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擎天树当年生嫩枝为材料,分析外植体在消毒及启动培养过程中总酚含量与PPO活性关系,为擎天树褐变机理研究、建立种质资源保存新途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擎天树总酚含量与褐变呈正相关,培养基中添加PVP 2.0g/L及黑暗处理下褐变程度较弱,总酚含量低;不添加抗褐化剂处理褐变最严重,总酚含量最高;(2)外植体材料不同褐化程度下的PPO活性均很低,为0.15~0.3U之间,且不同抗褐化剂及黑暗与否等处理间无明显变化;(3)外植体总酚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各处理下PPO活性随培养时间增加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3.
4.
采用室内水培试验法,研究了铝处理对广西2个优良桉树无性系(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 No.9和E.urophylla No.4,分别记为G9、G4)根系及叶片内CAT、POD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速生桉对铝毒害的响应机制及选育耐铝型速生桉优良无性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桉树叶片中CAT、POD对活性氧的清除起主要作用,而POD对铝处理最为敏感,CAT对铝处理最不敏感,在根和叶中均有此规律。(2)铝处理下,2个桉树无性系根、叶内CAT、POD活性均发生变化,变化幅度差别较大,不同酶在不同部位对铝毒害的响应程度不一致,CAT在根内对铝处理响应较强,POD在G9叶内及G4根内对铝处理响应较强。 相似文献
5.
《林业科学》2021,57(10)
【目的】探讨黑皮油松组织培养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处理对外植体中相关酶活性、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寻找酶促褐变的主要底物,为黑皮油松组织培养褐变这一瓶颈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黑皮油松休眠叶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PVP处理对其休眠芽褐化与萌发的影响,筛选适宜的PVP处理浓度,测定PVP最佳处理浓度下外植体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酚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添加300~1 500 mg·L~(-1)PVP可以有效抑制黑皮油松外植体褐变,促进其休眠芽的萌发。PVP处理第8天开始抑制外植体褐化,第24天褐化率达到峰值,随后趋于稳定,并以添加1 500 mg·L~(-1)PVP抑制外植体褐化的效果最佳,褐化率仅为25.56%,休眠芽萌发率也最高(37.78%)。与对照相比,PVP处理下多酚氧化酶(PPO)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在处理过程中均处于较低的水平,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从PVP处理的第4天开始,PPO活性显著下降;从第8天开始,PAL活性明显被抑制。在褐变加重的第8~12天,PVP处理下绿原酸含量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PVP处理下,在0~12天内阿魏酸含量变化较小,但在16~32天时阿魏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香豆酸含量在处理全程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结论】PVP处理可有效抑制黑皮油松休眠芽的褐化并促进其萌发,并以1 500 mg·L~(-1)的PVP处理效果最佳; PVP处理抑制PPO、PAL活性上升而使外植体褐变较轻;同时PVP处理可以保护绿原酸与阿魏酸不被氧化进而抑制组织褐变。 相似文献
6.
7.
8.
青变菌毒素对黑松松针可溶性Pr、POD酶和PPO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黑松松针为材料,研究了青变菌毒素对松针内可溶性蛋白(Pr)、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的影响。实验表明,松针用青变菌毒素处理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毒素浓度的增加,松针内可溶性蛋白、POD酶和PPO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青变菌毒素液对黑松体内上述三者的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选择4种常用进口树种实木地板坯料和1种国产树种实木地板坯料,利用木材常规干燥试验机进行兼顾杀虫(D工艺)、灭菌(S工艺)的热湿平衡处理,检测分析其终含水率、厚度上的含水率偏差、残余应力、可见缺陷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地板坯料的质量在不同树种、同一批次内均存有差异。本研究中制定的D工艺(65℃/相对湿度73.8%~89.5%)、S工艺(75℃/相对湿度76.7%~91.2%)两个等级,可满足地板坯料杀虫、灭菌的加热技术要求,同时可降低地板坯料内和坯料间的最大含水率偏差,提高含水率均匀度,降低厚度上的含水率偏差,降低残余应力值,且对可见缺陷的影响不明显。热湿平衡处理坯料的质量符合LY/T 2058—2022《实木地板坯料》或GB/T 6491—2012《锯材干燥质量》中二级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杜仲皮和杜仲叶采用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干燥,并考察这些处理方法对杜仲皮及叶中的几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经过微波处理后,叶中绿原酸、总黄酮和桃叶珊瑚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129%、7.005%和4.420%,是晒干处理的5.14倍、1.52倍和17.06倍;皮中京尼平苷酸和桃叶珊瑚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393%和4.242%,分别是晒干处理的1.09倍和1.78倍。结果表明微波杀青后50℃烘干处理杜仲皮及叶能够有效的减少活性成分的损失,是一种比较好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滴灌频率和定额对枸杞园土壤水热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合理的沙质土壤枸杞园滴灌技术体系,以大果枸杞新品种‘宁杞8号’为试验材料,在滴灌条件下开展不同灌水频率和定额大田试验,研究灌水下限和灌水量对枸杞园土壤水热分布及‘宁杞8号’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枸杞生育期,'宁杞8号'最大耗水时期为6月中下旬,高频灌水处理的土壤水分变化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范围;土壤水分、气温及枸杞生育阶段对土壤温度影响明显,表层土壤温度变化(10cm以上)受空气温度影响显著,7月以后气温对土壤温度的影响逐渐减弱,20cm以下土层基本不受气温影响,而且高频灌水处理能使土壤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因此,沙土地‘宁杞8号’枸杞品种最佳灌水下限宜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5%,全生育期最佳灌水次数为103次,灌水总量为4817.25m3/hm^2,此条件下产量为6332.1kg/hm^2,且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2cm以上等级率均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