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施肥量对油茶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林系列3号、4号、23号、27号、40号和53号6个品种的芽苗砧嫁接苗进行高低施肥量试验,研究品种间对施肥量的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因素对植株的根系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施肥量也对根梢的同步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增加施肥量情况下,长林53号无显著变化,长林3、长林4、长林40号中可以显著提高生长量;长林23、长林...  相似文献   

2.
油茶不同芽苗砧嫁接组合的亲和性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长林系列18#品种芽苗作为砧木,取普通油茶长林系列4#、18#品种为接穗,采用芽苗砧法嫁接,通过对嫁接体结合部发育过程中的死亡率及理化指标的测定,研究了嫁接体的亲和性生理。结果表明:0~24 h与1~55 d所得结论相同,即在2个嫁接组合中所测的各生理指标(除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嫁接体结合部SOD活性越低,POD活性越高,MDA质量摩尔浓度越低,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越高,嫁接组合亲和性越好;嫁接体结合部SOD活性、POD活性、MDA质量摩尔浓度峰值出现的时间较早,嫁接组合亲和性较好;嫁接组合亲和性与结合部CAT活性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油茶苗木的嫁接成活率和降低其育苗成本,给良种苗木繁育提供参考,以接穗不同留叶量、不同枝段和不同芽砧类型为嫁接材料研究其对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穗采用当年生半木质化绿枝2~3叶段,留0.5~1叶,带籽砧嫁接方法的效果最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不同嫁接处理对油茶高接茶花接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不同嫁接处理对油茶砧木移植高接茶花接穗生长的影响,于2006年开展油茶砧木移植嫁接茶花系列试验。试验处理设置分别为:不同时期嫁接试验、不同高度嫁接试验、砧木萌芽摘除试验和不同品种混合嫁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月份嫁接接穗新梢最长,2月份次之;砧木高度控制在50 cm为宜,这样既有利于接穗生长,也有利于植株矮化;每个砧木分支各更替保留2~3个未木质化嫩芽,有利于提高接穗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同一油茶砧木上嫁接不同茶花品种,接穗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油茶嫁接育苗效率,在直播砧木容器苗上嫁接,以降低嫁接对根系伤害,提高嫁接苗生长能力。将沙藏油茶砧木种子在露白后分别播种于32孔穴盘和无纺布容器中,并在容器表面覆盖细沙,当年5月中旬去除沙层后直接进行芽苗砧嫁接。结果表明:1在基质上覆沙能显著增加砧木粗度;2直播嫁接育苗优于芽苗起砧嫁接,显著提高根系和新梢生长量;3无纺布容器大田育苗有助于根系的生长,无纺布托盘育苗有助于新梢的生长。直播嫁接容器育苗与传统芽苗起砧嫁接法相比能显著促进根系生长和提高新梢生长量。  相似文献   

6.
缺素对普通油茶幼苗根系形态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普通油茶幼苗为试材,运用沙培法研究缺素对油茶幼苗根系形态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P、K缺乏不同程度地抑制油茶幼苗主根生长,扩大根冠比;缺钾和缺磷均抑制油茶幼苗侧根分化和生长,缺氮促进侧根伸长,但是根系相对细弱;N、P、K缺乏会降低根系活力,其中以缺磷作用最为显著,活力仅为全营养液处理的1/8;营养的不平衡对根系发育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培育具有发达根系的油茶幼苗的方法,切除幼苗部分胚根进行砂基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切除幼苗部分胚根油茶可形成发达的根系,切除长度不同形成的根系也不相同。因此,可以通过切除幼苗胚根的方法培育出根系发达的油茶幼苗。  相似文献   

8.
油茶胚芽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油茶胚芽嫁接技术,包括芽苗砧培育、苗床准备、接穗选取、嫁接操作与后期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油茶推广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枯萎病是当前设施黄瓜主要的土传病害之一。本试验对嫁接后黄瓜的根系特征和枯萎病抗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嫁接黄瓜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低于自根苗;嫁接黄瓜的根系活力显著大于自根苗。这表明嫁接黄瓜根系活力的增加,是其抗病性增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枯萎病是当前设施黄瓜主要的土传病害之一。本试验对嫁接后黄瓜的根系特征和枯萎病抗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嫁接黄瓜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低于自根苗;嫁接黄瓜的根系活力显著大于自根苗。这表明嫁接黄瓜根系活力的增加,是其抗病性增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素形态对油茶幼苗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油茶‘华金’扦插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同位素示踪研究铵态氮、硝态氮及同时供应条件下油茶生长及氮素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对油茶形态指标有显著影响,铵态氮处理油茶生长量、地下鲜重和根冠比最大,分别达到19.4 cm、7.29 g和0.94;铵硝同时处理下油茶总鲜重最高,达15.08 g。不同氮素处理下油茶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荧光参数有显著差异,铵硝氮同时处理能提高油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3种施氮方式下的油茶各组织器官的全氮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其中铵硝氮同时处理后的油茶根茎叶中全氮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6.7、14.1和24.6 g·kg-1,纯铵处理次之。同位素示踪表明铵硝氮同时处理后油茶叶、茎、根对15N的吸收能力和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果表明同时供应铵态氮和硝态氮最有利油茶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2.
锰污染土壤石灰改良对油茶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盆栽的方法,研究在采矿区和恢复区锰污染土壤中分别添加0(对照)、0.05%(S1)和0.10%(S2)的石灰对油茶生长及其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的添加显著提高了油茶根际土壤的pH值,降低了土壤中可交换态锰的含量。S1处理时,采矿区和恢复区油茶根、叶中的锰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6.84%、19.50%和35.90%、31.24%,恢复区油茶提取系数和生物累积系数分别降低了24.53%和6.30%。采矿区油茶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及恢复区中叶绿素b的含量随着石灰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提高了采矿区油茶的株高和恢复区的株质量。在采矿区,石灰添加提高了油茶叶片中SOD、POD活性及-SH和PCs的含量,S1和S2处理时SOD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23倍和1.40倍,POD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47倍和1.75倍。S2处理时,-SH和PCs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34倍和1.45倍。研究表明,石灰的添加引起了油茶抗氧化酶活性系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油茶叶片生理指标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关系和规律,为北缘油茶的推广提供相应理论依据,以舒城县晓天镇海拔100 至800 m的油茶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叶片细胞活性物质含量和活性,比较不同海拔油茶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海拔从100 m上升到800 m,油茶叶片的MDA、Pro、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759.01%、294.39% 和40.93%;POD、CAT和SOD 3种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20.06%、165.32%和62.47%。油茶各项细胞生理活性物质指标与海拔高度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由此可见,油茶的内在抗逆性随海拔升高而得到显著提高。中国油茶栽培正在向北缘地区推进,在生产中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运用水、肥、光等条件的调控等抗逆性栽培技术,从而提高植株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磷源对酸性红壤养分及油茶生长的影响,为油茶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油茶‘湘林4号’为试材,以不施外源磷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无机难溶磷(Ca-P、Al-P和Fe-P)和有机磷源(O-P)对酸性红壤养分、油茶幼苗生长及树体营养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磷源对酸性红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有差异,其中Fe-P显著提高土壤全磷含量,而Ca-P和Al-P则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根际土壤中,Ca-P和Al-P处理的有效磷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20倍和125倍。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具有明显差异。Ca-P和Al-P明显提高了油茶苗高、地上部干质量和根系鲜质量,降低根冠比,而Fe-P和O-P的作用不明显。在土壤中添加不同磷源显著提高了油茶老叶、新叶以及根系中的磷含量,并明显影响植株中的氮和钾含量。【结论】无机难溶磷和有机磷可提升酸性红壤肥力并促进油茶生长,其中以Ca-P和Al-P作用最明显;对于长期不施肥的油茶林地,Al-P和其他难溶磷能被油茶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油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了解其遗传关系,选用11条引物,对来自秦巴山区的32个油茶品种进行分子指纹分析,研究不同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11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86个条带,其多态性条带为51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0.28%。利用Visual Basic 和Access 软件进行数据库编程,创建一个数据库,对11对引物对样品的扩增结果赋值进行排列,通过赋值对不同油茶种质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6.
以阳新县经济林示范场的45个本地油茶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集成熟果实,测定分析了果实性状的13项指标;然后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DTOPSIS综合分析评价,以便为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这45个无性系的果色共有7种,青色、红色、黄青色、红青色、青黄色、红黄色和黄红色;果形有3种,卵形、球形和桔形;单果鲜重、鲜果含水率、干果出籽率和干籽出仁率分别为11.51 ~ 24.35 g,32.54% ~ 64.11%,34.40% ~ 66.96%和40.75% ~ 68.72%;种仁和鲜果含油率分别为17.57% ~ 41.45%和2.74% ~ 9.27%。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油茶生产实际,选取了单果鲜重、干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水率5个指标,进行DTOPSIS综合分析评价,排序前10的无性系为:209> Y05> C02> A0801> 202> D36> Y11> 203> M1> 20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过程中砧穗相关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油茶芽苗砧嫁接亲和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油茶优良品种‘XL1’芽苗砧嫁接苗为材料,研究芽苗砧嫁接愈合过程中(0~80d)砧木与接穗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砧木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降-升-降"的变化趋势,为嫁接体接口愈合提供能量,接穗可溶性蛋白含量在31.94~40.39mg/g,变化幅度不大;在输导组织分化前,接穗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砧木可溶性糖含量保持平稳,且始终低于接穗;在形成贯通接穗和砧木的维管束桥时,砧木的POD活性较高,接穗的POD活性始终很低,维持在0.11~0.62U/mg。【结论】在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过程中,砧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POD活性高于接穗,而接穗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砧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湖南省衡南县各立地条件下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的立地质量进行评价,以确定油茶的最适生长环境。【方法】以2017年湖南省衡南县国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365个油茶林小班的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类型、土层厚度6个立地因子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主要立地因子并划分立地类型;以冠幅为自变量,选择6个基础模型间接预估油茶果的单株产量,并将其作为油茶林立地质量的评价指标,对衡南县油茶林各立地类型进行质量评价及立地质量等级划分。【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对油茶林生长影响最大的立地因子为海拔、坡向和土层厚度,将其分别作为油茶林三级立地分类因子,可将衡南县油茶林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小区、15个立地类型组和36个立地类型。6个间接预估油茶果单株产量的基础模型中,Logistic模型拟合的确定系数(R~2=0.868)和预估精度(P=98.57%)最高,均方根误差(RMSE=0.219)和残差平方和(SSE=1.974)最小,故将其作为油茶果产量预估的最佳模型,以其预估结果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立地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立地质量等级Ⅰ为油茶种植最适宜区,其面积占比0.83%,平均单株产量为3.50 kg;立地质量等级Ⅱ为油茶种植适宜区,其面积占比57.46%,平均单株产量为3.07 kg;立地质量等级Ⅲ为油茶种植较适宜区,其面积占比39.75%,平均单株产量为2.95 kg;立地质量等级Ⅳ为油茶种植不适宜区,其面积占比1.96%,平均单株产量为2.64 kg。【结论】衡南县大部分地区适宜油茶生长,油菜种植适宜区及以上的面积占比高达58.29%,应作为衡南县油茶种植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9.
油茶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树种,随着油茶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油茶病害问题将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分析油茶病害的分布与危害,阐述油茶主要病害流行与生态条件的关系,提出防治油茶病害的生态调控技术与措施,为油茶病害的绿色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遮阴和施肥对油茶幼苗叶片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遮阴时间和施肥量处理的油茶幼苗为研究对象,以其叶片在不同时间(1月、2月、11月和12月)半致死温度的差异为依据,研究了油茶幼苗叶片的抗寒性对遮阴和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遮阴对翌年1月和2月油茶幼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当年11月和12月的半致死温度产生了显著影响。回归模拟的结果表明,当年11月和12月油茶幼苗叶片半致死温度(y)与遮阴时间(x)遵守y=ax2–bx–c(R2=0.8987*~0.9116*)模型,即此时期的半致死温度随遮阴时间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规律,表明遮阴时间过长将会降低油茶幼苗的抗寒性。施肥对当年11月和12月及翌年1月和2月油茶幼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回归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油茶幼苗叶片半致死温度(y)与施肥量(x)均遵守y=k/(1+aexp(–(bx+cx2+dx3)))(R2=0.9929*~0.9994*)模型,表明油茶幼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对施肥的响应呈现随施肥量增加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基本趋势,油茶幼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不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无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