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仲威 《农业展望》2009,5(5):37-39
美国次贷引起的世界经济危机风暴冲击中国经济、农业农村经济,从中给予我们一些启示。文章提出关于确保粮食安全为中心的食物产业及其产品加工业现代化经营,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严格监督管理,实行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规划有机相结合配置资源等对策。文章展望了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市场性及市场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益性农机推广是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分析了公益性农技术推广的市场性,揭示了公益性农技推广中市场缺位的主要表现及后果,提出了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公益性农技推广的市场化运行,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入第三方废弃物治理市场,产业集群可在多方面克服市场机制的不足,实现资源减量化、产品的再利用和资源再循环.为了进一步将废弃物"零排放"目标贯彻到生态工业园区,最重要的是明晰产权,制定和完善各种严厉的环保法规,通过市场的作用,推进生态产业集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田东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田东县土地经营体制、产品质量市场机制、基础设施、技术服务、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抓好优势产业、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及市场环培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手段、加大资金投入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地方经济有一个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作为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方式,具有客观性、法制性、规范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经济活动运行方式,但其同时具有盲目性、滞后性和自发性等缺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6.
山区特色农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通化山区特色农业基本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发展山区特色农业的基本思路及其宏观调控措施,山区特色农业是在山区特定条件下,利用其特有的农业自然资源进行优质特用产品生产的高效农业产业化经济群,特色农业既具有其高价值性和高效益性的优势,又有其不断消耗资源的障碍性因素,据此提出发展山区特色农业的基本思路是培植保护自然资源、调整产业经济结构、建设区域经济体系和实施主导产业带动,其宏观调控措施是遵守客观规律、引入市场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和强化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推进,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日益稳固,但各种风险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聚集。针对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需着力破解资源约束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源自中国农业结构方面以及过度偏离市场机制的农业政策导向,必须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有效性,厚植发展优势,提高市场配置农业资源效率,推动中国农业提质增效转方式,从根本上破解农业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8.
耕地休耕是保护性耕作的重点工作内容,是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总结国外耕地休耕制度和政策经验,探讨中国休耕实践区的模式与特点。结果发现,国外利用科学评价指标识别休耕地、审慎确定休耕规模、以市场机制为手段确定补偿标准及精准差异化的休耕与补贴的做法对中国的耕地休耕可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和经验借鉴。结论表明,中国应积极借鉴国外休耕经验结合本国实践,探索符合国情的休耕制度。制定严密详细的耕地休耕审核评价体系;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视角下审慎确定休耕规模;引入市场机制来协调主体利益,调动农民休耕积极性;充分考虑中国资源禀赋差异,因地制宜实施耕地休耕模式;建立以经济激励为核心的精准化和差异化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政府的政策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提供产权保障、管理和保护资源与环境、稳定农产品市场。指出了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定位:制定一系列宏观管理规划,引导、规范农业产业化运行;充分发挥"经济总管"的综合协调作用;制定、实施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应排除体制障碍,逐步转换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规划、调控、服务和监督上来,由单纯管理型转变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适当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促进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植保生态经济系统这一新概念,并阐述了植保生态经济系统及其三个子系统的构成,认定了植保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论述了政府为植保生态经济系统提供公共物品、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整顿市场秩序、培育社会化植保技术服务市场的职能;阐明了政府矫正植保经济活动负外部性的方法、途径、手段和措施;论述了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植保技术推广体系的必要性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指出市场作为一种经济调节手段,有其自身的长处和短处。针对市场机制的自身弱点,论述市场信号失灵,市场机制的自发性、周期性,市场等价交换规律的社会延伸等问题。强调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也要重视市场自身弱点及消极作用的问题,必须加强国家管理经济的能力,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有序、规范、高效的良性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数量较大。在进行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当中,农民自身权益问题逐渐受到 社会关注。当前农民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和文化权益方面依旧存在较多的群益受损问题,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造 成影响。制度建设失灵、社会市场机制建设不健全、政府干预手段失灵问题是影响农民权益保护的主要因素,需要进 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并成立第三方监督机构、完善社会市场机制、促进农民权益保护自治等,解决当前问题,促进农民权 益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步地引入市场机制来更加有效地配置土地资源,但由于起步较迟,土地市场存在诸多问题。现阶段,应从建立有效的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健全土地市场的法律体系、发挥政府在土地市场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促进土地市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树立农业大市场观念走多学科结合发展办学路子浙江农业大学周鉴卿,曾广文,应启肇,许新市场经济就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来调节的商品经济,即由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村庄园经济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它对农业产业化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阐述中国农村庄园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对于指导中国庄园经济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此,文章指出,目前,中国农村庄园经济生产经营模式主要分为3种:农户联营开发模式、市场带动型模式和企业管理型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陈敏 《四川农场》2006,(4):43-45
四川是我国农业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其主要农产品产值大多名列全国前茅,在全国农业经济中有重要影响。但是,长期以来,四川省的农产品出口在全国的农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偏小。与其农业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符合。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四川农业的发展必须紧盯国际市场,依托自身资源察赋优势,发展能够迅速提高其农业竞争力、能占领国际市场的特色农产品,从而达到利用国际市场发展四川农业,迎接经济全球化、区域化挑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陈敏 《四川农场》2006,(3):27-29
四川是我国农业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其主要农产品产值大多名列全国前茅,在全国农业经济中有重要影响。但是,长期以来,四川省的农产品出口在全国的农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偏小,与其农业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符合。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四川农业的发展必须紧盯国际市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发展能够迅速提高其农业竞争力、能占领国际市场的特色农产品,从而达到利用国际市场发展四川农业。迎接经济全球化、区域化挑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循环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中,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依靠科学技术、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调控农业生产和消费活动,将传统“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物质流动方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地降低污染排放和资源利用损耗,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科学》2016,(5):715-718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而生态补偿是实现农业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调节方式。生态补偿是解决农业生态外部性的重要制度,根据外部性理论,政府和市场都是解决农业外部性的重要手段,政府在农业生态补偿中占主导地位,而运用市场手段进行调节则是生态补偿建立的关键。当前,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政府补偿模式,相对而言,市场补偿机制未被很好运用。因此,需要完善市场机制,采取激励性的补偿方式,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得农业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内部化。在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生态补偿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经验,从法律法规体系、产权、生态标志制度以及评价制度4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市场运行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多功能视角下休闲农业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传统的转移方式面临着种种约束,因此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在旅游市场趋热的当今,发展休闲农业成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新途径。休闲农业具有多功能性,休闲农业的经济功能、教育娱憩文化功能、环保功能和社会功能是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动力、条件和保障。因此,充分发挥休闲农业的多功能性,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