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年龄阶段活体超声背膘厚的相关和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性能测定群内加系大约克夏猪为试验对象 ,按体重分为 2 5 ,5 0和 75kg三个阶段 ,各阶段分别用A超和B超测定仪对每头试验猪个体进行活体背膘厚测定 ,同时用B超测定倒数第 3~ 4肋骨间的眼肌厚度。利用各阶段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各性状进行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 75kg阶段的活体背膘厚测定结果具有最高的遗传力和组内相关系数 ,因而具有最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故此阶段的测定结果是最为准确的选种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MTDFREML估计大约克双肌臀种猪活体背膘厚遗传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MTDFREML软件包估计大约克双肌臀种猪活体背膘厚遗传力。首先用SAS软件包对固定效应进行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性检验 ,尔后确定固定效应的水平数 ,最后用MTDFREML进行遗传参数估计 ,得出大约克双肌臀种猪 1 0 0kg体重时活体背膘厚遗传力的估值。这对于大约克双肌臀种猪的育种实践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影响猪场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受品种、年龄、营养、环境及管理水平的影响。背膘厚是反映母猪体况的重要指标,与繁殖性能密切相关。在后备母猪培育过程中,检测和控制合适的背膘厚对母猪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鲁春刚等研究表明法系大约克母猪背膘厚为18~22 mm时配种,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均最高。许栋等研究表明后备母猪在背膘厚10~13 mm时初配,繁殖性能最优。目前,针对法系和美系大约克母猪,研究终测时(达100 kg体重日龄)背膘厚和初配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对500头美系和300头法系大约克后备母猪的终测背膘厚和初配背膘厚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背膘厚与730窝头胎繁殖性能的关系,以期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最佳背膘厚,为法系和美系大约克后备母猪的培育及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6,(1)
为研究高产法系大约克妊娠母猪临产背膘厚与死胎率、健仔率和产程的关系,试验随机选用550头、妊娠112 d的健康法系纯种大约克经产母猪(2~7胎),用美国运高RENCO.12 Leanmeater背膘测定仪活体测定背膘厚,并结合胎均总产仔数、健仔数、死胎数和产程数据,分析胎均总产仔数一定的情况下,临产背膘厚与产程、健仔率和死胎率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组数据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但总产仔数在10~19头、临产背膘厚在15~22 mm范围内,随着背膘厚的增加,产程有缩短的趋势(总产仔数在16~17头、背膘厚在17~18 mm时的产程除外);总产仔数在12~19头、临产背膘厚在15~22 mm范围内,随着背膘厚的增加,死胎率有降低的趋势。结果提示,高产法系大约克母猪适当的临产背膘厚有利于降低死胎率和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2009年测定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约克仔猪0~28日龄时体重、体长的相对生长速度随着周龄增加逐步变慢;同期相比,体重的相对生长速度要大于体长。育肥猪50~80kg体重阶段日增重较25~50kg及80~100kg两个阶段要大。后备种猪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的大小顺序均为:大约克猪杜洛克猪长白猪。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哺乳期背膘损失与其胎次、繁殖性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无应激敏感基因双肌臀大约克种猪的繁殖性能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引种扩繁选育 ,育成无应激敏感基因 (RYR1基因 )双肌臀大约克猪公猪 1 8头 (6个血统 )、母猪 99头的育种群体。 36头后备公猪和 1 4 4头母猪校正到 1 0 0kg体重时的日龄分别为 1 61 4和 1 62 4d ;倒数 3~ 4腰椎处背膘厚、倒数 3~ 4肋骨处背膘厚分别为 1 6 4~ 1 6 5mm和 1 4 2~ 1 4 6mm ;选择指数分别为 1 2 6 82和 1 2 4 38。纯繁初产 91窝和经产 94窝平均总产仔分别为 1 0 2 4和 1 1 2 1头 ;产活仔数 9 68和 1 0 85头 ;初生窝重、 2 1日龄窝重 68 32和 69 2 4kg;35日龄育成仔数 9 93和 1 0 62头 ;窝重 1 1 7 91和 1 33 48kg ;育成率 94 5 %和 94 3 %。  相似文献   

7.
母猪的繁殖成绩与膘情相关,如何通过饲喂量调控母猪背膘厚,一直是猪场生产中的重要关注点。本试验通过对消瘦妊娠母猪饲喂量的调整,分析其P2点背膘的变化量,以确定不同饲喂量对母猪P2点背膘变化的影响,为妊娠阶段消瘦母猪的背膘调控提供量化饲喂标准。在试验中观察到,在妊娠前中期,P2点背膘每增加1 mm,对应的饲喂量增加约为4 kg~6 kg;在妊娠后期,背膘每增加1 mm,对应的饲喂量增加约为6 kg~10 kg;在日增加饲喂量超过1 kg时,消瘦母猪背膘恢复速度约为每5 d~7 d恢复1 mm。  相似文献   

8.
为开展新美系猪的持续选育,本研究应用全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新美系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猪共计4 117个测定记录的校正114 kg天数、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遗传力。结果表明,杜洛克、长白、大白校正114 kg天数遗传力分别是0.92、0.59和0.60,校正背膘厚的遗传力分别为0.36、0.58和0.60,校正眼肌面积遗传力分别为0.54、0.27和0.43。  相似文献   

9.
台美系杜洛克种猪测定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台系、美系、台美系杜洛克514头进行测定且校正至100kg日龄和背膘厚,两亲本达100kg日龄,美系比台系少6.4天(P<0.01),台美系比对照组(台系、美系)少3.5天(P<0.01);达100kg背膘厚,台系比美系少0.2mm(P>0.05),台美系比对照组少0.15mm(P>0.05)。比较说明,美系有生长优势,台系膘薄,杂交后代达100kgt日龄较对照组下降1.99%,且有显著差异(P<0.01);达100kg背膘较对照组下降0.9%,但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用台系改良美系观察杂交后代生活力强。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8,(6)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为了系统地分析母猪各个阶段不同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及下一胎繁殖性能的影响,利用超声波对加系大白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配种背膘厚、妊娠30 d背膘厚、临产背膘厚和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统计,并根据背膘厚把繁殖各个阶段的母猪细分为4组,分析不同阶段母猪的背膘厚对产仔性能及配种分娩率等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后备母猪配种背膘厚和妊娠30 d背膘厚均在21~26 mm时,产死胎数和产死胎的母猪比例都最低,产活仔数达到最高;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在13~16 mm时,产死胎数和产死胎的母猪比例达到最低,分娩率和产活仔数达到最高;经产母猪妊娠30 d背膘厚在17~26 mm时,分娩率、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较高;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产前背膘厚为23~30 mm组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都显著低于8~14 mm组(P0.05);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背膘损失在1~4 mm时发情间隔最短,断奶后7 d内发情率最高;初产母猪断奶背膘厚在17~20 mm时,断奶至再配种间隔最短,7 d内发情率和下一胎的配种分娩率最高;经产母猪断奶背膘厚在13~16 mm时,断奶至再配种间隔最短,7 d内发情率和下一胎的配种分娩率最高。表明母猪背膘厚对其产仔性能和断奶发情率有显著影响,配种时和妊娠前期背膘较厚和妊娠后期膘情适中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强。因此,应针对不同繁殖阶段的母猪采用合理的营养控制方案来调控母猪背膘,从而提高母猪利用率,使其达到最佳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杜洛克母猪临产背膘和分娩状况对哺乳期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两步开展.试验1:随机选取60头妊娠112 d的健康美系杜洛克母猪(2~7胎),根据P2点背膘厚度分为3组:即P2背膘厚13~14 mm组、P2背膘厚15~16 mm组和P2背膘厚17~18 mm组,跟踪其哺乳期的采食量及仔猪生长发育情况.试验2:根据母猪...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16,(2)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利用超声波对美系大白母猪第1胎妊娠105 d背膘厚及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统计,分析其对断奶至再配间隔及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在妊娠105 d背膘厚18 mm时,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都极显著低于妊娠105 d背膘厚10~14 mm时;显著低于105日龄背膘厚在14~18 mm;断奶背膘厚在15~17 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妊娠105 d至断奶背膘变化为-4~0 mm之间的断奶至再配间隔明显低于其他2组,且断奶7 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2组。表明母猪背膘厚对其产仔性能和断奶发情率有显著影响,膘情适中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利用MTDFREML估计大约克双肌臀种猪活体背膘厚遗传力为例 ,研究了建立混合模型时固定效应个数及不同固定效应水平数的确定方法 ,尤其研究了场年季这一综合固定效应水平数的确定方法 ,即先用SAS软件包对固定效应进行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性检验 ,尔后确定固定效应的水平数 ,最后用MTDFREML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这对确定其它固定效应的水平数也是有帮助的。除此之外 ,本文也提供了大约克双肌臀种猪 10 0kg体重时活体背膘厚遗传力的估值 ,这对于大约克双肌臀种猪的育种实践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初产母猪哺乳期膘情与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便携式B超仪对一规模猪场381头美系大约克初产母猪临产前、断奶后背膘进行测定,并对不同背膘厚母猪的有关繁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初产母猪膘情不同对其繁殖表现影响显著(P〈0.05),临产前背膘在11~16 mm时窝产仔数较高,在13~14 mm时最佳;断奶时背膘在10~14 mm时断奶至发情间隔较短,在11~12 mm时最佳;背膘在10~15 mm时次胎受胎率达86%以上;哺乳期背膘损失在1~3 mm时断奶至发情间隔和次胎受胎率最佳。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对初产母猪膘情进行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大白母猪在不同妊娠阶段的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在妊娠前期、中期、后期对怀孕母猪进行背膘测定,根据测定的背膘厚将每个阶段的母猪分为3组,同时记录母猪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产死胎数、初生窝重和仔猪平均初生重。结果表明,在妊娠前期,1组(背膘厚<14mm)、2组(背膘厚介于14~19mm)的窝总产仔数分别为13.54头、13.35头,显著高于3组(背膘厚> 19mm)的12头(P <0.05);1组、2组的窝产活仔数分别为12.95头、12.86头,显著高于3组的11.35头(P <0.05);1组的初生窝重为20.31kg,极显著高于3组的17.18kg(P <0.01),显著高于2组的19.46kg(P <0.05);1组的平均初生重为1.58kg,显著高于2组的1.53kg(P <0.05)。在妊娠中期,在母猪的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死胎数和平均初生重上3个组均无显著差异;1组的初生窝重为19.71kg,显著高于3组的18.20kg(P <0.05)。妊娠后期母猪在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死胎数上3个组均无显著差异;1组的初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三元杂交猪选育效率,试验采用B超活体测定4种三元猪80~115 kg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结果表明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1)背膘厚方面:杜洛克猪(新美系)×[长白猪(新美系)×大白猪(新美系)](XN)组、杜洛克猪(老美系)×[长白猪(新美系)×大白猪(新美系)](XO)组在90 kg前缓慢增加( P >0.05),90~110 kg显著增加( P <0.05),110 kg后趋于稳定( P >0.05);杜洛克猪(加系)×[长白猪(法系)×大白猪(法系)](GC)组在90~100 kg缓慢增加( P >0.05),其余体重阶段显著增加( P <0.05);PIC399猪×[长白猪(法系)×大白猪(法系)](GP)组在110 kg前缓慢增加( P >0.05),110 kg后显著增加( P <0.05)。(2)眼肌面积方面:XN组在各阶段显著增加( P <0.05);XO、GC、GP组在110 kg前显著增加( P <0.05),110 kg 后趋于稳定( P >0.05);GP组在各阶段均显著高于XN、XO、GC组( P <0.05)。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因杂交组合方式不同而异。(3)背膘厚方面:除90 kg时XN组显著低于GP组( P < 0.05 )外,其余体重阶段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背膘厚、眼肌面积与体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 <0.01);背膘厚与眼肌面积呈负相关,但差异不显著( P >0.05)。结果表明:XN组适宜屠宰体重为115 kg,XO、GC、GP组适宜屠宰体重均为110 kg;GP组各阶段眼肌面积最高,建议在生产中推广GP三元杂交育肥猪。  相似文献   

17.
湘沙猪配套系以地方良种沙子岭猪和引进品种巴克夏、大白猪为育种素材,经过5个世代的持续选育,分别育成XS1系(终端父本)、XS2系(母系父本)、XS3系(母系母本)3个专门化品系。各专门化品系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遗传稳定。XS1系初产总仔数10.7头,产活仔数10.3头;经产总产仔数11.8头,产活仔数11.4头;公猪达100 kg日龄165.4 d,背膘厚9.9 mm;母猪达100 kg日龄166.5 d,背膘厚10.8 mm。XS2系初产总仔数10.0头,产活仔数9.5头;经产总产仔数10.2头,产活仔数9.8头;公猪达100 kg日龄168.8 d,背膘厚12.5 mm;母猪达100 kg日龄169.7 d,背膘厚13.5 mm。XS3系初产总仔数10.2头,产活仔数9.4头;经产总产仔数11.1头,产活仔数10.3头;公猪达50 kg日龄193.9 d,背膘厚15.6 mm;母猪达50 kg日龄185.7 d,背膘厚17.9 mm。配套系父母代总产仔数12.4头,产活仔数11.9头。配套系商品猪30~100 kg期间平均日增重832.44 g,料重比3.16;100.6 kg屠宰,屠宰率73.0%,胴体瘦肉率58.2%,系水力93.26%,肌内脂肪含量2.9%,肉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不同季节对不同体况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2017,(5)
研究分析了大约克×长白×杜洛克母猪693窝次不同季节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背膘厚度不同的母猪产仔性能不同。夏季,背膘厚在22 mm及22 mm以上的母猪所产仔猪个体重在0.8~2.0 kg之间的比例较高。冬季,背膘厚在18~21 mm的母猪所产仔猪个体重在0.8~2.0 kg之间的比例较高。夏季和冬季背膘厚在17 mm及17 mm以下的母猪日采食量最高,其次为背膘厚18~21 mm的母猪,日采食量最低的为背膘厚在22 mm及22 mm以上的母猪。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9,(3)
为比较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和眼肌面积,试验通过B超测定4种三元猪80~115 kg活体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结果表明,三元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随体重增加而增加。杜洛克猪(新美系)×[托佩克猪(N系)×托佩克猪(A系)(]QN)组、杜洛克猪(台系)×[长白猪(美系)×大白猪(法系)](MZ)组背膘厚在80~90 kg缓慢增加(P0.05),90~100 kg显著增加(P0.05),100 kg后趋于稳定(P0.05)。杜洛克猪(美系)×[长白猪(美系)×大白猪(法系)(]MX)组背膘厚在100 kg前显著增加(P0.05),100 kg后趋于稳定(P0.05)。杜洛克猪(新美系)×[长白猪(法系)×大白猪(法系)(]GA)组背膘厚在110 kg前缓慢增加(P0.05),110 kg后显著增加(P0.05)。4种三元猪眼肌面积在110 kg前显著增加(P0.05),110 kg后趋于稳定(P0.05)。三元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因杂交组合方式不同而异。背膘厚方面,除80 kg时MX组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外,其余体重阶段各组间背膘厚差异均不显著(P0.05)。眼肌面积方面,除100 kg时,MX、GA高于MZ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外,MX、GA组在其余体重阶段均显著高于QN、MZ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三元猪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与体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该试验结果表明,4种三元猪适宜上市体重均为110 kg,MX、GA组眼肌面积高于QN、MZ组,建议推广MX、GA三元猪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妊娠不同阶段母猪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不同阶段母猪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的影响。对正常妊娠的经产长大二元杂种母猪551头进行背膘测定,对不同妊娠阶段的母猪以不同标准按背膘厚度进行分组。结果表明:1)妊娠前期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总仔数与产活仔数(P0.05),此阶段背膘厚为17~19 mm的母猪产总仔数与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14~16 mm背膘厚的母猪(P0.05),但与背膘厚14 mm和大于19 mm的母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妊娠中期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活仔数与健仔数(P0.05),此阶段背膘厚为15~19 mm的母猪产活仔数与健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15 mm的母猪(P0.05),较背膘厚19 mm的母猪产活仔数与健仔数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3)妊娠后期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活仔数与健仔数(P0.05),背膘厚为17~21 mm的母猪产活仔数与健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17 mm的母猪(P0.05),但与背膘厚21 mm的母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分娩时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总仔数与健仔数(P0.05),背膘厚17 mm组与背膘厚17~21 mm组母猪产总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21 mm的母猪(P0.05),背膘厚17~21 mm组母猪产健仔数较背膘厚21 mm组高1.06头,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母猪在妊娠不同阶段的体况对产仔性能的影响不完全一致,在不同阶段按不同标准对母猪体况进行评判以调节饲喂水平有利于母猪繁殖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