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印度尼西亚一般可分为旱、雨两季,9~3月为雨季,4~8月为旱季。为了充分利用降雨和节约灌溉水量,印尼正在研究水稻旱种节水技术。印度尼西亚把水稻旱种技术称之为gora,这种技术不需要插秧,不需整田,也不需要灌溉。只是在水稻最需要水时期,利用降雨以满足水稻需水要求。水稻旱种一般适用于第二季水稻(晚稻),可以获得高产,又节约用水。通常把节约的灌溉用水量用于旱季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或供非农业部门利用。研究工作是以稻田根系层中的水量平衡方程为基础,采用缺水系数法进行分析。水稻田内(根系层中)的水量平衡方程可…  相似文献   

2.
海生 《山西农机》2004,(4):17-17
农田及果园采用农作物秸秆覆盖技术以后,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1987~1990年度的试验结果,论证了采取秸秆覆盖农田可有效的降低耗水系数,提高灌溉效益,不仅对当季作物有显著的节水效应,也有利于下茬作物的节水。该措施主要是从蒸发中夺取水量,对“再生资源”——地下水回归量无影响,相对地增加了“土壤水库”的贮水量。其节水机理,一是覆盖的农田可产生调节地温、蓄水保墒、保护表土、抑制杂草、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等多方面的生态效应,提高了农田的产出效率;二是把减少的棵间蒸发无效水,通过“土壤水库”的调节,转化为叶面蒸腾有效水,提高了用水效率。因此降低了单位产量的耗水量,提高了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该机是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作业时一次完成切断秸秆、深开沟、施化肥、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彻底解决普通追肥机作业质量差,满足不了全秸秆覆盖免耕情况下追肥的追肥机。  相似文献   

5.
作者去年参加了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全秸秆覆盖免耕深松机的研制生产,生产样机30台。两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该机性能可靠、价格合理、地区适应性强,深受用户欢迎。  相似文献   

6.
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对改善土壤结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地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既是一项节本增效的新技术,又为作物秸秆利用找到出路,介绍了免耕播种的技术模式、技术路线、作业标准、成效及推广应用这项技术的措施.该项技术简单易懂,通过试验推广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稻田农业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湖南攸县、双峰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稻草覆盖免耕结合浅湿灌溉的稻田农业节水栽培配套技术与传统的栽培方法比较 ,能提早和促进水稻分蘖 ,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的积累 ,降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晚稻产量达 8790 kg/ hm2 ,增产率达 10 .2 %;同时 ,能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率 ,节约灌溉用水量 ,晚稻田灌水次数减少 40 %,每公顷节约灌水量 112 3.5 m3、节省水稻生产成本 5 10元、纯收入增加 1437元。  相似文献   

8.
华南地区覆盖旱种水稻节水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常规水稻(T11)、覆膜旱作水稻(T12)、覆草旱作水稻(T13)和裸地旱作水稻(T14)4个处理,研究旱作水稻的节水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水稻本田期T11用水总量545.40 mm,显著高于各旱作处理水稻,以此为参照,T12、T13和T14节水效率分别为35.1%、22.8%和21.2%。以裸地旱作处理T14为参照,T12节水率17.7%,而T13无明显节水效果。旱作水稻的节水效果主要发生在水稻移栽后前2个月,之后无明显节水效果。各处理以籽粒产量/耗水量为基础计算的水分利用效率(WUE),T12、T13、T14和T11处理分别为1.47、1.31、1.21和1.05 g/kg,以干物质量/耗水量为基础计算的WUE各处理之间的趋势与以籽粒产量/耗水量计算的WUE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在东北玉米产区推广的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技术主要是以秸秆还田且覆盖地表,免耕播种,配以药剂防治病虫草害、深松机疏松土壤的新的玉米种植技术。一、技术模式1.秸秆全覆盖还田宽窄行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原均匀行距(60cm至65cm)垄作条件下,在相邻两行(垄)的内侧播种40cm至45cm行距,称为窄行;隔一个垄沟,再在另相邻两垄内侧播种同样行距,这样就形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恒温箱试验,研究了的麦秸秆覆盖量对直播水稻发芽率的影响。2015年以武运粳23和盐粳311作为实验品种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量为0.6kg/m2水稻的发芽率最高为83和68%,从总体上来看,与没有秸秆覆盖相比,有秸秆覆盖的水稻平均发芽率要高,增加了2%~7%,0.6kg/m2的秸秆覆盖量比0~0.4 kg/m2更有利于直播水稻的发芽。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跃进农场现存的几种主要种植形式,探索近阶段及未来适合跃进农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模式。机直播与人工撒播的对比试验表明,该模式改善了水稻生长的小环境,促进了水稻分蘖生长,提高了水稻成穗率和抗病性,有利于人工清除恶性杂草,提高了水稻单产;穗粒数比撒播方式显著提高是机直播增产的主要原因,可增产5.44%。跃进农场近3年来水稻机直播与机插秧的产量表明,水稻机直播的产量总体要略高于机插秧,主要原因在于水稻直播形式较容易拿到穗苗,而机插秧形式穗苗不稳定。分析水稻种植环节的8项成本构成,机直播比机插秧可节约成本近20%,选用机直播的种植形式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实践研究表明,在跃进农场机插秧主要优势不在于提高水稻单产,而在于提高了水稻灌浆的整齐度和饱满度,有利于提高水稻种子扩繁质量和纯度,也有利于控制恶性杂草的危害。综上所述,近阶段来说,机直播和机插秧将全面替代人工撒播,机直播为主要推广的水稻机械种植形式,机插秧为辅助的种植形式,主要用于育种;随着水稻穴播机的不断研制成熟,机穴播将成为主要的种植形式,可以解决水稻种子扩繁的需要和种子品质的要求,同时还能实现稳定产量和降本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节水灌溉的水稻干物质积累C-R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水稻干物质模型的研究进展和Chapman-Richards模型的数学结构以及该模型在描述林木生长和不同生物种群生长过程中的应用,并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专项子课题现场试验资料,用Chapman-Richards模型模拟了水稻干物质积累过程。结果表明。用Chapman-Richards生长方程来模拟控灌水稻干物质积累过程中,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并根据模型参数对水稻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水稻节水灌溉与雨水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降水、调水、弃水以及水稻节水灌溉的分析,论述了充分利用降雨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通过水稻“浅、湿、控”节水灌溉技术试验推广,结合普通淹灌的对比试验,揭示出水稻节水灌溉是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类似地区的节水农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结合福建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实际,指出“浅、蓄、晒、湿”是符合目前福建省水稻节水灌溉实际情况的一种较理想的灌溉模式,给出了相应的具体做法,并以福建省仙游县官杜陂灌区的水稻节水灌溉定额计算为例,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5.
正确掌握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有关指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指标都是根据科学试验得出的 ,指标精确度高 ,但在大面积实际应用中很难把握 ,为此 ,根据江苏省多年推广的经验 ,提出了大面积推广时水稻生育期、土壤水分、施肥、密度等指标的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6.
水稻节水灌溉的研究,各地均在开展。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规划范围内1400万亩水稻灌溉用水量大,而水资源短缺,远途调来的水更为珍贵的状况,从水稻耗水量,灌溉方式等方面较系统地研究了水稻节水灌溉问题,提出了推广湿灌的科学依据,以及这一措施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节水灌溉对水稻钾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节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施肥制度水稻植树对钾的吸收状况。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施肥制度对水稻钾的吸收状况均不会造成极显著的影响。节水灌溉能显著提高水稻植株含钾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湖北省鄂北地区干旱现状,采用长渠灌溉试验站水稻灌溉试验成果,构建了鄂北地区水稻生长作物模型。通过假定不同灌溉下限和灌水定额设置了不同灌溉模式,利用构建的模型对不同灌溉模式进行了优化分析,提出了鄂北地区适宜的灌溉模式。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鄂北地区水稻不同灌溉模式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江苏省稻作区水资源、土壤、气候的特点 ,选择浅湿灌溉、浅湿调控灌溉、控制灌溉、水稻旱作灌溉等 4种技术因地制宜进行推广。在灌溉过程中 ,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形成了江苏省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模式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丰富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对节水农业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节水灌溉引发的一些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它已成为精确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地域性、时变性,分散性的特点,尚存在许多研究课题,必须引用高新技术才能得到完美效果。旱地农业在今后节水农业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它必将和节水灌溉紧密结合,在西部开发的伟业中建奇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