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老混凝土界面处理技术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老混凝土界面往往是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界面。新老混凝土能否很好地共同工作,取决于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探讨了新老混凝土粘结机理以及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处理方法、修补材料的选用、粘结剂的种类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缓解桥面维修与交通运行的突出矛盾,目前经常采取边维修边通车的不断交施工方法,然而行车引起的桥梁振动对修补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成为确保桥面维修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混凝土是应用非常广的工程材料之一。研究均己表明:混凝土在受到振动影响前由于养护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其内部己存在许多微缺陷、微裂隙,随着龄期的增加,这些微缺陷不断发展演化,是导致混凝土理论强度和真实强度不同的重要因素,加之混凝土材料本身的非均匀性,使其在振动条件下强度形成的过程更加复杂,如何在振动条件下对新施工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一直是工程专家百余年为之奋斗而迄今尚未完全克服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新型装配扶壁式挡土墙具有环保美观,施工速度快的优点,但存在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及拼接缝,影响结构整体性。结合宿迁市马陵河整治工程,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该挡土墙结构在设计地震作用下应力、变形特性,并预测了其极限抗震能力,分析了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强度参数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地震作用下,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剪应力小于抗滑力,剪切变形很小,属弹性变形,结合面黏结良好;拼接缝处面板拉应力远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预测超载的挡土墙极限抗震能力为0.50 g;接触面摩擦系数在0.4以上,结构可保证整体性,抗震能力较强,摩擦系数降至0.2以下,结构抗震能力显著降低。该工程新型装配扶壁式挡土墙的抗震安全性满足要求,技术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的裂缝是工程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的裂缝主要是:设计,材料,施工养护,使用等原因造成,也应在这几方面采取控制措施。列举了表面修补法等6种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5.
昆明西园隧洞工程是滇池的防洪工程,承担滇池排污工作5年以来,目前受碳化腐蚀情况严重。经过对隧洞结构的安全复核,并对混凝土碳化失效时间和钢筋锈蚀面积进行预测,认为隧洞结构在整体上是安全的,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必须对其进行除腐加固处理。针对西园隧洞的具体工作环境,提出局部修补和全面封闭防护相结合的除腐加固技术路线,并就其除腐加固材料的选择提出必要技术要求。针对市场现有的砂浆修补材料,通过产品性能指标比较以及室内正交试验,并且以抗压强度、黏结抗拉强度为评定指标,初步选定NK-101丙烯酸酯共聚乳液作为水泥添加剂,制备水溶性较好的聚合物改性砂浆作为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修补是一种先进的加固技术,介绍了碳纤维布、粘结材料的性能及碳纤维加固技术的主要功能、特点,最后还介绍了碳纤维片材加固水工建筑物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7.
水工混凝土结构补强加固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修补是一种先进的加固技术,介绍了碳纤维布、粘结材料的性能及碳纤维加固技术的主要功能、特点,最后还介绍了碳纤维片材加固水工建筑物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研究碳纤维筋与珊瑚混凝土的黏结性能,对10组共30个珊瑚混凝土拉拔试件进行了中心拉拔试验。结果表明:将CFRP筋与珊瑚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曲线分为微滑移阶段、滑移阶段、拔出阶段和残余阶段共4个阶段;CFRP筋与珊瑚混凝土的黏结强度随着CFRP筋的直径增加而显著减小;在一定锚固长度内,随其锚固长度的提高而相应减小;同时在珊瑚混凝土强度等级较低时,其黏结强度随珊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长。  相似文献   

9.
在越来越高的模拟精度要求下,针对随机骨料结构中粒径分布控制和黏结界面层生成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基于Walraven公式推导出改进的骨料分布函数,就椭圆形骨料和任意凸多边形骨料提出生成均匀界面层的方法,有效提高随机骨料模型的仿真程度,为混凝土细观数值模拟研究提供更优质、更合理的骨料模型。  相似文献   

10.
堆石坝面土工膜与面板联合防渗结构中,土工膜与相接触的垫层材料之间的界面力学特性是关系坝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首先利用土工膜直剪设备,对堆石坝面膜联合防渗工程中复合土工膜与无砂混凝土垫层材料之间的接触剪切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不同工况下土工膜的界面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借助相关力学知识推导得出了土工膜在剪切力作用下的本构模型,最后利用试验测试与理论推导的方式对所得到的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