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套夏棉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耕作制度。1987~1990四年平均小麦亩产316.3公斤,夏棉亩产皮棉55.97公斤,比春棉亩净增收132.31元。  相似文献   

2.
自1985年以来,随着中棉12良种和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麦套地膜栽培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990年全市12万亩麦套地膜棉平均亩产皮棉78.3公斤、小麦275.2公斤,其中贾悦镇5万亩麦套地膜棉,平均亩产皮棉93公斤,小麦302公斤,亩收入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麦棉两熟制发展较快,但因夏棉种植方式多为麦垄套种或麦后直播,一般表现迟发晚熟,品质差,经济效益低。为促使夏棉早熟优质高产,1984年在我县十个乡推广了1500亩夏棉大苗移栽,平均亩产皮棉120斤,与春棉产量相当,而全年经济效益每亩比春棉增加45~55元,比夏棉直播亩增  相似文献   

4.
麦后移栽棉增产机理及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植棉经济效益低,棉农植棉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探索出了适宜当地具体条件的麦后移栽棉优化技术,有效地稳定了棉花面积,促进了粮棉双增产。麦后移栽棉比麦垄直播棉土地利用率提高了50%,增加了麦子播种面积。小麦亩产280公斤,比麦垄麦亩增117.3公斤。棉花皮棉亩产79.1公斤,比直播棉亩增8.1公斤,增  相似文献   

5.
鲁西平原的腹地聊城地区,每年麦套棉面积100万亩以上,但是由于套种方式不当,小麦单产徘徊在每公顷3000—3750公斤,棉花1050公斤。近几年来,将麦棉套种种植模式改为三二式后麦棉获得双高产,折合每公顷小麦4500公斤,棉花1350公斤,比露地棉花每公顷增产271.5公斤。1百二式支棉套种的好处1.l有利于两晚变两早过去的麦棉塞由于棉花晚播晚发晚熟,导致小麦播斯推迟.形成麦晚棉也晚。三二式套种较好地解决了两晚问题,棉花可提前播种25—30天,小麦可能提前播种10—15天。1.2有利于发挥边行优势三二式麦棉套种,其共生期相对缩短,能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在试验研究和生产调查的基础上,发展了短季棉生产,取得了良好效果。据1987~1988年调查,短季棉前作小麦亩产253公斤,比麦套春棉小麦亩增产97公斤。亩投工少22个。亩投资少16元。亩产值  相似文献   

7.
虞城县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黄河故道南侧,耕地面积142万亩。年平均气温14.1℃,大于10℃的积温4670.9℃。自1980年发展麦套夏棉两熟种植,到1990年麦套夏棉两熟面积达25万亩。前茬小麦平均亩产270公斤,棉花65公斤。总结我县近10年  相似文献   

8.
我县小麦套种夏棉已有10年的历史。两熟面积一直稳定在20万亩左右。夏棉品种已由中棉所10号更换为中375。目前麦套夏棉仍处发展趋势。夏棉的生育特点既不同于一熟春棉,也不同于麦套春棉。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简述如次。1、适期播种。据山东省气象局农气研究室分析,夏棉播种至初霜≥0℃积温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实施大麦开发利用研究中,对大麦茬移栽棉、大麦套种移栽棉、大麦茬复播夏棉和大麦田串种夏棉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一、经济效益高大麦棉花两熟比单作棉和小麦棉花两  相似文献   

10.
河南黄泛区农场引进夏棉新品种中棉所50,大力推广麦垄套种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麦棉争地的矛盾,取得了每公顷小麦6465kg、子棉3463.5kg的高产纪录,实现了小麦不减产、夏棉更高产的双丰收。1选用优良品种小麦品种选用矮秆、抗倒、大穗、大粒型高产、早熟品种,以减轻麦棉共生期小麦对棉花苗期生长的不利影响。棉花品种选用中棉所50高产优质夏棉新品种。该品种结铃性好,上桃集中,早熟、易釆摘、抗虫抗病,早播增产潜力大,是麦垄套种较为理想的品种。2适时适墒套种5月15—25日是夏棉套种的最佳播期。套种原则是足墒播种,应结合小麦灌浆水或麦前最…  相似文献   

11.
宽幅大沟麦套种覆膜春花生,是改传统的二尺沟播小麦套半夏花生为2.7尺的宽幅大沟麦套覆膜春花生。该方式集小麦沟播优势与春花生覆膜栽培技术为一体,既协调了粮油争地的矛盾,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三年试验示范平均亩产小麦269.5公斤,花生335.2公斤。1987年全县推广27000亩,总增收196.56万元,1988年全县推广73000亩,总增收335.8万元。  相似文献   

12.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属重枯萎病区,植棉面积20万亩左右。1990年全市种植苏棉1号63850亩,未发生枯萎病,皮棉单产75.9公斤。乐余、晨阳等377亩丰产方平均实收皮棉88.5公斤,其中153.5亩麦套棉亩产103.9公斤,223.5亩麦后棉亩产78公斤。  相似文献   

13.
中棉所16     
中棉所16早熟、抗病、优质,适于黄淮海棉区作麦套夏棉种植。推广麦棉两熟种植制度后,在同一块耕地上,一年每公顷可收小麦4500~6000公斤,皮棉1050~1200公斤,高产田块达1500公斤,均获得了麦棉两熟双丰收。中棉所16棉纤维洁白,绒长、绒细,...  相似文献   

14.
自1982年以来,在商丘基点进行了短季棉与小麦连作试验。结果为:小麦亩产300~400公斤,比麦套棉亩增70~100公斤,皮棉亩产60~75公斤,高产田逾百公斤,霜前花为70%,可与麦棉套种相伯仲。现将短季棉高产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旱地区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的气候特点,为提高土地单产水平及经济效益,在小麦播种时,每隔三行,留出三行空带进行覆盖,来春空带套种玉米,麦种后复播大豆,变一年一作为一年三作,较常规单种小麦亩增粮豆682.5公斤,增收443.6元。  相似文献   

16.
延津县是个典型的夏棉生产县。十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发展夏棉生产有效地缓解了粮棉争地矛盾,有力地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发展,实现了粮棉油同步增长。1、夏棉产量与经济效益。夏棉亩产一般低于春棉。1982~1989年夏棉平均亩产45.7公斤;春棉平均亩产53.8公斤。夏棉比  相似文献   

17.
中棉16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棉中棉16是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培育的高产、优质、抗病,适于麦棉两熟的短季棉新品种。该品种的特点是:抗病性强,生育期短,从播种到吐絮仅114天,霜前花率86%,丰产性能好,在我区最高产量达1680公斤/公顷(112公斤/亩)。1991年,在南阳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中期,我市6万余亩的沿江棉区,皮棉单产基本稳定在100公斤以上,其中有2万余亩棉田皮棉单产达到125公斤以上,并初步形成了一套麦套直播棉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市在麦套花生生产上,存在着种薄地,不施肥和粗种粗管等问题,致使麦套花生面积不大,产量低而不稳。1983年,我市农技站主持各县协作攻关,在扩大麦套花生面积和花生种植向良田肥地新区转移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全市麦套花生面积,由原来的24方亩,扩大到1985年的65万亩,平均单产138.3公斤,比全市花生平均单产110.5公斤增产27.8公斤,增产25.16%;1986年推广72万亩,平均单产116公斤,比全市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20.
一夏棉密矮早栽培的优点1、棉花早熟丰产稳产。运用密矮早栽培法,夏棉亩产皮棉50~75公斤。比麦套春棉增产10公斤左右。霜前皮棉产量比常规密度的增产10~15公斤,霜前花率90%以上。2、纤维品质好。1986~1988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纤维室测试,麦克隆值4.5,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