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米,随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专用优质小麦种植比例逐年上升。因小麦品质既依品种和生态条件而异,义与栽培措施密切相关,农民种植专用小麦,常会出现“强筋不强、弱筋不弱”的现象,不能很好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同时电影响了农民种麦积极性及专用优质小麦的推广。为此,笔者特列出弱筋优质小麦、中筋优质小麦、强筋优质小麦三者种植注意点,籍此以助种植者正确认识、把握三类专用优质小麦生产注意事项,提升本地小麦品质及商品率。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的田间抗性,特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扬麦18、扬麦19、镇麦5号、扬麦158、镇麦8号、扬麦13、扬麦12等品种的小麦纹枯病发病较轻,对小麦纹枯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镇麦8号、扬麦12、扬麦158、镇麦5号、扬麦19等品种的小麦叶锈病发病较轻,对小麦叶锈病田间抗性表现较好。建议在小麦纹枯病、叶锈病重发区,推广种植扬麦19、镇麦8号、镇麦5号、扬麦12等品种。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开展田间试验,调查并比较同一播期19个小麦品种上的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自然发生程度,发现参试品种宁麦资126、镇麦15、农麦88、扬15G7、扬麦27、姜丰麦2号对上述4种主要小麦病害的综合抗(耐)性相对较好.宁麦156、扬麦27上的纹枯病最轻;扬15G7、扬麦30、农麦88较耐白粉病;赤霉...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种(系)的抗赤霉病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2000年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6份小麦品种(系)中,没有对赤霉病免疫的品种,多数品种不抗赤霉病,只有JYP-1抗赤霉病性比苏麦3号强、92R149、92R178、毕麦10号、小白冬、80(107)、黔麦14、黔麦早2号和JYP-3的抗赤霉病性与苏麦3号近似。  相似文献   

5.
小麦主要病害的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以及其它病害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小麦抗白粉病、抗锈病基因的来源、定位、分子标记及其代表品种,筒述小麦抗病基因在生产上的应用,并对目前小麦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称重法研究了杂种与常规品种开花后顶三叶、鞘、茎节间干物质变化过程的结果表明,杂种小麦营养体内光合产物的生产量具有优势,单茎增长量较常规品种多22%,但由于输往穗子的光合产物比常规品种少10%,因而杂种产量优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土壤条件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蛋白质含量随土质的粘重程度增加而增加;在高肥力条件下,小麦品质性状除了容重和软化度稍有下降外,出粉率、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总评价值等都有所提高;土壤含氮量增加,小麦籽粒含氮量提高;土壤中磷的含量一般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随土壤钾的含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略有提高,但含钾量超过一定范围时,蛋白质含量反而降低;为防止有机质损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点用6个普通小麦品种和6个硬粒小麦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36个杂交组合,同时配制12个反交组合,对其F1世代进行配合力分析。不同品种间GCA方差和SCA方差和均达显著水平。干、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单位面筋沉降值以GCA效应为主。沉降值以SCA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在我县发生面积较大,1987年达到13万亩左右,1988年控制在10万亩左右,1989年仍有9万余亩麦田发生,但为害明显减轻。为了确定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的合理防治指标,及时、准确、经济、有效地搞好大田防治工作,我们于1987—1989年进行了吸浆虫经济阈值的试验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超大穗小麦在新疆的试种表现张淳,王建中(新疆农科院科管处,乌鲁木齐,830000)陕西省咸阳地区农科所培育的超大穗小麦84加(79)-3-1,穗大、粒多、产量高,抗倒伏性强,近年来我国北方麦区纷纷引种试种,我们也于1993年从该所引进这一品系和大穗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