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北方最新转育的BT型不育系松粘5022A和T176A,在开花期通过人工气候室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了温度对北方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花粉败育特点和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低温处理条件下,2个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类型与对照(26℃)基本相同,但是在35℃高温处理条件下,2个不育系都表现出染败率大幅度降低,圆败和典败率增加。2个不育系经17℃低温处理后套袋自交结实率与对照非常接近;2个不育系在35℃高温处理时,自交结实率显著降低,花粉败育更彻底。柱头活力不受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稻无花粉型核不育系特优占S育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经典遗传学方法,对无花粉型核不育系特优占S的育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特优占S在湖北夏季不育期长,不育期内属无花粉败育型,不育性稳定,可育转换温度在22℃左右,鉴定结果准确可靠,有明显的育性转换过渡期,即育性转换期是从无花粉型、少量花粉且典败、大量花粉且典败、染败、正常染色等逐步过渡的过程,不育期如受到低温的影响,不会直接转化为可育,可以有效避免普通两系杂交种子生产过程中因低温引起的种子纯度降低问题:长时间的低温和短光照条件方可诱导较高的可育性:可恢复性良好,不育性的遗传符合1对隐性核基因的遗传规律。本研究还对生产上利用无花粉型光敏核不育系解决两系杂交稻的难题进行了探索,对特优占S在花粉发育研究和雄性不育的发育研究上的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大麦生态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生态雄性不育大麦A1,A2具有明显的育性转换特性,温度是其育性转换的主要诱导因子.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是抽穗前19~32d,即药隔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7℃以下低温诱导不育,10℃以上温度为正常可育,7~10℃为育性转换温度,在此范围内,花粉育性和结实率存在一系列连续变化,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该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类型有典败,圆败和染败,也有无花粉型.大麦幼穗发育进程的穗间或小穗间的差异和温度的波动性变化是导致该不育系育性漂移的主要原因.光周期对育性转换的影响必须在可育温度范围才能得到表现.对提高生态雄性不育系制种产量和保证杂种纯度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品种的筛选与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粤泰 A为母本与不同品种杂交 ,调查了 5 2个组合 F1 的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结果表明 :这些品种对红莲型细胞质不育的恢复类型较为复杂 ,在所研究的品种中 ,只有 5 .77%的品种对红莲型细胞质不育系具有保持能力 ,其余则对红莲型细胞质不育系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这些对红莲型细胞质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品种在恢复力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就对红莲型细胞质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品种的分布而言 ,这些品种的分布范围较广 ,类型较复杂  相似文献   

5.
新质源粳稻不育系花粉败育特点及其潜在杂种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粳稻不育系细胞质遗传背景单一,开发新质源不育系显得尤为重要。花粉败育特点、不育的稳定性以及潜在的强杂种优势是不育系利用的前提条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调查了14份新质源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特点、育性稳定性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9份不育系花粉的败育为典败和圆败,败育较彻底,但不能被滇一型或BT型恢复系恢复。另外5份不育系以染败为主均能被滇一型或BT型恢复系恢复,由南34、明恢63和NJ70507提供细胞质的3份不育系败育彻底,然而由D-7提供细胞质的2份不育系在高温下出现极少量的可育花粉。各杂交组合在同一性状上或同一杂交组合在不同性状上表现出的杂种优势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两系核不育研究过程中,用S1325(母本,籼粳杂交偏籼材料)与9663-1(父本,粳型材料)杂交,在其杂交后代F_4中出现不育株,不育株花粉镜检为典败、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与同株系可育株杂交,其F_1可育株与不育株出现1∶1分离,与三系保持系杂交,其F_1结实正常,结实性表现完全恢复,不育株再生苗经21℃冷水处理,其花粉育性恢复正常并可正常结实,由此确定该不育株为两系不育株;又对双亲及其后代不育株进行6 K水稻全基因组芯片分析,排除不育株是来自外来花粉串粉的可能性,由此推测籼粳杂交后代可以产生新的两系核不育株。这是关于籼粳杂交可以创造新两系不育系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选用开花习性良好的农垦 5 8品种对粳选 2号同核异质不育系 (包括海南野败质型、矮秆野败质型、田东野稻质型、隆安野稻质型、冈比亚卡质型、印尼水田谷质型、Dissi质型、K5 2质型、红莲质型、BT质型、滇型和马协不育系等 12个不同细胞质来源的雄性不育系 )进行转育改造 ,经连续 5代回交选育 ,获得开花习性良好 ,异交结实率高 ,不育系稳定的农垦 5 8同核异质雄性不育性稳定不育系 12个 ,其中包括典败花粉型、圆败花粉型、染败花粉型和无花药型的不育胞质类型。农垦 5 8田东野稻质型不育系为无花药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其无花药特性可以在后代中保持和传递。  相似文献   

8.
部分BT型粳稻不育系存在自交结实现象,不育性的稳定性较差,影响杂交种的纯度;WA型粳稻不育系虽然不育性稳定,但开花习性差,育性最难恢复,应用难度较大;HL粳稻不育系开花习性及异交结实率与BT型粳稻不育系无显著差异,育性稳定性明显好于BT型粳稻不育系,可恢复性明显好于WA型粳稻不育系,较好地协调了育性稳定性、开花习性和可恢复性几方面的矛盾.因此,提出了在粳稻杂种优势利用中用红莲(HL)型不育系部分替代BT型不育系,以解决目前生产上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不育性不够稳定及细胞质单一的问题.通过测交鉴定,已筛选和育成一批HL型粳稻恢复系.不同细胞质杂交粳稻组合的鉴定结果表明,将红莲型不育细胞质应用于粳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科技》2005,(4):13-13
中国农科院水稻所主持完成的研究项目“杂交稻野败型三系不育系‘中1A’”和“早花时矮秆晚粳不育系‘春江12A’选育及利用”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不育系“中1A”株型紧凑,剑叶挺直,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率100%,其中典败率达98.11%,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  相似文献   

10.
春江47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以滇I型粳稻不育系春江12A为母本,用抗稻瘟病、矮秆粳稻材料春江47作父本杂交,经连续多代选择回交和逐代育性鉴定转育而成的滇I型早熟晚粳不育系,2008年9月通过浙江省鉴定。春江47A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率99.99%,花时较早,异交结实率高,株高矮,熟期早,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穗型较大,配合力好。利用春江47A所配制的杂交稻组合表现出杂种优势强、矮秆抗倒、抗稻瘟病、产量潜力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29A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珍汕97B与V20B杂交再与珍汕97A回交转育而成的籼型三系野败型不育系。其花粉不育类型为典败,不育度100%。用29A与盐恢559配组育成的新组合29优559综合性状突出,结实率高达90%,比汕优63增产10%左右,抗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通过^60Co-r辐照与NaN3复合处理及外加成熟胚培养,对得到的珍汕97A和HN5s育性恢复突变体突变率进行了比较,且对育性恢复突变体自交后代不育株的花粉败育类型、光敏不育株的不育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经过诱变处理可以发生:1.不育株向可育株的转变;2.不育株的败育类型由典败向无花粉型、圆败及染败的转变;3.光敏不育株可转变为温敏不育株。由此提出光敏核不育系育性漂移主要是不育基因发生育性恢复突变,又在自交、杂交过程中累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扬稻系列品种的特点及其在杂交稻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扬稻系列品种同属BG90-2的衍生系,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对野败型、矮败型等不育系无恢复育性的能力,而对红莲型和光敏感核不育系有较强恢复育性的能力。通过杂交转育,也能选育出既对野败、矮败型不育系具有恢复力,又能保持扬稻系列品种优良性状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14.
<正> 珍汕97不育系是目前杂交水稻生产上广泛应用的野败型不育系。掌握其开花习性与育性变化的规律,对提高其异交结实率以及转育新型不育系有重要的意义。现将两年的考察与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光敏核不育系皖2312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抗病性和农艺性状。[方法] 以粳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为母本,与双九杂交,经6年11代选择育成了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12S。[结果] 2007年8月1日至31日,皖2312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72%-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43%,稳定不育期为31 d;9月3日至14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74.80%-99.47%,套袋自交结实率为1.43%-9.54%。2008年7月31日至9月1日,皖2312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91%-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48%,稳定不育期为33 d;9月3日至21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69.99%-99.91%,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33%-42.75%。田间种植皖2312S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较强。[结论] 该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期在30 d以上,较适宜选配中粳组合。  相似文献   

16.
利用低能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对籼型水稻品系99-02进行诱变处理,在其后代中筛选到育性特殊的突变材料FHS,为了更好地在生产上利用这个不育系,对其败育类型、异交结实率等特征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FHS花粉败育主要发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及单孢花粉时期。(2)完全不育期,花粉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均为零。而其他时期可染率与自交结实率作为育性考察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自交结实率均高于花粉可染率。(3)FHS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其同期自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17.
三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杂交F_1和F_2代的不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902S是光敏性强、可育临界温度较高的光敏不育系,2877S是光敏性强、可育临界温度较低的光敏不育系,而2558S是光敏性弱、可育临界温度低的温敏不育系,它们都是由农垦58S衍生而来的籼型核不育系。这三个不育系杂交,F_1在长光照、偏低气温下均表现稳定的不育性,表明三个亲本的不育主基因是等位的,F_1可育临界温度与低的亲本相近或更低.光敏不育系89025与2877S杂交,F_1与亲本一样,光敏性强;8902S和2877S与温敏不育系25585杂交,F_1表现双亲的中间型,光敏性中等.2877S与25585杂交F_2代不育株,在长光照、偏低气温下表现败育程度高,在短光照下绝大多数表现可育,且其中很多结实率病,光敏性强.还讨论了农垦58S衍生不育系不育主基因的等位性和实用型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异交率偏粳型广亲和不育系春江19A的选育与利用研究。[方法]以春江16A为母本,用籼粳杂交后代材料B125作父本杂交,经连续多代回交转育,以筛选得到高异交率偏粳型广亲和不育系。[结果]春江19A为迟熟中粳不育系,育性稳定,不育株率和花粉败育率均为100%,程氏指数14,属偏粳型,花时早,部分柱头外露,异交结实率高,广亲和性好,条纹叶枯病抗性好,配合力好。利用春江19A所配制的杂交稻组合具有分蘖力强、杂种优势明显、条纹叶枯病抗性好、产量潜力大、后期转色好等特点。[结论]春江19A的转育成功,为选育制种产量高、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粳稻和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冀东稻区自然条件下,对5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和育性转换特性及其开花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5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期长达30左右,花粉败育率,自交结实率分别为95.72-99.12%和0.03-0.10%,育性转换明显,转换期自8/25-8/27日先后开始,可育期花粉败育率34.20-76.51%,自交结帝率6.29-21.45%,在本地区不仅可以制种,基本上也能  相似文献   

20.
将无花粉型温敏核不育系籼S与不同父本杂交,在籼S不育期内调查F2和BC1F2育性分离.结果表明:8个组合F2及BC1F2群体不育株数∶可育株数均符合1∶3,符合1对主效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无花粉败育方式可以稳定遗传,但遗传背景会对出现无花粉败育的时间产生影响;各组合F2不育株的不育期长短及可育期育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且各组合不同单株间也存在差异;13个组合的不育株不育期长短与可育期育性的相关性差异较大,其中,籼S/金华占、籼S/籼黄占、籼S/新小占、籼S/野绿占、籼S/密粒早占等5个组合达到显著负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