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部最近召开的全国旱播粮食作物(简称旱粮作物)座谈会提出,给旱粮摘掉“杂粮”和“粗粮”的帽子;并要求象抓水稻、小麦生产一样来抓旱粮作物的生产。正如《人民日报》编者按里所说的:“这决不仅仅是个名称的问题,而是纠正轻视旱粮作物的思想,把旱粮生产摆在和水稻、小麦生产同等重要地位的问题。”这个问题,对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来说,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杂粮作物主要是指播种面积小、分布广而零散的小宗粮豆薯等粮食作物。狭义的杂粮作物是指水稻、麦类和玉米之外的粮食作物,如谷子、糜子、杂豆、薯类等。杂粮作物多数具有抗旱、耐瘠、适应性广的特点,是广大雨养农业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3.
正松原市宁江区下辖82个村,农业人口24万人,辖区面积1619平方公里,耕地75043公顷,2016年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乡域经济稳步提升,预计粮食总产量达45万吨。种植农作物有粮豆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高粱、大豆、谷子、杂粮、杂豆;经济作物有花生、芝麻、葵花。粮食种植总面积58199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39509公顷,小麦种植面积443公顷,高粱种植面积242公顷,大豆  相似文献   

4.
高梁产业发展潜力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粱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我国的作物中高粱以其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用途多样而著称,是重要的旱地粮食作物之一,尤其在旱、涝灾害年份,高粱仍可提供口粮,被人们称为“救命之谷”、“生命之谷”。1949年以来,高粱杂交种的选育和推广曾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起到过重要作用,高粱“三系”配套杂交种的推广也对其他作物(如水稻、小麦、谷子)的杂种优势利用起了启迪和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高粱生产发生了如下的转变:第一,由生产条件较好的平肥地区向生产条件较差的干旱、半干旱、瘠薄、盐碱地区发展,种植面积有所下降,1999年…  相似文献   

5.
为调整优化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结构,稳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偏离-份额法对1982—2015年东北三省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和杂粮5种粮食作物的增长结构和竞争力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分解1982—2015年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产情况,以明确该区域粮食生产结构与竞争力缺乏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与粮食主产区相比,东北三省水稻不具有结构优势,主要原因是单产增长率低于主产区。大豆增长潜力与实际增长存在偏离。在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推动下,东北地区大豆播种面积下降快及大豆单产水平低下等因素导致吉林省和辽宁省大豆生产不具备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黑龙江省大豆具有竞争力优势但是缺乏结构优势。近年来,杂粮和小麦的播种面积下降迅速导致东北三省杂粮和小麦生产处于全面劣势。要优化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结构,应该加快实施水稻良种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引进优质专、特用玉米品种;划定"大豆生产特区",建立健全大豆良种繁育体系;加大对杂粮作物的科研投入并建立标准化的杂粮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6.
我们壶关县,位于太行山颠,是一个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干石山区,全县36.9万多亩耕地,谷子播种面积占1/3。过去,谷子亩产只有200—300斤,产量低,面积大,对全县粮食生产影响很大。经过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特别是批林批孔以来,全县的谷子生产有了显著变化,1972年以来连续3年亩产上《纲要》、过“黄河”,摘掉了谷子是低产作物的帽子,使它成了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高产作物。  相似文献   

7.
促进我国杂粮产业提质增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杂粮主要包括谷子、高粱、荞麦、糜子、燕麦、薏苡、蚕豆、豌豆、芸豆、绿豆、小豆等,种植面积1.1亿~1.3亿亩,仅占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的5%~7%,但重要性不可忽视——杂粮多为老少边贫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在维持区域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要重保障;杂粮多有粮经饲兼用特点,随着独特风味和  相似文献   

8.
马树田 《吉林农业》2011,(4):175+174-175,174
我国谷子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在辽宁,以西北地区种植谷子居多,尤以朝阳、阜新著名。谷子是阜蒙县主要传统杂粮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高梁。谷子是干旱地区增产增收的理想作物,文章简要介绍了谷子生长特点、目前谷子生产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谷子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董兰香 《新农业》2004,(1):12-12
近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产量连年提高。而增产并未给农民带来增收。吃腻了大米、白面的人们,反而对各种杂粮格外青睐,不少大、小城市兴起了“杂粮餐馆”热。致使杂粮市场俏。价格居高不下,连出口外销也比小麦、大米容易得多。因此,大力发展杂粮生产。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加了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10.
一、尚义县小杂粮生产基本情况尚义县小杂粮以荞麦、黍子、谷子、高粱、莜麦、绿豆、红小豆、豌豆、蚕豆、芸豆、黑豆等为主,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全县种植小杂粮面积达2万hm2,小杂粮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40%。生产的“天津红小豆”和“大粒蚕豆”、“美国红芸豆”等一直是出口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吃得"精"了,大米和白面成家常便饭。然而慢慢人们意识到,只吃精米、白面是不符合平衡膳食原则的,必须讲究营养平衡,于是吃惯了大米和白面的人们,又开始喜欢吃一些杂粮了。杂粮究竟有何营养?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在五谷里面通常认为稻米、小麦属细粮;粗杂粮是指除稻米、小麦以外的其他粮食,如玉米、荞麦、燕麦、小米、高粱、薯类等。粗杂粮中铁、镁、锌、硒、  相似文献   

12.
安图县杂粮作物以谷子、红小豆、糜子、绿豆、芸豆、小粒黄豆、高粱等为主,是安图县当地有名的特色农副产品。目前,全县种植杂粮作物面积1800公顷,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2%。种植生产的谷子、红小豆、芸豆、小粒黄豆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是农民致富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杂粮作物种植生产还存在许多不足:生产投入不够,种植水平比较低;种植规模小,较分散未集中,没有形成种植规模化;产出效益差,品种优质率低,"名品"意识淡薄;杂粮作物深加工业比较滞后,加工转化率低;没有健全的营销体系,尚未形成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域性强、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主要包括谷子、绿豆、红薯、豌豆、扁豆、高粱、荞麦、莜麦等。安阳县位于豫北地区,全县辖区面积11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034万平方米,东部为平原乡镇,西部为山丘地区,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10055万平方米以上,总产65万吨以上,是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其中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占粮食种植面积95%左右,小杂粮只占较小比例,仅在西部山丘旱作农业区种植,常年种植面积为3335万平方米,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左右。  相似文献   

14.
以辽宁省近26年的粮食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为源数据,研究播种面积和单产是如何影响粮食总产的,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更有效的理论指导.首先分析其分布变化趋势,并采用逐步回归对各种作物单产和播种面积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辽宁省近26年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粮食总产量和平均单产受气候条件影响呈波动式增加;粮食总播种面积和平均单产均显著影响着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并且粮食平均单产的变化对总产的影响要大于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各种作物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变化都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变化,但各种作物对粮食总产量影响的方式不同,其中玉米、水稻、高粱和小麦主要是通过单产的变化影响粮食总产量,谷子、玉米和小麦则是通过播种面积的改变来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杂粮主要包括高粱,谷子,莜麦,甘薯,燕麦等小宗粮豆薯作物,下面以高粱、谷子和燕麦作为小杂粮的代表介绍其特性和储藏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各地和一些文章用"粮经比”来反映种植业结构现状、调整趋势的总体状况."粮经比”是指粮食作物面积和除粮食作物以外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作物面积的比例关系.据我们了解,各地对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作物包含的范围并不统一,出入较大.因此,一些地方的"粮经比”相互之间缺乏可比性,不能确切地反映种植业结构的实际情况. 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对农作物的统计,将农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它农作物三大类.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稻谷、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薯类和其它杂粮.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麻类、糖料、烟叶、药材和其它经济作物.其它作物包括蔬菜、瓜类、绿肥和饲料作物. 由于鲜果经济效益比较好,鲜果生产一般都占用农田(园田),在分析农田种植业结构时不少地方将鲜果也列入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作物”.由于干果生产一般不占用农田,在分析农田种植业结构时不应纳入考虑范畴. 目前,各地反映种植业结构状况"粮经比”的统计口径和内容可分为4种类型.第一种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面积之比;第二种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其它作物面积之和的比;第三种是粮食作物面积与耕地面积减去粮食作物面积之比;第四种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其它作物、鲜果面积之和的比.我们认为,第四种统计口径比较适合当前我国种植业结构的具体情况和目前大部分地区实际统计分析口径.建议国家和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在分析种植业结构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选用比例关系,统一统计口径.面积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播种面积或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7.
禾谷类杂粮作物耐逆和栽培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刁现民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22):3943-3949
禾谷类杂粮作物谷子、高粱、黍稷等是旱作生态农业的主栽作物,也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载体作物,在膳食结构多样化和人民健康保障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禾谷类杂粮多栽培在旱薄地、盐碱地和粮食主产区的边际田块,品种的耐逆性尤其重要。本文作为本期《中国农业科学》20篇禾谷类杂粮的抗旱耐盐和栽培耕作技术研究文章的导读,在对谷子高粱和黍稷进行概况介绍的基础上,展示了这些文章的核心内容和创新点,比较了这些结果和国内外高度相关的同类文章在关键发现上的异同,以拓展读者的阅读视野,同时对谷子高粱黍稷的抗旱耐逆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城市     
《新农业》2012,(22)
沈阳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 2012年,沈阳市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上的“九连丰”。今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761.4万亩,比去年略有增加,其中玉米519万亩,水稻191.4万亩,两大作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93.3%。全市粮食丰收已成定局,预计总产量可达40亿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9.
天津口岸开埠通商,对近代华北农业生产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表现为粮食作物中的小麦与玉米、甘薯等作物种植面积出现增长趋势,谷子的种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高粱、大麦等其他杂粮种植面积则在下降;而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和面积在迅速扩张。与此同时,华北地区畜牧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在中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是中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他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