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竹亚科的几个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表了产于四川的竹亚科1新种,1重新拟名种,4新变型,1新组合。它们是波柄玉山竹 Yushania crispata Yi,冬竹Dendrocalamus factitius Yi,黑蓉城竹 Phyllostachys bissetiiMcClure f.denigrata Yi et H.R.Qi,金黄百夹竹 Ph.nidularia Munro f.sulfurea Yi et C.G.Chen,黄秆绿槽百夹竹 Ph.nidularia Munro f.speciosa Yi et C.G.Chen,绿秆黄槽百夹竹 Ph.nidularia Munro f.mirabilis Yi et C.Q.Shen,绿秆花黔竹 Dendrocalamus tsiangii(McClure)Chia et H.L.Fung f.striatus(Yi et H.R.Qi)Yi etH.R.Qi。补充记载了黔竹 D.tsiangii(McClure)Chia etH.L.Fung 的花、果形态特证。  相似文献   

2.
新近描述发表的斑毛竹(变型)其学名myllostachys heterocycla‘Pubescens’f.porphyrosticta G.H.Lai,X.Q.HuaetW.W.Zhou,因建立在栽培变种这一非正式分类单位之下,而黄条燥壳竹(变型)的学名Ph.hirtivaginaG.H.Laif.flavovittataG.H.Lai则置于当时未被正式描述发表的种名之下,故2者均属无效,应予废弃。根据其原发表时作为模式的同号标本,兹将斑毛竹重新命名为Ph.edulis(Carr.)H.deLehaief.porph),rostichaG.H.Lai,黄条燥壳竹重新命名为Ph.hirtivaginaG.H.Laif./uteovittataG.H.Lai。在比较花叶唐竹Sinobambusa tootsik(Sieb.exMakino)Makino var.1uteoloalbostriata S.H.ChenexZ.Z.Wang与Sinobambusa tootsik(Sieb.ex Makino)Makinof.albostriata MuroiexS.Suzuki原始描述的基础上,认为2者的形态特征几乎完全一致,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  相似文献   

3.
红边竹PhyllostachvsrubromarglnataMcClure与毛环水竹Ph.auritaJ.L.Lu原是隶属于刚竹属Phyllostachys中不同组的成员,理应不至相互混淆。由于F.A.MC-Clure发表红边竹的原始描述与他后来的描述有所不同,而模式标本(或活模式)上有些特征又未提及,加上模式标本与...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南地区竹亚科(禾本科)属种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国西南地区竹亚科新记录种3种及1栽培品种,其中美浓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cv.Mei-nungW.C.Lin为云南、贵州新分布,也为中国大陆新分布;廉序repanostachyum及多毛廉康竹D.hirsutiss mumW.D.LietY.C.Zhong为广西新分布;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为广西、贵州新分布;桂单竹B.guangxiensisChia etH.L.Fung为贵州新分布。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甜龙竹的组织培养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来西亚甜龙竹的当年生枝条作为外植体,用MS,1/2MS,1/3MS,1/4MS作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激素,进行组织培养繁殖试验,结果筛选了各培养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它们分别是:(1)初代培养基配方;MS+6-BA 1.00mg/L 0.01%PVP 0.1%Vc(2)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基配方:MS+6-BA 2.00mg/L KT 1.50mg/L IBA 1.25mg/L(3)诱导生根培养基配方:1/2MS+NAA 1.00mg/L IBA 0.50mg/L PP333 0.10mg/L.  相似文献   

6.
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Keng et Keng f.)Chia et H.L.Fung,别名绵竹、大叶慈竹、大叶竹、苗竹、灰灰竹、药竹、吊竹、乡帘竹等,为牡竹属竹种。秆高8~12m,直径4~8cm,顶端细长,作弧形弯曲下垂,节间长20~40cm,幼时被厚白粉,无毛;高10~13mm;叶片长10~33cm,宽1.5-6cm。笋可食,竹秆作农具柄、棚架等材料,以及劈篾编织竹器,是造纸和制作竹胶合板的优良用材,还可作庭园绿化竹种。多生于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地年均气温在16.5~18℃,年降雨量在1000~1400mm,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溪河两岸等处,多见于村边宅旁。荣昌县自2002年开始从川南地区引种试验,总结出了其笋材两用林丰产栽培与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红哺鸡竹丛生芽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哺鸡竹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对外植体不同的消毒方法和防褐变处理,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丛生芽。结果表明:红哺鸡竹带芽节段最佳消毒方式是75%酒精浸泡30s,用0.1%升汞处理6min。红哺鸡竹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5mg/L)+TDZ(0.1mg/L)。在培养基中加入PVP(1g/L)有明显的防褐变效果,外植体在半胱氨酸(100mg/L)溶液浸泡30min以及暗培养能有效降低褐化率。  相似文献   

8.
铁皮石斛兰的袋式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铁皮石斛兰的种子进行袋式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别、浓度及配比对种子萌发、芽体分化、小苗生根具有明显影响。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H8(BA:IAA为15:1),增殖达157.2倍;分化最佳组合为H18(BA:IAA为3:1),同时附加150ml/L的椰汁最有利于壮苗生长和高生长;生根最佳组合为H32(BA:IAA为2:1),15d后即可形成2~3条不定根。通过对几个培养阶段培养基的筛选,找出了铁皮石斛兰的最佳工厂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9.
杨树插杆造林新技术1995年以来已在江陵区普遍推广应用,一般情况下成活率85%左右,但1996年由于春旱等不良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林成活率全区平均仅为30%~40%。1997年我们在观音寺长江外滩的杨树插杆造林中,采用湖北省林科院研制的“911生根素”做药水催根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使造林成活率达98%以上。1小区试验1.1供试材料“911生根素”,杨树中潜2号品系。1.2试验因素1号:“911生根素”2小包(0.5g)酒精溶解兑水2kg;2号:“911生根素”2小包(0.5g)酒精溶解兑水4kg;3号:“911生根素”2小包(0.5g)酒精溶解兑水2kg,打泥…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L9(34)深入研究了使用不同种类生根促进剂(H )来处理母株不同采插穗部位的插穗(F )和插穗不同基部下切口型(E )对黄杞扦插生根率、生根数及生根长的影响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生根促进剂ABT -1#(H1)+母株下部采的插穗(F3)+基部下切口型为双削面(E2),即 H1 F3 E2组合试验效果最好,其平均生根率高达86.8%、平均生根数8.8条、平均生根长达18.6cm。  相似文献   

11.
对11个竹种和不同竹龄、部位毛竹的竹材进行了自然和人工接种致霉菌试验。测定结果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竹种间的自然抗霉性顺序依次为:黄槽毛竹>毛竹>浙江淡竹>刚竹和石竹>红竹和毛金竹>签篌竹>苦竹>黄古竹>茶杆竹,前二种为抗霉竹种,后四种为霉竹种。竹材的抗霉性与竹材的预处理方法和贮存条件有相互作用,冬伐毛竹材的抗霉性随竹株年龄增长而增强,长至5-6度的毛竹,其竹材抗霉性极显著地高于2-4度的毛竹;毛竹杆材上部的抗霉性极显著地高于中、下部。  相似文献   

12.
在无限花序的竹类中,大节竹属与唐竹属亲缘关系最为接近,两者无论在生殖器官或营养器官方面(地下茎、分枝特性)均十分相似,尤其是从营养体看,难以区别〔‘,“1。为此,笔者试图用竹材形态解剖结构特征,论证这两个疑难竹种是否属于两个属的不同竹种。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北部山区优良纸浆竹种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邵武市引种撑绿竹、硬头黄竹、坭竹、单竹、青皮竹及大眼竹的成活率、出笋率等情况,并就福建省北部山区纸浆竹林苗圃基地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竹种竹醋液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质联用仪和ICP-OES型等离子发射仪对雷竹(Phyllostachyspraecox)、白夹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斑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f)、赤竹(Sasa longiligula McClure)4种竹醋液的组分含量、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4种竹醋液组分含量、有机物种类各不相同。斑竹含有81种有机物,白夹竹75种,赤竹76种,雷竹61种,主要包括有机酸类、酚类、酮类、醇类、醛类、酯类及少量其它物质。(2)从K、Ca、Na、Mg元素的含量来看,雷竹的含量最高,斑竹含量最低;重金属Hg、Cd、Se基本没有,重金属As、Pb、Cr、Co等含量各不同。(3)不同竹种的竹醋液化学组分、含量和微量元素各不同,应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合理选择竹醋液。  相似文献   

15.
粉单竹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惠州市龙门县的粉单竹进行了丰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立地条件、造林方式对粉单竹产量影响显著,在沿岸河滩地或村前屋后,采用埋节育苗造林方式造林,施腐熟粪肥为主,辅以适量复合肥对粉单竹的产量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浙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很适合丛生竹的生长,其中经济价值较高、分布面积较大的有绿竹(Bumbusa atrovirens Wen)、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温州水竹(Bambusa pachinensis var.hirsutissima W.C.Lin)、大木竹(Lingnania wenchouensisWen)和麻竹(Sinocalamus latiflorus McClure)。这些竹种的生物学特性、经济产量和营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旨在订正莫古礼(F. A. McClure)于1940年发表建立的单竹属。作者发现该属的雌蕊形态描述与其插图说明不附。该属模式种雌蕊应有二个或三个,与基部分离式连生的柱头,无花柱。上述这些形态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了单竹属模式种较箣竹属之更为原始。  相似文献   

18.
4种耐寒观赏竹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子在北方种植主要受低温的制约。试验选取淡竹、青竹、箬竹和早园竹4种比较耐寒的观赏竹,在山西晋中地区冬季(11月份)自然低温条件下对比分析了植株体内与抗寒性密切相关的4个生理指标,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结果显示,不同竹种对低温的适应性存在差异,相比较而言,淡竹的抗寒性更强,早园竹的抗寒性较弱。因此,建议在晋中地区可引种淡竹,同时在引种的前3年做好冬季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簕竹属5个竹种雨季光合特性与叶片形态结构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簕竹属5个竹种雨季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探究热带地区不同竹种雨季光合能力差异性,掌握不同竹种栽培特性,为竹种高效培育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岛簕竹属5个竹种作为研究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分析不同因子的影响及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光合作用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竹种之间净光合速率存在较大差异,5个竹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呈现“双峰”曲线;2)各竹种光响应曲线在5—6月净光合速率较高,8—10月净光合速率较低,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之间存在差异;青秆竹、粉单竹Pmax、LSP值高、Rd值低,光合能力较强;3)5个竹种CO2响应曲线均在5—8月净光合速率较高,9—10月净光合速率较低;相较于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CO2饱和点(CSP),CO2补偿点(CCP)、光呼吸速率(Rp)、羧化速率(CE)之间存在差异;4)雨季中5个竹种Pn主要受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温(Ta)、光合有效辐射(PAR)、胞间CO2浓度(Ci)、大气CO2浓度(Ca)等因子制约;5个竹种叶片形态结构性状研究表明:佛肚竹、黄金间碧竹叶面积(LA)显著高于青秆竹、崖州竹、粉单竹(P<0.05),佛肚竹、青秆竹、黄金间碧竹叶厚度(LT)显著高于崖州竹、粉单竹(P<0.05),比叶面积(SLA)则相反;而5个竹种叶干物质含量(LDMC)差异不显著(F=0.691,P=0.615),不同竹种Pmax、Amax与LA、LT、LDMC、SLA相关性有所差异,与LA相关性较大。【结论】簕竹属5个竹种光合特征参数与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不同,竹种生理特性与叶片形态结构性状存在一定相关性。在竹类植物保存与利用中,叶面积可作为竹类植物筛选的主要性状指标。在园林配置中,青秆竹栽培区域较广、佛肚竹栽培区域较窄、崖州竹可在阴生条件下栽培、粉单竹适宜光照充足地区生长、黄金间碧竹介于青秆竹与崖州竹之间。  相似文献   

20.
作者最近在研究中国竹亚科刚竹属中,发现了一个新变型,产于连云港云台山。与原变型的区别在于竹秆绿色,不均匀分布数条宽窄不等的金黄色纵条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