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中名泉记     
陈龙 《农业考古》2000,(2):82-86,91
“名茶难得,名泉尤不易寻,有茶而不瀹以名泉,无茶也。”(明·徐渤《茗谭》) 名茶与名泉是相得益彰的。茶是饮料,其色、香、味的优劣要通过水的冲泡或煮渍来品定。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这便如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我国古代茶书中在论茶的同时,往往兼而论水。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专门研究用水的著述,较有代表性的有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宋代欧阳修的《大明水记》及叶青臣的《述煮茶小品》;明季则有徐献忠的《水品》、田艺蘅《煮泉小品》;清代有汤蠹仙的《泉谱》等,上列…  相似文献   

2.
名人与名泉     
郑薪 《农业考古》2003,(2):153-154
“水是茶之母”。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 :“精茗蕴香 ,借水而发 ,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代张大复甚至把“水”放在“茶”之上。他认为 :“茶性必薄于水 ,八分之茶 ,遇十分之水 ,茶也十分矣 ;八分的水 ,试十分之茶 ,茶只八分耳。”唐代茶圣陆羽概观前人辨水的主张和经验 ,将水分出优次 ,即“山水上 ,江水中 ,井水下”。正因为陆羽“名人效应” ,古往今来 ,许多名人、茶人不辞辛苦地探访名山 ,寻找名泉 ,汲水烹茗 ,留下了许多描绘泉水美的佳话。“名山出名茶” ,但名山往往有“名泉”。用山里的泉水 ,烹当地产的茶 ,茶鲜水灵 ,其味更佳。…  相似文献   

3.
杭州泉话     
杭州是名茶之乡,俗话说,“好茶需好水”。这是因为茶与水的关系至深,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质,中国人历来很讲究泡茶用水,尤其是古代文人雅士更是对佳水孜孜以求。古人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也就是认为“清轻甘洁”的泉水最宜泡茶。作为“茶都”的杭州,同样名泉荟萃,宜茶之水很多。宋人耐德翁在《都城纪胜》书中说:从五代吴…  相似文献   

4.
茶圣陆羽不仅一生与茶结缘,嗜茶如命,用毕生精力写出了世界第一部茶的专著《茶经》,而且还遍尝名水,挖井品泉,至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名泉尚有遗存。陆羽的故乡湖北省天门市(竟陵镇)北郊有古官池。池边高台上的陆羽亭下有一块八边形的巨石镶嵌于地,上刻品字形的三个井口,俗称三眼井。陆羽少时曾在此汲水煮茶,开始了他一生品泉、习茶的生涯。后因唐德宗李适曾诏拜他为“太子文学”而不就,所以人又称他“陆文学”,三眼井又名“文学泉”、“陆子泉”。泉水冬暖夏凉,晶莹洁净。更奇异的是泉水入杯,高出杯沿却不溢。用它泡茶,可使茶…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被称为“茶的祖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名茶众多,繁花似锦,世人瞩目。但再好的名茶,总还是要用佳水冲沏,才能香气四溢,味道醇正,即所谓“好茶伴好水。”著名的佳茶,往住伴有名泉。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常常在山区和丘陵区的坡麓,沟谷出现。我国疆域广大,幅员辽阔,有数以万计,千姿百态的碧水清泉。与各色各样的香醇名茶,相得益彰,颇有锦上添花之妙,纯芳四溢,驰名中外。自古以来,煮茶造水,普遍成习,并有不少讲究,因为不同的水质煮出的茶汤有不同的滋味。古代的“斗茶”(即茶叶优劣的品评),不少人就失败在水上。这就是说,有时虽然茶是好茶,  相似文献   

6.
张献庆 《农业考古》2005,(2):300-300
一日,朋友至鄙人“春雨茶叶店”小坐。见友前来自是不亦乐乎,忙沏上一杯上好的浙江武义高山有机茶热情款待。朋友细品轻闻,脸露微笑对高山天然有机茶赞不绝口,并称此茶色、香、味、形俱佳,然唯叹好茶并无好水泡,正所谓“茶性必发于水”。朋友所言之水,乃茶圣陆羽所说“山水上,江水中……”大自然中的山水溪泉,这说明水对茶的重要影响。鄙人对此并无深究,只知上海自来水之氯气甚浓,现已直逼黄浦江上游吴淞江取之。据报载,已达直接饮用水标准。但经水厂处理,仍非理想的泡茶用水。除非要有“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似的那份“活水还需活水烹”的闲情雅兴,方能泡出一杯有好水、好茶、好品味的上乘之茶。不过。茶逢知己话就多。由品茗“斗茶”话“斗水”又延伸至“斗联”。朋友说不论何水泡茶,何不“斗联”助兴。鄙人问友何以“斗”之。友说,以前曾有台湾人士在网上出一上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此联顺读倒读均为同句同意,你何不借此上联以“茶意”应对。  相似文献   

7.
黄山茶诗     
中国是茶的故乡,诗的国度。茶诗是二者巧妙结合的一朵奇葩。黄山为著名茶区,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诗相应佳作迭出。这些诗作,或吟名泉、咏煮茶,或赞茶功、歌茶人,优美的诗句表明了诗人对茶的深切感受,美不胜收。纵览这些诗作,无论是黄山本籍人咏茶,抑或是外籍人沤歌黄山茶,它们都是中国茶文化长廊中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黄山茶叶发展史中瑰丽的篇章。唐代我国唐代以前无“茶”字,其字为“茶”。因时间久远,史籍匮乏,有关黄山茶的茶诗难以稽考,暂缺待补。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发展较快的时期,同时又是我国诗歌创作最为…  相似文献   

8.
老水文友,姓于,名水,酷爱茶,终因忝列工薪阶层,囊中羞涩,无缘问津佳茗,乃将功夫放在水上。天下名茶说不出子丑寅卯,论起水来滔滔不绝,“水为茶之母”,“好水伴佳茗”,此类俗语所收极多,玩友遂称其“老水”。老水亦自得。茶书择水之语多矣,老水烂熟,然老水身居平原,近无泉水,远无江水,虽有心收集梅花雪水,那毕竟是曹雪芹之戏语,当真不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玩水仅落个嘴巴舒服。有年春天,单位组织旅游,那儿多山,山必有泉,老水闻之大喜,置10公斤塑料桶两个,背起前往。同事游山逛水,老水四处觅泉,饮饱,灌足。上车…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东方文明的骄傲之一。也有人说,茶是造物主特别为中华民族安排的瑰宝。中华民族最早发现了茶叶,具有最早的茶文化。茶早已发展成为“累日不食犹得,不可一日无茶”的“国饮”,其历史十分悠久,正如茶圣陆羽所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渐渐地,饮茶从药用、解渴走向高层次的品茗,成为一种精神文化享受。中国名茶与名泉珠联璧合,古往今来不知产生了多少部茶经。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出现了第一首专门写茶的诗赋;中唐时期,被称为“茶神”的陆羽撰写了《茶经》。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品茶、…  相似文献   

10.
“水与茶串香”,“泉美茶香异”。古人为泡出好茶,不遗余力地寻觅甘泉活水。唐代茶圣陆羽,一生对泡茶之水作过仔细地研究比较后,在他的《茶经》一书中得出结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所说的“山水”,即山泉之水。因此,他将天下的山水名泉排定座次,共分20等,即:庐山康王谷谷帘泉第一,无锡惠山泉第二,蕲水县兰溪泉第三,宜昌石鼻山下蛤蟆泉第四,苏州虎丘山观音泉第五,庐山观音桥招隐泉第六,长江南零水第七,南昌西山东瀑布水第八,桐柏山淮河源泉第九,六安龙穴山龙池水第十,丹阳观音山玉乳泉第十一,扬州大…  相似文献   

11.
“名山出名茶。”此话一点也不假。我国的名茶常与名山名水相伴,如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的“龙井茶”,湖水相映的太湖洞庭山上的“碧螺春”,烟波浩渺的洞庭岛上的“君山银针”,天下奇秀雁荡山上的“云雾茶”,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上的“武夷岩茶”,还有峨嵋山的峨蕊茶,黄山的毛峰茶,庐山的云雾茶和普陀山的佛茶等等,这些地方不仅产茶历史悠久,品质超群,而且都是风光旖旎的旅游胜地。旅游离不开品茗,游览名山胜水之地,走进茶室,叫上一杯名泉沏成的香茗,小坐品茗,别  相似文献   

12.
新茶上市话泡茶李盛仙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一天到晚离不开茶,但怎样泡壶好茶却知之甚少。要泡一壶好茶,不仅要有好的茶叶、好的水和一付适当的茶具,还要有泡茶的技巧。我国人民对泡茶十分讲究。古有“煎茶四要”、“试茶三要”规则,强调泡茶不仅要择水,还要讲究烹调得...  相似文献   

13.
天下第一泉     
缓酌中冷水,曾传第一泉。 如能作霖雨,沾洒遍山川。 清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据有关资料记载,天下第一泉有几处。如镇江金山“中泠泉”。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中载,品泉家刘佰刍对一些名泉进行品评,水之宜茶者有七等,中持泉被评为第一(又名扬子江南零水)。故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誉,自唐迄今,其盛名不衰。文天样有咏泉诗云: 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 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诗人陆游游览此泉时,也曾留下诗句: “铜瓶愁没中濡水,不见茶山九十翁”。 诗人为什么发愁呢?因为汲取扬子江中“中拎泉”…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08,(9):F0003-F0003
桐庐产茶,历史悠久,三国时代的“桐庐录”中就有记述“武昌、庐江、晋陵好茶,而不及桐庐”。宋·范仲淹作《潇洒桐庐郡》注:“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芽。”赞喻了古时桐庐的山、水、茶。目前全县共有茶园3800公顷,其中名茶“雪水云绿”生产基地2900公顷,  相似文献   

15.
高山出好茶,平地长好花,自古名山名水出名茶。“江南诗山”敬亭山因唐代诗仙李白一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名扬四海,产于斯山历史名茶敬亭绿雪也因其独有的色、香、味、形而享誉九洲。一代文豪郭沫若曾为之挥毫题名,当...  相似文献   

16.
明人罗廪的《茶解》云:“煮茶须甘泉”。从唐代至今的茶叶专家、学者在论茶时,差不多都提到了泡茶的“择水”问题。茶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强调了好茶必须用好水来烹煮:“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在山水中又特别注重了泉水:“其山水拣乳泉石池瀑流者上。……使新泉涓涓然酌之”。他在考察、研究、总结茶叶产地、栽培、采制、器具、煎煮等茶技时,登山涉水,沐雨栉风跑遍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的长江两岸和浙江、陕西、广西部分地区,对所到之处的泉、江水进行煮茶品评。建国后,特别是七十、八十年代,笔者因用党史人…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业科技》2006,(4):66-66
2006年6月12日,漳平市举办2006年春季水仙茶“茶王赛”。漳平市南洋乡、双洋镇有50多名茶农选送了28个茶饼、散装茶样参加比赛。经专家的严格评审,南洋乡梧溪村茶农李发金选送的茶饼,以其色鲜、味醇、工艺独特、品质超群捧走了本届漳平水仙茶“茶王”的桂冠。  相似文献   

18.
说茶     
说茶上海尹荣方我饮茶三十年,常恨茶虽源于吾国,而吾国似没有如日本之“茶道”者。我国人饮茶,常斤斤于察味别水,知茶、水、烹法而不知其他。我从前对这种徒逞口腹之欲的“茶文化”,实在是不敢多加恭维的。但近年留心说茶文字,知我们的先人于饮茶一事,别出机杼,提...  相似文献   

19.
清帝爱新觉罗·弘历,在清王朝的帝王中可谓继康熙之后的佼佼者。他不仅能征善战,武功高强,亦功于心计,运筹推幄,琴棋书画诗无不通晓。他以诗言志,即兴抒怀。一生中留下的诗文最多。除此之外,最大嗜好就是饮茶了。与茶神交,品茶成癖,嗜茶如命。即使退位颐养天年时,亦是如此。大臣惋惜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而乾隆听罢,幽默地答:“君不可一日无茶”。甚至在御花园中专设饮茶亭,悠哉,品茶。《承德府志》成书于道光九年,重订于光绪十三年。书中记录了乾隆皇帝两首论茶诗。高宗御制汲伊逊水烹茶诗所遇名泉必试品,扬子第一故…  相似文献   

20.
故乡的茶     
故乡的茶陕西略阳舒义顺我的故乡湖北潜江是古云梦泽的遗迹。那里一马平川,多水无山。俗话说:“高山出好茶”,“名山有名茶”,故乡无山,产茶似乎更无从说起。其实不然,故乡不仅也有茶。而且还是三种很特殊的茶。一日一匹罐。顾名思义,意思是一匹叶子就能熬出一罐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