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桃源大叶茶由湖南省桃源县太平铺乡陆家冲深山中的一株野生大叶茶树衍变而成,1969年开始对野生大叶茶进行选育、繁殖和试验示范,其选育品种于1989年通过湖南省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99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确定为全省地方优良推广品种。2005年12月,桃源大叶茶系列产品之桃源野茶王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桃源大叶茶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定  相似文献   

2.
1969年。湖南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前任董事长卢万俊等人.在桃源县太平铺的高山上惊奇地发现了一株野生大叶茶茶+树,经鉴定.该茶树品种与云南乔木型大叶茶有亲缘关系,其内含物优于乔木大叶茶种。由于该品种花而不实,一时给繁育带来困难。在省内茶叶专家的指导下,桃源人经过多年科学攻关试验.  相似文献   

3.
茶叶产业是云南省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茶叶产业出现用工荒,占茶叶生产总用工量50%左右的茶叶采摘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采茶机是提高茶叶机械化管理水平、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生产工具。利用3种不同单人采茶机在田间对国家级茶树品种云抗10号、云南大叶有性系群体种茶树进行机械化采摘研究。结果表明,川崎采茶机的台时产量是手工采摘的15.1倍,落合采茶机的台时产量是手工采摘的12.8倍,华盛采茶机的台时产量是手工采摘的10.5倍。  相似文献   

4.
1969年,湖南省桃源县茶叶科技人员在县域南部山区陆家冲发现了1株野生大叶茶茶树,经过多年科学攻关试验,扦插繁育出了茶树良种桃源大叶茶株系。1987年该项目列入湖南省"星火"计划,在湖南省石门县、岳阳市、长沙市等地试种,连续3年蒸青样生化分析:春、夏、秋季三季平均水浸出物含量为44.18%、茶多酚含量31.69%,鲜叶产量比其它群体高出3倍以上,经济效益达7.5万元/hm2。1992年12月,"桃源大叶茶"被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该省地方优良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5.
桃源大叶茶     
正桃源大叶茶是桃源县特产,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桃源大叶茶由桃源县太平铺乡陆家冲深山中的野生大叶茶衍变而成,199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枝条粗壮,芽头肥硕,茸毛较多,叶片肥大而富有光泽,叶色深绿,叶质柔软,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内含茶多酚和儿茶素等化合物质丰富的优良品种,其水浸出物高达49.2%,茶多酚含量31.6%。桃源大叶茶系桃源大叶经过独特工艺精制加工而成的茶制品的统称,按加工工艺和产品品质分为桃源野茶王、  相似文献   

6.
广西的茶树品种结构较单一,有些品种的良种性正逐渐失效,所以广西的茶叶生产经济效益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经专家论证认定:广西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茶树品种结构凋整,以大力引进推广适宜我区种植的优良乌龙茶品种为主。 云南大叶茶群体种种植面积占全区茶园总面积  相似文献   

7.
1969 年,湖南省桃源县茶叶科技人员在县域南部山区陆家冲发现了1 株野生大叶茶茶树,经过 多年科学攻关试验,扦插繁育出了茶树良种桃源大叶茶株系。1987 年该项目列入湖南省“星火”计划,在湖 南省石门县、岳阳市、长沙市等地试种,连续3 年蒸青样生化分析:春、夏、秋季三季平均水浸出物含量为 44.18%、茶多酚含量31.69%,鲜叶产量比其它群体高出3 倍以上,经济效益达7.5 万元/hm2。1992 年12 月, “桃源大叶茶”被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该省地方优良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8.
如何做强做大茶叶产业,向名优茶生产发展进军,丰顺县茶叶生产通过20多年来大力发展,在品种布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丰顺县名优茶生产发展的途径,认为只有适应市场多样性,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人们的需要,从茶树栽培、管理、采摘到加工的劳动安排和加工厂的周转能力,从适应各类型土壤、因土种植的角度,才能作为茶树品种合理布局和品种搭配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的采叶茶园中,老茶树仍占极大的比重,为当前茶叶生产的主要基地。这些老茶树由于树龄老,多年不断采摘,栽培管理又未能随着生产发展而迅速提高,以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衰老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茶叶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我国的茶叶种植面积在2017年达到约300万公顷,种植面积占到全球茶园面积的约63%。我国茶园面积和产量都是世界第一,茶叶产量占全球高档茶叶的较大比例~([1])。茶叶栽培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栽培,尤其春季采茶的用工需求很大。茶叶的采摘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采摘时间短,工作强度大。由于劳动力缺乏,茶叶采收成为高质量茶叶生产的薄弱环节~([2])。我国每年有30%~40%的春茶未能及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成龄茶园茶叶单产低,质量差的现状,分析影响成龄茶园产量质量的主要因素为茶园建立时土壤基础不牢,简单垦植及栽后管理水平低等,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加强成龄茶园肥水管理,适度修剪和嫁接换种恢复树势,合理采摘,注重病虫害防治及严抓茶叶加工质量关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豆浆菌肥在茶树栽培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茶树上施用豆浆菌肥试验,结果表明:与喷清水的对照相比,豆浆菌肥施用处理,能增加茶树冠面单位面积的茶芽数量26.7%,提高茶叶经济产量26.24,提早开采期3~5d,延长采摘期10d左右。同时茶芽持嫩性增强,茶树常见病害的发病率降低,茶叶感官品质与生化品质得到改善。豆浆菌肥在茶树栽培中应用效果良好,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姜润  钱半吨  狄百花  王富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42-5844,5957
利用常州溧阳市多年气候资料,通过与白茶原产地的气候条件对比,分析了白茶在当地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溧阳地区光温水条件符合白茶的生长要求,为白茶种植适宜区。在白茶的关键生长期春季,当地气候能满足白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要求并保证白化期的完成,由于气候变暖大背景,当地白茶萌动期考虑在3月下旬之前并有提早趋势;当地春季降水略欠缺,需要注意水分变化并及时人工补充喷灌。茶园的科学管理需要考虑南北山系的不同气候特点,通过合理密植创造适宜茶树生长的小气候条件,重点防范春季茶树出芽后出现的霜冻和暴雨灾害,重视肥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采摘。  相似文献   

14.
枞阳白茶种植的气候及土壤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安吉白茶在枞阳县引种的适应性问题,利用安庆枞阳县多年气候资料和茶园土壤肥力指标,通过与白茶原产地安吉的气候、土壤条件对比,分析了白茶在当地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枞阳站光温水、土壤肥力符合白茶在原产地的生长要求,适宜种植白茶。春季白茶生长期,枞阳站稳定通过10℃初日比安吉早,与稳定通过15℃初日时间间隔为24 天,略多于安吉站,可以保证白茶白化期的完成;且稳定通过10、15、20℃都有明显的推前趋势,要求提早安排采摘期;水分方面,3 月降水量较少,需要注意水分变化并及时喷灌,5 月较多,不利于茶园的水土保持,应重点防范洪涝灾害;土壤肥力方面,黄公山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pH都超出或达到白茶种植要求,但缺磷明显,应采取合理播撒CaCO3、混合施肥、保持茶园土壤的湿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蔬菜产业作为广东省韶关市农业、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其栽培面积逐年扩大,通过新品种区域试验,每年筛选1~3个适宜本生态区域种植的优良品种,为韶关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及农业、农民的增产、增收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油茶果采摘机采摘机械臂的机构设计及运动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林业经济植物,是我国食用油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品种的优化和种植的规范化,油茶果机械化采摘成为必然,研制油茶果采摘机成为林业机械的一个新领域。在实地考察研究油茶果植物特性和采摘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了油茶果采摘机采摘臂的机构,并应用三维软件pro/e,针对采摘臂的液压驱动方式,对采摘臂进行了运动仿真。  相似文献   

17.
福州地区草莓露地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福州地区草莓露地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植管理、采收及采后管理等,以期得到适应福州地区一套完整的草莓无公害栽培体系,为目前兴起的观光和采摘农业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分别从选地整地、选择良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提高种植质量、地膜覆盖、科学施肥、田间管理、及时收获等角度出发,对黔西南喀斯特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为实现山区玉米种植高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云南古茶树树势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是中国古茶树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省份,但由于对古茶园栽培管理不当,造成很多古茶树衰退。本研究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对云南保塘古茶树的树冠、树幅、叶层厚度、新梢生长、鲜叶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作-施肥-合理留叶采摘春、秋茶-留养夏梢的措施能明显使茶树生长势增强,产量提高。这对加强古茶树的保护及茶叶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杂交稻种子未经示范直接应用生产的问题,桃源县种子管理站于2016年组织新组合,进行展示与示范,筛选适宜桃源县区域种植的新组合,为桃源县水稻种植和农民"看禾选种"提供决策依据。展示与示范结果表明,适宜桃源区域种植组合8个,谨慎选择推广组合3个,保留续展组合1个,不宜推广组合5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