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CPRO+ 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油茶无性系岑软3号、赣190和湘林11在果实油脂转化期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表明:岑软3号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单峰型,无明显午休现象,湘林11和赣190呈双峰型,有光合午休.蒸腾速率(Tr)日变化岑软3号和湘林11为单峰型,赣190呈双峰型.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为岑软3号>湘林11>赣190.岑软3号、湘林11、赣190最大净光合速率依次为14.84、13.64、12.45 μmol/(m2·s).相关性分析表明:岑软3号、赣190和湘林11气孔导度(Gs)与其净光合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且赣190和湘林11达极显著水平;胞间CO2浓度(Ci)与其净光合速率均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油茶优良无性系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湘林1号和湘林4号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其叶片进行离体培养并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试验结果表明:激素种类与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很大,且两个品种表现不一致,湘林1号以IBA 0.01 mg·L-1+KT 0.5 mg·L-1+2,4-D 0.5 mg·L-1+NAA 2.0 mg·L-1最佳,湘林4号以IBA 0.1 mg·L-1+6-BA 0.5 mg·L-1+KT 1.0 mg·L-1+NAA 2.0 mg·L-1最佳,诱导率均达100%.低温预处理5~10 d有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同光照条件以及叶片不同部位均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洲里杨杂种无性系叶片解剖及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油茶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吸收情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油茶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油茶叶片营养元素N含量最高,其次是Ca和K,Cu含量最低;油茶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综合评价油茶不同无性系营养元素吸收情况,按综合得分排序依次是桂软3号、桂软2号、湘林A5、湘林70号、桂软1号、桂软11号、桂软22号、桂软24号、桂软23号。  相似文献   

5.
油茶高产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项研究以全省群选为基础,经长期定位观测、复选和决选,共选出227株优树,采用大砧嫁接技术建成采穗圃和测定林。经连续4年测定,第一批从25个优良无性系中筛选出“赣无1”号等7个高产优良无性系,其4年亩均产油达64.14kg,最高达92.2kg,其各项性状指标分别超过或达到全国高产无性系评选鉴定标准。与参试无性系亩均产油量比较,入选的7个分别增产41%、18.4%、122.79%、66.49%、23.72%、39.67%和51.15%。  相似文献   

6.
采用油茶优良无性系场白06,肖白优9等30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场白06,肖白优9等13个优良无性系,其经济性状与其他无性系有极显著差异。适合湘北地区大力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用福建选育的油茶闽43、闽48、闽603个优良无性系和芽苗砧嫁接新技术繁殖苗木,1988年在福安潭头营造试验林。据1992-1995年测产结果,3个品系比对照(CK)分别增产168.10%、132.68%和93.98%。栽培技术管理试验结果表明:定于修剪、土壤施肥及定干和施肥的综合技术比对照管理分别增产5.24%、57.10%和119.26%。以3个优良品系加综合管理比对照种和对照管理分别增加411.40%、179.87%和282.06%。  相似文献   

8.
优良无性系油茶引种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梅稿 《华东森林经理》2007,21(4):19-20,23
为开拓发展传统名优油茶产品,笔者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从湖南、江西等地引进亚油4号、林场1号、林场5号、GLR长油1-8号、长油14号等12个优良无性系进行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无性系早期性状表现良好,生长量都较本地普通油茶(对照)大,其中:林场1号、林场5号、GLR长油1号、GLR长油3号、GLR长油4号、GLR长油5号、GLR长油8号、GLR长油14号等8个无性系在定植当年即开花,翌年结果,同时开花数和结果量呈逐年快速增长,特别是GLR长油3号、GLR长油5号、GLR长油8号等三个无性系具有抗病能力强,早实性状突出。  相似文献   

9.
6个油茶品种叶片解剖结构与耐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油茶叶片解剖结构与耐寒性的关系,为油茶耐寒品种的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个油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和指甲油印迹法测量了9项叶片组织结构指标;通过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筛选,应用隶属函数法进一步综合评价6个品种的耐寒性。【结果】油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细胞只有一层且排列紧密,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栅栏组织细胞为2~3层,叶片厚度差异显著。各品种间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及气孔密度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栅海比、组织结构紧密度、组织结构疏松度的差异均显著(P<0.05),影响油茶耐寒性的主要指标为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组织结构紧密度和气孔密度,6个品种的耐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大别山1号>鄂油102号>赣州油8号>长林4号>岑软3号>鄂油54号。【结论】影响油茶耐寒性的主要叶片解剖结构指标是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组织结构紧密度和气孔密度,单独以某项指标分析时的差异较大,叶片作为完整的器官各个组织及其结构间必然相互影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10.
推广油茶优良无性系改变油茶低产面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在我国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久不哀,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一、油茶的几大优点(一)适应性强。油茶对土壤要求不严,低山丘陵微酸性的各类土壤都能生长结  相似文献   

11.
运用SPAD-502叶绿素仪,对来自江西、浙江和福建的9个不同油荼无性系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差异极显著,PN7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同为福建省当地无性系的△51-2和○65-7的值明显偏低.不同油茶无性系叶片多以叶基部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叶尖部最低.每个无性系不同节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大小顺序不统一,植株中部叶的叶中部位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标准误相对较低,比较稳定,可作为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最佳测定部位.  相似文献   

12.
2010年9月20测量了大别山系列油茶优良品种1号、2号、3号及4号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结果表明:(1)4个油茶品种的Pn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大别山1号和4号的峰值出现在12:00,2号和3号峰值出现在11:00,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2)4个油茶品种Tr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但峰值出现时间不一致;(3)eWUE的日变化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8:00,到16:00以后有小幅上升,随后迅速下降;(4)从4个油茶的光补偿点(ELCP)和光饱和点(ELSP)来看,均为耐阴喜光的阳性树种。  相似文献   

13.
油茶无性系引种与良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1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55号、长林166号10个油茶无性系,在青田县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分析各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生长量、早实丰产特性、果实经济性状和油脂营养性状,结果表明:10个参试无性系在试验地造林成活率、5年后保存率均较高,平均分别为95%、92%;各无性系生长性状和单株产量指标差异较大,4号、53号、18号、166号、40号的树高、树冠生长量均较大,4号、53号、1 8号、166号的单株产量最高;果实经济性状指标和油脂营养性状均较对照品种优良,果油率平均值为7.68%,比对照高25.28%.综合分析得出,长林4号、18号、53号、40号、166号5个品种在试验地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结实量大、果实经济指标及油脂营养成分优良,可作为主推品种在该区域推广,3号、21号、23号、27号、55号可作为配栽品种少量搭配推广.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油茶幼林营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林系列油茶无性系分别施有机肥、复合肥、尿素,环状沟施或散施处理,观测各无性系树高、冠幅、地径、新梢长度的生长量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追肥处理对油茶幼林树高、冠幅等营养生长性状有显著影响:3种肥料对油茶幼林营养生长的促进作用有机肥>复合肥>尿素;不同施肥对油茶幼林营养生长的促进作用冠幅>树高>新梢长>地径;沟施效果好于散施.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提供一种简捷实用的林木养分测定方法.以油茶为对象,采用常规养分分析和电导率法,分别测定油茶叶片样品的N、P、K养分含量及其相对电导率,建立其相对电导率与养分含量的相关模型,并探索利用根据测定样品的电导率,来快速获得该样品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油茶叶片样品相对电导率与N、P、K养分含量相关性良好,且均遵循多项式拟合模型,经验证,该预测模型精度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油茶光合特性研究进展与高光效育种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述油茶光合作用和山茶属其他植物光合作用的规律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高光效株型的选育、生理生化型的选育、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论述了油茶高光效育种的主要方法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