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本地姜、山东姜、剑河姜、丹寨姜4个地方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自然生产条件下,本地姜和剑河姜因高产、抗病、优质,适宜在本地推广种植,丹寨姜因肉质细嫩、辛香味浓郁,可根据消费需要进行一定规模的种植..山东姜因贮藏奈件的原因,还需进一步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红芽姜(嫩姜)需求量逐年增加.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生姜作为山东地区主导经济作物备受关注,而红芽姜(嫩姜)因分枝节处呈浅紫红皮、外形肥大如爪而得名,产品消费及出口量大,经济效益可观,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研究推广了红芽姜设施栽培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实现了一年两收,2019、2020年连续2年7月测产,嫩姜667 m2产量7500 kg、经济效益5.2万~6.5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发展红芽姜生产,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山东主栽红芽姜品种有莱芜大姜、莱芜小姜、山农一号、缅姜等,一般1月催芽,2月播种,7~8月收获.现就红芽姜设施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山东安丘生姜是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在蔬菜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大姜甜菜夜蛾连年发生,且有逐年加重之势。因此,分析大姜甜菜夜蛾的生活习性、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为减轻大姜甜菜夜蛾的为害、提升大姜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莱芜生姜有2 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封建社会曾是朝庭的贡品。据《莱芜县志》记载,清光绪甲午年间(1894年),莱芜生姜已作为主要农作物征税。主要产地在汶河两岸,故有"汶水两岸飘姜香"的美传。姜的辛辣味道主要来自姜油酮、姜油酚,挥发性的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此外还具有健胃止呕、驱腥臭、消水肿的作用。故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另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莱芜大姜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水提法对姜秸秆进行成分提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姜秸秆及姜秸秆水提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姜秸秆中检测到8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石竹烯、β-蒎烯、香叶醇、α-法尼烯、月桂烯等;水提液中检测到7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石竹烯、2-壬酮、香叶醇、橙花醇、芳樟醇等。姜秸秆挥发性成分丰富,成本较低,可作为香料、香精及化妆品的加工产业原料,本研究将为莱芜姜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2014 年姜价格节节攀升,山东安丘水洗姜产地日交易价格最高超过17.00 元· kg-1;10 月以后随着鲜姜上市,老姜价格将逐步进入下行通道。透过天价姜产生的原因,探讨姜价格暴涨暴跌怪圈背后深层次的产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生姜姜瘟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山东生姜主产区的莱芜、泰安、安丘、滕州、平邑等6个市县姜瘟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连续多年的调查,研究清楚了姜瘟病发病规律,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 1 姜瘟病病原菌 根据笔者的调查试验结果,山东省各地区姜瘟病病原菌主要是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 domonas  相似文献   

8.
小林生姜是余杭的一大知名特产,以辣味香浓、质地致密、纤维细小、久煮不烂等特点而著称。其主栽品种小林红爪姜与山东大姜相比,采用传统方法种植其产量产值较低,通过加大栽培密度,多次采收,可提高经济效益,667m2产值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8个不同生姜品种的根茎为试验材料,利用DPPH法、水杨酸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金属鳌合离子法测定其抗氧化性,最后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8个生姜品种都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利用不同方法测定不同生姜品种的抗氧化性结果不尽相同,其中DPPH清除率以冀姜18最高,为91.78%,安徽铜陵大姜最低,为70.93%;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冀姜5最高,为85.02%,冀姜7最低,为71.89%;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中最高的是冀姜5,为46.239%,最低的是冀姜1,为20.647%;金属离子鳌合率最高的是安徽铜陵大姜59.87%,最低的是冀姜1,为12.50%。通过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发现,8种生姜品种的综合抗氧化活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冀姜5、山东昌邑大姜、山东娃娃姜、冀姜2、安徽铜陵大姜、冀姜18、冀姜7、冀姜1。  相似文献   

10.
以采后四川仔姜为试材,贮藏于(14±1)℃、相对湿度为90%~95%的气调保鲜瓶中,每隔7 d测定仔姜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不同浓度CO_2处理对采后四川仔姜品质指标和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O_2+2%CO_2处理的四川仔姜品质变化较缓慢,品质相对较好;贮藏35 d后,仔姜腐烂率42.6%、L~*值57.36、硬度1.6 kg/cm~2、相对电导率0.59%、过氧化物酶(PPO)活性4.21ΔOD_(420)/(min·g),可见,该条件能显著降低四川仔姜的腐烂率,减缓L~*值的下降,有效维持四川仔姜的硬度和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与褐变有关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  相似文献   

11.
试管姜诱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姜传统繁殖方法是利用种姜进行无性繁殖。需种量大 ,损耗高 ,费时费力 ,不便于贮藏运输。另外 ,由于长期的无性繁殖 ,病虫害会逐代加重 ,导致品种特性退化 ,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生姜脱毒组培苗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1,2〕,在此基础上 ,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 ,由生姜脱毒组培苗诱导形成脱毒试管姜 ,则能够缩短其应用到生产中的时间。本研究通过摸索一些诱导因素的作用 ,以期为建立起完善的试管姜诱导体系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品种 山东莱芜大姜。1.2 试验方法 诱导培养基以MS(Murashige和Skoog,196 2…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生姜连作导致的土传病害频发现象,武义县采取蔬菜专业合作社与科研单位合作的方式,经多年试验示范,摸索出一套有效控制姜瘟、姜线虫病等主要土传病害的方法。在土壤无公害处理上采用大棚高温灭菌法、石灰氨灭菌法和生物防治法,在设施要求上采取双膜加地膜保温法,品种选择上选用山东潍坊的优质姜种,播种时采取药土覆盖法等,为早春生姜无公害连作栽培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生长调节素、渗透压、温度等因素对姜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影响,以期建立姜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技术体系,并通过生长恢复与遗传稳定性考察对保存材料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渗透压、温度等因素对姜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均有显著影响,最终确定姜离体保存的最佳保存方法为:MS+蔗糖60 g/L+琼脂4.0 g/L+甘露醇10 g/L+矮壮素(CCC)2.0 mg/L+多效唑(PP333)2.0 mg/L+脱落酸(ABA)2.0 mg/L,培养条件为光照时间14~16 h/d,光照强度1 500 lx,温度20℃,在此条件下保存300 d,存活率在50%以上,保存材料生长恢复情况良好,染色体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生姜是老百姓饭桌上重要的调味品,是家庭日常饮食的必需品。2014年“姜你军”卷土重来并持续发威,一路攀升并创下历史新高。
  如今山东烟台地区新姜大量上市,价格也一路走低,但老姜价格依然高居不下。目前,烟台市场上新姜价钱7元/kg左右。老姜价钱26元/kg,是新姜价钱的三倍多。
  那么,为什么新姜价格下降,老姜却依然这么贵?  相似文献   

15.
大姜,又名黄姜,原产我国及东南亚地区,我国自古就有栽培,山东为主产区。近年来,我国鲜姜的出口增长很快,鲜姜已成为山东出口鲜菜的重要品牌。鲜姜的出口,促进了大姜生产的发展。但出口鲜姜无论从品种、外观净度、姜块大小,以及包装等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质量要求。笔者多年来从事鲜姜的有关技术工作。现将出口鲜姜的质量要求和加工工艺简要介绍如下。一、出口鲜姜的质量要求(一)品种因出口鲜姜主要以生食和炒食为主,要求姜块肥大,外形美观,以姜球数较少;肉质纤维少的品种为佳,大姜是比较理想的品种,在国际上已有较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6.
王峰  杨灿  张波 《现代园艺》2011,(12):24-25
<正>姜,别名生姜、黄姜。适合于亚热带气候生长,我国长江南北地域均能栽种,山东、浙江、广东等省为主要产区。姜以肉质根茎供食用,含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  相似文献   

17.
有色地膜覆盖对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色地膜覆盖具有比地上遮荫更好的降温保湿效果,晴天中午黑色地膜覆盖的10cm地温与CK接近或降低1~2℃,土壤含水量比CK提高3.57%~5.02%;灰色地膜覆盖的10cm地温与CK无显著差异,但土壤含水量比CK提高3.28%~4.68%。从而可增强生姜植株长势,使其茎秆粗壮,叶面积大,分枝和姜球数多,增产效果明显。黑色地膜覆盖莱芜大姜比CK增产16.4%,莱芜片姜增产14.6%;灰色地膜覆盖莱芜大姜增产131%,莱芜片姜增产 10.6%。 与地上遮荫相比,有色地膜覆盖每667m2可节约成本108~158.7元,与增产部分合计(按2元·kg-1计),莱芜市试验可提高经济效益1217.3~1486.5元(莱芜大姜);腾州市试验可提高经济效益735~969元(莱芜片姜)。  相似文献   

18.
<正>大棚春早姜(以下简称早姜)是指在头年12月至当年1月催芽,1~2月在大棚播种,4~7月份采收嫩姜的无公害生产。我市农民于2006年始采用棚膜覆盖早姜栽培技术种植生姜,4月中旬开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不同肥料用量和不同施肥类型对"姜三七"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姜三七"的人工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有机肥+复合肥组合处理增产198%,施用复合肥处理的樟脑和莰烯含量分别增加1.14%和5.74%。  相似文献   

20.
孙正祥  王丰  张昊  邓乐  周燚 《北方园艺》2013,(1):134-137
从无病的生姜块根中分离筛选出1株对姜瘟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菌SZ-1;通过利福平标记研究其在生姜根际的定殖动态;测定了菌株SZ-1发酵液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SZ-1对番茄青枯病菌(Pesudmonas solanacearumSmith)、魔芋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var.carotovora)及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等6种病原菌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SZ-1在生姜根际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接种50d后从根际回收的数量为4.6×105cfu/g。灌根接种30d后,姜瘟病的发病率为23.47%,病情指数为12.56,而对照发病率为89.63%,病情指数为31.52,相对防治效果为6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