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制种是玉米行业发展的先导产业,而玉米制种技术直接影响种子的质量。该文从播种、田间管理、去杂、去雄、花期调节、收获等方面对玉米制种进行了阐述,以促进玉米制种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白银市平川区高产玉米制种技术,包括地块选择与隔离、播前整地与施肥、播种要点、去杂去雄、田间管理和收获贮藏等内容,以期为白银市平川区高产玉米制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玉米制种工程的过程当中。做好玉米制种工程的田间护理,对于农业的生产发展,如何提高优质的玉米良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对隔离区,定苗,去杂,除草,防虫追肥,灌水等进行预期工作时,要彻底出去雄,放好秋垄,宠儿不断促进玉米制种工程的成熟,还需要预防霜冻,抓紧收获晾晒。而田间管理,主要的参照物是玉米种子叶龄,也就是根据叶龄不妙,间苗,定苗去杂追肥等步骤。本篇文章对如何做好玉米制种工程进行讨论分析并在此过程中,讨论如何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4.
玉米杂交制种的任务是提供足量优质的杂交一代商品种子。杂交制种质量受一系列防杂保纯技术措施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整个杂交制种过程中,必须做到安全隔离,规范播种,彻底去杂,适时去雄,及时收获。生产实践证明,杂交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是玉米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玉米生产中,种子的质量影响玉米的产量,种子质量是由制种过程决定的。玉米制种要抓好每个环节,播期、播种、隔离、母本去雄、去杂去劣等,每个环节的管理都会对种子的质量产生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玉米制种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对于玉米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玉米的杂交制种生产过程中,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关键是去杂抽雄不及时,自交株率上升或花期不遇后期种子脱水慢,造成霉变冻害、发芽率降低等问  相似文献   

7.
正在杂交玉米制种生产过程中除做好安全隔离、规格播种、去杂去劣等项工作外,去雄是玉米制种生产中决定纯度最为关键的时期。玉米种子纯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母本去雄不及时、不彻底,造成散粉自交所致。根据多年制种经验总结,玉米制种采取带叶摸苞去雄有以下好处。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制种玉米在昌吉地区的栽培技术,包括安全隔离、播种、去杂保纯、调节花期、母本去穗、辅助授粉、储藏等控制制种玉米纯度的措施,形成了昌吉地区杂交玉米制种纯度控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一、杂交制种技术体系 (一)组织管理 一般每亩制种田需配备3~4名制种操作员,7月10日至8月15~20日开的花全部去雄授粉,全株杂交制种.在开始做杂交前,父、母本田均要严格拔除杂株、劣株和重病株.并在开始去雄的当天上午,彻底摘除母本田所有已开花、蕾及幼铃.  相似文献   

10.
玉米杂交制种的田间检验是指从播种至收获期间进行的田间质量检验,其中心环节是雄散粉阶段对杂株、散粉株率的检验。这项工作对种子质量的好坏起到决定性作用,为此,对玉米杂交制种田间检验技术做以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周新  郭党  李建刚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2):145-145
本文从播前准备、规范播种、田间管理、去杂以及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玉米新品种“洛单6号”在河西走廊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制种的田间纯度,关系到杂种优势的发挥和种子质量。制种田里的杂株对杂交种子纯度影响极大,制种田的杂株率为1%时,则杂交水稻大田杂株率  相似文献   

13.
玉米制种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国内当前制种技术,结合内蒙地区实际生产情况,从制种基地的选择、制种田的隔离、播种、去杂、去雄、后期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玉米制种技术,为内蒙地区玉米制种提供参考依据,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4.
杂交玉米制种产、质量受隔离条件、亲本纯度、花期、田间栽培管理、病虫防治、去杂、去雄和收购等多种因素影响。只有切实加强制种各环节的工作,方能达到提高杂交玉米制种产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糯玉米作为一种特殊玉米品种,其制种技术具有品种特性和区域特性。根据昌吉州气候特点,针对糯玉米制种生产特点和管理要点,从播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去雄去杂、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精选和入库方面总结了糯玉米杂交制种技术,以期为昌吉州糯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玉米自交系的繁殖和长期使用极易发生混杂退化。杂交种是利用亲本自交系杂交配制而成。自交系的纯度对杂交种的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自交系的繁殖过程中,必须采取严密的防杂保纯措施,坚持"防杂重于去杂,保纯重于提纯"的原则。目前,玉米杂交种子生产主要以单交种为主,多数情况下采用人工去雄的方法,而雄性不育性的利用尚未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玉米单交种子生产技术,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通过各种措施保证所生产种子的质量;二是要千方百计提高制种产量。为了确保配制玉米杂交种子的质量和产量,在制种时,必须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选用不同杂株率的9份Ⅱ优8006杂交种,2007年在桐城正季进行杂株类型及杂株率鉴定,其结果与海南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并对9个样品种植的小区进行产量测定。结果表明:海南鉴定的结果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Ⅱ优8006样品的杂株率,从不同时期杂株表现结果得知,在制种用母本杂株率较高情况下,花期不同时期去杂会导致所产杂交种杂株率差异显著:母本花期前期不去杂、后期去杂的杂株率最高,母本花期前期去杂、后期不及时去杂的杂株率次之,母本花期全程及时去杂的杂株率最低。通过计算得出,杂株对产量的影响幅度高于杂株率,667m2产量与杂株率的回归方程是y=572.0-7.8x。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杂交油菜制种母本设置3个移栽密度、可育株拔除设置2个不同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母本种植密度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率仅为0.7%~2.0%,效果不显著,但密度加大,拔除可育株工作量增加,投入加大,比较效益降低,合理的密度以6000~8000株/667m2为宜;拔除可育株时期在蕾期比在临花期提高制种产量达17.3~20.4kg/667m2, 增产率30.5%~36.69%, 增产效果极显著.因此,蕾期是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拔除可育株的最佳时期,特别是母本种植密度较大时更应掌握在蕾期尽早拔除.其技术已在制种区得到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结合玉米杂交制种实际生产情况,从制种地块选择、播期、去杂、去雄、后期管理等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出发,简述了玉米制种过程中常遇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以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1田间保质 1.1去杂保质 1.1.1播种前剔除杂粒、异型粒,并捡出霉粒、病粒、弱小粒. 1.1.2苗期结合间(定)苗,将不符合典型性状的杂株、可疑株、病株一概拔掉. 1.1.3拔节期拔除不符合典型性状的植株和病劣株. 1.1.4散粉前去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