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竹种源地理变异规律及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5年春收集全国毛竹分区8省16个毛竹种源的母竹,在福建建瓯和华安县营造种源试验林,经过5年观测不同种源发笋成竹,春笋营养成份和叶生理生化等70多项性状,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方法,分析毛竹种源各种遗传参数,结果发现毛竹种源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南部种源发笋量较大,而北部种源的新竹胸径、竹高较大。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分析,初步选择出福建武夷山、建瓯、沙县、江西上饶4个优良种源,遗传增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杉木种源两次全分布区试验的13、16、18、28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材性测定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木材比重、形数等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其种源的遗传力在中等以上;以速生优质为目标作综合指数选择,从57个参试种源中,评选出福建崇安、建瓯、浦城、贵州锦屏、广西融水、福建武平、南平7个优良种源,其中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为稳定性好种源,在13年生时其材积遗传增益为417%~823%,在28年生时,其树高、胸径、材积现实增益分别为77%~156%、99%~309%、308%~911%;生长性状与木材比重无显著的表型相关,但两者遗传相关呈负向,随林龄增加达到高度负相关,生长性状的改良有降低木材比重的趋势;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等优良种源早期就表现出速生性,而福建崇安、浦城、建瓯等武夷山闽西北山地种源,前期速生性并不十分显著,随林龄增大,其生长速率加快,直径生长尤为突出,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更适合在浙江省推广应用。杉木种源研究应延续到半个轮伐期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滇西南柚木种源/家系试验林早期与29 年生的适应性、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当地选出适应性强、速生、形质优良的柚木种源/家系。方法从国内外收集了34 个柚木种源和家系,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2 × 2)株小区,8 次重复,调查、分析和比较试验林早期2~8 年生与29 年生的保存率和生长差异,对29 年生种源/家系的保存率和优势木生长与形质性状采用主分量分析,综合评价出优良种源/家系。结果早期2~8 年生柚木种源/家系间的保存率差异均不显著,而29 年生保存率种源/家系间差异呈极显著;但2~8 年生和29 年生种源/家系间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2~8 年生最好种源/家系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是生长最差的1.38~1.91 倍、1.63~2.18 倍和3.82~5.17 倍,而29 年生最好种源优势木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树干通直度和主干材高分别是最差种源的1.81 倍、1.87 倍、4.84 倍、2.18 倍和12.89 倍,通过优良种源/家系选择可获得较大的增产效益。29 年生种源/家系的保存率和优势木生长性状与4~8 年生优势木的生长性状均呈显著至极显著相关;29 年生种源/家系的优势木树干通直度与优势木各生长性状、优势木主干材高与优势木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相关显著至极显著。29 年生种源/家系保存率、生长和形质性状主成分分析的前三个主分量累积贡献率达97.63%,根据种源/家系在前三个主分量的综合得分,按20%的入选率评选出7个优良种源/家系:种源8410、8603、8407、8602、85131、1007和家系7564#。 结论29 年生入选的7个种源/家系的优势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树干通直度和主干材高的遗传增益分别为7.92%、9.39%、14.74%、7.06%和12.29%,其中来自云南陇川林场种源8410和海南尖峰岭种源8603更适宜当地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早期引种的柚木国内次生种源/家系生长、形质性状和适应性的综合评价,为当地选出最适宜生长的优良种源/家系。[方法]采用4株小区,8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国内收集的19个柚木次生种源/家系4.5年生和30.5年生保存率、生长、形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根据聚类和多性状坐标综合评定法选出优良种源/家系。[结果]4.5年生和30.5年生种源/家系间保存率、生长和形质性状,除4.5年生保存率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4.5年生与30.5年生的各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但4.5年生、30.5年生内生长性状间、生长性状与干形和保存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30.5年生生长性状和干形与采种地的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与多性状坐标综合评定出优良种源和优良家系各2个,30.5年生优势木单株材积分别比当地种源和当地最优家系提高了261.65%~291.29%和20.18%~26.11%,种源选择效果极显著。[结论]广州龙洞种源、云南芒市种源和2个云南畹町家系是最适宜海南西南部柚木生长的次生种源/家系,尤以对云南畹町林场的家系进一步的选择,增益更大。  相似文献   

5.
苑增武  石才 《林业科技》1998,23(2):65-68
对讷河9年生各沙棘种源的树高、地径、冠幅、保存率等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及LSD检验,并通过各种源的综合指数及产果量的LSD检验。选择出内蒙凉城种源、赤峰种源和山西的右玉种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最佳生态经济种源。  相似文献   

6.
对讷河9 a生各沙棘种源的树高、地径、冠幅、保存率等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及LSD检验,选择出内蒙的凉城种源、赤峰种源和山西的右玉种源为最佳生态种源;通过对各沙棘种源雌株的平均树高、地径、冠幅、雌株比、产果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求出各性状与产果量之间的通径系数,从而求出各沙棘种源的综合指数,通过各种源的综合指数及产果量的LSD检验结果,寻找出最佳经济种源为内蒙凉城种源、赤峰种源和山西的右玉种源,因此,凉城种源、赤峰种源和右玉种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最佳生态经济沙棘种源,其树高、地径、.冠幅.产果量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7.7%、14.5%、15.5%、41.6%.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林龄的杉木地理种源生长状况的差异,筛选适宜于试验区发展的杉木优良种源,促进杉木种源水平的长期遗传改良。

方法

利用1981年营造的杉木种源试验林在5、10、31年生时的测定材料,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参数变异规律,利用早晚相关和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不同林龄的杉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1年生时最大种源的各性状值较最小种源的各性状分别高75.86%,48.55%,263.76%;杉木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以纬向变异为主,由南向北,杉木的生长量先增大后减小,即我国西南和东南部种源生长较好。参试杉木种源不同林龄时各性状的遗传力为0.750~0.875,说明各性状受较高水平的遗传控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不同林龄间表型相关和秩相关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杉木早期选择宜在10年生左右;从169个参试种源中筛选出29个生长较快速的种源,大部分种源来自福建省,还包含贵州、广西和湖南等地的种源,其中,生长最好的是福建崇安、顺昌、尤溪等福建北部种源,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21%~31.45%、15.60%~20.19%、59.94%~89.97%。

结论

早期选择的年龄对缩短杉木育种周期影响明显,在10年生选择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从31年生杉木成熟林中选择出的29个优良种源较当地种源有较大增幅,适宜在江西省及周边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7年生、6年生长白落叶松地理种源2次试验13个参试点、19个采种点生长分析表明:长白落叶松种源间差异极显著,优良种源总平均村积生长量分别为对照种源的2.5倍,最差种源的6.9倍。将参试种源共划分出四种类型,为各造林区选出了最佳种源及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9.
毛竹种源春笋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测定分析9个毛竹种源春笋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春笋各种养分含量不同,经分析,河北武汉种源春笋含氨基酸,淀粉,还原糖较高;而安徽霍山种源最低,其它种源养分含量居中。相关分析认为,春笋含水率与各因子关系显著,淀粉含量与纬度,笋最大直径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0.
白榆种源和种源内家系综合选择及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价了1981年在庄河县营造的白榆种源和种源内家系试验林的遗传变异规律。种源选择比种源内家系选择潜力大。在同一个大种源区内进行种源和种源内家系的综合选择,遗传增益树高为12.7%,胸径为11.3%。采用连年生长量的比较,遗传与表型相关和秩次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幼年与成年生长性状相关程度,提出白榆生长性状在5~6年生即可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11.
毛竹不同种源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1996年测定了9个毛竹种源新竹光合性状。结果表明:所有种源净光合速率在一年中有两个峰值,第一次都在5月,但第二次峰值南带种源早于其它种源;净光合速率年平均值最大的为江苏句容种源,最小的为福建建瓯种源,各种源带净光合速率有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趋势;单株光合生产率以福建华安种源为最大,最小的为安徽霍山种源;各种源光补偿点的变幅在570~913Lux,其中中带种源最低,能更有效地利用光能,而北带种源光补偿点明显高于其它种源。  相似文献   

12.
毛竹林间种天麻丰产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4年半的试验研究,证实了毛竹林具有供天麻与蜜环菌生长发育的优越生态环境,在参考原有露地栽培技术基础上,结合竹林实际,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丰产技术栽培方法,经在生产实践中运用、验收,每0.07hm2产商品麻子品130.9kg,鲜种麻518.0kg,净产值达13961.3元,在最低年净产值也达8522元,为一般竹林产值的二三十倍;间种竹林比未间种竹林平均增产竹材42.2%;天麻产量比一般露地栽培高出13.3%~46.6%;同时,边研究,边推广,到1994年止,累计推广面积达344hm2,共创产值7782万元,其中纯利5341.2万元,为发展新型高效竹业生产提供样板。  相似文献   

13.
施用营养液对毛竹叶片气孔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华明  刘银春  刘金福 《林业科学》2001,37(Z1):162-166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cell of leaves of five samples of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 in different ayes was observed, into the base of whose culms nutrient solution was injeited one year be-fo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omatal density, size and degree of opening had increased greatly as compared with CK.It was useful for transpiration, raising the suction and assimilation of CO2, enhancing the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increasing the metabolism and accumulating organic matter. It helped to improve yield of bamboo.  相似文献   

14.
毛竹林生长量影响因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竹林结构,及不同气象条件下毛竹林生长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表明,毛竹林自身结构及外界条件对毛竹林的生长量,即出笋数、成竹数及新竹胸径均有影响。影响不同留竹度数竹林新竹胸径的主导因子是竹林叶面积指数和成竹当年3、4月份的降雨量。而影响不同立竹度竹林出笋数的主导因子则是竹林叶面积指数、平均胸径、前一年的出笋数、前一年7、8、9月和当年3月的降雨量。  相似文献   

15.
毛竹实生苗选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1995~2000年对毛竹实生苗进行了从苗期到幼林的生长对比试验,通过对毛竹实生苗逐年的苗高、地径、发笋数三项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个体之间的生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反映出毛竹种子的遗传品质存在着差异,且遗传品质较差的苗木从苗期到幼林的生长表现都比较差,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把好实生苗的选择关,是提高毛竹实生苗造林成林、成材率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在密度为每亩200株的毛竹笋材两用林下,可提供生姜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照条件和水湿条件,套种生姜后折合亩净增收1112.5元。  相似文献   

17.
楠竹林分立地质量评价及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享有“蜀南竹海”之称的长宁县楠竹林分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把与楠竹林分生长有密切相关的立地因子、林分結构因子和生产力重要值(SI_w)、新竹(1—3度)株数、秆材重量等能全面反映楠竹生长的生产力指标进行了数量化分析。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方程参数求解,编制出了楠竹林分立地、林分结构因子三个生产力指标数量化查定表。同时,对楠竹林分立地质量进行了数量评价,用主导因子逐级控制综合分类方法将四川长宁县楠竹林分划分出七个立地类型。另外,文中还首次提出了生产力重要值概念,并确定了该值的求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毛竹气候生态定位站及竹林小气候和生理指标的观测和气候分析,综合研究光、热、水、气对毛竹物候期、出笋量、成竹率,笋高生长等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毛竹气候生态指标及安徽毛竹气候资源分布。并通过统计分析,拟合出笋量、退笋率的预测方程,为安徽毛竹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毛竹林出笋与幼竹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以江苏宜兴林场、江西宜丰花桥林场以及南京林业大学下蜀实习林场等试验地内毛竹林出笋与幼竹生长资料和从江苏宜兴气象站抄录整理而成的1976~1986年中每年的11个气象资料为原始材料,定量地对毛竹林出笋及幼竹的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性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翌年竹林出笋及幼竹生长发育的6个主导气象因子是7、8、9三个月的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温暖指数、日均温≥10℃积温和7、8、9三个月的平均降水量。借助于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方法,将竹林整个出笋期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出笋初期、出笋盛期和出笋末期。最佳拟合求算表明,毛竹幼竹高生长用单分子生长式来拟合精度较高。通过对正态累积函数和概率单位之间关系的研究可知,毛竹高生长在竹笋出土后21天左右进入速生期,竹笋出土后30天左右达高生长高峰期,竹笋出土后38天左右达高生长速生末期。本文还就如何根据幼竹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相应的营林措施来培育速生丰产林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漳平不同产地毛竹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7个不同产地的母竹,进行移栽母竹试验,经过5 a观察不同产地毛竹的物候期、发笋成竹规律,应用数量遗传学和统计学原理,综合评选出4个优良母竹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