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林业研究》1995,8(1):72-73
日本集成材生产发展迅速集成材或称多层胶合木、层积材。日本科技界认为,以小材胶合成大材,发展集成材,可以提高小径木利用价值。日本小径木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目前限于利用途径少,小径木资源浪费很大。森林间伐利用远未能全面开展起来;已间伐的小径材利用率也...  相似文献   

2.
小兴安岭低质林改造后小径木和采伐剩余物综合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琪  董希斌 《森林工程》2010,26(3):7-10
通过对小兴安岭低质林改造过程中产生的中小径木和采伐剩余物研究,分析中小径木和采伐剩余物的产生量,提出其利用途径和价值。结果表明:改造采伐时产生的大径木、中径木、小径木、短小材和薪材的出材量分别为1.13m^3/hm^2、32.15m^3/hm^2、38.30m^3/hm^2、4.79m^3/hm^2和12.68 m^3/hm^2,中小径木和薪材的出材量较高;改造地每公顷中小径木直接出售可获得6.5万元的收入。采伐剩余物总量为16.92 m^3/hm^2。小径木除了直接销售外,还可加工成拼版材、压缩木、重组木和单板层积材等。采伐剩余物可加工成木片,再根据不同的工艺加工成刨花板、纤维板、木丝板及纸张等用途。中小径木和采伐剩余物的综合利用可有效利用林区资源,提高林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小径木重组材是一种先进生物质材料,在家具、地板制造和室内外用材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小径木重组材与家具设计之间的关联性,探明小径木重组材应用于家具设计的具体适应性,文章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功能分析法、调查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在概述小径木重组材的制造工艺和应用范围的基础上,从家具设计的形式设计、功能设计、情感设计和绿色设计4个方面,结合小径木重组材的材料特性和家具设计过程中对于材料的表现要求,对比了小径木重组材在软硬、轻重、冷暖等感觉性能及肌理、色彩、光泽等表面性能与天然木材的异同,分析了小径木重组材的机械加工性能和功能改性对于家具功能的增益,描述了小径木重组材培养型和寓物型情感特征的由来,调查了小径木重组材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体系中与定向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相比能源消耗的增减。最终验证了小径木重组材应用于家具设计与制造的合理性和优胜性,侧面反映了家具制造对于小径木重组材制材的改性要求,为利用小径木重组材进行家具设计提出了参考要素,为拓宽木质家具用材渠道同时实现小径木重组材高值化利用的双赢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玲  王宏棣 《林业科技》2003,28(6):42-44
通过小径木的力学性能分析,确定小径木可以作为新式木结构房屋的主要建筑用材,从而拓展了小径材在建筑行业的应用领域,使低价值的小径木原材料变成高附加值的建筑产品。  相似文献   

5.
小径木用途很广,可以削片做为其它工业的原料,可以做矿柱、电杆、车立柱以及建筑用材。在小径木的利用中,多数情况都要求对小径木进行剥皮。例如矿柱、造纸用木片等就是这样。另外,为了防止在水运过程中木材腐烂,也必须剥去树皮。目前国外小径木剥皮多采用小径木剥皮机进行。而在我国仍然是以人工剥皮为主,小径木剥皮机的研制与使用还不够普遍。以下就小径木剥皮机在我国的使用前景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日本研制成功小径木去节机,使小径木梢头部分能充分利用,成为市场上受欢迎的商品材,利用价值大为提高。现将该机去节、剥皮原理、特点及结构叙述如下(见附图1、2、3、4、5)。  相似文献   

7.
人工林小径结构用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人工林蓄积量居世界首位,因此木材资源结构已由天然优质大径级材向低质小径木转变,低质小径木已成为我国工业用材的主体,研究以低等级人工林小径材开发用于建筑房屋的高强度木质结构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国内外对小径木结构材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概述,阐述人工林小径材特性,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8.
重视我区小径材的生产与利用戚春华,朱守林小径材是指通过抚育和主伐方式而获得的、直径大于3厘米而小于10~16厘米的小径原木、枝丫和梢头木等。小径材的生产和利用在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奥地利、英国、法国等均受到普遍重视,主要被用作坑木、檩条、柱杆、削片...  相似文献   

9.
白桦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重要树种,资源丰富,它硬度适中、质白、无脂无味、纹理细腻,是制作地板砖的优质原料。随着成过熟林的减少,采伐和供应的木材中小径木的比例日益增加,目前该林区的许多企业均是利用白桦小径木生产地板砖。小径材因为生产年限短,内含物多,板材多带有髓心或靠近髓心,由此产生的结构不均衡导致小径材在干燥过程中容易产生开裂和变形。因此与大径级木材相比,小径材难干燥。小径材的干燥问题是影响小径材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根据小径材干燥的特点,研究制定了连续变化的干燥基准。采用研制基准干燥的小…  相似文献   

10.
采伐剩余物是木材综合利用的主要原料,占木材工业剩余物的82%,其中可挑选出小径木20.1%,用于削片生产的枝丫灌木71.6%。因此加深对木材剩余物利用的研究,对缓解木材供需紧张的矛盾,摆脱林业“两危”有重要意义。一、历史沿革及当前存在的问题采伐剩余物(枝丫材),一般包括树枝、梢头木、摔断木、小杆、被砸坏的小径木、倒木、非目的树种中有利用价值的木材等。总之,伐区内砍倒的或砸坏的树  相似文献   

11.
叶喜 《林业建设》1997,(3):36-38
随着森林资源的日益减少,在木材生产中,如何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以减少木材的损耗已成为一个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小材大用,劣材优用”的指导思想,分析了在木材资源中占比例日益增长的小径木综合利用的必然性;阐述了几方面小径材利用的途径,并提出了小径木利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型纤维化单板重组木工艺,设计研发出单板刨切机,建立其在理想状态下的小径木数学模型。并且通过分析利用薄木刨切加工方式的小径木横截有效面积、实际测量及理论计算,得出在理论状态下4组选定的薄木刨切出材率分别为52.6%、76.0%、84.8%和89.1%。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出小径木半径与出材率关系曲线,计算出小径木双面连续式薄木刨切机的平均出材率为75.6%。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化学采脂方法,对马尾松小径材进行伐前采脂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化学采脂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小径材伐前采脂成本。同时小径材的平均单株采脂量也得以提高,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马尾松小径材的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日本柳杉、日本扁柏、落叶松等树种的间伐小径材及主伐材的梢头木,就其利用技术来讲,在许多方面与弯曲材、截头材等低等材有相同之处。间伐是对人工材施行的扶育作业。间伐时,要除去被压木及病害树,所得间伐材是其产物。我国的人工林面积达一千万公顷,其中  相似文献   

15.
李滨生  梁良 《林业科技》1993,13(2):38-39
小径材的生物量利用,即小径木的全树木片生产在我国还未进行过探索和尝试,而在许多发达国家,无论是多林或少林的国家,从70年代末开始就相继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重组木研究近况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述了国外重组木研究的起源、发展,分析了重组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论述了最新的研究动向。同时,总结了国内的研究情况,简述了我国重组木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预测。在分析国内森林资源供需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发展重组木工业是解决我国森林资源不足,利用小径木、间伐材获得优质结构用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重组木国内外概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恺  肖亦华 《木材工业》1989,3(1):40-43
速生丰产林木材和间伐材的合理利用是当今国内外木材工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澳大利亚等国开发的重组木(Scrimber)问世,为小径材的加工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亦甚感兴趣。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径木的制材方法与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今后一段时期内木材短缺的困难局面,合理的加工利用小径木,将是我国制材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径木合理制材,主要立足于提高小径木锯材的出材率和小径木的利用率。为此,必须设计采用适于小径木加工的高效设备,如小型框锯机、铣锯机、铣方机、多片原锯机,制材削片联合机及加工原木联动线等新型机床,以提高效率和保证锯材质量,并在加工锯材的同时获得工艺木片。而小径木的合理利用,主要在于开发  相似文献   

19.
《国际木业》2007,(2):42-45
原木沙摘粗(Sarawak).木价格离禅价拉元/.,柳安(Meranti)锯材等级小径级材超小径材292一314 263一283 234一242龙脑香(Keruing)锯材等级小径级材超小径材262一273 221一244 192一203冰片香(KaPur)褐色要罗双(selaogan Butu)锯材等级锯材等级231一242 2‘3一283西非.木价格离岸  相似文献   

20.
再谈小径木的高效利用李祯奎(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研究所)周艳华,刘启玉,石振华,许传林(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目前,国内外木材生产在不同程度受到限制,优质大径材逐年减少,小径材、低质材数量增多,给木材加工带来很多困难。国内外很多从事木材加工方面研究的专家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