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掖市甘州区农技中心大力示范推广制种玉米垄作沟灌节水种植技术。该技术在甘州区示范推广以来,经测产和实打产量调查统计,制种玉米较平作漫灌增产472.5 kg/hm2,增产6.5%,节水约900~1 200 m3/hm2。  相似文献   

2.
河西绿洲灌区3种作物垄作沟灌节水效果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河西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区内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快,热量集中,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但河西地区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是典型的干旱内陆河灌区,农业的特点是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近年来,随着祁连山雪线的上升,地表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工农业用水矛盾已日趋突出,干旱、缺水限制了农作物生产潜力的进一步发挥,缺水已对当地的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垄作沟灌高产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垄作沟灌栽培指将土地修整成一定规格的垄畦,在垄上种植作物,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在垄沟内灌溉的高产节水技术[1~3]。该技术将大水漫灌改为小水沟内渗灌,变浇地为浇作物,减少了用水量,可节水16.7%以上;同时,垄沟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能够改善农田小气候,优化光合作用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边行优势,提高穗粒数、千粒重和植株抗逆性,可增产10%以上,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节水增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供需矛盾,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小麦垄作节水栽培技术通过改革传统的小麦平作栽培模式为起垄栽培,首先克服了传统平作大水漫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增加了光能截获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限制了病害危害,最终实现了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干旱是渭源县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通过开展渭源县春小麦垄作沟灌技术试验研究,确定垄作沟灌与常规平作条播大水漫灌的增产增收和保水增墒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垄作沟灌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肃农业科技》2010,(5):F0002-F0002
<正>垄作沟灌节水栽培技术,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针对河西绿洲灌区水资源日趋短缺的紧迫现实,历经8年研发的一项农田节水创新技术。技术革新了传统的耕作和灌溉方式,将大田平作栽培改为起垄栽培,提高了苗期地温,改善了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优化了田间作物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为作物增产奠定了基础;将灌溉方式由大水漫灌改为沟灌,减少了田间实际灌溉面积,加大了灌溉水的田间流速,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玉米间作针叶豌豆在垄作栽培和传统平作栽培方式下,对土壤温度、水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栽培5~25 cm土层的日均地温较平作栽培提高0.92℃,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增温效果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垄作栽培土壤含水量及储水量高于平作栽培19.1 g/kg和315 m3/hm2。垄作栽培在灌水量比平作减少1200 m3/hm2的条件下,两种作物的混合产量为16895.3 kg/hm2,增产达14.97%;水分利用效率为26.61 kg/(hm2·mm),节水1268.4 m3/hm2。从增产节水的角度来看,玉米间作针叶豌豆垄作栽培模式明显优于平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大棚蔬菜节水增效灌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省大棚蔬菜播面280多万亩,占全省总播面的15%,占地面积约为200万亩。据试验,每亩大棚蔬菜每次畦灌(大水漫灌)需水30-50立方米,每茬用水300-500立方米。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可实现大棚蔬菜生产的节本增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晋中市小麦生产长期以来习惯运用"大水、大肥、大播量"的平作种植模式,不但生产成本高,而且单产低、效益差,为了改变这一传统落后的  相似文献   

10.
立体种植技术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不同农作物的特征、特性,在一定的生产周期内,运用各种农艺措施的组合配套,以提高产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建立多种作物共生、多层次结构和多级职能循环利用的综合配套技术。景电灌区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已初步摸索出一些适合于灌区自然条件的优化立体种植模式和相应的栽培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秋我们由山东省农科院引进了被农业部列为十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主推技术之一的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创新设计了小麦玉米双垄作高产栽培技术模式。2004~2005年度示范面积66.67hm^2,2005~2006年度推广到3733.3hm^2,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邹城市现有耕地95万亩,常年种植小麦50余万亩。为了调整本市小麦产区种植业结构,同步实现粮食增产、品质提高和粮农增收,解决平原高产麦田旺长、冻害、病害、倒伏和早衰等五大问题,克服平作直播夏玉米易受“芽涝”的影响,2004年我们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引进了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小麦玉米双垄作栽培模式。2004~2005年度在郭里镇示范1000亩,2005~2006年度扩大到1.6万亩。经调查统计,垄作小麦平均亩产482.8kg,较平作亩增产55.1kg,增长12.8%;直播垄作玉米平均亩产600.6kg,较平作亩增产40.1kg,增产7.6%。  相似文献   

13.
曹德宾 《农家科技》2009,(10):26-26
<正>一、双孢菇一年两作栽培技术传统的双孢菇种植模式,一般为每年一批,以山东为例,一般于9月上旬至中旬播种,翌年5月底清棚,需时长达9个月之多,从占用菇棚、占用劳动力等方面考虑,均是不合算的。打破常规,在同一菇棚中实现一年两作,一个生产年度内投料  相似文献   

14.
双孢菇一年两作栽培技术 传统的双孢菇种植模式,一般为每年一批,以山东为例,一般于9月上中旬播种,翌年5月底清棚,时间长达9个月之多,长时间占用菇棚、占用劳动力,不适合产业化发展要求。运用一年两作栽培技术,在同一菇棚中实现一年两作,一个生产年度内投料2批,在提高菇棚复种指数的基础上,同步大幅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5.
莲藕质脆味美,营养丰富,高产、质优、耐贮运,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蔬菜,我市已种植多年.2003年以来,浅池藕秸秆栽培新技术在我市城前镇率先试验推广成功,使用该项技术栽培的浅池藕产量高、易采收、省水、省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达到110公顷,平均667米2产4 000千克,产值8 000余元,较一般浅池藕增产30%以上.利用秸秆种植浅池藕已逐渐成为我市莲藕生产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