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体外培养的泰氏锥虫制备可溶性抗原Ⅰ、抗原Ⅱ和代谢抗原.经测定,其蛋白含量每毫升分别为6.5mg、7.4mg和7.1mg.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测定结果表明,抗原Ⅰ出现22条区带,抗原Ⅱ21条区带,代谢抗原28条区带,对照的伊氏锥虫琼脂免疫扩散抗原14条区带.经分析,泰氏锥虫抗原和伊氏锥虫抗原有4条区带在同一迁移率上.琼脂免疫扩散反应中,3种泰氏锥虫抗原均与相应免疫兔血清发生沉淀反应,抗原Ⅰ出现1条致密沉淀线,抗原Ⅱ和代谢抗原出现2~3条沉淀线,抗原效价为1:4~16.免疫电泳显示了类似的结果,抗原Ⅰ与免疫兔血清出现1条弧形沉淀线,抗原Ⅱ和代谢抗原与免疫兔血清出现了3条弧形沉淀线.间接血凝试验结果表明,泰氏锥虫自然感染牛血清效价为1:20~40,免疫兔血清为1:1280~5120.所制泰氏锥虫抗原对伊氏锥虫和媾疫锥虫血清也能很好地发生交叉反应,3份伊氏锥虫病马血清和3份伊氏锥虫人工感染兔血清血凝效价分别为1:10~40和1:8~1024;5份媾疫马血清有4份血凝效价为1:20~320.4份环形泰勒虫病牛血清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家畜锥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书综合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对各种锥虫病的研究成就,又重点叙述了在我国流行的伊氏锥虫病、马媾疫和泰氏锥虫病的情况,包括病原分类、生理生化、流行病学、虫种保存、体外培养、病理、诊断、治疗、综合防制等各方面的理论与枝术。  相似文献   

3.
<正> 喹嘧胺即安锥赛对于预防和治疗马媾疫和由伊氏锥虫、刚果锥虫、马锥虫所引起的家畜锥虫病有良好效果。本品对马毒性较大,对牛产生副作用较少见,笔者于工作中遇到静脉注射喹嘧胺引起黄牛中毒死亡一例。  相似文献   

4.
<正> 用补体结合反应诊断马媾疫,所用的抗原有伊氏锥虫补反抗原和媾疫锥虫补反抗原,为了探讨两种抗原对马媾疫的检出率,我们做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分述如下: 试验抗原一、伊氏锥虫补反抗原,成都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出品。二、媾疫锥虫补反抗原,陕西省兽医研究所制造。  相似文献   

5.
马锥虫病是由媾疫锥虫和伊氏锥虫引起的一种以马属动物(下统称马)为主要宿主的原虫病。我县1984年普查时检出阳性率为2.86%,并对阳性马用“拜耳205”进行防治,至今相隔10年。为进一步查清马锥虫病疫情情况,特进行本次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应用SDS—PAGE和IEF电泳对伊氏锥虫和媾疫锥虫的蛋白组分进行了分析.在SDS—PAGE中,伊氏锥虫有21条带.媾疫锥虫有19条带,两种虫体的蛋白质区带在分子量40000~90000之间存在差异,尤其表现在表面糖蛋白上,伊氏锥虫为43000,媾疫锥虫为60000.在IEF电泳中,伊氏锥虫出现26条带,媾疫锥虫出现33条带,两种虫体的蛋白质区带在等电点4.8~5.6之间相同,而在5.6~7.0之间存在差异.本实验还对马媾疫锥虫的蛋白质进行了双相电泳分析,显示出86个多肽斑点.  相似文献   

7.
马媾疫锥虫(Trypanosoma equiperdum Doflein,1901)1894年在阿尔及利亚发现,是马属动物通过交配经生殖器粘膜感染的一种慢性原虫病的病原。伊氏锥虫[T.evansi(Steel,1885)Balbiani 1888]1880年发现于印度的马和骆驼,是由吸血昆虫虻类等传播的马、牛和骆驼锥虫病的病原。两种锥虫同属锥虫科锥虫属布氏组。迄今为止,各种教材和专著中,都认为这两种锥虫在形态上无区别,但其生物学特性则彼此不同。本文援引有关文献资料,结合笔者的第一手材料,对马媾疫锥虫与伊氏锥虫分类性状诸问题,进行如下对比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锥虫不同分离株克隆及其等电聚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两个伊氏锥虫及一个马媾疫锥虫的不同分离株分别接种用球磷酰胺处理的小鼠,获得五个克隆,用等电聚焦比较其蛋白质差异。结果表明,三个分离株之间有明显区别;马媾疫锥虫显著不同于伊氏锥虫;分离株不同克隆间区别较小,其中广东水牛株两克隆间带型相同,安徽水牛两克隆间带型略有区别。证明伊氏锥虫克隆间变异较小,锥虫不同分离株间变异较大,马媾疫锥虫与伊氏锥虫之间变异最大。  相似文献   

9.
以50%饱和硫酸铵沉淀的兔抗伊氏锥虫高免血清球蛋白制备琼脂糖-4B免疫吸附柱,对马媾疫锥虫超声全虫可溶性抗原进行反亲和层析免疫吸附。当抗原量在抗体吸附范围内时,最先洗脱下来的成分即为媾疫锥虫特异性抗原(差异抗原)。该抗原与媾疫锥虫血清抗体反应较强,与伊氏锥虫血清抗体反应较弱,经SDS-PAGE检测,其为分子量大于68000的大分子蛋白。  相似文献   

10.
应用质粒PTK探针鉴定锥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2P标记质粒探针PTK1、PTK1.1和PTK1.2,对12株中国伊氏锥虫的斑点杂交试验显示,3个探针均能与8株具有正常动基体的伊氏锥虫杂交,而不与其余4株异常动基体伊氏锥虫杂交,对正常动基体株的敏感度为10^2虫体。探针PTK1亦能与马媾疫锥虫杂交,敏感度为10^2个虫体。但PTK1与布氏锥虫仅发生微弱的杂交反应.敏感度为10^5个虫体。试验表明伊氏锥虫株之间的kDNA微环是同源的,伊氏锥虫与马媾疫锥虫和布氏锥虫的kDNA微环存在着共同序列。  相似文献   

11.
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Balbiani,1888)和马媾疫锥虫(T.(T)equiperdum,Doflein,1901)是我国广泛存在的两种对家畜有致病性的锥虫。在分类上,它们均属于原生动物亚界肉足鞭毛亚门动鞭毛纲动基  相似文献   

12.
伊氏锥虫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侵袭牛、马、骆驼等家畜,对畜牧业危害严重。动物感染伊氏锥虫后,机体能产生强烈的兔疫应答,但由于锥虫不断改变其表而糖蛋白结构,产生免疫逃避,因而机体不能最终清除锥虫的感染[1]。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两种作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我们实验感染家兔,同时检测家兔的免疫反应和观察家兔的病理变化,旨在初步探讨兔疫反应在锥虫感染中的作用以及锥虫病的致病机理,为伊氏锥虫病的免疫学和病理学提供资料。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小鼠,雄性家兔。购于解放军农牧大学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3.
应用皮内变态反应诊断马、牛、驼伊氏锥虫病,国外迄今未见报导。氏(1947)(1)用干燥媾疫锥虫悬液对苏奥鲁豚鼠作皮下和点眼试验,未观察到明显的反应。Landfranch和Savi氏对媾疫马用锥虫悬液滴入结膜囊内,并以键马做对照,结果媾疫马呈现明显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对照马均不明显,但在实际应用时未能肯定,而Pfeiller和Nusshag氏(1920)以及Nusshag和Dahmen(1921)氏等(2)先后证明  相似文献   

14.
用一株抗伊氏锥虫、马媾疫锥虫和布氏锥虫共同抗原(与泰氏锥虫等抗原无交叉反应)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伊氏锥虫循环抗原(TcA)的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用以检测人工感染兔,于感染后8~10天TcA转阴;如不治疗直至观察期结束持续阳性;治疗后一周即转阴。用以检测疫区36份虫血症阳性水牛血清,25份阳性(69.44%);16份虫血症阴性、IHA阳性水牛血清,3份阳性;25份虫血症和IHA阴性水牛血清,全部阴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伊氏锥虫病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详瑞 《畜牧与兽医》1994,26(4):183-185
我国伊氏锥虫病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李详瑞(北京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是地理分布最广的锥虫,可以引起骆驼、马、驴、骡、牛、水牛、山羊和猪等多种动物的伊氏锥虫病,从解放初到现在不断在我国南方各省和西北地区流行,...  相似文献   

16.
马媾疫锥虫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性寄生虫病,主要造成母马空怀、流产,幼驹成活率下降等,给养马业带来重大损失。十年的防治实践证明血虫净治疗马媾疫有一定疗效,但连续用药会出现食欲减少。纳嘎宁和纳嘎诺虽是抗锥虫特效药,但其毒性强、副作用大,因此应用时除第一次用药量要大,防止锥虫产生抗药性外,以后逐渐减少药量,同时注意适当延长治  相似文献   

17.
对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新疆株(XJCA)、湖北株(HBM)、云南株(YNB)、广东株(GDB2);马媾疫锥虫(Trypanosoma equiperdum)、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刚果锥虫(Trypanosoma congolense)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已报道的伊氏锥虫株18SrD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扩增了锥虫虫株基因组DNA,伊氏锥虫新疆株、湖北株、云南株、广东株、布氏锥虫、刚果锥虫均为373bp的片段;马媾疫锥虫为372bp的片段,PCR产物经电泳鉴定后用试剂盒回收纯化,纯化后PCR产物经连接、转化后测序,将测得的序列用DNAMAN软件分析并与国外已发表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并绘制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与国外AJ009153、AJ223564、D89527株同源性达到99%~100%,与另外11株同源性75%。本研究为锥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分类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作者观测不同保护剂、稀释液、PH值、降温方法、复苏温度、冻融次数、液相气相交替以及解冻后在普通冰瓶中存放时间对伊氏锥虫浙江虫浙江虫株的感染性及致病力的影响。在此试验基础上,又对伊氏锥虫的6个不同虫株、媾疫锥虫、铡果锥虫、布氏锥虫等4个种的9个早株,进行了超低温保藏试验和长期保藏效果观察。已测定的有效保藏期伊氏锥虫达574-3200天,媾疫锥虫达2866天,则果锥虫达763天,布氏锥虫783天。通过  相似文献   

19.
以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的小鼠血液涂片为抗原,建立了IFA试验检测马骡伊氏锥虫抗体的方法,并对伊氏锥虫病马、同群马、健康马、非伊氏锥虫病马血清作了检测。伊氏锥虫病马和无症状同群马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33/34)和12%(18/150);25匹健康马血清伊氏锥虫抗体均为阴性;84份非伊氏锥虫病马血清的IFA试验均为阴性,未出现交叉反应。多数病马发病一周内的血清IFA试验即为阳性。3匹病马血清抗体消长动态观察结果表明,病马于治疗后110天,血清IFA试验仍为阳性。本试验表明,IFA试验检测马骡伊氏锥虫抗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无症状的感染马也能检出,可用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锥虫病,又称苏拉病,是由伊氏锥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动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伊氏锥虫中间宿主很多,它广泛地寄生于牛、马、骆驼、象等等草食动物及部分肉食动物体内。耕牛现在仍然为我国农村很多地方提供畜力,是现代农业生产重要因素之一。耕牛一旦被伊氏锥虫侵入,并罹患锥虫病后,就无法为广大农民提供畜力,从而影响农业生产。了解耕牛锥虫病的发病原因和症状,掌握耕牛锥虫病的临床诊断及预防措施.对保护耕牛健康、促进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