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酵素菌剂堆肥推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中的作物秸秆科学地进行堆制沤制,能形成有机质丰富的肥料用作基肥,结合翻地施入田间,对改良耕层土壤性质和供肥能力极为重要.但由于自然堆肥中腐解微生物如酵母菌、芽孢杆菌、放线菌等数量较少,不利于秸秆分解成有机质,延长成肥时间,同时增大肥料中养分的耗损,对作物利用率低.现采用日本酵素菌高温腐解菌剂加入秸秆中,增加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提高其活性,可加速有机肥的形成,比一般堆肥腐解时间提前10~15d,省工省时.在高温腐解中能有效杀灭其中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该有机肥施入田间后可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土壤自身条件,并有利于土壤中作物残体的分解及迟效性养分向速效性养分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中的作物秸秆科学地进行堆制沤制,能形成有机质丰富的肥料用作基肥,结合翻地施入田间,对改良耕层土壤性质和供肥能力极为重要.但由于自然堆肥中腐解微生物如酵母菌、芽孢杆菌、放线菌等数量较少,不利于秸秆分解成有机质,延长成肥时间,同时增大肥料中养分的耗损,对作物利用率低.现采用日本酵素菌高温腐解菌剂加入秸秆中,增加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提高其活性,可加速有机肥的形成,比一般堆肥腐解时间提前10~15d,省工省时.在高温腐解中能有效杀灭其中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该有机肥施入田间后可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土壤自身条件,并有利于土壤中作物残体的分解及迟效性养分向速效性养分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实践证明.施用玉米秸秆肥.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提高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玉米秸秆较多的地方,应大力提倡堆制秸秆肥。弥补当前农家肥不足的弊病。为了保证玉米秸秆肥的质量,在堆制过程中应注意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施用玉米秸秆肥,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提高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玉米秸秆较多的地方,应大力提倡堆制秸秆肥,弥补当前农家肥不足的缺陷。为了保证玉米秸秆肥的质量,在堆制过程中应注意下面几点。选好堆肥地点在漫长的冬季里,气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作物秸秆可制作生态有机肥,因此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我国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前景广阔。近年来,保定市天元肥料研究所科研人员经过潜心研究,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相结合的配套技术,把秸秆制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秸秆粉碎到发酵成生态有机肥仅用2周的时间,在秸秆制肥技术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其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培肥地力,保护生态环境。但是,如果秸秆不经过沤制处理而直接还田,就会对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的理化性状产生不利影响。秸秆腐熟剂能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营养元素成为作物生长容易吸收的养分,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作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产量。因此,秸秆腐熟剂对农作物秸秆还田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秸秆数量众多,秸秆内含有大量有机质和作物必需的C、N、P、K等多种营养元素,是一类最能直接利用的可再生有机资源.综述了秸秆还田和土壤C/N平衡的作物增产效应、蓄水保墒效应、生物生态效应和改土培肥效应,长远来看,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适宜C/N水平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量,改善土壤结构,减缓地力衰竭,对土壤培肥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把作物秸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肥料,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秸秆还田后,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连续2~3 a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连续2~3a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0.06%~0.10%,速效钾含量可提高25%~30%,含氮量能增加1.06%~1.15%.土壤抗御干旱的能力明显提高,小麦增产幅度为5%~12%。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悠久,施用有机物料培肥土壤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二千四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素有积制和施用有机肥料的传统,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物秸秆就是常用的有机物料之一.我国秸秆资源相当丰富,其中应用最多的主要有玉米秸秆、稻草、麦秸等.秸秆还田则是利用秸秆最有效的方法.秸秆直接还田具有节省劳力和运输费用,便于机械作业,可取得与施用有机肥同样效果等优点.然而,随着化肥的出现,人们不再青睐于有机肥,作物秸秆也基本上不再用做肥料.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秸秆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秸秆直接还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具有省劳力、肥源广、无污染等优点。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培肥效果、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养分平衡,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方式可概括为3种:机械粉碎翻压还田、覆盖还田和高留茬还田。秸秆还田后需要解决碳氮比失调,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等现象。要注意提高粉碎质量,配合补施氮、磷、钾肥料,浇足塌墒水。  相似文献   

11.
不同作物秸秆还土对玉米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作物秸秆培肥地力的作用,进而提高旱地地力水平,对不同作物秸秆还土对玉米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秸秆还土后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其中,玉米秸秆和烤烟秸秆还土的增产效果最显著,比CK增产24.82%~25.69%,其次是油菜秸秆和马铃薯秸秆的还土处理,比CK增产18.40%~19.44%,小麦秸秆比CK增产8.33%.不同秸秆还土能不同程度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保持速效磷、速效钾的平衡,其中,烤烟秸秆增加速效钾量能力强;玉米秸秆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氮素作用较强;油菜秸秆由于腐熟快,增加氮素能力最强;马铃薯秸秆和小麦秸秆相对其他秸秆培肥地力能力稍差.秸秆还土可以改善玉米的生育性状,从而促进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12.
张运胜 《农技服务》1997,(7):11-11,20
<正> 在我县稻田耕作制度中,油—稻—稻、肥—稻—稻面积各占约50%。为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增加稻田有机质含量,促进作物季季高产,近年来,我县在油—稻—稻耕作制上推广油菜撩枝,早稻撩穗收割,在肥一稻—稻耕作制上推广早稻、晚  相似文献   

13.
1.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上茬作物玉米采取秸秆还田后,可改善下茬小麦田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14.
一、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允许使用的肥料类型和种类有以下几种. (一)农家肥.如堆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泥肥、饼肥等. (二)生物菌肥.包括腐殖酸类肥料、根瘤菌肥料、磷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相似文献   

15.
王素珍 《河南农业》2006,(10):27-28
一、肥料种类   (一)农家肥.如堆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泥肥、饼肥等. (二)生物菌肥。包括腐殖酸类肥料、根瘤菌肥料、磷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三)无机矿质肥料。如矿物钾肥和硫酸钾、矿物磷肥等。  相似文献   

16.
恩肥(N-Fix N.S.),曾译作恩肥施补肥液,最近定名为土壤营养精.由美国科学家发明,在澳大利亚生产的新型复合液态肥料,已在北美、大洋洲广泛应用.据国外研究证明,它的活性成分能诱导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促进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和有机质的转化,并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水的渗透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从而创造作物生长的最佳土壤环境.施恩肥不仅能节约一般肥料,增加作物产  相似文献   

17.
生产安全农产品,提倡使用农家肥料,即各种有机肥料,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泥肥、饼肥等。这些肥料的共同特点是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生物废物,经堆制而成。有机肥料不但具有养分全、肥效长、供肥平稳、安全性好等特点,是农业生产中的最佳肥料来源,而且还具有以下几点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8.
秸秆催腐还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秸秆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而且还含有农作物生长必所必需的氮、磷、钾和中微量营养元素。通过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土壤通透能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抑制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对当季作物有显著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显著,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一种需肥较多和吸肥集中的作物。正确合理的追施肥料,对促根、壮秆、增穗,提高单产都十分重要。一、苗肥凡抢茬播种没有来得及施底肥的夏玉米,定苗后要抓紧追施有机肥料和少量化学肥料。有机肥以腐熟的牲畜粪便或沤制的作物秸秆为最好,每667平方米2~3方,化肥每6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秸秆盖田的微生物效应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土壤有机质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有机质在土壤中数量的维持,主要取决于有机残体——作物秸秆等的还田数量和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我国农民素有沤制和使用秸秆肥维持地力的传统,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施入土壤中的机质数量减少,质量较差,加之频繁耕耘加速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1],从而造成了收少支多的不平衡现象。黄准海等地区的土壤大多含有机质低(一般在0.5—1.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