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岁明 《猪业科学》2005,22(4):68-70
江西猪种资源丰富,现还保存着七个本省地方猪种、两个本省培育猪种、三个国外引进猪种,有六个地方猪种和一个培育猪种列入《中国猪品种志》,其中有三个地方猪种被视作跨省的同种异名猪种。各个地方猪种都有自己的特点,都保存有一定头数的保种群体,用不同形式进行保种。  相似文献   

2.
我国养猪业该如何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业面临着严重的市场问题我国猪种类型大致分为3种:地方猪种、培育品种、引入猪种。猪种改良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840年前 ,几乎全部是地方猪种 ;●1840年后 ,在少数大城市附近出现了外国猪种 ,主要是中约克夏猪与巴克夏猪及其与我国地方猪种之间的杂种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引进了更多的外国猪种 ;●除上述2个品种猪之外 ,还有苏联大白猪、大约克夏猪、克米洛夫猪等 ;●各地出现了许多以外国猪种为父本 ,地方猪种为母本的“二元”杂种商品猪 ;●在杂种猪群的基础上 ,通过选育相继培育出了上海白猪、哈白猪、北京黑猪、新淮猪等…  相似文献   

3.
褚方钢 《中国猪业》2010,5(8):25-25
<正>我国猪种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体型小、生长发育缓慢、抗逆性强的小型猪种就多达十几种,如藏猪、竿猪、五指山猪、滇南小耳猪、版纳微型猪等。香猪是这些小型猪种中的一种。我国的香  相似文献   

4.
野猪和16个国内外猪种Mx1基因第14外显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RFLP方法对野猪和国内外16个猪种Mx1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6种基因型。其中外来猪种和松辽黑猪中出现AA、CC和AC3种基因型;野猪和中国地方猪种中出现AA、BB和AB3种基因型;培育猪种中苏太猪中存在全部基因型。B等位基因仅在野猪和中国地方猪种中出现,而C等位基因仅在外来猪种和具有外来猪种血统的培育猪种中出现。根据Mx1基因第14外显子多态位点的基因频率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也显示,中国地方猪种和外来猪种间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外来猪种和具有外来猪种血统的两个培育猪种聚在一起,野猪和中国地方猪种聚于另一类群,其中枫泾猪、二花脸和梅山猪首先聚在一起,且与野猪的遗传距离最近。野猪和藏猪中AB基因型的频率较高,分别为0.515和0.302,枫泾猪、二花脸和梅山猪中AB基因型频率为0.348-0.591。推测AB基因型可能具有较高的抗病毒能力,而且太湖猪(枫泾猪、二花脸和梅山猪)可能是进行猪流感病毒抗病育种的较好素材。  相似文献   

5.
1选择优质的猪种养猪致富,选择优良的猪种是必要条件。优良猪种一般都具有生长快、饲料报酬高,饲养成本低,经济效益大等优势。猪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瘦肉型猪种、肉脂型猪种、脂肪型猪种。原有的地方猪种多属于脂肪型,而瘦肉型多是由国外引进的,肉脂型则是通过杂交培育成的。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地方猪种的保存和选育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荣斌 《猪业科学》2009,26(2):96-99
1 地方猪种类型的划分变化 1.1 20世纪50年代品种类型的划分 江苏省自然条件和历史上社会经济条件较为复杂,所形成的地方猪种亦较复杂.在20世纪50年代,对江苏省地方猪种的划分差异较大[1],新中国建立前后,不少人认为江苏省只有一个猪种,叫江北猪(苏北猪).黄志荣在调查后,将苏北猪分成南北两大类,南部类型包括大庄猪和礼士桥猪,北部类型以准北猪为主.常宗会认为苏北猪包括大庄、海安种、曲塘种和礼士桥猪,礼士桥猪又分为二花脸猪和米猪2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广西猪种和国外3个猪种的遗传资源多样性和进化关系,利用文献报道的1对引物测定了广西5个地方猪种(巴马香猪、东山猪、桂中花猪、陆川猪、环江香猪)共85个样本的mtDNA D-loop序列,结合已报道的国外3个猪种(杜洛克猪、大约克猪和长白猪)的45条mtDNA D-loop序列,进行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8个群体样本的130条序列共定义38种单倍型;广西各猪种之间遗传距离较小,远小于其与国外猪种杜洛克猪、长白猪间的遗传距离;构建的NJ分子系统进化树将所分析样本分为2个独立的支系:一支包含了所有广西地方猪种和部分大约克猪的单倍型,另一支则全部是3个国外猪种的单倍型,广西猪种和3个国外猪种有着两个明显不同的母系起源。陆川猪在系统树上分布较为紧密,其他4个猪种都很分散,表明陆川猪母源血统单一,其他4个猪种母源血统遗传背景比较复杂,彼此之间有基因交流。广西猪种母系资源没有受到国外引进猪种资源的影响,在其开发利用中依然适合用作母本。  相似文献   

8.
<正>民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在世界地方猪种排行榜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黑龙江省最具代表性和发展潜力的地方猪种。民猪种质资源的保护,不仅是保护民猪猪种遗传资源不消失,更重要的是使民猪猪种在我国生猪生产中发挥种用作用。在对民猪保种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民猪的开发和利用。1民猪开发利用方式(1)利用民猪广泛开展杂交。兰西县依托民猪种质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民猪产业开发战略,利用  相似文献   

9.
有关专家认为,要提高猪的瘦肉率,应抓好四个关键问题,即“种、料、养、控”。 1.种是指猪种要好。 我国的猪种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为地方猪种,如太湖猪、淮猪等,这些猪瘦肉率较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家猪的饲养可追溯到约9000—6000年前。中国猪种的优良种性在汉代就已驰名海内外,此后对世界猪种的改良做出了重要贡献。汉代中国猪种已外传,古罗马帝国引入华南猪并育成了罗马猪。18世纪英国引进中国华南猪改良当地猪,育成约克夏、巴克夏猪。19世纪初美国引进中国猪种,育成了波中猪和切斯特白猪。现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猪种几乎都是由中国猪种直接或间接参与育成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日等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相继引进、研  相似文献   

11.
<正>据1986年《中国猪品种志》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中国现有地方猪种48个,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占全球猪种的34%。民猪是我国土著品种,属于华北猪系统,在世界地方猪种排行榜中占据重要位置,是我国宝贵的猪种资源。民猪具有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肉质优良等特性。民猪在东北三省乃至全国养猪生产中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民猪存在生长缓慢、瘦肉率低的缺点,以及从国外引进猪种进行杂交,使民猪纯种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从母系遗传的角度出发,对宗地花猪及与之地域相近的关岭猪和江口萝卜猪3个贵州地方猪种线粒体D-loop环高变区进行了克隆测序,结合从GenBank中获得的其他国内猪种和几个国外猪种序列,用邻接法构建了猪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国内猪种和国外猪种呈现出明显的2个大类群,宗地花猪、关岭猪和江口萝卜猪毫无争议的归类于国内类群;宗地花猪和藏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关岭猪反而较远,这表明宗地花猪作为关岭猪一个类型的传统分类方法存在不妥,宗地花猪可作为异于关岭猪的不同类型来进行分类、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广东猪种对育成国外著名猪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猪种的优良品质,很早就被国外所重视,并被引进欧洲以后又引进美洲,对当地猪种的改良和育成作出了贡献。据《英国大百科全书》记载:“现在欧洲的猪种,是当地的猪种和中国猪种杂交而成的”。在中国猪种条中说:“早在2000多年前,罗马帝国就引进了中国猪种,改良他们的原有猪种,而育成了罗马猪”。卓越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中国猪在改进欧洲品种中,具有高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猪种外传和对世界猪种改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古到今,纵观历史,简要地梳理、综述了2000多年来中国猪种外传和对世界猪品种改良的影响。中国家猪的饲养可追溯到约6000~9000年前。中国猪种的优良种性,在汉代就已驰名海内外,此后对世界猪种的改良做出了重要贡献。汉代中国猪种已外传,古罗马帝国引入华南猪并育成了罗马猪。18世纪英国引进中国华南猪改良当地猪,育成约克夏、巴克夏猪。19世纪初美国引进中国猪种,育成了波中猪和切斯特白猪。现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猪种几乎都是由中国猪种直接或间接参与育成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日等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相继引进、研究和不同程度地利用了中国地方品种猪。还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猪种的外传成因及其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家猪的饲养可追溯到约9000—6000年前。中国猪种的优良种性在汉代就已驰名海内外,此后对世界猪种的改良做出了重要贡献。汉代中国猪种已外传,古罗马帝国引入华南猪并育成了罗马猪。18世纪英国引进中国华南猪改良当地猪,育成约克夏、巴克夏猪。19世纪初美国引进中国猪种,育成了波中猪和切斯特白猪。现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猪种几乎都是由中国猪种直接或间接参与育成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日等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相  相似文献   

16.
江西地方猪种资源及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猪种资源丰富,现还保存着七个本省地方猪种,两个本省培育猪种,三个国外引进猪种,有六个地方猪种和一个培育猪种列入《中国猪品种志》,其中有三个地方猪种被视作跨省的同种异名猪种。各个地方猪种都有自己的特点,都保存有一定头数的保种群体,用不同形式进行保种。  相似文献   

17.
在竞争的社会里,许多大型养猪企业都积极开展猪种改良,以求质量取胜。一些大型猪育种公司也应运而生,它们采用世界先进育种技术,加速猪种改良进程,以适应现代养猪业对新猪种的客观需要。竞争促进了猪种改良,竞争也促进了育种方法的革新,从而不断加快猪种改良速度,推动猪种质量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方猪种在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连生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10):151-15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猪业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并逐步实现猪业产业化,我国地方猪种在我国猪业产业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地方猪种资源非常丰富,地方猪种以繁殖力高、抗逆性强、产仔数多、适应性能强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作者对我国地方猪种的分类、地方猪种的遗传优势及在猪业产业化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民猪的杂交利用及产品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猪起源于东北三省的一个古老的猪种,是我国华北型地方猪种的主要代表.民猪原称"东北民猪",1982年在山东兖州召开的《中国北方猪种资源讨论会》上确定统称民猪.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了解云南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促进云南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测定了撒坝猪、丽江猪和迪庆藏猪等7个云南地方猪种及国外引进品种长白猪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云南地方猪种肌肉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7.82±0.87)%~(37.82±5.63)%、(20.18±1.60)%~(23.81±2.07)%和(4.58±1.47)%~(15.71±4.68)%;品种间以上三种成分的高低顺序分别是撒坝猪丽江猪明光小耳猪≈迪庆藏猪滇南小耳猪保山猪≈大河猪、迪庆藏猪撒坝猪保山猪≈大河猪明光小耳猪丽江猪滇南小耳猪和丽江猪撒坝猪滇南小耳猪迪庆藏猪≈大河猪≈明光小耳猪≈保山猪;云南7个地方猪种的肌肉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干物质含量除保山猪和大河猪外均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说明云南地方猪种沉积脂肪能力强,肉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高、蛋白含量低,肌肉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较好,尤其是肉品香味要远优于国外引进品种,是生产高档猪肉的理想原料猪种,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特性生产高档猪肉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