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犊牛短期断乳方式提高牦母牛繁殖性能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0头带犊大通母牦牛进行了犊牛短期断乳试验.试验组母牦牛在产犊后3月龄时,实行为期10d的短期断乳,断乳后母牦牛有81头发情,发情率90%,第二年产犊78头,繁殖率86.67%.对照组为带犊,但不断乳的母牦牛,试验期共发情2头,发情率2.22%,产犊2头,繁殖率2.22%.试验组母牦牛的发情率和繁殖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7.78%和84.45%(P<0.01)  相似文献   

2.
黑白花奶牛犊牛的行为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琦  周建强 《家畜生态》1994,15(1):22-24,37
通过对25头黑白花奶牛初生犊牛的行为观察,结果表明,初生犊牛最早吃乳时间1.1±0.12小时,最早吃料时间7.5±2.3天,最早吃草时间10.5±1.75天。每日活动时间1月龄前为1.8±0.16小时,断乳后为5.7±1.64小时;休息时间1月龄前为16.10±4.75小时,断乳后为13.04±3.78小时;反刍时间1月龄前为4.16±1.55小时,断乳后为6.50±2.93小时;反刍次数1月龄前为14.16±1.75次/日,断奶后为11.78±1.48次/日。  相似文献   

3.
牦牛传染性角结膜炎一般在冬春季节多发,发生后传播迅速,牦牛消瘦迅速、疗程长,在牧草枯黄季节容易死亡,对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1流行情况2003年对犊牛断乳后2个多月,在组建的犊牛群中发病,以后每年该病都发生,2010年在组建的3群犊牛群中发病共336头,最初在断奶的牛开始发病,后传染给1岁牛,发病率高达29.02%。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发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育肥及犊牦牛培育技术。选取带犊母牦牛和公犊牛各66头,分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犊牛培育期间(2017年12月4日—2018年3月5日),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试验组犊牦牛断乳前(3月5日断乳)随母牦牛哺乳,并进行补饲;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按常规放牧方式饲养,对照组犊牦牛进行断乳并补饲。育肥期间(2018年3月5日至出栏)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于6月错峰出栏;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于集中出栏时间出售(9月或10月)。在犊牦牛培育期间,观察试验组母牦牛的体重变化情况;每月4日测定2组犊牦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收益。结果表明,在犊牦牛培育阶段,由于试验组犊牦牛随母牦牛哺乳,试验组母牦牛体重平均下降1.17 kg/头;2018年1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体斜长和胸围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018年2月4日和3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的效益为1 063.05元。研究结果为提高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养殖效益以及提升犊牛培育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某奶牛场2000年1月中旬,27-84日龄犊牛暴发犊牛下痢,未断奶犊牛发病率达100%(42/42),通过采取一系列了防制措施,犊牛全部痊愈,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经过:42头犊牛年龄在27-84日龄,正常饲喂代乳粉和初乳混合奶。2000年1月13日更换另一批代乳粉,1月15日出现3头犊牛下痢。至1月17日全群未断奶42头犊牛均出现拉稀,黄白色、灰白色、灰色稀便,甚至呈水样稀便,有的呈蛋清样稀便。眼球下陷,皮肤松驰,精神忧郁。病程10天。2 临床症状开始发病时体温39.5-40℃,病中期体温38.…  相似文献   

6.
给动物免疫注射疫苗,引起动物过敏时有发生,给母牛射注疫苗,犊牛吃奶引起过敏致死的少见报道,我们在2001年冬季和2002年春季实行大面积免疫注射时各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1发病经过与症状例1:2001年10月26日下午3时,兽医徐某,按操作规程给村民陈某饲养的1头6岁母牛肌肉注射W疫苗3ml,(该牛是第二次注射W疫苗)。据畜主反应注射后约1小时犊牛吃奶(犊牛28日龄,体重约25kg的母犊)。吃奶后约0.5小时后犊牛出现不安,口吐泡沫。畜主即去找徐诊治,徐赶到现场对犊牛进行检查:体温38.7℃,脉博1…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我们对选定的120头怀孕母牦牛进行补饲,同时在犊牛产后3个月对犊牛进行隔离断奶,补饲试验于2010年3月初开始:100头母牦牛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Ⅰ 50头母牦牛隔离断奶后进行同期发情和定时授精处理;Ⅱ组50头母牦牛隔离断乳.不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发情母牛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冻精液为荷斯坦和野牦牛冻精。配种45d后进行怀孕诊断。Ⅰ组发情39头,发情率为78%(39/50),怀孕34头妊娠率为68%(34/50);Ⅱ组发情31头,发情率为62%(31/50),怀孕27头,妊娠率为54%(27/50)。相同草场放牧50头适配母牦牛作为对照。对照组母牛和犊牛不进行隔离和短期断乳;对照组发情率为12%(6/50),妊娠率为6.32%(3/50)。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带犊的母牦牛实施隔离断奶,能够明显提高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断乳前补饲和逐渐断乳法对比断乳对牦牛犊牛生长的影响。试验随机选择20头犊牛分成两组,试验组在断乳前适当补饲,对照组无任何补饲。结果显示试验组犊牛在断乳后体重持续增长,增长了14.09kg,而对照组犊牛在断乳后体重持续下降,比断乳前降低了8.20kg。结果表明,牦牛犊牛断乳前进行补饲可以减少断乳对犊牛发育的影响,有利于犊牛后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犊新蛔虫病在我县流行范围广,危害十分严重,妨碍着我县养牛业的发展。为了给我县防治本病提供依据,笔者在1991~1997年对该病在我县特定条件下的流行病学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1 调查方法 对全县14个镇(乡)的189个村6月龄以下的423头犊牛采取直肠掏粪,以饱和盐水漂浮法镜检寄生虫虫卵、卵囊。2 调查结果2.1 感染率 共调查15个镇(乡),189 个村,423头6月龄以下的犊牛,其中黄牛191头,水牛232头,阳性129头,感染率(129/423)30.50%,其中黄牛感染30头,…  相似文献   

10.
犊牛腹泻病原分离鉴定及中药防治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年来随着肉牛养殖规模扩大,引进品种不断增多,犊牛腹泻病例也有所增加,严重影响犊头早期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本病多发生于1~6月龄犊牛,病初见灰白色或灰黄色稀粪,后期排出褐色粘稠稀粪,味腥臭,常混有血液、粘液、气泡,表面覆有灰白色伪膜。病犊初起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11.
对150头当年产母牦牛在发情季节进行犊牛断乳,同时对166头隔年产干乳母牦牛进行对照,观察了犊牛断乳后母牦牛发情周期恢复的规律。结果表明断乳组母牦牛发情率为69.33%,发情持续期为15d;隔年产母牦牛发情率为89.94%,发情持续期为62d。  相似文献   

12.
组织成年母牦牛200头,试验群母牛100头,对照群母牛100头,分群放牧管理,犊牛全哺乳。试验群母牛所产犊牛4月龄断奶,对照群母牛所产4月龄不断奶。断奶20 d后试验群和对照群同样投放种公牛各10头,自由交配。结果试验群和对照群成活率分别为71%、50%,试验群比对照群成活率提高21%。说明牦牛犊早期(4月龄)断奶,完善饲养管理,能提高牦牛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哈尔滨市某奶牛场377头2月龄以内的犊牛1-6月份的发病情况及相关的因素,调查结果表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各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为38.73%和3.71%,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02%和1.33%,2月龄犊牛1~6月份总发病率为60.67%,死亡率为9.82%,而1-6月份之间,以1月份发病率为最高,以后各自逐渐递减,上述结果提示,犊牛发病原因主  相似文献   

14.
将牦牛高效繁殖技术、品种选育、科学饲养等多项技术,集成应用于青海高原牦牛种牛生产中。结合犊牛、育成牛培育、选种选育和种质鉴定技术,组装集成为"牦牛品种选育及提高生产性能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在传统饲养条件下,"两年一胎"的隔年产母牦牛受胎率约为50%,当年产母牦牛受胎率约为10%。通过项目示范推广,累计示范隔年产母牦牛40069头,当年产母牦牛45000头,隔年产母牦牛总受胎率达到75.83%,提高了25.83个百分点,当年产犊牦牛总受胎率达到59.42%,提高了49.42个百分点,三月龄断奶成活犊牛54064头,犊牛成活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张家口市区腹泻犊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以张家口市区3个奶牛场中1~5月龄具有腹泻临床症状的犊牛114头作为调查对象。收集腹泻犊牛粪便20g,加水60~80mL搅拌均匀,经200目铜网过滤,在1000×g下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加饱和碘化钾溶液搅...  相似文献   

16.
对28头牦牛犊牛在3月龄是断乳,与5月龄断乳的相比较,结果实验组犊牛断乳体重是42.96kg,增重20.18kg,增重率为46.97%。对照组犊牛断乳体重是66.61kg,增重30.31kg,增重率为45.50%。实验组比对照组高1.47%,差异性不显著(P〉0.05)。19月后,试验组犊牛体重是66.78kg,增重23.91k.增重率是35.76%。对照组犊牛体重是106.45kg,增重39.48%,增重率是37.43%。试验组比对照组低1.67%,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2008年试验组母牦牛的繁殖数是59头,繁殖率是92.19%。对照组的繁殖数是57头,繁殖率是89.09%。试验组的繁殖数比对照组多2头,试验组比对照组高3.13%,差异性不显著(P〉0.05)。犊牛的生长发育和母牛的繁殖率上没有受到影响。证明对3月龄的牦牛犊牛可以进行断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考察断乳及短期断乳后对产后母牦牛发情周期恢复及怀孕率的影响。18头初产母牦牛和24头经产母牦牛进行单纯的断乳后发现卵巢周期的恢复率分别达到55.56%和87.5%,怀孕率分别达到55.56%和66.67%;对照组仅为6.67%和0%。12头母牦牛在同期排卵处理方案的第7~9天中进行短期断乳,24头母牦牛作对照,发现短期断乳组人工授精的妊娠率分别为41.67%,高于对照组37.5%,但是二者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试验表明,产后母牦牛在发情配种期进行犊牛断乳,可以极大的提高产后母牦牛产后发情周期的恢复,提高其怀孕率。  相似文献   

18.
牦牛犊腹泻是危害牦牛的犊疾病之一,明确牦牛犊腹泻病因及用药现状,对犊牛腹泻的防治及牦牛生态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重要的意义。作者对犊牛腹泻发病原因、药物防治现状及其存住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含野血牦犊牛,家牦犊牛增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1996年在海南州赛什牧场对采用野牦牛冻精人工授精和1/2野血公牛本交两种方法配家牦母牛产生的1/2野血牦犊牛35头和1/4野血牦犊牛48头,跟踪定量观测。结果:1/2野血牦犊牛和1/4野血牦犊牛的平均初生重分别比家牦犊提高了7.65%,8.86%,平均18月龄重分别比家牦犊牛提高47.16%,17.22%。  相似文献   

20.
天祝藏族自治县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海拔2 040~4 874 m之间,年均气温-1~1.3℃,无绝对无霜期,自然环境恶劣,属典型的高寒牧区。畜牧业为传统的支柱产业,全县现存栏山羊、绵羊53.1万头,牦牛8.98万头,尤其天祝白牦牛为世界珍稀牦牛品种。由于牦牛特有的品种特性和严寒的地域限制,导致我县牦牛产犊率较低,通常适龄母牦牛3年产2犊或2年产1犊。由此,如何提高犊牛成活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牦牛犊腹泻病是引起犊牛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作者和同事们在基层多年工作的实践积累,采用中西医结合施治,获得良好疗效,仅供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