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抓好“三降” 降温 即降低鸡舍温度。鸡没有汗腺,体内产生的热量只能靠呼吸散失,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很差。当舍温超过25℃,可在进风口设置水帘,使热空气经过冷却后再进入鸡舍。这种方法可使舍温降低4~5℃,保持降温时间6—8个小时,当舍温超过30℃时,可用高低雾量旋转嘴喷雾器,向房顶或鸡体直接喷凉水,每2~3小时喷一次,可使鸡舍温度降低6-8℃。  相似文献   

2.
一、降温 鸡没有汗腺,体内产生的热量只能靠呼吸散失,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很差.当舍温超过25℃时,可在进风口设置水帘,使热空气经过冷却后再进入鸡舍.这种方法可使舍温降低5℃,保持降温时间6~8小时,当舍温超过30℃时,可用高低雾量旋转嘴喷雾器,向房顶或鸡体直接喷凉水,每2~3小时喷1次,可使鸡舍温度降低8℃.  相似文献   

3.
<正>夏季气温升高,蛋鸡的采食量下降,易导致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摄入不足,常常造成产蛋量下降和蛋壳品质降低。做好以下"三个三"的饲养管理工作,可确保夏季蛋鸡的饲养效益得到保障和提高。一、抓好"三降"1.降温,即降低鸡舍温度。鸡没有汗腺,体内产生的热量只能靠呼吸散失,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很差。当舍温超过25℃,可在进风口设置水帘,使  相似文献   

4.
张闯  李亮 《新农业》2011,(6):22-23
1.创造适宜的舍温条件 通过设置隔热层、喷水、通风等方法降温,给蛋鸡创建优良的生产环境。可在鸡舍的房顶上覆盖一层湿草席或加盖一层低价石棉瓦,用白色涂料或石灰将鸡舍向阳面的墙壁及其顶部涂白,以降低鸡舍温度。在气温超过32℃时,可用高压旋转式喷雾器,向鸡舍顶部喷洒凉水或对鸡进行冷水喷雾降温,一般可降低舍温5~10℃。  相似文献   

5.
<正>夏季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同时又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剧烈、最复杂的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这段时期。该时期温度高、湿度大,若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对蛋鸡造成重大影响。为了提高夏季养鸡经济效益,消除湿热天气对鸡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一、加强通风,降低舍温鸡没有汗腺,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很差。当舍温超过25℃时,可在进风口设置水帘,使热空气经过冷却后再进入鸡舍。当舍温超过30℃时,可用高低雾量旋转嘴喷  相似文献   

6.
防暑降温。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25℃,20℃时产蛋率最佳。夏季高温,必须及时搞好鸡舍的防暑降温工作,鸡舍要宽敞,隔热通风。鸡舍墙壁用石灰水刷成白色,减少对热量的吸收。在舍内安装电风扇,加大流经鸡体的风速,排出舍内的暑热浊气,舍温高时要喷水降温,保持鸡舍通风凉爽,温度适宜。  相似文献   

7.
杜德来 《新农业》2007,(9):31-31
夏季,天气炎热,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易使鸡舍内鸡群受热应激的影响。蛋鸡最适宜的舍温在13~23℃,夏季则是鸡最难过的  相似文献   

8.
汪忠明 《新农村》2007,(6):19-19
蛋鸡喜凉爽、怕炎热,最适宜的温度为13~25℃。气温超过30℃时,就会出现呼吸加快、心跳加剧、采食量减少、抗病力降低等情况,母鸡生产薄壳蛋或软壳蛋;如果外界温度超过35℃,就会出现病理性呼吸、软瘫等热应激。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1.改善鸡舍环境,降低舍内温度(1)遮荫防暑夏季来临前,鸡舍四周可种植瓜果或藤蔓植物遮荫,有条件的鸡场也可采用遮阳网遮荫。(2)喷水降温三伏天气,中午气温高时可在鸡舍内喷水,每小时喷1次。外界气温达32℃以上时,喷水可使舍温下降3~5℃。(3)湿帘降温采用塑料纱窗或麻纱等湿帘降低鸡舍温度,密闭式…  相似文献   

9.
夏季气候炎热,蛋鸡采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因此,要保持蛋鸡夏季高产,须抓好以下技术措施。一、搞好防暑降温产蛋鸡的适宜舍温为15℃~25℃,舍温高于25℃,则产蛋量下降;超过30℃,产蛋量和采食量都急剧下降;超过37℃时,鸡群会发生热昏厥死亡。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通风换气。开放式鸡舍可将门窗全部打开,以增加通风换气量。但必须在门窗上安装铁丝网,以防兽害。密闭式鸡舍要开动全部风机,昼夜运转。(2)洒水降温。可在鸡舍顶部洒水降温,有条件的可安装能转动的喷头,也可用自来水降温。(3)鸡舍四周植树和搭凉…  相似文献   

10.
1尽量改善舍内外环境,以减轻热应激的程度 1.1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降温 1.1.1通风降温.在持续高温环境下,对于密闭式鸡舍,最好采用纵向通风方式,气流速度一般在0.5米/秒以上,有利于鸡体散热.对于开放式鸡舍,当舍温超过27℃时(尤其午后),依赖自然通风的方式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只有将鸡舍所有门窗全部打开,让横向气流穿过鸡舍引起通风效果才好,或在鸡舍内安装电扇,利用风扇加大舍内空气流动,排出鸡舍内的湿热浊气,使舍内温度下降.即使晚上也应通风,以排出白天积蓄的热量.  相似文献   

11.
1尽量改善舍内外环境,以减轻热应激的程度1.1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降温1.1.1通风降温。在持续高温环境下,对于密闭式鸡舍,最好采用纵向通风方式,气流速度一般在0.5米/秒以上,有利于鸡体散热。对于开放式鸡舍,当舍温超过27℃时(尤其午后),依赖自然通风的方式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只有将鸡舍所有门窗全部打开,让横向气流穿过鸡舍引起通风效果才好,或在鸡舍内安装电扇,利用风扇加大舍内空气流动,排出鸡舍内的湿热浊气,使舍内温度下降。即使晚上也应通风,以排出白天积蓄的热量。1.1.2绿化降温。在鸡舍向阳面种植树木、藤木植物,地面种草栽花,以利降温。…  相似文献   

12.
正蛋鸡热应激多发于夏季,基础设施较差的养殖场,当舍温超过32℃时,通风条件不能及时介入、舍内的卫生条件又较差的鸡舍。热应激的严重程度随舍温的增高而加大,当舍温超过39℃时,就可迅速导致蛋鸡热应激而造成鸡的大批死亡。这样的温度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及存活,对蛋鸡生产十分不利。蛋鸡热应激是蛋鸡养殖生产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给蛋鸡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生产热情,经技术指导,可逐步提高养殖从业人  相似文献   

13.
<正>夏季鸡舍气温常在30℃以上,有时高达35℃左右,肉鸡的耐热性差,鸡体容易产生热应激。具体表现为: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增重减慢,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的闷热天气会出现中暑死亡,影响肉鸡饲养的效益。因此,在夏季要养好肉鸡,必须尽可能减少热应激带来的不良影响。 1.鸡舍建筑和降温设施 新建鸡舍的长轴应东西走向,东侧设大门,西侧设窗,南北开窗面积占墙体面积1/3以上,开窗要低,离地面 40~60厘米为宜,屋檐宽达1.5~2厘米,屋顶要有隔热层和通风孔,舍内安装电  相似文献   

14.
夏季气候炎热,昼夜温差小,湿度大,蛋鸡常张口喘气,食欲减退,还受到蚊蝇等干扰,因而易造成母鸡产蛋量下降或停产。夏季使母鸡多产蛋可采取以下措施:1.防暑降温加强通风,利用送风方式降低鸡舍温度,白天风速以2~2.5米/秒,夜间以1米/秒最为适宜;搭建凉棚或在鸡舍周围种植葡萄、丝瓜等遮荫植物;当气温超过32℃时,可向鸡舍屋顶和运动场喷洒凉水降温或定时在舍内喷凉水降温。  相似文献   

15.
正夏秋高温,鸡体表又有丰满的羽毛覆盖,且没有汗腺,因此鸡只对热应激比较敏感,导致采食量下降,能量消耗加大,青年鸡生长发育慢,体重难达标,产蛋鸡影响生产性能。因此,蛋鸡养殖户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点,确保蛋鸡安全度夏过秋。1降温:夏季蛋鸡管理永恒的主题1.1桑拿天里,增加通风量可使鸡产生风冷效应夏秋高温高湿,即当环境温度超过35℃,相对湿度超过80%时,  相似文献   

16.
一、科学育雏1、做好进鸡准备。对育雏的鸡舍彻底清扫堵塞鼠洞,然后用2%~3%的火碱水喷洒消毒一遍,最后密闭鸡舍,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控制温度。乌鸡体型小,雏鸡御寒能力差,可采用高温育雏法。即1~4日龄保持舍温34℃~36℃,4~7日龄保持舍温33℃~35℃,以后每周下降2℃~3℃,但应逐渐降温,不要在1天内突然降温2℃以上,到第五周后要求保持恒温在22℃左右。3、饮水与饲喂。雏鸡入舍后应先饮水,饮水2~3小时后再开食。头两周应饮凉开水,在前两天的饮水中可加入5%的白糖和0.1%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每只鸡饮青霉素1000~2000单位,这…  相似文献   

17.
正家禽对温度非常敏感,一般认为21~26℃是肉鸡发挥最佳生产性能、最佳舒适环境温度范围。鸡没有汗腺,舍温超过27℃散热主要靠加速呼吸来完成,但在高温高湿情况下,这种散热效果明显下降。当环境温度32℃会导致生理功能发生紊乱,严重可致死,因此通俗讲热应激就是对其生理不利的热环境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相似文献   

18.
夏季气候炎热,对蛋鸡的健康和生产威胁很大,必须改善饲养管理,以确保蛋鸡正常产蛋。1.降温防暑鸡产蛋的适宜温度是21~25%,湿度50%~70%。为此,高温时,可在鸡舍里安装电扇、排风扇,以改善空气流通。地面洒水降温,鸡舍周围可搭凉棚  相似文献   

19.
<正> 夏季天气炎热,鸡呼吸加快,食欲降低,采食减少,饮水增加,产蛋率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为了使蛋鸡在夏季多产蛋,保持高产稳产,必须采取以下一系列措施: 1 防暑降温。鸡适宜产蛋的温度为15~15℃。因此夏季应将舍温控制在25℃以内。可采用以下方法降温。  相似文献   

20.
夏季气温高,鸡的皮肤没有汗腺,体躯又被羽毛所覆盖,因此,鸡不耐高湿,不能忍受30℃上的持续高温。舍温在28℃以上,鸡开始张口呼吸,母鸡食欲减退,导致产蛋量下降,蛋重减轻,甚至中暑或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