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硝唑(又名灭滴灵、甲硝咪唑)具有较强抗厌氧菌作用和抗滴虫作用。在奶牛疾病治疗中,将其与其它药物联合用药,运用于奶牛手术后护理、腹腔感染、子  相似文献   

2.
锌对奶牛抗乳房感染的作用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100081)吴子林译钟启新校乳房炎是奶牛场管理中存在的一种十分普遍的疾病。在美国,有人估计由于乳腺感染每年每头牛大约损失180美元。尽管不良的畜舍环境可以引起奶牛乳房炎,但是日粮中某些营养素的缺乏也是发...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主要是乳腺伴有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的一种炎性变化,包括乳腺感染炎症、微循环和免疫障碍等。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性极大的一种疾病,同时奶牛乳房炎也影响了牛奶品质、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奶牛乳房炎发生的病因、症状、诊断及防制等问题正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在临床及亚临床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为广泛。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阻止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并产生多种致病因子,造成乳腺组织损伤。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疫情不易控制,且菌株分布广泛,因此有必要对发病地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流行病学的分型,从而为分析菌株传播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奶牛血浆PGFM浓度变化与子宫内膜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多发性疾病之一,产后子宫感染是一种非特异性感染,主要的致病菌有分泌型化脓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他多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子宫内膜炎对奶牛业有重要的经济影响,若能早期识别出对子宫内膜炎易感性较高的奶牛,并提高对子宫内膜炎患牛的诊断率,将会明显的减少因产后子宫感染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鲁建民  王立强  陈辉 《畜牧兽医杂志》2007,26(4):111-111,113
1子宫疾病引起子宫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产后子宫感染。助产、输精、剥离胎衣消毒不严或操作不当等引起病因微生物、细菌的感染。1.1病因分析1.1.1冲冼次数过多据统计,一个牛患子宫疾病的奶牛,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消毒不严格,子宫冲洗频繁,损伤子宫粘膜,造成生殖器感染而影响受胎。1.1.2输精技术方法不当部分奶牛在发情时宫颈开张不全(特别是初产母牛),输精较难较大,输精方法不当,将输精枪强行插入,造成宫颈损伤,引起子宫感染,使奶牛难以受孕。1.1.3产后胎衣不下奶牛产后胎衣在子宫内停留的时间过长,造成胎衣腐败,感染子宫。1.2子宫疾病的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6.
1病因分析 新生犊牛对肠道轮状病毒最为易感,多数感染发生于l周龄以内的犊牛。奶牛场中新生犊牛感染率极高,发病率达50%~100%,死亡率变化很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免疫水平、病毒血清型和病毒量、胃肠道或其他系统的并发感染、应激和饲养密度大等。无菌犊牛感染轮状病毒后可自行恢复。生产中奶牛轮状病毒感染有不明显的、轻度、中度乃至致死疾病多种。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后瘫痪是最容易发生的也是最容易预防的疾病。产后瘫痪是舍饲高产奶牛围产期常发的一种与营养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的疾病,可继发或伴发难产、子宫下垂、胎衣不下、子宫感染、瘤胃膨气、酮病、乳腺炎等多种疾病导致产奶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使高产奶牛淘汰率增高,给奶牛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乳房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乳腺和乳头发炎,并且造成乳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的一种疾病。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严重疾病,一直困扎乳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1/3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一般造成产奶量明显下降,而隐性乳房炎由于患牛乳房和乳汁肉眼观之无明显的变化,临床上不易发现。因此,了解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掌握最基本的防治方法,尽可能减少其发病率和危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奶牛场奶牛寄生蠕虫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查了合肥奶牛场奶牛的蠕虫感染情况。在163头奶牛的粪便中检测出蠕虫虫卵至少12属即线虫9属、吸虫2属、绦虫1属,其中食道口线虫的感染率最高,为30.67%,莫尼茨绦虫感染率最低为0.615%;平均每头牛感染1.14属蠕虫,最多为有6属蠕虫同时感染。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邵阳市以南山牧场等天然牧场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户散养舍饲奶牛。目前牧场集中放牧奶牛(以下简称放牧奶牛)和农户散养舍饲奶牛(以下简称舍饲奶牛)存栏量已逾2万头,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奶牛基地。为切实做好奶牛疾病预防保健工作,笔者对邵阳市奶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奶牛子宫疾病是影响奶牛繁殖率,降低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奶牛子宫疾病的形成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同时又缺乏权威的诊断标准,给生产中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多困难.本文简要综述了子宫内细菌污染与子宫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子宫疾病的病理学差异,概述了不同子宫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简单清晰的临床定义.  相似文献   

12.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疾病之一,在生产中的发病率高达40%,是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此病不仅给养殖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防治此病尤为重要。 1发病原因 在乳房炎隐性感染阶段,奶牛乳房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其腺体组织上皮轻度水肿、充血,白细胞从微血管内游离到乳腺腔内吞噬致病菌,使乳汁中含大量的白细胞。奶牛营养状况良好时,机体可通过自身的抵抗力和泌乳功能净化乳房内的病原微生物。奶牛抵抗力下降时,乳房受感染的机会增多,感染的程度加重,潜在的炎症会转化为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葡萄球菌病通常称为葡萄球菌感染,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动物多种疾病的总称。对于奶牛主要是引起乳房炎,从而导致奶牛泌乳机能减退或完全丧失,最终被淘汰,甚至出现菌血症或败血症而死亡。该病是对奶牛养殖业威胁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以细菌性感染为主.特别在夏天炎热季节。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尤其突出.乳房炎发病率明显升高。乳房炎主要引起奶牛产奶量减少和牛奶品质下降,严重病例可明显破坏乳腺组织。造成奶牛乳头报废.甚至导致奶牛被迫淘汰;或者出现败血症而导致奶牛死亡.从而给牛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控制奶牛乳房炎要坚持以防为主,  相似文献   

15.
<正>产后败血症是局部炎症感染扩散使细菌进入血液并产生毒素的严重全身性感染疾病。感染的病原菌通常是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而且在临床上常为混合感染。当奶牛分娩后抵抗力降低时,此类病原菌入侵引发奶牛急性败血症。奶牛产后一经发生急性败血症,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案不佳,往往在2~4天内死亡。治疗奶牛产后急性败血症关键在于及时消灭侵入患畜体内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无抗奶 什么是无抗奶?吉林省奶业协会副秘书长罗文生介绍说,无抗奶,是指奶中不含抗生素的简称。含有抗生素的牛奶在食用后对人体会有一定危害作用。奶牛这种动物其本身容易患有疾病,所以要经常注射抗生素来治疗,这期间产生的牛奶,也会因奶牛体内残留的抗生素而残存在牛乳中。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子宫感染与子宫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特异性子宫感染会降低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奶牛场的潜在效益。发生子宫感染时常并发感染化脓性放线杆菌或混合感染其他细菌。当从产后21 d的奶牛子宫液中分离到化脓性放线杆菌时,说明奶牛发生了严重的子宫内膜炎,并且将导致产后第一个发情期不孕。然而引起子宫感染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与多种因素有关。发生难产、胎衣不下、怀有双胎或死胎以及患有各种代谢紊乱疾病的奶牛比其他奶牛更容易发生子宫感染。分娩前后异常的免疫功能更容易导致发生严重的子宫感染。子宫感染一般不会引起奶牛死亡,但是发生子宫感染的奶牛其生产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子宫发生感染还会降低产奶量,并且对子宫感染的一些治疗措施还会对牛奶产生污染。因为感染的非特异性,所以子宫感染很难预防;注意加强卫生设施以及围产期的卫生,特别是在助产过程中的卫生,才可能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异常免疫功能导致奶牛发生子宫感染的现象,说明通过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来预防和治疗围产期奶牛子宫感染是有潜力的。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及耐药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奶牛乳房炎是微生物感染或理化刺激引起的一种奶牛乳腺炎症,是造成奶牛业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约有1/3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是感染病原微生物,可由多种病原菌共同或单独引起。迄今为止,人们已从奶牛乳房中分离到了130多种微生物,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这3种细菌引起的乳房炎占发病率的90%以上 。但各地奶牛乳房炎的病原感染情况不尽相同,因地理环境、卫生条件、饲养方式不同而有差异。现阶段国内外仍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乳房炎,但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及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而降低了疗效,而且使奶中抗生素的残留增加。为此,我们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乳房炎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测定了血清型,这对于研制有效的疫苗、筛选敏感药物预防和治疗乳房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奶牛蹄病(腐蹄病、蹄冠炎、蹄创伤感染)在养殖场(户)中是一个多发性的疾病。尤其以高产奶牛发病较多,该病轻则引起奶牛跛行,重则引起奶牛瘫痪而被淘汰。患有此病的奶牛如不及时治疗,则会降低生产水平,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对此病,临床上通常使用中草药、西药或中西药相结合,进行灌服、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来治疗此病,而事实证明这些方法疗效慢、成本高。笔者长期对本地区养殖户的奶牛病患部皮下分多个注射点注入普鲁卡因青霉素来治疗此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腺炎(mastitis)是指奶牛乳腺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是所有奶牛疾病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根据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可将乳腺炎分为两种类型: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前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容易被发现并及时治疗,后者则因缺乏任何肉眼可见的临床症状,诊断相对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