据,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泉水鱼鳞片为圆鳞,年轮主要表现为普通切割型与普通疏密型;年龄组成为1~4龄,其中以2~3龄为主;1~4龄,体长增长率为47.4%,雌性体长增长率达50.4%,雄性体长增长率为35.0%,体重增长率为438.5%,雌性体重增长率为485.1%,雄性体重增长率为275.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2×10-6L3.4784(R2=0.8824),雌鱼为:W=3×10-6L3.4002(R2=0.8505),雄鱼为:W=2×10-5L3.019(R2=0.8112);体长(L)和鳞径(S)呈幂函数相关:L=92.597S0.5458;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渐进体长L∞=278.10 mm,生长系数k=0.22,t0=-1.80;雌鱼各参数为:L∞=355.01 mm,k=0.14,t0=-2.38;雄鱼各参数为:L∞=224.04 mm,k=0.32,t0=-1.72,雄鱼达到渐进体长的速度比雌鱼要快得多;体长生长速度和加速度不具拐点,生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递减,生长加速度始终为负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体重生长速度和加速度都具有拐点,拐点年龄ti=3.87,拐点体长Li=198.22 mm,拐点体重Wi=195.59 g。结合泉水鱼生长拐点年龄和性成熟年龄,为保护乌江思南泉水鱼资源,建议以180 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椎骨作为鉴定年龄的材料,研究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区扁舵鲣的生长与死亡的特性。其叉长与椎体半径的关系式为L=3.5517+7.6183R,叉长与纯体重(W)和总体重(w′)的关系式分别为W=2.505×10~(-6)L~(3.3193)和W′=1.658×10~(-(?))L~(3.4065)。生长参数L_∞=484.44mm,W_∞=2050.76g,K=0.5109,t_0=-0.3598,体重生长拐点在1.4461龄。瞬时总死亡率、瞬时自然死亡率和瞬时捕捞死亡率分别为1.1368、0.9040和0.2328。开发率为0.2048,属轻度开发的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17.
<正> 1 发展现状 唐海县的河鲀养殖起步于1992年,翌年收获平均体重500g的商品鱼27.55t,单产2066.25kg/hm~2,实现经营利润87万元。1994年生产河鲀21.85t,均产520.2kg/hm~2,产品销售给秦皇岛渤兴水产加工厂,再间接出口日本,当年实现经营利润146万元,1995年计划养殖该鱼66.7hm~2,现已放养14.87hm~2。1.1 养殖品种 河鲀品种为红鳍东方鲀,是比较名贵的河鲀品种之一,有较高的食用价  相似文献   

18.
达里湖东北雅罗鱼的生长、死亡和生活史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里湖东北雅罗鱼(Leucisus waleckii)的种群结构参数(体长、体重和年龄)进行测定,估算种群的生长和死亡参数,并研究种群的生活史类型。结果显示:东北雅罗鱼的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Wt=0.0281L2t.8152,其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各参数为渐近体长L∞=28.9763 cm,渐近体重W∞=366.95 g,生长系数k=0.2586,t0=-0.3237;自然死亡系数M为0.322,总死亡系数Z为0.9386,捕捞死亡系数F为0.6166;生活类型为r-选择。结果表明:作为渔业管理对策,达里湖东北雅罗鱼的起捕年龄应定为3龄以上。  相似文献   

19.
研究老虎潭水库鱼类资源现状、群落结构特征、营养级及主要鱼类生长特性,为水质生物调控提供基础资料。2015年2月、5月、8月和11月利用漂流混合刺网、笼壶(地笼网)和抛撒抄网采集鱼类样本,对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发现鱼类35种,隶属于4目9科。其中,鲤形目28种,占总数的80%;鲇形目和鲈形目各3种,分别占总数的8.6%;合鳃目1种,占总数的2.8%;优势种有6种,分别为鳙、鲢、翘嘴鲌、鲫、黄尾鲴和伍氏半。鲢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10.533[1-e~(-0.386(t+0.227))]、W_t=25.138[1-e~(-0.265(t+0.136))]~(3.118),鳙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_t=93.042[1-e~(-0.415(t+0.223))]、W_t=12.257[1-e~(-0.415(t+0.223))]~(2.756)。老虎潭水库鲢、鳙体重增长速度以1~3龄较高,3龄以后逐渐降低,鲢、鳙体重生长拐点分别为2.721龄和2.223龄。为最大程度发挥鲢、鳙洁水保水功效,建议起捕年龄均为3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老虎潭水库2种食物源的δ~(13)C值跨度范围为-28.99‰~-24.32‰、δ~(15)N值跨度范围为5.06‰~8.19‰,浮游植物的δ~(13)C、δ~(15)N值均大于有机碎屑。26种消费者δ~(13)C值跨度范围为-27.07‰~-20.42‰,平均(-24.76±1.54)‰;δ~(15)N变化范围为8.93‰~14.88‰,平均(12.03±1.47)‰。营养级分析结果显示,26种消费者的营养级从2.18到3.61,分属于2个营养级,且与其食性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2019年4月—2020月8月在黄骅市南排河镇关家堡村利用对虾养殖沉淀池进行了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养殖试验,在温度-0.549~35.84℃、盐度31.8‰~36.9‰、pH值8.1~8.6的条件下,经过15个月的养殖,毛蚶平均体重从(0.28±0.17)g生长到(18.01±2.69)g;平均壳长从(9.90±1.65)mm生长到(37.02±2.01)mm。养殖存活率59.3%,平均单产3 475.5 kg/hm~2。本文就养殖效益、温度对毛蚶存活率的影响和提高毛蚶生长速度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