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勇  刁毅  韩洪波  郑毅  黄小东  陈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01-11701,11703
[目的]为胭脂虫的养殖和胭脂红色素的提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分别在半年生、1年生、2年生和多年生仙人掌茎片上接种胭脂虫雌成虫,并进行培养,研究半年生、1年生、2年生和多年生仙人掌茎片对胭脂虫数量、重量及其胭脂红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1年生和2年生仙人掌上胭脂虫数量最多,总重量最高;多年生仙人掌上胭脂虫雌成虫色素含量最高;1年生和2年生仙人掌上胭脂虫雌成虫所含胭脂红色素总量最大。[结论]1年生和2年生仙人掌最适合胭脂虫雌成虫寄生生长,并且所含胭脂红色素总量最多,建议采用1年生和2年生仙人掌茎片接种胭脂虫。  相似文献   

2.
胭脂虫高产培育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胭脂虫的采种时间、接种时间、接种的种虫数量及接种方法等培育技术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种虫采种时间应选在多数雌成虫有少量卵产出并孵化时;胭脂虫的产卵和孵化主要集中在采种后10d内,采种后需迅速接种;胭脂虫雌成虫的产量与种虫的接种数量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生产中以每茎片接种30头种虫为宜;接种方法以双面纸袋接种法为佳。  相似文献   

3.
刁毅  李勇  郑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84-7884,7955
[目的]研究温湿度对胭脂虫雌虫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墨西哥米邦塔仙人掌为寄主植物,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培养胭脂虫,测定不同温度和湿度对雌成虫虫体重量的影响。[结果]在温度25℃湿度80%时,胭脂虫生长最好,胭脂虫活虫重和干虫重最大。[结论]为胭脂虫的养殖和胭脂红色素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对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us)雌成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寄主仙人掌茎片上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概率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主要分布在仙人掌的第2和第3级茎片上.对仙人掌茎片面积与胭脂虫寄生数量关系进行曲线方程的模拟,相关系数最高的为一元线性方程,方程为Y=728.515+0.347X,但相关系数仅为0.211,说明胭脂虫寄生与仙人掌面积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蔗糖喷洒次数、喷洒后单茎片接虫量对胭脂虫的助食作用,为生产上胭脂虫的高产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未喷洒蔗糖的仙人掌茎片培育胭脂虫为对照,用285.0g/L的蔗糖喷洒仙人掌茎片培育胭脂虫,研究蔗糖喷洒次数、喷洒后单茎片接虫量对胭脂虫鲜(干)质量及雌成虫体积和怀卵量的影响。【结果】多次喷洒蔗糖对胭脂虫培育有一定效果,可使单产远高于CK,但以在放虫前进行蔗糖喷洒,且以喷洒1次为佳。10头/片可以作为利用蔗糖、仙人掌茎片悬挂培育胭脂虫的较佳接虫量。【结论】285.0g/L的蔗糖溶液在接种前1次喷洒及单片接虫量为10头时培育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胭脂虫引种繁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2000年从南美引进的胭脂虫开展了繁养试验,结果为:胭脂虫系卵胎生,世代重叠,生活史不整齐。在元江,年平均气温23.7℃,胭脂虫1年发生4-5代,每代历期45-80d;而在昆明,年平均气温14.5℃,1年发生2-3代,每代历期73-160d。人工培育宜采取室外栽培寄主、室内繁养胭脂虫的方式,切取印榕仙人掌1-2年生茎节,用三角纸(网)袋转接雌成虫,若虫固虫密度以0.5头/cm^2为佳。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胭脂虫雌虫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了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us Costa)一龄若虫、二龄若虫、成虫、雌成虫产卵前期及全世代的死亡率和发育历期。用直线回归法计算了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胭脂虫在18℃~35℃范围内均可完成其世代,其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确定胭脂虫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0℃~35℃。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雌成虫的体重和抱卵量,25℃下虫体最大,抱卵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8.
胭脂虫属于同翅目,粉介总科,洋红介科,洋红介属。目前,已人工鉴定命名的有9种,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是一类能生产天然红色素的珍贵资源昆虫,其优良寄主为印榕仙人掌、胭脂仙人掌和胭脂虫掌。尉胭脂虫干体加工生产的胭脂红是优质的色素,色亮红鲜艳,还可进一步加工制成洋红。胭脂红广泛地用于食品、化妆品等多种行业,在生物高新技术及生物标本制作上也有重要用途。[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胭脂虫的形态分类及生物学特性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胭脂虫的形态,分类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概述,雌成虫卵形或球形,体被白色蜡粉或蜡丝,去蜡后,虫体呈紫红色,头部和胸部愈合,腹部分10节,有很多腺孔,所有的腺孔均为5分室类型,分为窄边孔和宽边孔2类,不同类型腺孔的结构和分布是胭脂虫分类的基础、胭脂虫属于洋红蚧科洋红蚧属,该属含9个种,其体液含红色素,并且只寄生在仙人掌科植物上,雌虫具4个发育阶段;卵,1龄若虫(爬虫),2龄若虫,成虫,雄虫具6个发育阶段;卵,1龄若虫,2龄若虫,前蛹,蛹,成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螟一代成虫的虫源性质,为新疆草地螟灾害预测、监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卵巢发育进度和有效积温法,结合测报灯诱蛾和野外种群数量调查.[结果]研究区域草地螟一代成虫存在种群数量突增突减现象;一代草地螟成虫种群数量较低时,88.77;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Ⅰ级;50.76;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Ⅱ级;草地螟种群数量突然增加且幅度较大时,60.98;的卵巢发育处于Ⅲ级.自8月中旬草地螟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但仍有平均60.75;的草地螟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Ⅱ级.根据2005~2010年有效积温法则分析推算出阿勒泰哈巴河区域草地螟平均发生1.53代,即不完全2代.[结论]新疆北疆阿勒泰边境区域草地螟灾害是由来自本地虫源和境外虫源地迁入的草地螟共同危害所致.  相似文献   

11.
仙人掌固体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仙人掌固体饮料的加工工艺。[方法]采用不同的热烫温度时间组合、不同的护色剂处理,探讨各处理对仙人掌汁色泽的影响;在仙人掌汁添加不同用量的β-环状糊精,探讨其对仙人掌汁涩味的包埋效果;采用正交试验,寻找固体仙人掌固体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原料在85℃热烫2min,原汁中添加0.1%抗坏血酸、0.05%柠檬酸、0.01%葡萄糖酸锌,可以较好地保持仙人掌汁固有的绿色;添加0.075%β-环状糊精的仙人掌汁苦涩味较轻;固体仙人掌固体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白砂糖40g/100g仙人掌汁、麦芽糖醇20g/100g仙人掌汁、柠檬酸0.5g/100g仙人掌汁、CMC-Na0.30g/100g仙人掌汁、麦芽糊精40g/100g仙人掌汁。[结论]仙人掌固体饮料加工工艺简单,产品色泽、风味好且有保健作用,市场前景好。  相似文献   

12.
保健馒头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志霞  杨国堂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92-7194
[目的]为研制营养丰富的绿色保健食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发酵面团中添加适量的仙人掌汁、砂仁汁和柠檬酸制作保健馒头。[结果]在250g面粉中加入50g4m仙人掌汁、30g砂仁汁蒸制的馒头色泽、弹性不佳,表面不光滑;加入70g仙人掌汁时馒头的弹性延伸性不好:加入90g仙人掌汁时,馒头的弹性佳,表面光滑。加入25g砂仁汁时馒头的结构好,异味较小;加入30和35g砂仁汁时馒头的比容较大,弹性较好,但馒头中有异味。加入0.6%柠檬香精时馒头的比客气味改良和口感比较好。影响馒头品质的因素为:砂仁汁〉仙人掌汁〉柠檬酸。最好的组合为:面粉250g+仙人掌汁90g+砂仁汁25g+柠檬香精0.6%。[结论]该研究为药食资源的综合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文相  张爱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47-6249
[目的]为鉴定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2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分别采用剪叶接种法和喷雾接种法对其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研究接种方法对水稻抗病性鉴定的影响。[结果]除高感品种外,喷雾接种水稻的发病情况轻于剪叶接种;喷雾接种一次可达到多个品种抗性鉴定的目的,接种到调查约30d的时间足以使病菌进行多次侵染,但该接种方法成败的关键在于喷雾后立即捆扎稻丛3d。[结论]喷雾接种法可满足水稻品种抗性鉴定的技术要求,并大大降低鉴定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BA和2,4-D对黄独带芽茎段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黄独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将黄独带芽茎段(0.5~1.5 cm)接种至液体培养基进行单因子试验。【结果】黄独带芽茎段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黄独带芽茎段芽增长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 mg/L+2,4-D 0.5 mg/L;黄独带芽茎段芽增粗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 mg/L+2,4-D 0.1 mg/L;黄独带芽茎段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黄独带芽茎段茎长增加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 mg/L+2,4-D 0.1 mg/L;黄独带芽茎段茎粗增加的最佳培养基为MS。【结论】黄独带芽茎段的芽增殖和生根最好不要使用6-BA与2,4-D组合,但黄独带芽茎段如在其他培养基诱导出新芽后,则可利用6-BA与2,4-D组合来促进芽的增长、增粗以及茎长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长筒石蒜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石蒜的繁殖速率。[方法]采用5种切割方法(C0~C4,C0为对照)处理长筒石蒜,进行扦插繁殖,通过统计子球数量和测量子球重量、鳞茎直径与重量,比较不同切割方法对长筒石蒜无性繁殖的影响。[结果]长筒石蒜母球经过C0~C4共5种切割方法处理,鳞茎数量分别增加了40%、331%、510%、737%、747%;切割次数越多,子球个头越小,但子球数量增多,因此,单个母球平均子球重量无显著差异;子球大小与母球重量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在保持基质一段时间低含水量以防止扦插鳞茎腐烂的情况下,长筒石蒜的繁殖效率以C3("*"字形6分法)和C4("米"字形8分法)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6.
鲁海菊  李河  翟凤艳  邱成书  罗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04+17307-17304,17307
[目的]鉴定云南蒙自石榴(Phomopsis punicae Linn.)霉病病原菌,为进一步研究蒙自石榴叶霉病有效防治方法奠定基础。[方法]病原分离采用组织分离法,通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用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性进行验证。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形态及产孢结构,测量孢子大小,根据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显微镜下,分生孢子梗单生,直立,顶部微弯或曲膝状,深褐色,有隔膜,(129.3~352.5)μm×(3.5~4.7)μm;枝孢短链生,褐色,有或无隔膜,具油滴,(9.0~36.0)μm×(4.0~5.0)μm;分生孢子链生,椭圆形,近球形,褐色,无隔膜,具油滴,(4.0~8.0)μm×(3.0~4.0)μm。[结论]叶霉病发生在石榴生长后期,一般危害石榴老叶,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病斑,病斑上长橄榄绿色霉层,为病原菌的子实体。造成石榴提早落叶。其病原菌鉴定为极细枝孢(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Cooke)。  相似文献   

17.
潘嫣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06-9108
[目的]寻找适合木瓜仙人掌复合果酒澄清的澄清剂及方法。[方法]研究果胶酶、明胶、硅藻土、活性炭用量对木瓜仙人掌复合果酒澄清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结果]硅藻土澄清效果优于明胶、果胶酶和活性炭,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澄清工艺为:硅藻土用量为0.6 g/L,澄清温度为20℃,澄清时间为4 h。[结论]在最优澄清工艺下可以获得色泽黄绿、透明、果香与酒香和谐的木瓜仙人掌复合果酒,透光率达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