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两个感病西部黑杨Populus tricholarpa T&G无性系进行诱导抗性测试。新鲜栅锈菌Melampsora occidentalis H.Jacks夏孢子悬浮液和叶片刺伤分别作为诱导因素,受诱导叶直接上、下方之叶或叶片另一半进行挑战接种。以挑战叶所产生的夏孢子堆平均数衡量黑杨的诱导抗性程度,处理与对照叶产生夏孢子并无显着差异。说明局部或系统性诱导抗性在黑杨叶锈病的流行中不起明显作用,同时证明用单次锈菌接种的结果作为黑杨抗病性指标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湖北林业科技》2005,(3):57-57
落叶松褐锈病是危害落叶松的重要病害。1病原落叶松褐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的落叶松拟三胞锈菌引起,该菌为同主寄生菌,在落叶松上能够完成发育循环。2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夏孢子堆,直到9月中旬仍可产生。夏孢子堆初寄生于叶表皮下,奶油色或赭黄色形成圆小丘状隆起,叶表皮夏孢子堆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夏孢子成熟后飞散,最后在夏孢子原基处留下痕迹,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冬孢子堆。随着病害的发展,冬孢子堆…  相似文献   

3.
树木对昆虫取食所产生的诱导抗性(InducedResistance)是树木与昆虫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该文介绍了诱导抗性的生物化学基础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笔者1998~1999年对天牛、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危害美洲黑杨、意杨的情况作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美洲黑杨对这两种害虫具有一定抗性。  相似文献   

5.
鉴别抗杨叶枯病基因连锁分子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研究是以抗杨叶枯病(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Marsh.)(♀)与感病的于杨(P.cathayana Rehd.)(♀)及它们的种间杂种F1代和F2代为材料,经室内外人工接种表型抗性鉴定,认为美洲黑杨对杨叶枯病的抗性Ala是由1对隐性纯合基因控制。为进一步识别与Ala抗性基因位点相连锁的标记,我们采用RA  相似文献   

6.
经接种试验证明,Melampsora magnusiana wagn只能侵染杨属中白杨派树种,而不能侵染黑杨派和青杨派的树种。在白杨派中,以毛白杨,河北杨和新疆杨最为感病。毛白杨对此锈病的抗病性改变与其个体发育有密切联系:抗病力随植株年龄的增长和叶片的老熟程度而提高,10年生以上的幼树或大树很少发病,夏、秋季开放60天以上的叶片很少受侵染。比较、分析了不同成熟度的叶片在解剖上的差异,并研究了夏孢子侵入的途径。发现夏孢子除可以通过叶背侵入外,同样可以在叶正面萌发,直接穿透角层侵入叶内,叶片的抗病性随角质层及表皮细胞外擘 加厚而增加,测定了老、幼叶片及病、健叶片在生化上的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7.
美洲黑杨叶片主要化学物质差异及其对杨四瘿螨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18个美洲黑杨无性系苗期叶片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总酚等主要化学物质含量差异及对杨四瘿螨抗性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总酚含量等性状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美洲黑杨苗期叶片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等性状差异与抗杨四瘿螨有密切关系,而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与抗性关系不密切.苗期叶片中总酚含量越高,美洲黑杨对杨四瘿螨抗性越强,反之抗性就越弱.  相似文献   

8.
普通油茶对炭疽病抗性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通油茶对炭疽病抗性的病理学研究张常青关键词普通油茶、油茶炭疽菌、抗病类型、孢子萌发与侵入由于油茶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cameliaeMassee)的危害,使普通油茶(CameliaoleifelaAbol)大量落花落果,这是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山楂喀木虱(CacopsylaidiocrataegiLi)为喀木虱属一新种(李法圣,1990),主要为害山里红和山楂,以若虫、成虫吸食寄主芽、嫩梢、叶片的汁液。春季多在嫩梢、叶柄基部、芽苞为害,以后多在叶背为害。受害叶片产生褐色枯斑,使叶、花早落,...  相似文献   

10.
Bt毒蛋白转基因欧洲黑杨抗食叶害虫毒力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杨树发展已进入抗病虫品种使用阶段,现在,各先进国家都在大量使用抗病虫的速生品种,抗性育种也是科研领域的主攻课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联合攻关,采用基因工程方法,以欧洲黑杨叶片、茎段为受体,将带有Bt杀虫毒蛋白嵌合基因的双源载体农杆菌((LBA4404)进行转化获得抗虫个体,该个体无性扩繁育苗后,无性系树木叶体内自然产生杀虫苏云金杆菌体内的病毒(简称Bt)。四平市林科所从1995年开始引种,已确认转基因欧洲黑杨具有速生性,苗期生长量超过普通速生品种杨30%,造林后仍表现速生…  相似文献   

11.
云杉球果锈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肖育贵(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云杉球果锈病菌(Thekopsoraareolatra)属于全型锈菌,在整个生活周期中要经过5个孢子阶段,并且是一种转主性寄生菌。其性孢子和锈孢子寄生在云杉属(Picea)的球果上.夏孢子、...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南方型黑杨种质材料的表型及生长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黑杨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并进一步为南方地区黑杨种质资源定向选育提供参考,选取地径、苗高、叶面积、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绿素、侧枝数、叶厚、单株总叶片、叶片干质量共11个树体性状及生理指标,同时观测记录了每个无性系的生长期和抗性,对62份南方型黑杨种质资源的13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2份黑杨资源分成7个类群,各类群材料根据不同性状的相似性进行聚类,整体比较分散,具有较高的分化强度。13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介于0.587~1.550之间,平均值为1.098,叶片相关性状以及生长期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主成分分析将相关变量转化为叶片形态、单株叶片数量、抗性及生长期、侧枝数4个主成分,涵盖了13个测定性状80.953%的遗传信息。本研究首次从表型及生长相关性状等方面探明了南方型黑杨的遗传多样性,对于充分发掘黑杨资源优良基因型,进一步开展南方型黑杨遗传改良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转化美洲黑杨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陈颖  田颖川 《林业科学》1995,31(2):97-103
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美洲黑杨叶片外植体的再生系统,并利用Horsch等人1985年发明的叶盘法,将分别带有嵌合基因NPTII和1.8kb或2.1kb Bt.基因的土壤杆菌LBA4404与美洲黑杨叶片共培养。采用30mg/l和50mg/l两种浓度的卡那霉素筛选转子,约28天左右的时间,有不定芽从外植体切口处形成。两种卡那霉素浓度下共形成275个伸长芽,存活了187株。这187株分别进入卡那霉素30mg/  相似文献   

14.
枣锈病流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枣锈病的流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枣锈病夏孢子5月底开始飞散,降雨和微风能提高孢子飞散的数量,枣锈病发生以后,空中夏孢子一直保持在较高的密度,10月中旬夏孢子数量才逐渐降低;通过接种试验说明越冬夏孢子与新鲜夏孢子在叶片反、正面均能侵染成功,但以叶反面为主,潜育期为11~15d;该病首先在根蘖苗及离地面较近枝条上发生,逐渐向上传染,在水平方向上,东、南、西3个方向发病较重,内膛和北方发病较轻;通过连续调查标准树的病叶率与病情指数,利用罗辑斯蒂曲线、理查德曲线建立了以病叶率推算病情指数的模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982;利用灰色GM(1,1)模型,摸拟了枣锈病病叶率与病情指数的进展速度,并建立了模型。  相似文献   

15.
柳圆叶甲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圆叶甲(PlagioderaversicoloraLaicharting)在河北省分布普遍。主要为害柳属及杨树的叶片,大发生时可将整株叶片的叶肉食光仅留叶脉,严重时可导致林木死亡,它是四旁绿化树木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寻求经济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太白杨是松杨栅锈菌的天然寄主,DNA甲基化有可能改变太白杨抗锈性表观遗传特征,从而为揭示杨树抗锈病机理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甲基磺酸甲醛(MMS)处理太白杨1年生幼苗和人工接种相同浓度的夏孢子悬液,统计各处理条件下,松杨栅锈菌潜育期和发病期夏孢子密度、植株的死亡率、叶片黑斑率、叶卷曲率等表观性状,分析甲基化处理对太白杨抗锈性影响;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各处理在病程不同时期太白杨SOD、POD、CAT、PPO等防御酶活性,分析甲基化处理对太白杨生理的影响。[结果]叶片卷曲或叶边缘内收率、叶片黑斑率、植株死亡率与MMS浓度具有正相关性,但MMS同时对长势较好的植株也起到了炼苗的效果,经MMS处理后叶片颜色加深、革质增强。MMS处理能改变太白杨对松杨栅锈菌的抗性,病菌潜育期较对照延长1■2天,夏孢子堆密度随MMS浓度显著降低,寄主太白杨防御酶活性发生相应改变。MMS诱导杨树生长情况下,SOD与POD较对照组总体趋于下调、CAT与PPO较对照组总体趋于上调,且POD与PPO活性受MMS影响最大。接种锈菌后,在锈菌侵染过程中所测定的4种生物酶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相对趋势,其中PPO与抗锈病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24)。[结论]甲基化处理可以提高太白杨的抗锈病能力的数量性状,通过延长病菌的潜育期、降低夏孢子堆密度和改变自身防御酶活性等特征,提高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叶盘法对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混合菌系Hj的4个无性系菌株Hj1,Hj2,Hj3,Hj4进行反应型测定,结果证明4个菌株致病力一致,属于1个生理小种。4菌株夏孢子不同接种浓度和杨树互作结果表明,随着夏孢子接种浓度的增加,感病杨树品种健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Robusta’、杂交杨P.deltiodes×P.trichocarpa、波兰15号杨P.×euramericana cv.‘Polska 15A’、川杨P.×szechuanica和卜氏杨P.purdomii产生的夏孢子堆数量增加;免疫品种美洲黑杨P.deltiodes不感病。  相似文献   

18.
1997年春,上虞海涂引进了美洲黑杨无性系,经3年观测,其平均胸径和蓄积分别为10.96cm和51m^3/hm^2,与对照意杨相比,分别增长13.1%和30.8%,其增长幅度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美洲黑杨对天牛和刺蛾有明显抗性。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从1980年开始,经过竹秆锈病(Stereos tratum Corticioides)发生规律观察表明,此病专危害竹类。在竹杆上产生冬孢子、夏孢子和菌丝进行侵染循环。其侵染规律是:10月至翌年3月,为冬孢子堆时期;4月,冬孢子堆于雨后吸水膨胀,逐步脱落,在脱落的竹表皮上产生夏孢子;5月至7月,是夏孢子产生和侵染期;8月,夏孢子脱落后,病斑在竹表皮下繁衍大量堆状菌丝;9月中旬,菌丝上产生冬孢子堆,10月突破竹表皮外露。经接种试验,冬孢子无侵染能力,夏孢子是传播的唯一来源,夏孢予的产生又必须经冬孢子阶段。  相似文献   

20.
水杨酸诱导油茶抗炭疽病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水杨酸溶液喷洒油茶叶片可有效诱导植株产生对炭疽病的局部性和系统性抗性.浓度150 mg·L-1诱导抗性效果最好,其对嫩叶的局部诱导病斑减小率为54.15%,对老叶的病斑减小率为61.55%.该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喷洒对油茶炭疽病的系统性诱导抗性可使病斑减小率达46.7%;田间试验防治效果达到45.32%.水杨酸诱导油茶产生的局部性抗性可持续20 d而抗性水平无明显下降.扫描电镜显示在诱导处理的油茶叶片上,分生孢子能够萌发,但是芽管的生长受抑制,甚至异常变形卷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