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碰到连阴天的时候,在下面看,房子就在云间,若隐若现。”在这个悬在空中的村里生活了70年的王金喜说,这个村正同他一样逐渐老去。 有着“悬空村”之称的王化沟村位于山西省宁武县的大山深处,整个村子建在海拔2000多米的悬崖上,面向峡谷,远望如同挂在崖边的楼阁。村里惟一的主干道,是在悬崖边上用木桩横竖搭起来的不足一公里的走廊。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市通州区的南部有个梨园镇,梨园镇有个村子叫大马庄。2003年年初,这个村子出了一件大事。一个当了26年的村书记,被村民们告下了台。村民们一致要求上级部门:给我们派一个好书记,派一个能带领我们发家致富的好书记。告状的原因是“穷”2002年12月,大马庄的百余户村民却自发组织酝酿着一件事:集体告状。告谁?告村委会。为什么要告村委会?领着告状的叫张兴富,从小在村里土生土长,今年50岁了。虽然从小他就有了个“兴富”的名字,但这多年来他没富起来。不仅是他,全村的人都没富。还有人主动给大家告状出钱的,出钱的叫贾玉武,也是想富富不…  相似文献   

3.
沾化县利国乡曹坨村曾经是一个人均收入处于温饱线以下的贫困村,是一个人心涣散的落后村。从2001年8月,山东省农业厅把帮扶曹坨村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以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这里发生了可喜的新变化:农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群众生活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这里牧草茵茵,冬枣满枝,牛羊成群,道路整洁,处处映透着山东省农业厅干部职工对这个村的关爱。 送思路:结构调整斩穷根 过去,曹坨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要饭村,全村255户、911口人、167公顷土地,八成以上是荒碱涝洼地,长期以种植棉花为主,群众吃的是走村串户要来的干粮,穿的是集市上几毛钱一件买来的破烂,村里没几间象样的房子,吃饭难、穿衣难、盖房难、上学难、务工难、娶亲难的“六难”问题十分突出。面对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朝阳县孙家湾乡洞子沟村,是典型的“种一坡,打一车,收一簸,煮一锅”村.2001年该村年人均纯收入为786元,其中收入在600元以下的特困户就有33户,2002~2003年洞子沟村被列为省里整村推进项目村.村里通过构筑枣、草、畜一体化致富新模式,使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回想我30年前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全村的总收入才17万元,还赶不上现在一个户的收入,那时村民人均年收入是一百零几元,而2007年就达到10700元。2005年我们开始建设新村,盖了那么多好房子,花了很多钱,到2007年我们村老百姓的存款总数仍然超过2000万元。三元朱村有215户、830口人,通过3次结构调整,现在日光温室已经达到860栋,还有260亩粮田、200亩果园。农业部专家来调研,认为我们村的农业结构调整搞得很好。为什么好?我认为,关键是村里有一支一心一意带领村民勤劳致富的村官队伍。  相似文献   

6.
在湖北钟祥市磷矿镇,有一个名叫陈安的小村庄,只有230户、800多人,近几年,他们的富裕程度让外村人羡慕,本村人自豪!2004年底,陈安村民资产过50万元的有54户,过百万元的14户,200万元以上的5户,500万元以上的有2户。村民陈远政说:“陈安村能家家富裕,功劳应归于村里有个好支部。是夏书记一班人带领我们走上了致富路。”1996年以前,陈安村是磷矿镇有名的后进村,1997年,镇党委对村支部班子进行了调整,任命夏德福为“当家人”。陈安村地少,新班子组建后,夏德福带领大家利用村里的水面,尝试鱼藕配套种养。谁知,由于市场突变等因素,不仅没有收益,还…  相似文献   

7.
<正>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编辑部:我们是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磁钟乡磁钟村的村民,想给你们反映一件事。我们村有3000多口人,去年10月份,乡里和村里的干部说是要给村民发危房改造补助款,最后只有50多户人家领到了,还被打了折扣。本来是统一的标准,一户7850元,可有的领了5000元,有的只领到2000元。村里有的人家不是危房,都报成了危房,领了补助款。有的明明是  相似文献   

8.
回宫村是山西省吉县屯里镇一个仅有247户,1120口人,由13个自然村组成的小山村。这里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生存环境恶劣,人均只有4亩地。村里块块地里种庄稼,家家户户沿袭着“收了麦子种玉米”的传统种植模式,不但经济收入低,就连粮食也不够吃。  相似文献   

9.
2000年10月19日一大早,山东省安丘市王家庄镇阎戈庄村农业科技学校的教室里就坐满了年龄不一、性别不同的“学生”,该村从寿光市洛城镇聘请的蔬菜专家刘凤祥,正在利用早上的空闲时间为村民讲授大棚黄瓜嫁接、珍珠西红柿育苗技术。据介绍这个村办科技学校每年开课120多天,有5000多人次接受农业科技培训。 阎戈庄是个库区村,人多地少,为了使村民尽快富裕起来,前些年,村“两委”从外地引进了西红柿、韭菜等新品种在村里推广大棚蔬菜,可是很多村民怕技术难掌握,纷纷持观望态度,仅几户农民建起了大棚。为了打消村  相似文献   

10.
“有了合作社,我们现在卖茶不用愁了,社里还经常邀请专家到村里举办讲座,2010年还带我们示范户到武夷山取经学习。一旦遇到难题,只要一个电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3月23日,正在茶山施肥的漳平市南洋乡南洋村计生二女户林新章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德清县笋农正演绎着一个听起来让人有点吃惊的“神话”:全县4个主产区乡镇的农户,早园笋年收入户均4000多元,年收入万元以上的农户有4500多个,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武康镇一个166户的大坞村,早园笋产值高达300万元,户均1.8万元。笋农们说:没有早园笋,也就没有房子和票子。小小竹笋,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诱人魅力?抓生产,建基地早园笋是德清县的传统名优地方特产,以粗壮、鲜嫩、味道甘美而闻名,自唐朝以来一直被列为地方贡品。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进程中,德清县将早园笋确定为优先开发项目,制定出台了奖励政策,规定“种植一亩,奖励35元”,同时对资金困难的  相似文献   

12.
王浩 《农家顾问》2011,(4):26-27
“走出来一看.这里突然多了这么一幢房子,没看见它建,怎么会突然有呢?”“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个集装箱.当时就纳闷我们村里干嘛搬来这么大一个集装箱啊?”“开始营业后.才发现里面居然是一个跟城里一样的超市。”  相似文献   

13.
“条条大道通小康”。新疆温宿县托平拉乡库如勒村农民买合本提·卡德尔喜滋滋地说:“只要你多留心,肯动脑,处处都有致富门路。”买合木提·卡德尔今年30岁,两年前他还是个贫困户,一家三口人从父母亲家里分离出来后,既没有固定住处,也没有土地,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帮别人于农活来维持。去年乡党委,政府看到本乡有24户和他类似的小青年没有地种且家境困难的情况,经协商后决定从库如勒村商品地中调剂出5公顷地分给他们24户无地农户建温室。买合木提·卡德尔得知消息后第一个报名承包了0.2公顷地,乡政府还为他建了一套抗震安居房,村里给他解决了…  相似文献   

14.
梁锥村的大门是传统的建筑风格而村中房子都是西式的小洋楼在北京盖别墅发了大财,2004年被《新财富》杂志评为中国大陆第376名富豪、被公布个人资产2.7亿元的梁希森,这几年仍在不停地建别墅,不过这些别墅的住户不是富人,而是家乡的农民。据说,乡亲们住他建的别墅“等于白住”;也有人说,他让农民住别墅的目的“是为了换地”。初春时节,记者到梁希森的家乡采访。再建一个新村庄梁希森老家所在的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如今以梁希森的名字重新命名,叫“梁锥希森新村”,新村被一形状和颜色都与故宫围墙相仿的墙体圈住,村里136户都住进联排别墅。别…  相似文献   

15.
正家住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竹林村的贫困户黄土英拧开自家的水龙头,看着一股清澈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出来,高兴不已。她说:"村里通了自来水,给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原来自己用管子把岩水接到家里,水中矿物质超标,村里不少人都得了结石病。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帮我们解决了喝水的大问题,真的感谢党和政府!"竹林村是由仕林村和竹舍村合并而成,下辖17个村民小组277户117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344人。村里森  相似文献   

16.
葫芦房子是朝阳县六家子镇农场村最偏僻的一个村民组,共有52户180口人,祖祖辈辈住在山沟里,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诸多难题长期困扰着村民。从沟里到公路,是一段3公里长的羊肠小道,崎岖不平,村里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外面的生产资料和生  相似文献   

17.
我早就想去参观一下京郊的太阳能暖房,但一直未能如愿。当我决定乘2月27日去昌平开会之机顺便采写一篇关于太阳能暖房的报导时,想不到天公不作美,下起了迷蒙的细雪。在这没有阳光的阴霾天气,我们走进了铺银挂玉的昌平县西沙屯村。在村民委员会里,年轻的李主任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说:“我们村建太阳能暖房完全是自发的。八三年,村里有个叫朱俊明的,他有个亲戚在太阳能研究所,就‘近水楼台先得月’盖起了全村第一户太阳能暖房。八三年冬天建成使用后,陈希同市长就来参观了。八四年初,于光远同志也来参观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给我们村带来了建太阳能暖房的春天,估计今年要建的户将更多。”李主任介绍到这,刚好朱俊明的老伴来此有事。这位心宽体胖的妇女听明我们的来意,马上笑容可掬地对我们表示欢迎说:“我们屋可暖和了,家里一冬天都没生火,而且那暖和劲跟生炉子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将土层不足4厘米、坡度20度以上,被当地群众称为“荒梁子”的0.78公顷荒草地,一个月内整成土层70厘米、保土、保水、保肥的一级地,村里报出开发费标的价18200元,经过村民们近一个小时的角逐,最后段玉晓以13000元中标获开发权。这是笔者1999年11月23日上午在山东省莒县安庄镇大咸服村整地竞标会上看到的一幕。大咸服村在村穷、钱少的情况下,将建筑业招标形式引入“四荒”整治,把村里荒岭、荒地等划成小单元,竞标开发,对开发好的原“四荒”资源再竞价拍卖。到目前,村里没向“四荒”开发投一分钱,没向农民派一个工,5公顷荒岭薄地已变成保肥、保土、保水的“三保”良田。 莒县安庄镇大咸服村地处丘陵,濒临山东省第四大水库——青峰岭水库,全村426户,1370人,103公顷耕地,33.3公顷荒岭、荒沟,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该村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大咸服村是个库区村,村境内沟壑纵横,土地瘠薄,资源贫乏,制约了该村的进一步发展。 去年,大咸服村对村里的荒草地、荒岭、荒坡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镇有关业务单位的指导、帮助下,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制订出施工要点和开发要求,并做出工程预算,科学制定出土地开发招  相似文献   

19.
运城市盐湖区岳坛村500多户人家,就有87户是做鞋的。2005年,全村生产凉鞋、棉拖鞋和布鞋1000多万双,总产值4000多万元,是闻名遐迩的“晋南制鞋第一村”。这个村早在集体化时,就有一个社队联办鞋厂,也曾辉煌过几年,后因经营不善,不得不宣告停产。庆幸的是它为岳坛村培养了一批制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营山县小桥镇拱背村被称为“川北草帽第一村”。村里的草帽加工大户一年要外运草帽四五车,年销售收入达百万元。目前,全村有加工大户30多户。据小桥镇党委书记白秀华介绍,小桥镇盛产小麦,而小麦收割后的麦秆是编织草辫的最好原料,由于编织技术简单、老少皆宜,编织草辫就成了当地人农闲之余赚钱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